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到底是真义气还是假面具?真义气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TANK王子


提起关羽,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忠诚,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感动了无数世人。

然而有人说,当初关羽其实可以不投降曹操的,他可以像张飞一样,找到山沟沟暂时躲一躲,等风头过去了,再出来找大哥。可关羽为何主动投降曹操呢,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突出关羽的忠义,把关羽投降曹操写的大义凛然,写的忠贞不屈,并给关羽投降曹操编织了三个无可争辩的理由:

一、关羽必须保护刘备两位夫人安危。关羽假如选择宁死不屈,血战到底,那么只有死路一条,牺牲关羽一个不怕,怕的是两位夫人会遭遇不幸,或者被杀,或者被凌辱,或者成为曹操的女人。

二、关羽与曹操约定好了,降汉不降曹,当时虽然军阀割据,群雄并起,但是名义上还是汉朝的天下,因为汉献帝还在。

三、关羽与曹操约定,等知道了刘备的所在,就会离开曹操,投入大哥的怀抱。


然而看了《三国志》,你会发现上述三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罗贯中明显就是在替关羽粉饰。

首先,刘备的两位夫人根本就和关羽不在一块。当时关羽在下邳,刘备在小沛,他的两位夫人也理所当然地在小沛。

如果两位夫人在下邳这就奇怪了,老婆和小叔子在一起,就不怕风言风语吗,除非刘备专门派两位夫人慰劳关羽的,这可能吗?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


其次,降汉不降曹理由冠冕堂皇,经不起推敲。曹操东征西讨,打袁绍,征乌桓,打刘表,伐刘备,都是打着汉献帝的旗号,至少在当时的老百姓看来,曹操一方是政府军,刘备等都是乱臣贼子,是叛军。

而且,刘备自称有天子密诏,奉诏讨贼,那么关羽此时投降汉朝,就意味着承认刘备是叛军,是乱臣贼子。

再次,关羽倘若知道刘备的所在,便会离开曹操。问题是,假如刘备死在了小沛,关羽还会不会投降曹操呢?

由此,罗贯中编写的三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那么,关羽当初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呢?


我觉得当时刘邦在小沛,关羽在下邳,相隔两百多里。刘备被曹军围剿之后,全军覆没,仓皇逃离,两位夫人成了俘虏,张飞不知去向。

这时候,远在下邳的关羽根本不知道小沛发生了如此惨烈的战事,等逃散出来的士兵逃到了下邳之后,关羽这才得知小沛沦陷,全军覆没。

大哥还活着吗?三弟还在吗?关羽从残兵的描述中认为凶多吉少,十有八九他俩是战死沙场了,这时候曹军黑压压地围拢了过来,关羽不得不马上做出抉择。

战,必败,城破人亡;降,才能活命。求生的本能让关羽做出了最终的抉择。


一半秋色


历史上的关羽的确是一个大忠大义之人,这点不容人们怀疑。《三国演义》里虽然是小说,但是真正历史《三国志》中就记载。他对刘备的忠义之心天地可鉴。关于他投降曹操的个中原因历史上也没有个明确的说法。


个人理解应该是在“小沛之战”中,刘备遭到了曹操的“闪电战”大败,刘备在混乱中仓惶逃脱,其家眷及一些将领悉数被擒。曹操却骗关羽说刘备已经阵亡,事后知道刘备逃脱之后,为了保护刘备的家眷,不惜毁掉自己一世英名,投降曹操,这颗忠于兄弟朋友的执着之心,难怪会被后世称颂。
以忠义传千古的关羽,在对曹操的恩和刘备的义上是没有话说,但是在官场为人处世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在对待其他官场对手,比如刘备的一些麾下将领,就摆起居功自傲的架子,心胸无比狭窄,也容不得别人。难怪在蜀国他也只有刘备和张飞两个兄弟朋友。没有交好个其他人。这也只能用人无完人来解释吧。

以上为阿贵个人胡说,有真正知道的朋友们,欢迎赐教,阿贵不胜感激🙏🙏🙏


阿个贵州人


最近我在写作《豹眼中的官渡之战》,查阅了不少的历史资料。关羽降曹和千里走单骑,就是这个时段的故事。我准备有一个详细的叙述,有兴趣的友友,到时候可以看看,一起交流。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很简单:

