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七絕?你願試寫一首嗎?

詩詞格律淺說


怎樣寫七絕?你願試寫一首嗎?

掌握了七絕寫作方法之後,遇到心中一動的景色或者事物,有情感需要抒發的時候,用七絕的格式表達出來,就是七絕了。

不懂者以為艱難,懂者不過隨手為之罷了。而且格律詩這種東西,只代表了詩人對格律是否知道,並不代表詩作就一定好。

不遵守格律的作品,盡是好詩;遵守格律的作品,未必好詩。

一定要以正常心態看待格律詩的創作。愛用者用,不愛用者避開就是了,並不影響感情的抒發和讀者的認同。

怎麼寫七絕,只是一個格式問題,雖然在格式使用上有水平高低,並不代表寫出來的作品水準高低。

到底怎麼寫七絕呢?

絕句在格律詩中是屬於規則相對少的,不需要對仗,最少只需要兩個字押韻,最多也就三個字押韻。相對簡單容易,只不過因為篇幅較短,所以在平仄格律之下合理安排詩意就更加重要。

格律詩有四種基礎平仄關係: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這四種關係的判定主要看首句第二個字(二四六分明,首字平仄不論),它決定這首詩是仄起還是平起,再根據首句的尾字決定是仄收還是平收。同時注意二、四、六位置上的平仄必須是相反的交替前進的。

在格式上,首句是決定一首格律詩平仄關係的重中之重。

四種基礎格式具體到七絕的首句就分別是:

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有的七絕起句都是從這四種平仄上開始,適當地根據詩意來調整“一、三、五”位置上的平仄(不能出現詩病)。然後再根據“相對”、“相粘”的規則推導出整詩的平仄關係,對仗是不需要的,但是有對仗的話會顯得文采更好。

寫七絕注意好平仄關係和押韻(格律詩必須押平聲韻)就可以了,至少在格式上就是一首七絕。

你願試寫一首嗎?

光說理論肯定會讓人迷糊,那麼我們就試著寫一首七絕,同時根據上面的理論來詳細列出過程,讓大家看清楚七絕是如何寫成。

首先,找出自己的要抒發的情感點在哪兒?

昨日去朋友家,屋前有水,房後有山,細碎的秋雨淅淅瀝瀝穿越竹林,打在地上堆積的落葉上,沙沙作響。小雨不撐傘,出去遛狗,無意中走到山頂青天寺附近,煙雨朦朧,山天一色,銀線滿眼,卻細而難辨。

心中頗有感觸,那就以這種秋景感觸寫一首七絕。

首句定平仄關係,那麼我們首句起筆隨性,從寫景入手,寫完再來看平仄。眼中的景色即可入詩:“細雨絲絲穿竹葉”,這就是很平淡的,正常的寫景。這是什麼平仄關係呢?“仄仄平平平仄仄”,注意“竹”字是入聲字,是仄聲,所以這是很標準的“仄起仄收”的七絕首句格式。根據平仄相對、相粘的規則,我們立刻就得到了整首七絕的平仄骨架:

(首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相對)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粘)平平仄仄平平仄,

(相對)仄仄平平仄仄平。

那麼,從第二句開始,我們的詩句就必須按照這個平仄來了。當然如果實在有固定意象詞彙不合平仄的話,還可以考慮拗救,但是正常情況下不考慮出律和拗救。同時注意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尾字押同一個平水韻部(前面“竹”字使用入聲字入韻,那麼就只能使用平水韻),所以第二句尾字定韻。

第二句在文法上一般是承接關係,繼續深化描寫景色,同時我們在出句(首句)使用了疊字“絲絲”,那麼對句是不是一定要對應地使用“疊字”呢?原則上是不需要的。但是如果疊字相對念起來更加好聽,可以滿足吟誦者的心理期待。“落黃片片和秋聲”,落葉一片片地承接這穿過竹林而下的雨滴,沙沙作響,呼應著這秋天雨景。

