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醫孫思邈活了141歲,臨終前為何告誡徒弟一定要毀了“五石散”?

薛學銘


孫思邈,在我國民間被譽為“藥王菩薩”,一生享年141歲。在當下的醫學院,不論是中醫學專業還是藥學專業,孫思邈的學說,都是繞不開的課題。

由於孫思邈醫術高超,加之在世一百多年,算是長壽者的活見證,因此,在古代,孫思邈都被視為醫學權威,因此,他的話被視為傳統醫藥界的“聖旨”。


孫思邈臨終前對後世做的最後一個貢獻,就是告誡徒弟,一定要毀了“五石散”。事實上,孫思邈在世的時候,也曾積極為此事奔走。最終,在孫思邈及門徒的努力下,唐朝社會接受了孫思邈師徒的建議,廢棄了“五石散”。

那麼,“五石散”到底是何方神聖?

魏晉版的“鴉片”

說起鴉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清朝中期,西方列強在和大清國貿易中佔不到便宜,於是依靠走私鴉片來獲利。清朝道光皇帝也意識到鴉片的恐怖,於是委派林則徐禁菸,最終引發鴉片戰爭。時至今日,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法典裡面,涉及到毒品方面的犯罪,都是施以重典,歸根結底,在於毒品危害太大。

事實上,早在魏晉時代,華夏先民就已經因為毒品而吃了大虧。

“五石散”就是魏晉時代的“毒品”。

如同鴉片可以作為藥物使用一樣。“五石散”由漢代名醫張仲景所發明。張仲景發明“五石散”的初衷是為了醫治傷寒,治病救人。但是,“五石散”的藥方,卻在傳播過程中,被用在了其他地方。


根據史料記載,服用“五石散”之後,人會感到渾身燥熱,而且有種莫名其妙的興奮感,甚至出現幻視幻聽,並且還有成癮性——現代化學知識告訴我們:這是礦物中毒的一種體現。但古人並沒有這個意識,而是認為這是一種神藥。

“五石散”給人的特殊感官刺激,很快在魏晉上層社會流傳開來。宛如鴉片戰爭前夕,整個大清國上下在鴉片煙霧的籠罩下,醉生夢死做著天朝迷夢一樣,魏晉上層社會也在“五石散”的迷惑下,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但是,魏晉貴族的奢靡生活,是建立在對各族人民掠奪的基礎上的。終於在西晉晉惠帝在位末年,各族貧苦百姓發動起義,最終,導致五胡之亂發生,中原陷入五胡之手。

並且,“五石散”長期服用,對人的健康有害,甚至會導致服用者出現生命危險。

隋唐時代的“五石散”

隋唐時代,“五石散”依舊流行於隋唐上層社會。孫思邈出於醫者仁心,深知“五石散”不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族群,其危害性都十分嚴重。因此,孫思邈和他徒弟開始奔走於抵制“五石散”的運動,最終,在孫思邈等人的努力下,“五石散”淡出了中國歷史。



但是,類似的悲劇,在人類歷史上,依舊不斷重複……


藤樹先生


話說當年,孫思邈外出行醫,自己病倒了。孫思邈得了什麼病呢。其實是得到了丹毒。當時唐代很多人都想長生不老,很多醫生都在那裡煉一硝二磺三木炭,拼在一起吃。孫思邈在備急千金方是這樣記載的:人們都說了服了五石散可以長生不老,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應該統統燒掉。我就配過這個藥,吃了之後,這個腦袋大了,左額生丹毒,長了一個大包。


當時,孫思邈走到四川雲陽,早上起來一個大包,到了晚上都是大包。當時雲陽縣令是他的朋友,請了好多醫生看,沒看好。後來自己給自己開了一個藥方,就好了。後來,他寫《備急千金要方》時說:石在身中,萬事休泰。意思是你要是吃了石頭,一萬年都好不了。泰是好的意思。後來又說:寧食野葛,不食五石。有識者遇此方則須焚之,勿久留也。


當然,孫思邈的話有的人沒聽。比如李世民想長生不老,就吃了這個藥方,不到五十歲就死了。雍正帝還開了一個煉丹廠,自己吃死了,又送給李衛吃,三年後,李衛也死了。因此,孫思邈教焚燬五石散,其實是對人民負責。可惜,後世的皇帝不少不聽話。


商業風尚人物


神醫孫思邈活了141歲,臨終前為何告誡徒弟一定要毀了“五石散”?