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

按照这个记载理解,就是曹操东征刘备,刘备被击败逃走,投奔袁绍。曹操俘获了刘备的夫人和孩子。曹操继续进攻关羽驻守的下邳,关羽投降。

这是史书一般的纪事风格,只记录简单的过程和结果,一般不去记录和分析其原因。

关羽为何投降,究竟是啥原因,具体是个啥细节,不得而知。

同样是《曹操传》记载:关羽斩杀颜良,曹操解白马之围后,

(曹公)以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关羽亡归刘备。

关羽投降曹操以后,袁绍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率数万步骑,渡河围攻东郡太守刘延驻扎的白马。曹操命张辽、关羽为先锋,亲率精骑解救白马。在张辽的掩护下,关羽在万人阵中斩杀颜良。

之后,曹操迁徙白马百姓,退还许都。曹操亲自断后,押运辎重。袁绍派遣刘备、文丑追击曹操。曹操用计击败追兵,在乱军中文丑被杀死,刘备逃走。

可能是关羽得知了刘备的消息,于是“关羽亡归刘备。”

同样是没有具体的叙述情节,不过陈寿用的是“亡归”而不是“辞归。”

不辞而别跟“亡归”是有所不同的。

看来关羽走的是比较狼狈,没有千里走单骑那么潇洒。

很关键的一点,这里没有说明,关羽亡归刘备时,刘备妻子的事是如何处理的。

没有具体的史料记载,就不好妄加揣测。

不管辞也罢,亡归也罢,关羽能够不忘兄弟情义,去追寻刘备,就足以看出关羽对刘备的情义。这个没有一点水分,绝不是假面具。

至于关羽投降,一定得知了刘备已经战败,对抗下去就可能是死路一条。

战败投降既不很光彩,也不很耻辱,都是常有的事,这要看啥情况。

如果刘备苦战而死,关羽投降就是另一回事;刘备生死不明,关羽投降就在情理之中。

这是我的理解,再具体的情况,我将在《豹眼中的官渡之战》里,做进一步的叙述。


豹眼看历史


终于有人敢于解开这个“神”的面纱,擦拭去他脸上的金粉了。

关羽对于刘备的兄弟之情,的确是真的。《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以及后来,投靠曹操之后,封金挂印,离开曹操继续投奔刘备。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从义气的角度看,关羽无可厚非。投降曹操就不能说他不义气,并非要以死求义。以死求义,以死尽忠,这是个狭隘的理解。

在那个纷乱年代,没有什么正义与非正义,投降并不是个丢人的事情。张辽、马超、张郃、于禁、夏侯霸,甚至张绣、贾诩等等,太多人都是降来降去的。关羽在被围困的绝境,保全自己,保全刘备的家眷,无可厚非。

但是,真实的关羽,并不是那么光芒四射的,甚至是蜀汉衰败的罪人。

关羽就是一个没有头脑的粗人。“颇自负,好凌人”这是关羽最大的性格缺憾。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对马超如此,对黄总更是如此:“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反映了他的傲慢和自负。

荆州的后勤官员,糜芳、傅士仁那是刘备的亲戚。受关羽的欺凌久了,故意报复他。关羽一样“还当治之”(回去之后收拾他们)。逼得二人投降反叛。

其实,阿呆认为,关羽投降曹操和离开曹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华阳国志》卷六《刘先主志》说:“时秦宜禄为(吕)布求救于张扬。(关)羽启公(指曹操),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三国志〉注》引《蜀记》说:“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此与《魏氏春秋》所说无异也。”至少有三部史籍(《华阳国志》、《蜀记》和《魏氏春秋》)都谈到这一情况,且说法相同,看来关羽确有战前索要他人妻子之事。

由于关羽一再提出这个要求,引起曹操注意,猜想这个女子是不是“有异色”(特别漂亮),于是破城后先派人将她带来看,看的结果是将她留下自用。这也说明该女子确实特别出众,不然曹操也犯不着为她横刀夺爱。

这就引起了关羽同曹操的矛盾。关羽如此要脸面的人,开口要的女人,还是被曹操占为己有。这对关羽的伤害是比较大的。在关羽投降曹操后,曹操特意送了十个美女给关羽,应该是一种回报或歉疚。关羽却不动心,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但是,曹操始终也没将宜禄妻交出。这不能不说是关羽离开曹操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虚荣骄傲自负的关羽,不能妥善处理与盟国的关系,逼友为敌。不能妥善处理与部下的关系,导致内部生变。

关羽可以说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而这种悲剧也是由他性格上的某些缺陷造成的。无论怎么看,关羽都谈不上完美、完善或“至”什么什么。能当得起上述溢美过誉之辞的,只能是神化后的关羽。


阿呆梦话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关羽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虽然《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等都是小说中关羽艺术形象体现关羽重情重义的例证,但是历史中真实的关羽也是有情有义,有恩必报的性情中人。

关羽自涿郡随刘备起兵,刘备对待关羽就如同兄弟一般,寝则同床。而关羽对待刘备也是有情有义,衷心不二,“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而且在曹操俘获关羽时,让张辽“以情问之”,想要借助张辽与项羽的私情来说降关羽,关羽却明确回答曹操:“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这不是项羽有情有义的最好证据吗?


