潮汕特色美味之

目前狹義上的潮汕地區包括汕頭,潮州,揭陽三個城市,地處廣州東南,與福建連接。

本想嘗試著寫一些關於潮汕飲食之概述,卻發現一旦寫潮汕,提筆即成籍...還是算了..

那麼先從夜粥說起。其實更準確的叫法應該是“夜糜”,潮汕話的發音類似“mei muei”。所謂糜,與粥的唯一差別是:前者滾水落米,大火煮到米粒開花即可,米水分明。而後者要煮得更為糊爛,米水不分。夜糜只在晚餐與宵夜時間出現,形式較接近於現在的快餐,海量的成品與半成品菜餚鋪於店前供人選擇,即點即上,來配糜或飯。

決定先從夜糜說起的原因很簡單,它包含了四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潮汕飲食元素:滷味,雜鹹,魚飯,生醃。

如下:一套非常簡單的夜糜配置,出品自一家極不起眼的路邊小店。


潮汕特色美味之 - 夜糜


刺鯧魚飯配普寧豆醬。通常來說魚飯在潮汕會被搭配普寧豆醬碟。雜鹹包括:黃麻葉,烏欖和大頭(中華綠螂)。

所謂魚飯,其實就是熟魚。其起源據說是當地漁民為了便於保存新鮮漁獲,直接用海水將魚煮熟後瀝乾,可數日不腐。如今一般的製作方式為:海魚不去鱗與內臟,外皮抹擦海鹽而後碼於竹籃中,再浸入濃鹽水中滾水煮至全熟,而後瀝乾冷卻。當然也有很多餐館使用蒸的方式來進行小批量製作。

潮汕特色美味之 - 夜糜


滷水大腸與滷水腐皮。蘸水是辣椒白醋。腐皮滷水焯前經過炸制,形成的氣泡能吸收更多滷汁。

通常潮汕地區的夜糜檔都會保存滷製完各種肉類原料後的滷水,在開檔期間繼續小火燒煮,以便客人在點食後對某些菜品進行回溫,也可以用來焯制一些快熟的原料,最典型的就是鵝腸。在潮汕你甚至可以找到以滷水作為火鍋湯底的食店。

潮汕特色美味之 - 夜糜


粿條粉腸。米粉皮包裹肉末等碎料,先蒸,再切斷,淋豉油輔料,澆熱油。皮薄,質地鬆散也因此飽吸汁水。唯一的缺點是暴露於空氣中過久而行程硬皮,口感變得不好,老闆太粗心。

然後,請見證夜糜可以有多豐富!(汕頭市區,桂園。)


潮汕特色美味之 - 夜糜


幾乎所有當季魚產都被用來製作成魚飯。


潮汕特色美味之 - 夜糜


不只是成品,同樣豐富的新鮮海產供您挑選,現點現烹。


潮汕特色美味之 - 夜糜


各種滷味與滷水。


潮汕特色美味之 - 夜糜


事先備好的蘸水,場面壯觀。三味:普寧豆醬,蒜蓉白醋,魚露。


潮汕特色美味之 - 夜糜


紅肉米,去殼後的某種小蜆肉,顆粒大小約綠豆般。用來炒韭菜。最喜聞樂見的食用方法是將一勺炒過的紅肉米倒入糜中,攪拌後猛嘬。


潮汕特色美味之 - 夜糜


那哥魚飯,那哥是潮汕叫法,學名是長尾多齒蛇鯔。這種魚肉質不太好,幹而粉,刺也多,所以通常會被用來加工成魚蛋。但是也有店家會用它來作為火鍋食材, 並切片去骨,相當厲害。


潮汕特色美味之 - 夜糜


左:非常悅口的草菇炒牛肉,味層豐富的醬油汁底,鮮甜微辛。牛肉嫩,草菇滑,本餐最高分菜品。右:某種舌鰨,鹽水炣,肉厚多汁。


潮汕特色美味之 - 夜糜


另一家夜糜,位於澄海區。來的時候已經晚了,分菜品已被掃走大部分。(請將目光移至大哥左上臂紋身處。簡單粗糙幽隱的“殺”字在提醒著客人:不可賒賬,不要挑刺,不能還價。但大哥最後還是暢快地了給了我們八折....)


潮汕特色美味之 - 夜糜


在潮汕期間吃到最好的生醃蠔出自此家。調味完美,醬油中的辣椒蒜頭芫荽比例恰當,入口與蠔的味道相互映襯,即便蠔肉本身不算肥碩,依然能得到高分。


潮汕特色美味之 - 夜糜


滷水鵝,潮汕的滷水基本無甜,主要是豉油和複雜而輕柔的香料味,為了保留各種食材相對耐咀嚼的口感,滷製時間也普遍不會太長。(當然也有店家滷的比較久。)

點滷鵝通常會在盤底附送一些鵝血塊和炸豆腐。相對鵝頭而言,我更喜歡粉肝,入口基本無渣,呈現一種低脂微粉而軟滑的口感。


潮汕特色美味之 - 夜糜


黃麻葉。潮汕人非常愛吃的一種蔬菜,通常需要取其嫩葉汆水後醃漬食用。長成後的黃麻纖維豐富,只能用在紡織上而無食用價值。

醃漬後的麻葉帶有相對較暗沉的植物香味,口感紮實但不難咀嚼。


潮汕特色美味之 - 夜糜


橄欖糝,個人心目中潮汕雜鹹的TOP.01。青橄欖,核大,纖維極多,醃漬前砸裂也因此吸附了大量汁水。整個風味呈現如下:入口咀嚼後溢汁,先是鹹鮮,甜,微酸,之後是濃郁的橄欖甘香微澀,再後是蒜,堅果,香料(很明顯的南姜味).. 雖然口感粗糲,但風味層次相當豐富精彩。

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