因為平仄的緣故,以及前面有“竹葉”一詞,所以這裡使用了“落黃”來形容落葉,不常用,但是一般都能理解,不算生澀。應該可以有更好的詞彙,這裡就暫時先不管了。

寫完再說。

第三句在意思上要發生一定的轉換,至於轉換角度大小,轉到哪裡去,隨便寫作者自己把握,但是不能過於生硬。秋雨欲來,卻沒有風,溫度略帶寒涼,讓人好想窩在溫暖的家裡做夢,想必風也是一樣吧?“金風沉夢無由起”,“平平平仄平平仄”,這是“一三五不論”的“平平仄仄平平仄”,是合律的。

結句承接上一句,風兒不來助興,那是一幅什麼景色呢?“混沌兩儀一色清”。“仄仄仄平仄仄平”,“一”字為入聲字,入仄聲。吹不斜深秋細雨,吹不散山頂青靄嫋嫋,混沌雲天成一色。“兩儀”是指天地,其實也可以使用“乾坤”,但是“朗朗乾坤”已成為固定意象,不適合來寫這雨天顏色。同時句首“三連仄”對應上一句句首“三連平”,平仄上對得還行。

秋雨

細雨絲絲穿竹葉,落黃片片和秋聲。

金風沉夢無由起,混沌兩儀一色清。

這是一首仄起仄收,押平水韻“八庚”部的七言絕句。詩意以寫景為主,個人感受藏在詩外,如果讀者能通過這幾句感受到秋雨中天地一色的蕭瑟和清冷,目的就算打到了。

雖然整首七絕成詩的過程好像很複雜,其實在熟悉格律和古詩詞意象用詞之後,這種詩大概也就是那麼幾分鐘內吟誦出來,稍微花了些心思在遛狗的路上進行了一些平仄調整。

如果願意的話,其實還可以再進行精修,提升文字的合理性和意境深化。不過是隨手寫景罷了,就懶得再去鑽研了。

把寫詩過程分拆出來,展示給大家看清楚,結合上面的理論,大家覺得有用就好。

轉身而去,深藏功與名。


梧桐樹邊羽


問題:怎樣寫七絕?你願試寫一首嗎?


前言

絕句,就是四句的詩。七絕,就是七言四句的詩。七絕有古體、有近體。

一、近體七絕

近體七絕有四種形式,下面四首是老街以前寫過的四種形式的七絕。

1、仄起平收 首句押韻

江雨江風不覺寒,南樓獨倚小闌干。光駘蕩偏宜酒,早把煙波醉眼看。

覺,入聲。看,平仄通用,此處作平聲。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

2、仄起仄收 首句不押韻

江畔釣舟橫野渡,南園謝燕繞簾帷。春君應愛橋邊柳,早晚牽風左右吹。

這首的首聯對仗,不過絕句不要求必須對仗。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韻) 。

3、平起平收 首句押韻


江風吹破小桃紅,南國煙光細雨中。春事不因人事改,早寒天氣古行宮。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4、平起仄收 首句不押韻:

江雲自在江風暖,南陌長亭盡折枝。送滄波舟一葉,早梅疏影寄新詩。

折,入聲。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注:有時候平仄會用這種符號表示:〇表示平;◎表示仄可做平;●表示仄;⊙表示平可做仄

二、古體七絕

古人的七言絕句,大多是近體詩(格律詩),古體七絕極少。但是五言絕句中,古體絕句數量就非常多。

這是因為五言的絕句早在格律詩完全定型前就有了,所以五言絕句古體和近體分庭抗禮。

七言詩在唐朝才漸漸成熟,此時格律詩也開始定型,因此七絕以近體為主。

但是,仍舊有些詩人留下了不少七言古體絕句。

例如李白的幾首古七絕,押平聲韻:

《結襪子》 三平調

燕南壯士吳門豪,築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登廬山五老峰》三平調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孟郊的《洛橋晚望 》押仄韻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閒,月明直見嵩山雪。

蘇軾的古體七絕《元豐七年訪慶老不見》 押入聲韻

押屑韻卷卷長廊走黃葉,席簾垂地香菸歇。主人待來終不來,火紅銷盡灰如雪。

老街也寫過幾首古體的七言絕句:

繡嶺風煙搖紅綠,舞殿歌臺人如玉。上皇粉黛俱塵埃,唯有春波唱舊曲。....汨羅江畔粽葉香,端午時節楚人傷。屈子遭逐懷王死,空留離騷吟斷腸。

三、關於絕句的對仗

多說幾句,絕句是不要求必須對仗的,古人的絕句中,關於對仗也有四種形式:

四句都對仗;前兩句對仗;後兩句對仗;四句都不對仗。

1、四句都對仗, 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後兩句對仗,宋僧志南《絕句》: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3、前兩句對仗,宋陳師道《絕句·書當快意讀易盡》

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世事相違每如此,好懷百歲幾回開?

4、有四句都不對仗的,如蘇軾《絕句》:

柴桑春晚思依依,屋角鳴鳩雨欲飛。昨日已收寒食火,吹花風起卻添衣。

結束語

文似看山不喜平,絕句的關鍵在於第三句的轉折,轉得好便有味道,轉得不好就索然無味。

所有的詩,都是定主題,選意象,然後就是情與景的安排而已。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絕者截也,就是說絕句由律詩截半而得。屬近體詩一種。因律詩有五、七之分,故絕句亦有五、七之別。絕句僅只兩句,字數也就只有二十字或二十八字。因其字少,若無熔鑄情志哲思的手段,很難駕御這種體裁來寫作。格律規範凡絕句一一不論五、七,皆有四式,即平起平收(首句平起入韻),平起仄收(首句平起不入韻),仄起平收(首句仄起入韻),仄起仄收(首句仄起不入韻)。四個分句中每字亦有平仄要求。然而隨著音韻流變,現代人寫詩已在平仄方面不甚考慮,而更多著眼於詩意的熔裁。四個分句同樣講究起承轉合,起句或即景或言事,承句必須與起句在意義上形成順承,補充,拓展的關係。轉句是全詩詩意寄託句,故詩家於此著力最多,或可稱為觸媒,即靈感生髮點。合句作收結,使所興之情有一落腳點。姑以七絕聖手王昌齡的《出塞》為例,秦時明月漢時關一一橫空而來,寫邊塞闊大之景。萬里長征人未還一一因景言事,說戰爭之殘酷。但使龍城飛將在一一思緒轉向深邃的歷史,想到漢時名將李廣。表面頌古,暗激時人,今之邊帥當以飛將軍為榜樣。不教胡馬度陰山一一戍邊之人有了飛將軍神勇,必有如斯之理想結果。五言絕句構思與此類似。當我們為生活中的外象所觸發,興懷勃鬱,需寄情歌詠之時,若想以絕句為體裁,先應多多學習唐宋詩中的代表性絕句,久之成誦,臨下筆時,自然吐字屬詞暗合格律章法,俗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解吟。指的就是這種境界。下附拙詩,乃吾在亡母盡七日含淚而作,祈同好斧正。憑棺哭罷母入泥,兒心箭穿母不知。天國菊盛緣淚灑,夜夢繞膝在幾時?一一寫至此處,餘不覺眼痠。


松間弈客


《我這八句算什麼絕和律》

不通格律別寫聯?

且看噴子罵莫言。

五柳南山稱聖手,

晉人才識桃花田。

唐公李白自由寫,

長行短句都入禪。

詩詞貴在有新韻,

不服但看辛稼軒。

(如今詩壇也好,詞壇也罷,講解平仄格律的高才太多了。真是詩必盛唐,詞非兩宋。不然者便這裡不對,那裡不是。殊不知詩詞歌賦這種玩的藝術,既然作為一種文學體裁被大眾認可,是不是也該允許跳出某些框框套套?有符合時代口味的創新?否則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狗了。傳統是要堅持的,不過太過份強調了,等於挖坑給別人跳。所以我創作詩歌,不論是五言七言的句子,從來不標什麼律什麼絕,要挑毛病的人就逮不住把柄。反之,你一賣弄,破綻就出來了。不信你瞧瞧頭條裡那些每天的出聯人,一句五個字或七個字的小把戲,求對就求對吧,可偏要另標一行平仄平仄平平仄,甚至怕人不懂他的大作多麼優秀,還要要求符合什麼新韻水平韻,等於考你的語文常識。於是那種好為人師的耳提面命,常常繞開就是,懶得去高攀,省得鬧笑話,而往往是爭論一番其實也爭不出什麼結果。乾脆不去接嘴為好!)