况且关羽内心虽然有感曹操对自己的厚恩相待,然而在关羽也明确表示,我降汉不降曹,他终于的是大汉,而曹操首先承认是大汉的臣子,也是头顶大汉车骑将军、行司空之职,代汉剿贼,而且这是的曹操还是表面上还是尊奉大汉天子的。这在明面的道理讲起来,关羽个曹操都是为了大汉出力的臣子而已,并无投降一说。所以关羽得知刘备的消息后,封存曹操赏赐的诸多财物,毅然前去与刘备汇合,这就是关羽的真性情,关羽忠义之情的体现。

关羽尊重人才,与黄忠在战场上英雄惺惺相惜,也是他真性情的写照。关羽忠义的形象在后世多为传颂,在民间或者江湖上,也有不少供奉关羽塑像的行为,在江湖社团中,关羽简直就是忠义的化身,是忠义的典型代表。在商界,关羽被视为“诚心”的代表。


浩中一内


刘备、关羽、张飞自桃园三结义后,三人一直团结一致,尤以关羽最为重义气。有几个典型的例子可见一斑。

一是降汉不降曹。其实关羽清楚,当时汉朝就掌握在曹操手里,降汉等于降曹。但关羽为了保全刘备妻儿只能委屈自己。同时撂下一句话,何时探得大哥刘备的下落一定要走。在留曹时间,曹操又是送钱、又是送物、又是送女人、最后连心爱的赤兔马也送给关羽,但关羽始终没有改变初心,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

二是知恩图报。对待曹操的惜才举动,关羽也不是无动于衷,关羽曾对张辽叹息到:"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我便会离去。〃后通过斩颜良、诛文丑回报曹操,特别是在华容道曹操己陷入困境,关羽完全可以手到擒来,但最终还是念及曹操当初对自己的好,置军令状不顾,放了曹操一条生路。这里关羽真义气的胸怀展现得淋离尽致。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刘,关,张三人会客人时,刘坐着,而关丶张二人总是站在刘的背后一心护刘,毫无怨言。

所以关羽是真讲义气。


如何提升大脑科学思维


虽然关羽的能力,经历了近两千年的传承,是有着比较大幅度的夸张成分,但是就其忠义这点来说,还是没有多少疑点的。这不仅仅在于《三国演义》中所记载的,在正史《三国志》中也是有所讲述的。

唯一容易被人质疑的一点就是关羽曾经投降曹操,而曹操却很可能是杀死刘备的凶手(当时刘备不知下落)。关于这点,我们还是来简单聊一聊。

刘关张的关系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关羽传》

根据《三国志》的说法,刘关张三人并未结拜,但是关系却是亲若兄弟,甚至可以“寝则同床”,即一个床上睡觉,这个感觉也是相当了得的。

关羽降敌

公元200年,“衣带诏”事发,曹操领大军攻打刘备。刘备大败,关羽被抓,刘备则向北逃到袁绍的儿子青州刺史袁谭那里,并随之见袁绍,并在袁绍处落脚。


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关羽并不知道刘备的去处,但是如果誓死不降,很可能就再也找不到刘备了,所以无奈之下也就降了。不过,关羽也确实是心不在曹营,这一点曹操也是知道的,所以曹操应该是很早就知道关羽并不会一直在他手下,不过曹操爱才,所以又是封他偏将军,又是封汉寿亭侯的,就是希望关羽能留下。

《三国志》里这里写得跟三国演义类似,曹操也是派的张辽去试探关羽,关羽也是直说了“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说白了就是,只要我找到刘备了,我还是得走,我不是不知道曹操对我不好,但是总有个先来后到,不过,虽然我走,我也得给你曹操立点功劳再走。

忠义的是关羽,难得的是曹操

关羽被抓投降的时候是春天,离开曹操去找刘备,差不多是七月。

差不多相当于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就很快去投奔了。当时曹操和刘备的势力对比就不用说了吧?说是天差地别也不过分。

