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中医脉诊哪本书好?

枳实青春


中医脉诊入门书籍首推《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是李时珍的著作,为中医四小经典之一。


书中列举了二十七中脉,每种脉象都会有“体壮诗”“相类诗”附在文中,文字以“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方式描述,容易朗读记忆,方便将相类似的脉象进行对比。

下面以浮脉举例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如果能够将二十七种脉象全部背诵下来,并在临床加以运用,多去体会,相信很快就会有所成。

再深层研究脉象可以参考《文魁脉学》


临床上的脉象多以复合脉出现,即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脉象同时存在。如果单用《濒湖脉学》对付临床的病人,这是远远不够的。不能认识到疾病的本质。

《文魁脉学》是赵邵琴老师主持编写的,其父是清代太医,脉法造诣颇深,有临床常见的相兼脉象一百八十六种,旨在阐明多个相兼脉象所主病机及其治法,更贴合临床实际运用。

明代周慎斋所著的《医家秘奥》

《医家秘奥》将左右手脉的寸关尺,按五行相生的原理进行解释,拓展了脉象变化的思路。左尺为肾水,生左关肝木,肝木生左寸心火,心火下降温养右尺命门,命门生右关脾土,脾土生右寸肺金,肺金又生左尺肾水,循环不息,颇有玩味。

如果有老师在临床指导一二,脉学更容易掌握,各位同道加油吧,一起学习共同前进。

点赞关注下呗,以后还有很多中医的内容分享哦。


叫我小程医生


本大师叫袋袋野兽,关于摸脉请参考我的胡诌!!!一,(1)壮汉砸踹a.使劲踹?b.轻轻踹?c.正常踹?(2)壮汉挤人a.使劲挤?b.轻轻挤?c.正常挤?(3)壮汉靠人a.使劲靠?b.轻轻靠?c.正常靠?

急促还是不急促?挤靠时间长,还是不挤靠时间长?

二,(1)男性恋打人砸踹a.使劲踹?b.轻轻踹?c.正常踹?(2)男性恋挤人a.使劲挤?b.轻轻挤?c.正常挤?(3)男性恋靠人a.使劲靠?b.轻轻靠?c.正常靠?

急促还是不急促?挤靠时间长,还是不挤靠时间长?

三,(1)大软胖脚砸踹a.使劲踹?b.轻轻踹?c.正常踹?(2)大软胖子挤人a.使劲挤?b.轻轻挤?c.正常挤?(3)大软胖子靠人a.使劲靠?b.轻轻靠?c.正常靠?

急促还是不急促?挤靠时间长,还是不挤靠时间长?

四,(1)瘦猴大烟鬼脚砸踹a.使劲踹?b.轻轻踹?c.正常踹?(2)瘦猴大烟鬼挤人a.使劲挤?b.轻轻挤?c.正常挤?(3)瘦猴大烟鬼靠人a.使劲靠?b.轻轻靠?c.正常靠?

急促还是不急促?挤靠时间长,还是不挤靠时间长?

五,(1)两岁小胖砸踹a.使劲踹?b.轻轻踹?c.正常踹?(2)两岁小胖挤人a.使劲挤?b.轻轻挤?c.正常挤?(3)两岁小胖靠人a.使劲靠?b.轻轻靠?c.正常靠?

急促还是不急促?挤靠时间长,还是不挤靠时间长?

六,(1)大木头棒子砸踹a.使劲踹?b.轻轻踹?c.正常踹?(2)大木头棒子挤人a.使劲挤?b.轻轻挤?c.正常挤?(3)大木头棒子靠人a.使劲靠?b.轻轻靠?c.正常靠?

急促还是不急促?挤靠时间长,还是不挤靠时间长?

哈哈哈哈!脉洪,脉弱,长,短,徐,急,促……奥妙全在其中!

不管哪一种,要是出现一百次到两百次的快速得瑟,有危险!

中医就像破烂货市场,里面很多是有用的,是精品,用好了非常巧妙,也有很多破烂,用了也行,也有很多破烂,干脆不能用!我喜欢破烂货市场,好用的真省钱!


家用电脑


按现在人的观念要求,许跃远《大医脉神》和姚梅龄《临证脉学十六讲》当为最佳学本。金伟脉学望尘莫及,王光宇脉学稍过简要。

古脉学和今脉学的要求是有区别的。

古脉学是四诊之一,四诊合参,对人的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性的判断提供理论支持,特别是对疾病的转归走势更是重中之重,是处方调药的准星。

现在的脉学专注于凭脉断病,断出西医学的实质性的病名,并凭此著书开宗立派,已经偏离了古脉学的路径,至于对错不予评价。凭脉断病,是临床多年经验的累积,决非熟读几本书可以领悟。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古人斯语早有提示。读书切脉,感而遂通。一一一什么时候指下感应了脉位、脉率、脉力、脉律、脉长、脉流等特性,以及对人体生理、病理机理有较好的掌握,就有所成就了。(心中脉相,指下脉征,心指归一,脉法告成)


命理海天录


中医体系庞杂,但是又都有渊源。脉学源头应适于黄帝内经、难经。但是这些书的文字都古奥,而且比较零散,后王叔和编写脉经,算是第一次系统总结脉学的相关知识。

不同的中医流派对脉学有不同的解释,相同的脉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也不一致,所以导致脉学不好掌握。

很多人推荐中医应该从伤寒论、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开始学起,这样的话脉学就应该从脉经开始,因为本经、难经、伤寒、脉经,这算是一脉相承下来。这个体系也被称作古中医。


中医传习


中医说33

脉经。为代表作。

但自己寻找现代人的脉感也很重要。也就是书要读,还要不断实践,细心类比。在细微差别中能分辨不同。最后达到确认上中下焦虚实瘀阻之病症。


自然神力源567


《删注脉诀规正》清.沈镜,《脉义简摩》清.周学海,这两套,堪为重要参考书目!

近来,中医多分了几块奶酪,——西医即骂街了!共勉!西医宣判了死刑的患者,被中医治愈的也多滴!







九夏涛声


☆分享 《濒湖脉学》李时珍著……🙏🙏🙏✍🏻



对,这种经验性的东西,看书没有多大用途!

想学把脉,建议跟师!

老师多年的经验心得,给你指点一下,比看书容易多了!

一指夏老中医 号脉超CT

不学病不问证 效超西医




一指夏老赤脚1




玖四伍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90b350cdd9b18b27959306569706f8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