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房開這麼壕!那我們買的是房子,還是售樓處?


溫州房開這麼壕!那我們買的是房子,還是售樓處?


​一座城市的承載體是建築,那麼一座樓盤的承載體必然是售樓處!

作為樓盤的象徵,售樓處一直被貼著門面擔當的標誌,而在被賦予了這樣意義的象徵後,再加上消費者追求上的絕對細緻,從以前的普通場地到現在動輒上千萬,售樓處一直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回首以前的售樓處!

售樓處1.0時代,只是普通的銷售場所。

售樓處2.0時代,已經逐步追求高品質感官,上百萬的豪華裝修只是起點。

售樓處3.0時代,開始增加體驗功能,不少樓盤都切入了VR功能,銷售的味道少了,上千萬的裝修也不足為奇。

售樓處4.0時代,已經開融入場景營銷,直擊消費者的心裡。

那麼煙槍不經想問,現在到底是賣房,還是賣售樓處!

溫州房開這麼壕!那我們買的是房子,還是售樓處?


1

在溫州看過了太多樓盤,煙槍不經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但凡是一進大門,就能看到沙盤的售樓處,大多都是親民價。

而那些被綠林環繞,大門前還有一豪華水池,七拐八繞的售樓處,定位的路線大多都是高端產品。

這倒是很好理解,既然定位高端,當然是要有那種“欲拒還羞”的神秘感。

溫州房開這麼壕!那我們買的是房子,還是售樓處?


2

特別是近幾年,溫州的房價保持在了穩定週期內,但售樓處的品質倒是直擊眼球,沒個幾千萬投資的售樓處,你都不好意思說你是賣房的。

什麼湖光山景,復古大院,皇室廳堂等等,售樓處倒是成了網紅景點,創意也是別出心裁。 像14年某樓盤花8000W打造的高端售樓處,以及今年樓盤打造的5000W的高顏值售樓處,壯觀景象不言而喻。

煙槍並不是認為這樣的舉措不可為,相反我挺認可這樣的營銷加持,樓市本就是戰場,大家各憑手段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無可厚非,既然定位高端路線,不展現出自己的實力,我還擔心會爛尾。

溫州房開這麼壕!那我們買的是房子,還是售樓處?


3

售樓處歸根結底其實就是一種營銷手段。

從以前的普通銷售場所到現在的結合高科技營造高端視覺,開發商已經更加重視顧客的心理訴求,將營銷加持手段也提升到了精神層面的碰撞。

這裡,煙槍倒是很認可將人文情懷與品牌形象相結合的營銷理念,畢竟一個樓盤只有注入了文化內涵,才能提升價值。

溫州房開這麼壕!那我們買的是房子,還是售樓處?


4

但我們都必須反思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現在的售樓處都這麼高端,維權訴求還是越來越多。

說到底開發商打造高端的售樓處,就是在將樓盤的賣點提前展現,然後工作人員在言語上為其增色,這都是在為樓盤賣點加分。

這好像就印證了一個道理,營銷費用和回報是成正比的。

只是很多購房者在聽了工作人員的宣傳賣點後,沒有核實準確性,以至於對樓盤的 心理預期高到了天花板,等到房子落地後與當初售樓處描述的落差太大而不願接受。

這也是最後出現各種維權問題的原因之一。

溫州房開這麼壕!那我們買的是房子,還是售樓處?


6

所以煙槍想說的是,我雖然認同售樓廳在營銷方面的多方位加持,但始終認為口碑才是最好的營銷手段。

溫州當下的樓盤,做“快”很容易,但做“真”,一如既往的“真”卻是很難。

業主叫好的“真”,口碑傳播上的“真”,畢竟能夠印在房產銷售寶典扉頁上的永遠還是“真”口碑的傳播。

回首過去,太多暢銷樓盤證明,“真”口碑的傳播才能經得住市場的考驗。

溫州房開這麼壕!那我們買的是房子,還是售樓處?

7

而對購房者而言,宣傳上的交付標準是否有寫在合同或者合同附件裡,這很重要,而且越詳細越好。

最好也要保留開發商的廣告宣傳資料等,這都是以後樓盤出現問題的重要武器。

再加上現在新開樓盤基本都是精裝修,樣板房將“藝術高於生活”這句話體現的淋漓盡致,大多數的樣板房硬裝都會選用好點的材料,而軟裝在經過設計師的空間佈局後,也會讓人看得賞心悅目。

所以最重要的一點,一定要看清樣板房是否與合同裡的交付標準一樣。

溫州房開這麼壕!那我們買的是房子,還是售樓處?



溫州房開這麼壕!那我們買的是房子,還是售樓處?


要知道,溫州的預售條件是全國最好的城市之一,只要出“正負零”就可預售,也就是說你到現場只能看到一塊空地上有在澆灌水泥而已,所以這也是國內房開大佬都喜歡搶佔溫州市場原因之一。

說這些的目的,出發點也就是想告訴購房者,房子是一輩子的心血,事無鉅細,不僅要有錢,還要有心,一定要面面俱到才能買到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