正因为关羽能够舍弃曹操给予的财富和地位,去投奔“今日不知明日去处”颠沛流离的刘备,才恰恰更体现了关羽的忠义。这一段既说明了关羽是个忠义之人,也说明了关羽这个人并不迂腐,如果刘备真的因为曹操而死,关羽拿把刀把曹操给杀了,也不是不可能的。

曹操的大气,在这件事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三国志》所载,关羽投奔刘备之时,“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所以《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千里走单骑”的桥段,在历史上是没有的。


可见,根据《三国志》的记载,作为一个君主,曹操在这件事上的所作所为,甚至于比关羽更加难得。


水一白


关羽是真义气,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都说明了关羽的义气,至于关羽在华容道上放走了曹操也是为了报答当年曹操对关羽的恩情,至于投降曹操关羽也是有原因的

刘备和张飞去结营,不料中计,打散啦。后来曹操又用计,把下邳给夺啦,导致关羽走投无路,后来曹操派张辽来说服关羽投降,(张辽和关羽是老相识。)可关羽宁死不屈,后来张辽说,如果关于死了。一是损了一个英雄,二又违背了与刘备的桃园结义,三,二位嫂嫂又没有人管了。后来无奈,只好投奔了曹操。在投曹操之前,他提了三个条件,一是,这次投降只是降汉,不是降曹。二是让曹操要好好照顾二位嫂嫂。三是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一定要让他去找刘备。曹操知道后,就是不同意第三个条件,张辽对曹操说,如果曹操待云长比刘备待他更好,关羽就会归顺丞相了。曹操最后还是答应了,关羽一来,曹操送了她很多东西,先是送了他一件锦袍,可是关羽却把锦袍穿在里面,把刘备送他的衣服穿在外面,曹操问他为何?关羽说,刘备对他恩重如山,怎么也不能忘记兄长的恩赐,每次看到它就如看到兄长一般。大家应该知道曹操这时在想什么。后来曹操又说,云长的马为什么如此瘦弱?原因是关羽自己很强壮,而且这马已随多年,所以才如此瘦弱。后来曹操将赤兔送给了关羽。关羽特别高兴,曹操又问其因,关羽说,这是匹千里马,日行千里,如果知道了兄长的下落,就可以当日见到兄长,曹操这个时候在想什么,大家应该也知道。后来袁绍派了颜良去搞事,宋宪被斩于马下。后来又有一人被斩,连颇有名气的徐晃也和他打得不分胜负。后来有人建议让关羽出战,曹操说不行,如果让关羽立了功,它就会早日去找刘备,但他却说,如果袁绍知道杀颜良的人是关羽,就会杀了刘备。关羽如弃曹也无人可投,以后就会在曹操帐下立功。后来曹操派关羽出战,他一刀就将颜良斩于马下。《三国演义》中,后来的文丑也是关羽斩的,但历史上,其实是荀攸的计谋。把一些东西放入林中,然后四处设下埋伏,使敌人中计,如此可杀文丑。后来关羽又平定了汝南黄巾,在之前斩颜良诛文丑的时候,刘备就知道关羽在曹操帐中了,袁绍差点杀了刘备,刘备说可以写信把关羽招来,为袁绍效力。袁绍说,如果有关羽胜过颜良文丑十倍,让刘备速速写信。后来关羽就知道了刘备的下落,于是立刻去找刘备。在找刘备之前,曹操又派张辽去做说客,可是不成功,曹操有些伤心,因为他真的很想把关羽留下。所以关羽三次向曹操请辞,曹操都不见。后来关羽不辞而别,曹操却亲自来送行,要送关羽一些盘缠,这个他没收。后来又给关羽织了件衣服,关羽用刀就把它给持走了。





大丸子视频


(一)to be or not to be?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关公在曹营多长时间?有说半年的,有说十年的,余以为半年比较靠谱。关公匹马持刀被困于屯土山的那一刻,他应该慨叹过:难道说某家还未名动天下,今日就要葬身此地不成?时也?命也?TO BE OR NOT TO BE?这个千古疑问盘旋在关公生死一念之间!幸有好友张辽力荐,在曹孟德答允三个条件后,关公得以全身而退,暂时寄人篱下,以图东山再起。我坚信,在做出下坡决定的那一刹那,关公在降与不降之间,没有过迟疑,只要大哥没死,一息尚存,就值得等待!。 关公何许人?震烁古今的忠义好汉,内心的忠纯和舆论环境不许其降,否则下场如三姓家奴吕奉先。所以,降曹无异于自毁招牌,自损名誉,遭致千古骂名,遗臭万年!于是,“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的礼遇,在名誉面前,不值一提!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哥生死未卜,音讯皆无,多少个夜晚,关公左捧长髯,右览春秋,他的内心或许挣扎过,如同夜半摇曳的烛光!



