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科醫生:約30%門診患者因護膚品、化妝品使用不當而就醫

皮膚科醫生:約30%門診患者因護膚品、化妝品使用不當而就醫

今年21歲的張佩儀上中學時曾經滿臉青春痘,媽媽看不下去了,就花了上千元從電視購物上買了祛痘的產品給她用,剛開始確實有一些效果,用了差不多一年,張佩儀臉上的痘痘變得更嚴重了。

後來,張佩儀在媽媽的“壓力”下,又一直斷斷續續地將祛痘產品用到高中畢業,但是痘痘卻沒有消除。高中畢業後,張佩儀決定去醫院解決臉上的痘痘問題。剛開始溝通時,媽媽覺得她小題大做,但因為痘痘一直不消失,最後也只好同意她去醫院試一試。

張佩儀在當地一家中醫醫院,只花了幾百元,喝了醫生開的中藥湯劑,抹了藥膏,不到兩個星期就好了。後來她臉上幾乎沒怎麼長過青春痘了。

現在,張佩儀一看到非醫療機構的祛痘廣告就覺得是騙人的,“你完全不知道往臉上抹的是什麼東西。但在大家的認知中,覺得痘痘是肌膚問題,不覺得是病,更傾向於買產品。”

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皮膚科主任崔勇告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皮膚科門診中大約有30%的患者是因為護膚品、化妝品使用不當而前來就醫,情況嚴重者會毀容,而這其中絕大部分是年輕女性。

“濫用護膚品會增加皮膚過敏的可能性。”崔勇有時候會在門診中告誡患者可以嘗試買一些便宜的護膚品,因為成分簡單,過敏的可能性也會降低。

2017年,由昆明醫科大學何黎教授牽頭,包括崔勇在內的全國諸多皮膚病學業內權威專家共同編撰併發布了《中國敏感性皮膚診治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專家共識》)。崔勇認為這份《專家共識》問世的原因和目前我國敏感性皮膚人群變多的實際情況有關。關於過敏的原因,崔勇解釋道,是遺傳因素和外界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界的刺激激發了身體內部的致病因素,所以才會過敏。現代人生活方式改變了,導致皮膚接觸的東西越來越多,過敏源也就增加了。

《專家共識》指出,我國女性約有36.1%是敏感性肌膚,也告誡廣大消費者要避免濫用化妝品,合理護膚應遵循溫和清潔、舒緩保溼、嚴格防曬的原則。宜選用經過試驗和臨床驗證、安全性好的醫學護膚品。

從醫學角度,膚質可以有多種分類方法。崔勇介紹說,按不同分類標準可以分為是否為敏感性肌膚、是否為色素易沉澱肌膚、是否為油性皮膚等。從醫生角度來說,更關心皮膚是否健康,有的人覺得油性皮膚不太好,崔勇說:“油性皮膚反而會比干性皮膚更抗衰老,所以這件事不能一概而論。”

“建議有護膚困擾的年輕人諮詢專業的皮膚科醫生。”崔勇說,“待評估出皮膚狀況後,再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護膚,做到這兩點就可以避免過敏等皮膚問題的發生。”他同時補充道:防曬是各種膚質人群都需要注意的問題,年輕人防曬可以防曬黑和光老化,因為光老化是不可逆轉的;老年人防曬可以預防皮膚癌。

崔勇建議,即使戴了帽子、打了防曬傘,也要塗防曬霜,因為地面也會反射紫外線,可以塗一些防曬係數比較低的產品。此外,防曬霜每隔3~4個小時就要塗一次。

崔勇告訴記者,歐美大部分的皮膚科醫生都參與護膚品的研製中,我國一些醫院近些年也已經開始有此趨勢,像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醫院等都在銷售醫院參與研製的護膚品。患者可以在醫院內買到這些非處方護膚品。

“因為這些護膚品成分基本上都是醫院醫生把關的,結合了醫生的臨床醫學知識和門診經驗,相對安全、健康。”崔勇建議對於沒有條件去醫院皮膚科進行諮詢的人,可以考慮使用醫院銷售的護膚品。

關於選擇護膚品有一條規律是年輕人應該關注的,護膚品的價格與效果並不是正相關的。有安全、健康保障的護膚品即使價格很便宜,也是很好的選擇。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昶榮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