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1917年,湖北宜昌街頭理髮攤點,那個時候大辮子已經剪掉,理髮也沒有那麼不方便了。
圖為北京的鼓樂班子,這些鼓樂師的穿著打扮還是清朝的那一套。
圖為北京的珠市口,這裡以前一直是生豬交易市場,兩個人抬兩頭豬,勁很大,地上已經擺滿了被捆住的生豬。
圖為北京幼兒園裡的孩子,這些孩子都是富人家的子弟,只有他們才能上起幼兒園,穿著打扮和窮人家的孩子形成了鮮明對比。
圖為廣東東莞橋頭鎮的一座基督教福音堂,這樣的教堂一般有很多外國傳教士,每當發生戰亂的時候,中國人可以在裡面躲一躲。
圖為杭州街邊小吃店,那時候賣小吃只能通過燒柴禾和人工動手趕做,看看這家小吃店的佈局就知道了。
圖為杭州私塾的學童,六七個孩子擠在一個方形桌子上,由私塾先生一起授課,能上得起私塾一般家庭條件比較好,窮人家的孩子沒有這樣的待遇。
圖為杭州用牛拉水的車,這樣的四輪水車在南方經常見,由兩頭水牛一起拉,而車伕站在水桶上拽著韁繩,不用擔心掉下來,尤其是那種木桶,不用擔心漏水,感嘆古人的智慧。
圖為天津,洋大夫給兒童看病,當時很多外國醫生很暖心,他們沒有國籍的偏見,眼裡只有病人,因此很多外國醫生在中國很受歡迎,這樣暖心的一幕也經常出現。
圖為天津水災後,站在沙袋壘砌的防洪壩上的警察。他的身後很多人在划船,遠處的房子都被淹了一截。
這組老照片是由美國一名業餘攝影師甘博來到中國拍攝的,他曾經多次來到中國,用相機記錄下了晚清以及民初時期的社會風貌,如今再看這些照片,顯得極為珍貴,有價值。圖為1917年,在四川潼川,兩名男子在用石磨磨面,那個時候沒有電,更沒有磨面機,只能用石磨手動磨面。
圖為杭州大運河運載木材的船隻,運河兩邊是居民區,典型的江南水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