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旅遊文化寫意

東營旅遊文化寫意

□ 薄文軍

長河大海在這裡擁抱,大地年輪在這裡延伸。勝利油田在這裡崛起,多元文化在這裡交融。東營,一片古老而年輕的廣袤土地,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不同凡響的前世今生,全方位走進人們的視野。

東營是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的入海口城市、也是一座風光無限的國際溼地城市。這裡平疇沃野,一望無際;藍天碧水,錦繡如屏;空氣清新,四季分明;風景優美,如詩如畫。受河海雙重恩賜,野生動植物資源異常豐富。美麗的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棲息著我國暖溫帶最年輕、最廣闊、最典型、保存最完整的溼地生態系統。

鳥類是生態環境優劣的"晴雨表"和"試金石"。全球九條鳥類遷徙線路當中,有兩條經由東營地區。每年冬春時節,數百萬只候鳥往返經過黃河入海口,並在這裡休憩、覓食、完成補給,場面宏大,蔚為壯觀,黃河口被譽為鳥類的"國際機場"、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中轉站"。公正無私的鳥類用雙足和翅膀選擇了東營,也為東營生態旅遊提供了最靚麗的看點。

東營有著8000多年的人居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後李文化時期,就有人類在這裡穴地而居、樵採漁獵。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嶽石文化時期,都有人類在這裡生產生活、繁衍生息。商周時期,這裡鹽業繁榮、農牧發達,以渠展之鹽、千乘良駒支撐起一方諸侯的經濟與軍事。東營覽勝亦不自今日始,起碼在西周時期,這裡就是齊國貴族的後花園。春秋時期,這裡曾經留下過齊桓公、齊景公、管仲、晏嬰等人的足跡。

東營襟河帶海、區位獨特,伴隨著滄海桑田的自然變遷,演繹過無數扣人心絃的壯美故事。許多重要歷史人物,都與這方熱土有著深厚的淵源。秦始皇透過這裡凝望大海,魏武帝屯兵這裡北伐烏桓,唐太宗經由這裡跨海東征,宋太祖潛居這裡為民除害,明成祖迷途這裡轉危為安……

孫中山《建國方略》大膽提出,河清海晏之時,要在這裡興修國際港口;毛澤東諄諄教導,"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周恩來斡旋黃河歸故,並將骨灰灑向黃河尾閭;朱德視察勝利油田慷慨賦詩……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東營是孫武的故里、呂劇的故鄉、油田的腹地、移民的家園,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海洋文化、古齊文化、兵學文化、移民文化、紅色文化、屯墾文化、石油文化等等在東營傳承發展、碰撞融合,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東營文化,同時也為方興未艾的東營旅遊凝聚起了精氣神。尤其黃河文化遊、孫子文化遊、紅色文化遊、石油文化遊、民俗文化遊等,已經成為東營文化旅遊的主打品牌。

許許多多的過往,都將化作遊客旅途和鏡框中的美麗。黃河入海的壯觀,一定是旅行者魂牽夢縈的期待。請相信,即便您踏遍了三山五嶽,領略了五湖四海,感受了塞外風光,品味了南海風情,別具特色的黃河尾閭、渤海之濱,仍然有一望無際的草原、溼地、藍天、碧水讓您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劇透"點到為止,我們選擇在秀麗多姿的黃河口等您。來吧!做一次物我偕忘的暢遊,享一種豁然開朗的感悟,美麗的東營歡迎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