李老根2017


詩詞格律十八講

十一、七絕創作練習

前面十篇短文講了近體詩的格律基本知識,現在引導初學者進行創作練習,要求寫得符合格律,內容和表現手法等稍稍提及。先講寫七絕。

寫詞叫填詞,寫律詩和絕句也可以叫填詩,不過是照著平仄格式、韻腳和粘對來填寫罷了。七絕有以下四種格式:

(一) 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韻)。(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崔,應仄可平。好風景,平平仄變為仄平仄,此句第三字必須為平。落,應平可仄;時,應仄可平;節,入聲。《平水韻》十二文韻。

(二) 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唐寅《草堂話舊圖》:“松間草閣倚巖開,巖下幽花嬈露臺。誰叩柴扉驚鶴夢,月明千里故人來。”第二句第一字巖,應仄可平;嬈,應仄可平。誰,應仄可平。月,應平可仄;千,應仄可平。《平水韻》十灰韻。

(三) 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魯迅《無題》:“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英雄多故謀夫病,淚灑崇陵噪暮鴉。”發,入聲;多,應仄可平。《平水韻》六麻韻。

(四) 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平)平(仄)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生,應仄可平。看,平聲。疑,應仄可平。《平水韻》一先韻。

作業:

一、選擇一種平仄格式,寫一首七絕。

要求:

(一) 遵守平仄,從《平水韻》中選擇一個平聲韻部裡的字來押韻,不能用鄰韻。

(二)題目自擬。可以詠物、詠史、寫景、寫人、記事。立意新穎,內容詳實,感情真摯,意象鮮明,語言順暢,適當含蓄,運用一些修辭方法和藝術表現手法。

(三)字斟句酌,反覆修改,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示例:拙詩《詠荷》:“夢得詩篇有劣評,奇文茂叔自多情。小園一霎花王謝,長夏千塘看玉英。”仄起首句押韻式。得、叔,入聲。小,應平可仄。長,應仄可平。用《平水韻》八庚韻。前兩句用了劉禹錫貶蓮而捧牡丹和周敦頤愛蓮之典故,後兩句用對比手法寫牡丹與荷花,詩意較含蓄。)

(願做作業並求批改者,請私信並加微信。下一講:七律創作練習。)


詩詞格律淺說


七言:

1:雨後藍天現彩虹,

遍地百花喚蝶蜂,

階前碎月銀鋪地,

風拂楊柳任西東。

2:秋色染的楓林醉,

雁伴菊黃飛天高,

待到一夜寒風至,

漫天皆白唱一謠。

3:夜半難眠望星空,

滿腹煩惱盼天明,

夢裡一聲全是淚,

千傷萬痛藏悲中。

4::一杯烈酒紅塵醉,

孤獨寂寞拋雲中,

但求來生別相見,

自由自在任西東。




小水滴213269177


寫格律詩,尤其是押平水韻,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

以下是我寫的一首平水韻七律,拆開就是兩個七絕了。

七律·緣淺

幾時初見幾多情,緣淺江湖各自行。

只道春陽尚有晦,何堪秋雨最無晴。

雁單天闊群雲伴,燭短夜長孤月明。

我笑蒼天苦太少,半根紅線惹殘生。



之所以說沒那麼難,是因為現代平仄與平水韻大部分都一致,只有一部分不一致。

在寫詩的時候先確定用什麼韻腳,一般以你認為最重要的一句的韻腳為基本點,確定平水韻的韻腳。然後用現代漢語的平仄寫詩,再依據平水韻的格律調整個別漢字,使之符合平水韻格律即可。