首先,咱們回顧下,五石散是個什麼東西。

咱們中國人向來聰慧,很早就利用一切自然的東西,或果腹或日用。人吃五穀雜糧,生病在所難免,除了植物用藥之外,用礦石也是由來已久。有些礦物可以治風寒、外創,早在《周禮》中就記過“凡療瘍,以五毒攻之”,經學大師鄭玄標下註解,即以“以石膽、丹沙、雄黃、磁石、礜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其煙上著,以雞羽掃取之。以注創,惡肉破,骨則盡出。”這個方子裡除了磁石之外,都是毒,所以後來用的人也不多。

後來,在神醫扁鵲的《扁鵲醫經》裡,提到用五石治寒症,在《史記》相關文章裡也提到:“陰石以治陰病,陽石以治陽病,夫藥石有陰陽水火之齊。”起初治療傷寒,所以又稱寒食散。咱們都知道,古代傷寒也會要人命,窮苦百姓得了這病,只能靠天了,富貴人家各種條件好,死得不多,所以到底有多好的療效,並不清楚。反正還有個倖存者偏差的說法,死了也統計不到,活著的,當然都說好咯。

這個寒食散中的五石到底是哪幾種?其實並不相同。葛洪認為是“丹砂、雄黃、白礬、曾青、慈石”,巢元方認為是“鍾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何晏則認為是“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鍾乳、礜石”,不管是哪種組合,五石搭配在一起,都不是什麼好東西——當然了,短期內可以使人全身發熱,神明開朗,體力增強,有點象嗑的藥,少量用來可以改善身體,強健神經,但長期服用,中毒越深,終至喪命。偏偏服食者多得不了,何晏死後,服食五石散,成了風尚,他們往往群體服用,所以咱們看魏晉時的名士們寬袍大袖,衣帶飄飄有仙氣,實際上是他們太熱受不了,必須得這樣才能解解。

在孫思邈看來,五石散就是毒,孫思邈呼呈“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他在自己的《五石更生散方》裡,把礜石更換成無毒的石硫磺。

為什麼孫思邈希望毀了這個方?因為孫思邈是個大醫,是個神醫。

孫思邈活了一百多歲,一生中救人無數。他認為粗心大意的人,不適合學醫,“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真正的醫者,是心慈仁厚的。在他眼裡,“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沒有什麼比人命更重要,所以,他的書用千金命名,即《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孫思邈不貪名利,以人命為重,是真正的醫者,所以,對於五石散這樣害人多於治病的東西,深惡痛絕也就理所當然了。(網絡圖,致謝)

珠玉在前,咱就簡單說幾句吧,期待您關注葉之秋的頭條號。


葉之秋


回答這個問題,那麼就得首先知道什麼是五石散,五石散的作用又是什麼。

官方答案是這樣,配方是:\t丹砂、雄黃、白礬、曾青、慈石,都是石頭類的,所以這方藥劑的名字才叫五石散。

1、丹砂:又名硃砂,是一味礦物質中藥材,有鎮靜安神的作用,而且也是提煉汞的原材料。

2、雄黃:又名黃金石、石黃,是一味礦物質中藥材,有解毒殺蟲的作用,也可以治療瘧疾。

3、白礬:是一味礦物質中藥材,外用解毒殺蟲,內用止血、止瀉、化痰等。

4、曾青:又名樸青,是一味礦物質中藥材,明目、鎮驚、殺蟲等作用。

5、慈石:又名吸鐵石,是一味礦物質中藥材,用法與普通藥材不同,不能直接服用。

以上就是五石散的組成,是那個時代想要成仙的人吃的丹藥。這些藥物基本上都有毒性,這樣的藥組合在一起吃下去,對身體的副作用應該是有的。

再來說說孫思邈這個神醫。

1、他是陝西人,出生於西魏541年,去世於唐朝682年,享年141歲,被稱為藥王。著名的《千金方》、《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就是他的著作。

他能成為一名醫生,真是應了一句老話:久病成醫。他小的時候身體特別不好,經常生病,家裡為了給他治病,差點花光家底。但這也讓他立志要做醫生,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解除病痛。

20歲的他就已經在家鄉有名氣啦。等他到了40時候,他發現這個世界太亂了,於是就一個人進了太白山,鑽研醫術,研究藥物,給人看病。

2、他給人看病,最看重的就是預防,其實從他的年齡也能看出來,預防大於治療是多麼正確的選擇。

他是提出醫生要有醫德的第一人。他說醫生應該:\t“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醫生要膽大心細,靈活正直,這才是合格的醫生。

那麼孫思邈做為一個這麼有職業道德的醫生,本著對人的健康而言,他對於五石散這樣有毒性的修仙的丹藥,又怎麼能提倡服用呢,讓徒弟毀了這藥也很正常。


緹朵


神醫孫思邈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是唐代時期的醫藥學家,被後人稱為“藥王”,而且活了141歲,可以說是非常長壽了。不過孫思邈去世之前,卻有一個很奇怪的舉動,他臨死前抓住自己徒弟的手,告誡徒弟一定要毀了“五石散”,這是為何?

