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私塾”重现中国城市家庭

【欧洲时报牛汉编译报道】“在家上学”是指以家庭为主要教育场所、通常由家长或家庭教师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包括家长自行教授、小规模私塾学堂、微型学校规模等多种形式。本期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关注了中国“在家上学”这一现象。

英媒:“私塾”重现中国城市家庭

《经济学人》的文章注意到,在西方曾经被认为是古怪的“在家上学”,近几十年来变得越来越流行。在中国,“在家上学”仍然存在争议。 2017年,中国教育部首次公开发表对这一教育方法的看法,称其“不利于儿童发展”,并“叫停”未经允许的“在家上学”。

然而,有些家长不为所动。 2017年,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智库估计约有5.6万名儿童正在接受“在家上学”。这一数字自2013年以来,几乎增加了两倍。许多为子女实行“在家上学”的家长说,实际数字要更高。因为这些家长会在“在家上学”微信群中分享他们的经验,这样的聊天群在微信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大多数人并没有取得“在家上学”的许可,有的甚至无意申请。江苏大学的王佳佳说,尽管政府明确表态,但在过去两年里,“在家上学”仍在继续缓慢增长。

家长选择“在家上学”有多个原因。在王佳佳的调查中,目前最普遍的原因是“不喜欢公立学校的教学方法”。另一个原因是不认同“学校文化”。

大多数为子女选择“在家上学”的家长都是城市人,并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通常成长于90年代中后期。也有一些是受美国“在家上学”的启发。直到80年,“在家上学”在美国的30个州都是非法的。现在,约有3%的美国学龄儿童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中国的“在家上学”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由家长中的一位——通常是父亲——辞职或兼职,进行教学。第二种是“私塾”,这种形式相对少见,老师一般按学生收取学费。

《经济学人》的文章指出,教育部门对“在家上学”持否定态度,但并没有明确任何法律手段。原因可能是政府并不视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普遍到需要介入的程度。有些政府人士也同情“在家上学”的学生,在教育部文件于2017年发布之前,官方媒体报道了“在家上学”的兴起,文中暗含赞许之意,认为“在家上学”可能有助于减轻儿童的压力。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政府部门更重视遏制假“在家上学”,以“在家上学”为名义令子女退学打工。上海的一位家长,其未成年女儿是“在家上学”。她向《经济学人》讲述,几个月前,她接到当地教育部门的电话,问及她的孩子在哪里注册的学籍。她如实回答之后,当地教育部门就没有再次打电话。她还说,上海其他几个“在家上学”的家庭也有同样的经历。这说明政府对“在家上学”的态度还是宽松的。昆明市从事教育诉讼的律师王冬也表示,目前没有听说有家长因“在家上学”被起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