另外,寫詩一定要語句通暢優美,增加可閱讀性和美感,最好是常語中見真章,千萬不要用生僻字,有的人很會寫詩,很有學問,但詩詞佶屈聱牙,晦澀難懂,並不被人喜歡,從千古名句當真也能看出來。


趙國公子祁


七絕為每句七字,共四句,當中兩句二、

四、六字平仄必須相同,即稱為“粘”。另

外寫七絕每句除平仄有要求外,根據押韻

不同分為兩大類,即平韻七絕和仄韻七絕。

又根據首句末是否押韻而分為四種格式。

再根據四種格式中,首句第二字是平聲字

還是仄聲字,細分為八種具體格式。【講

解時用首句是平起或還是仄起不嚴謹。因

為只要整句除末字外,不形成孤平,(即

六字中只有一個平聲字的情況)句中一、

三、五字可以不論平仄,而有變換的。故

說首句平起或仄起不嚴謹也不科學。而首

句第二字是平聲字還是仄聲字是定死的】

具體八種格式如下:

一、平韻格式

1、首句第二字平起,句末不押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2、首句第二字平起,句末押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後三句與1同

3、首句第二字仄起,句末不押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4、首句第二字仄起,句末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後三句與3同

二、仄韻格式

1、首句第二字平起,句末不押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2、首句第二字平起,句末押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韻)後三句與1同

3、首句第二字仄起,句末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韻)

4、首句第二字仄起,句末押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韻)後三句與3同

☞以上所列為最規整無缺之8種七絕格式,

但我們現實中作七絕,不可能字字照樣平

仄。除每句末字照規定不能動外,246字

也必須照格式平仄。除末字外,其餘6字中

必須有2字是平聲字(即不形成孤平)。則

其他135字可以不管平仄。

三、現舉本人平仄韻七絕各一首如下:

1、七絕平韻《山行春暖》

晴鶯趁暖吊晨窗 ,巒影含情弄水光 。

小鹿沾溪輕濺浪 ,松袷藥叟徑石蒼 。

2、七絕仄韻《初夏雷後霽野》一

大地一雷通透翠 ,園農話爽隔籬對 。

果蔬汪露綠油然 ,鄉意翛然行霽野 。



鬍子風詩詞


怎樣寫七絕?



七絕是格律範疇。有人認為是從七律中分別出來的。實際上應是先有七絕,後發展完善後,才有的七律。



七絕講究起承轉合,起是起興,找到點燃詩的支點。也是詩的起句。起句講了什麼?尾句應合上。承就是接著說什麼,把話題引伸下去。找到新的運載工具,把詩引入最佳意境。拓展時空,讓詩放飛。



轉有轉換、轉折之意。也是為合句做準備。轉句可製造驚險,讓人刮目相看,拍手稱奇。



合即為收場,照應好前面提到的內容,把漏洞補上。讓詩劃上完美句號。



七絕在平仄上與七律一樣,就是不要對仗,你若要對仗那最好了。這裡不在多講。

七絕

夕陽殘照野外茅,

雁隊遷行萬里遙。

南海之濱空氣暖,

不息千里奔海潮。


新浪陽春白雪


怎樣寫七絕?你願試寫一首嗎?

絕句實際上可以分為古絕、律絕兩類, 古絕又稱古風。絕句比律詩的字數少一半。七言絕句只有二十八字。

古絕可以用仄韻。即使是押平聲韻的,也不受近體詩平仄規則的束縛. 這可以歸入古體詩一類。

律絕不但押平聲韻,而且依照近體詩的平仄規則,在形式上它們就等於半首律詩。律絕跟律詩一樣,押韻限用平聲韻腳,並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講究粘對。跟律詩一樣,律絕必須依照韻書的韻部押韻,詩韻共有106 個韻(平水韻)。跟律詩一樣,律絕要避免孤平。

七絕律詩一首

國富民強行大運,

航天火箭鎮東方。

平安是福家家樂,

喜慶同儔戶戶忙。

七絕古風一首

今日頭條添絕景,

日思夜想賦比興。

頭腦清新玩古畫,

條陳道理頌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