“五石散”到底是什麼呢,五石散又被稱為寒食散,是用五種礦物配置而成的方劑,主治傷寒等症,配方歷代都不大相同,主要有石硫磺、石鐘乳、紫石英等。

在魏晉時期五石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因為當時古代的統治者認為五石散可以長生不老以及達到修仙的目的。

雖然吃完以後會全身發熱、臉色發紅、精力旺盛、甚至出現幻覺,在現代的我們看來是人體礦物中毒,可是在古人看來,認為這是藥物發作,因此很多人跟風學著眾人吃,就連歷代吃這種藥的皇帝也很多。

而到了唐代,作為一個活了100多歲的孫思邈看來,他深知五石散的危害,五石散並不能讓人長生不老,也不是修仙的仙丹,其實對身體很有害處,相當於一道催命符。

因為服用五石散以後,身體會出現極度亢奮,而且會產生內熱,這樣吃了以後就不能坐、不能躺著,必須持續走路,這樣一段時間全身發熱,這樣就需要大量往身上澆涼水,吃涼東西,這樣冷熱交替,非常損害身體的元氣,而且傷害身體肝腎。

五石散服用的越久,中毒越深,時間久了,就導致腎臟衰竭,浮氣流腫,四肢酸重,最後痛苦死去。

而且五石散還讓人上癮,一旦沾染上就很難戒掉,如果有人上癮,常年食用,也沒有人去勞作或者正常生活了,會導致家破人亡,國家也不得安寧。

神醫孫思邈清楚五石散的危害,因此哪怕在自己臨終前也再三告誡徒弟一定要毀了五石散,這是一位醫者的仁愛之心,後來大家也都漸漸的都知道五石散的害處,漸漸都敬而遠之了。


小聰歷史客棧


藥王孫思邈在醫學歷史上貢獻很大,他寫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有著古代醫學百科全書的美譽。藥王本事雖大,但在那個年代,有一種藥卻一直危害著人們,而藥王卻毫無辦法,只能在臨死前告誡後人“有識者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這種藥被稱為“五石散”。

五石散的由來

五石散最早由醫聖張仲景發明,是被用來治療寒症的輔助用藥,後來被曹操的養子何晏改良,成為上流階層的“貴族神藥”。

何晏在服用五石散後“亦覺神明開朗”,起到了提神醒腦的作用,還有傳言說何晏服藥後“日御數女”,於是這種藥就開始在富家公子哥的圈子裡流傳開了。

五石散的配方版本眾多,其中“五石”是指五種石頭,目前流傳較廣的說法是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這五種,但並不確定。不過從史料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發現,五石散中還有砷元素。

《晉書·皇甫謐傳》記載了服用五石散後的症狀表現為:“舌縮入喉、癰瘡陷背、脊肉爛潰”,可見這種藥的副作用在皮膚上,而砷中毒的表現也是會引起皮膚損害,比如刺激性皮炎,而且通常會在胸部和背部發作,這也正好與記載相吻合。

砷是一種劇毒的物質,古代製作砒霜的原料,這種物質存在於礦石之中,而且數量還不小,目前檢測出含有砷的礦物質有數百種之多。

由此可見,五石散含有砷一點都不奇怪,而服食五石散之人無異於吃砒霜,如此劇毒之物為何還會有這麼多人去吃呢?主要是這種藥具有“成癮性”。

五石散藥性很強烈,服食之後會令人感到全身發熱,必須要脫去衣物,然後喝著溫酒散步,這樣才能令藥性散發出去。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服用五石散,不但可以脫去棉襖,甚至可以喝冰吃雪而不覺得冷。這樣的藥效在古人看來非常酷,孰不知這是中毒的表現。

孫思邈對五石散的無奈

孫思邈一生鑽研醫學,幫百姓解決疾病的痛苦,但唯有對五石散一點辦法都沒有,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五石散雖然毒性強,但不會當場致命,屬於慢性毒藥,這就讓人放鬆警惕,認為這種藥不會致命;

