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卖掉3万册的日历是怎么做出来的?丨物种日历

发生过的故事不会被遗忘,只是埋藏在心底。

来年的时光似乎还遥远,日子已在不远处排队等待。

又一年,当车子载着团队再次驶离北京,开向工厂时,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我突然意识到:

这已经是物种日历走过的第六个年头了。

过去五年里,我们累计产出了:

265幅科学插画;

超过1000个物种介绍;

超过2000篇物种的故事…

要说和市面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诸多日历相比,我们物种日历有什么不同,那就是:

这本实体的日历,仅是浮出海面的冰山尖角;

隐藏在海面之下的设计团队科学编辑团队科学作者群

顾问群,活跃在社群中的自然爱好者们,才共同构成了日历庞大且浩瀚的“精神世界”。

是这些人,让这本日历脱离了工具的范畴,变得血肉丰满,饱含灵魂。

24小时卖掉3万册的日历是怎么做出来的?丨物种日历

在我们眼里,小小的物种日历从诞生之初,就是一个拥有着科学灵魂的“孩子”。

它活泼、温暖、亲切又萌萌哒,满怀对自然万物深厚的爱与包容;

它同时又正直诚恳、细致入微,说是 “匠人之心”也不为过——因为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心力投入,和无数人夜以继日的创作产出。

24小时卖掉3万册的日历是怎么做出来的?丨物种日历

从春天开始,科学编辑们就开始根据季节特征,结合属地特点,为明年的366天甄选当日物种;

物种敲定后,科学作者团入场,开始进行“当日物种”文章的构思和写作;

与此同时,日历的专属画手和设计师们,开始为每一页进行插画的创作。

这件事的难度在于:插画不单单要漂亮,还必须在细节上最大程度地还原物种的本来面貌:颜色、纹路、脉络走向都必须科学严谨。

24小时卖掉3万册的日历是怎么做出来的?丨物种日历

科学团队的顾问们还需在全国各地,为创作团队收集提供实物的样子:

这是我们的科学顾问特意赶赴园博会现场,拍摄回的荷包牡丹作为创作蓝本;

24小时卖掉3万册的日历是怎么做出来的?丨物种日历

这是“折磨了”插画师无数次返工的海龟图,大家可以先自行找找不同在哪里。

24小时卖掉3万册的日历是怎么做出来的?丨物种日历

科学顾问火眼金睛地指出“前肢缺失了两爪,需要返工!”

24小时卖掉3万册的日历是怎么做出来的?丨物种日历

就这样,经过插画师和科学顾问的多次“交锋”,才改出了最终成稿。

24小时卖掉3万册的日历是怎么做出来的?丨物种日历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了这张漂亮的僧帽水母上,插画师在顾问的帮助下修改了初稿,触手必须要同时具备3种形态:直、卷曲、珍珠串。

24小时卖掉3万册的日历是怎么做出来的?丨物种日历

为了保证物种日历内容、名称和画面的正确性和精确度,最后一环的审核工作,我们的团队必须坚守在工厂里完成:

这是我们的科学编辑,他正一张一张仔细审核着物种名称和画面;

24小时卖掉3万册的日历是怎么做出来的?丨物种日历

和我们配合的工厂师傅,要连续印刷出十二版不同的、只有微弱色差的小样,供设计师对比挑选;

24小时卖掉3万册的日历是怎么做出来的?丨物种日历

设计师严格对比十二套图片后,挑出最符合真实物种颜色的那套,在上面郑重签署自己的名字,启动批量印刷。

24小时卖掉3万册的日历是怎么做出来的?丨物种日历

如此大费周章,因为流水线上诞生的不是一本本普通的日历,是我们心目中的一个个近乎完美的“孩子”

在过去几年里,围绕着这些“孩子”,发生过许多意想不到的故事:

每年,配套公众号“物种日历” 都会收到来自五湖四海的粉丝们寄来的明信片和信件,有的是问候,有的是许愿;

一对新婚夫妇要以上海为起点、南极为终点,开始他们的蜜月之旅,临行前把日历放进了为数不多的行囊,要在旅途中对照物种打卡

一位粉丝辗转联系到我们,原来她之前在美国留学时,曾将日历送给房东爷爷,房东被这充满东方智慧的礼物迷住了,遍寻线下店也没能买到新的,业已归国的她特意买了新的日历,为房东完成这个小小的心愿;

还有支教志愿者告诉我们,他支教的山村比较闭塞,他把物种日历就放在学堂敞开的教室里,成为了全村孩子们了解日期时间的“宝物”

24小时卖掉3万册的日历是怎么做出来的?丨物种日历

从日历们装上货车的那一刻,我们如同父母一样目送它们起航。

它们将承载着我们的期待和366个新年的物种故事,奔向千家万户,

它们是故事的引子,此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将谱写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

不负今朝,因此未来可期。

我们将携366个物种和366段动人的文字,继续陪伴在你身旁。

请记住我们的约定

2019年9月19日00:00见

24小时卖掉3万册的日历是怎么做出来的?丨物种日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