  • 五石散藥效強,服用者通常只看到“神明開朗”的效果,卻無視“皮肉潰爛”的後果,因此五石散從何晏第一個服用以後,追隨者源源不絕;

  • 五石散會上癮,這種成癮過程是一種惡性循環:五石散服用後會使人興奮,同時也損害了身體,比如肝腎首先受損,如果服藥後大量喝涼水,脾胃也會受損。器官受損後人會變得更加頹廢,無精打采,此時就需要五石散持續提神。

長期服用五石散會造成器官衰竭,比如《晉書》記載服用五石散後“浮氣流腫,四肢酸重”,這就是腎臟衰竭的表現。

孫思邈作為醫生,他深知五石散的危害,他還告誡服藥者“寧食野葛,不服五石”。野葛即是斷腸草,服用30分鐘左右即可發病,量大的時候可以致死。孫思邈拿斷腸草和五石散相比較,可見五石散毒性有多強!因此他告誡徒弟及後人,如果遇到五石散的方子一定要毀掉。


水煮汗青


大家好,我是慕遠,為你解答該問題。

五石散的功效

我們先來了解下“五石散”是什麼?“五石散”還有一個名字“寒食散”,其實是一味中藥。最早記錄在《備急千金翼方》卷十五,它的主要成分是鍾乳、附子、栝樓根、茯苓、牡蠣、桔梗、乾薑、人參、防風、細辛、桂心、白朮這些中草藥,它有什麼用呢?服用“五石散”後,具有壯陽、強體力,治陽痿等功效,會使人性情亢奮,渾身燥熱,身體肌膚的觸覺變得高度敏感,要用寒食、喝溫酒,脫衣裸袒,運動出汗等方式來發散藥力。



在我們現代看來這就是毒品加春藥啊,服用之後精神亢奮,脾氣暴躁,渾身燥熱、皮膚敏感等狀態。回到問題本質,藥王孫思邈臨終前為何告誡徒弟一定要毀了“五石散”?因為他見到過吃了“五石散”的人後的症狀,藥王本身對藥理非常熟悉,他在行醫治病時對開過的藥服用之後有什麼後果非常明白,在他的著作《備急千金要方》有記載:“石在身中,萬事休泰”。他親眼目睹了服藥人的狀態,額生丹毒,留有大包,使人上癮。



藥王孫思邈對此即憤恨又無奈,當時的風氣就是認為吃了“五石散”可以長生不老,至少可以強身健體,但是藥王深知“是藥三分毒”,更何況這“五石散”幾乎都是礦石煉成的呢。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唐太宗對所謂延年益壽、強身壯體的不死藥——“五石散”、金丹一類情有獨鍾,哪怕被藥石屢屢弄得燥熱上亢、通體難受,也樂此不疲,為此在唐太宗五十之際便死去。


綜上,藥王孫思邈非常瞭解“五石散”的療效和它可怕的後果,它的療效可以用其他藥物來替代,服用“五石散”的後遺症卻南以根治,甚至會導致死亡,作為懸壺濟世的醫者,他肯定希望這種可怕的藥物消失,所以在臨終前告誡徒弟一定要毀掉“五石散”的藥方?


慕遠看歷史


說到五石散,那就白活幾句吧,當然如今真正的五石散配方早已遺失,或者如問題中所言,被毀掉,但關於五石散的諸多傳說還是留了下來。

首先來說,五石散並非是一種可以治癒某種病痛的藥物,而是一種丹藥,所謂丹藥諸位應該相對知曉諸多了,想當年秦皇不就是派徐福東渡尋求長生之丹藥嗎,而且歷史上也不乏服食各種丹藥以求長生卻中丹毒而亡的帝王。那麼,五石散是一種什麼功效的丹藥呢?

據說,是一種用於輔助修行的丹藥,當修行到了一定的境地,服此丹藥可以助益修行突破某些關口,這種功效就類似於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吧。諸位有不少讀過武俠小說的,小說中有個武功的境界,叫做“五氣朝元”,這幾本上算是武功的不說最高也差不多極高的境界了,且看《射鵰英雄傳》:

梅超風喜道:“原來如此。那什麼叫五氣朝元?”郭靖道:“眼不視而魂在肝、耳不聞而精在腎、舌不吟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動而意在脾,是為五氣朝元。”梅超風苦思十餘年而不解的秘奧,一旦得郭靖指點而恍然大悟,叫她如何不喜?

好了,這五石散呢如果對習武之人來說,需要達到“五氣朝元”的境界方可服用,其他階段服用則有害無益,也就是說只有武功到了極致才能鎮得住這藥效。當然,這“五氣朝元”的境界如果放到道家修行,那可是相當高的境界了,堪稱金仙。金庸寫武俠小說,也是借用了道家極致修行來言喻武道修行。

好了,說到這,大家相對較為清楚了,五石散是一種輔益修行的丹藥,而且非一般境界不能盡化之藥效。那麼,普通人要是服用了呢?

呵呵,咋說呢,這五石散如果普通人服用,則會全身發熱,但是卻不出汗,如此燥熱在大冷天可以說是最佳的取暖方式了,更主要的是在大冷天仍然可以穿著單薄的衣衫,大袖飄飄衣衫飛揚在寒風中,那得是多麼的瀟灑;更為奇特的是,長期服用五石散,還可以讓皮膚變的更光滑細膩——於是,五石散在魏晉時期,尤其是在貴族名流中,那是相當的流行。

當然,這裡面還有另一個原因,服用五石散後,除了全身燥熱難當,還有就是情慾難抑——說到這,你應該猜到了,對了,這藥效針對普通人來說,就等同於“Chun藥”了。五石散有如此功效,那受歡迎程度就更不用說了。

那麼,基於上述的原因,尤其是針對普通人的效用而言,藥王孫思邈說出那段話,也就不足為奇了,一代名醫,總不能因此被後世稱之為“chun藥之祖”,你說,是不?

說明:本文原創老麥,圖片來源於網絡《東成西就》劇照,敬請關注:老麥說說,與老麥一起去探尋那些未知的人和事。


老麥說說




古代,有一種藥,叫“五石散”,吃了之後能治傷寒。至於發明這方子的人,老有名了,他就是張仲景。

但神奇的是,魏晉時期,這五石散竟然名聲大噪。

過了幾百年後,唐朝有位神醫,叫孫思邈,據說活了141歲(也有說只活了101歲)。在臨死之前,孫思邈告誡所有徒弟,將“五石散”的方子毀了。徒弟們含淚點頭,孫思邈放心歸去。

只是,對於毀掉五石散,孫思邈儘管徒弟眾多,也難以做到,因為五石散早已“天下皆知”,是妥妥的明星產品,各種改良和深加工的方子到處都是。直到今天,五石散的方子還是存在的。

問題是,孫思邈為何想毀掉“五石散”,難道是人老糊塗了?完全不是。接下來,我們一起聊聊五石散。

五石散本來是藥,後來成了助興的佳品



五石散在魏晉時期,成了名士們最喜歡的產品,如果說哪個文人名士沒吃過“五石散”,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

關於五石散為何崛起於魏晉時期?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因為一個人,此人名叫何晏,是曹操的女婿。成為曹操女婿前,他是曹操的後兒子,因為曹操娶了個熟女,這熟女就是何晏的媽。長大後的何晏,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特別是對玄學一道,很有造詣。說通俗一點,何晏此人很能空談,在魏國士大夫群裡,威望很高。

因為何晏身患傷寒病,不得已吃“五石散”治病,吃著吃著,老何吃上癮了,為什麼呢?因為五石散吃完後,人的精神一下變得非常好,力氣也增加很多,人會處在迷幻當中,醉生夢死,同時,全身出汗,需要喝溫酒,吃寒食,不停活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於文化大家何晏的行為,大家覺得很酷,這是真文士,不是假名流。

於是乎,吃五石散的行為開始在士大夫中流傳。到了最後,誰吃誰驕傲,誰吃誰高雅。什麼建安七子,什麼竹林七賢,紛紛開始吃五石散。



那種感覺太好,一邊吃的滿頭大汗,一邊喝著酒暈暈乎乎,再加上很多人敞胸露懷,半裸步行,剎那時間,這竟然成為了流行,成為了時尚。

如果五石散只是何晏等人彰顯“名士風流”的工具,也許傳播就不會那麼廣了。它還有著一個獨特的功能,讓吃者歡樂不已。

什麼獨特功能呢?壯陽,提高性能力。就這一點,讓無數人趨之若鶩,吃藥的男人就此大增,傳播也變得又快又遠。

之後的五六百年裡,五石散一直很受人重視。就算有人為此而送命,還是有其他人前仆後繼,樂此不彼。

直到孫思邈出現,發出那震耳欲聾的吼聲“統統毀掉”,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五石散。

孫思邈為什麼讓人毀掉五石散



五石散治病沒說的,對於傷寒病,對於惡性痢疾,都有不錯的作用。如果只是治病,這是不錯的藥。

但,如果有人常吃它,用來助興,那問題就大了去了。

一是這玩意會上癮,有點像如今的“海洛因”,幾天不吃它,人就難受,關鍵是有些男人對這玩意有依賴,吃了它雄風萬丈,不吃它“一洩汪洋”。凡是容易上癮的東西,沒幾個好玩意,那是會麻痺神經中樞,對大腦有損害的。

二是吃了這東西后,全身燥熱,必須四處走動,讓身體快速排汗,最好是不穿上衣,或者袒胸露乳,這樣讓人感覺有傷風化。為了讓人少嚼舌根,於是,我們經常看到畫上的魏晉名流,穿著寬衣寬袖的衣服,看起來很瀟灑,實際上,有些時候是為了散熱。



三是常吃五石散,性情急躁易怒,容易發脾氣。所以,常常看見史料上,有些魏晉名流脾氣大的嚇人,這當中有一部分人就是常常吃藥所致。

四是吃了五石散後,最好喝溫酒,吃涼食,要快速散熱,這就導致常常有人喝多,喝多了尋釁滋事,禍害周邊人等。

最後,這玩意是藥,是藥三分毒,吃多了對身體實在有害,讓人短壽。



作為“神醫”的孫思邈,深知五石散的危害,看了無數的病,見了太多的人,最後,在141歲(有說是101歲)高壽臨終之際,告誡所有徒弟:遠離五石散,毀了五石散。

但,影響已經形成,傳播如此廣泛,哪裡能毀掉?目前社會,吃“散”的人基本沒有了,因為有了新的替代品,那就是“毒品”,無論是冰毒,還是麻煙,無論是可卡因,還是海洛因,都會讓人迷幻,讓人沉浸其中。

其實,五石散也好,毒品也罷,都對神經中樞影響很大,都對五臟六腑害處不小,如果想死得早,那沒辦法攔。但,如果想多活一些年頭,最好還是遠離。

正所謂:珍惜生命,遠離毒品,遠離五石散。


藍風破曉


首先,帶大家瞭解一下五石散。五石散又叫更生散或單稱散。因配方中包括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石、硫磺等五種石料而得名。相傳此方發明於漢代,在魏晉時期得以盛行。漢代時五石散大概是由追求成仙的人亂煉丹藥發明的一種藥劑,使用的人宣稱能夠治病強身,但實際上只能增強人的色情慾望。到魏晉時期大明星何宴(思想家、文學家)將五石散藥方進行了改進,實現了五石散由藥品到毒品的轉換,也就類似於現在的“白粉”、“大麻”,使用後能夠使人極度興奮、燥熱急痴,更能使人上癮,長期服用會導致精神恍惚、發狂痴呆、甚則死亡。

然而這款現代版的白粉有了大明星何宴的帶動再加上價格不菲,竟然成了流行品,更是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人們為了追求一時的快樂和繁華,幾乎成了該時期的全民追求,人們見面第一句話就是今天你“嗑藥”了嗎,書聖王羲之、晉衰帝司馬丕都是典型受害者。

然後,再介紹下神醫孫思邈。孫思邈是唐代醫藥學家。他關心人民的疾病痛苦,處處為患者著想,對前來求醫的人,不分高貴低賤、貧富老幼,親近疏遠,皆平等相待。他出外治病,不分晝夜,不避寒暑,不顧飢渴和疲勞,全力以赴。臨床時,精神集中,認真負責,不草率從事,不考慮個人得失,不嫌髒臭汙穢,專心救護。特別是他提倡醫生治病時,不能借機索要財物,應該無慾無求。他這種高尚的醫德,實為後世之楷模,千餘年來,一直受中國人民和醫學工作者所稱頌,被尊稱為“藥王”。

因藥王重視養生,所以能夠活到141歲的高齡,他去病救人、心懷蒼生的醫德,藥理精通、起死回生的醫術,無人能比、豐厚博深的閱歷都使他認識到五石散的危害遠遠大於其益處,但是它使人成癮和利益豐厚的特點肯定會吸引一些醫德缺失,利慾薰心的人,所以他老人家叮囑徒弟一應定要毀了五石散藥方。

感恩像藥王一樣的先賢聖人,打贏了這場歷史上最早的這次“禁毒”運動,才保證了中華民族有了如此璀璨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