(二)宝马良驹 投桃报李

但关公是千里马,即便暂时寄人篱下,依然不坠青云之志,其天下无匹的武艺和才能怎能被日月之晖抢走半分?良禽择木而栖,遇到曹操,关公的内心深处应该是窃喜的,曹孟德虽为国贼,但也是一代枭雄,叱咤乱世,风云为之变色,天下英雄莫不来拜,得到孟德公赏识,实乃人生一大幸事,甚至可以说,是曹孟德的惜才、爱才成就了关公威名,英雄重英雄,惺惺相惜是也!


(三)选择大于努力!历史在现场直播

能够经天纬地的大人物一定是可以在波云诡谲的谜局中作出精准判断的不世之材!彼时,曹孟德是风云主流,所谓名声不好,不过是作者罗贯中在当下的正统思想所限制罢了,试问大汉江山怎么来的?一个叫刘邦的居委会主任发出慨叹:大丈夫当如是!然后带领秘书、保安、屠夫,推翻暴秦,从秦朝统治者的角度来思考,汉高祖刘邦就是犯上作乱,祸乱朝纲,历朝历代的更迭,概莫如是!历史没有对错,枭雄才有对错,成王败寇,赢就是赢,输就是输,现场直播,没有N机重拍的可能。



如果能追随曹孟德麾下,绝对是关公职业生涯的一道曙光,譬如职场:一家巨型上市前夜的公司月薪十万,一家小创业公司年薪十万,老板还朝不保夕,一直在跑路,你怎么选?

所以,关公为感念蒙德之恩,诛颜良斩文丑,遂解白马围!那一时、那一世的荣耀和高光,天下群雄的错愕和赞誉,谁能抵挡?二爷非草木,孰能无情?

(四)关公的潜伏

关公内心的挣扎,跟《潜伏》里的余则成、《风筝》里的郑耀先,并不相同!三国只是演义,而余则成、郑耀先却有无数个真实的历史原型,触手可及而且真切,他们一样是在敌营,一样在敌营里有自己的朋友,甚至徒弟、生死之交,内心的挣扎一样的痛苦,忍辱负重一样的艰辛,但在最后关头都站稳了立场,这种近乎残忍的自我克制,源于——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天下苍生的责任!


而关公的信仰呢?二爷对组织还谈不上信仰,因为彼时,刘备还没有政权,四处游走,寄人篱下。二爷对天下苍生的怜悯也未在书中过多着墨,二爷的信仰是对人的信仰,也就是对大哥刘备的个人信仰。须知,真正坚如磐石的信仰一定是脱离肉身的执着,比如信仰主义、信仰光明、信仰神灵。所以,关公的信仰,只能说勉强支撑一段时间的潜伏,长此以往,历史或许会将改写。

(五)关公的自我修养

待关公得知大哥去向,关公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寻找兄长,说实话,关公能闯出曹营,乃孟德之惜才雅量,赵云亦如此,所以曹孟德的胸襟非常人能比,但是关公走则走矣,害得曹营折损六将,有点不太厚道。关公失散后得见兄长,狂奔的情绪终于得到释放,兄弟三人重新上路,开创蜀国鼎足格局。 刘备,成也关公、败也关公! 关公一直居功自傲,轻视黄忠、鄙视马超,这在职场,属于营销冠军与其他同事不合,试问公司是一个营销冠军撑起来的,还是一个团队撑起来的?

关公在华容道放走曹操,是诸葛亮大智所为,诸葛孔明的思维逻辑,应该是:暂时时机不成熟,杀曹操不能改变格局,所以既然是放,做个人情给关公;另一个层面,也是给关公一个机会,放弃旧恩,坚定战队。这一层面,诸葛亮是高明的,刘备是洒脱的,关公也释怀了,留了千古义名。

但是,关公的刚愎自用,终于激怒了孙仲谋,导致与吴国关系破裂,吕蒙白衣渡江,关公失手,丢了荆州,走了麦城,间接导致张飞惨死、刘备夷陵惨败,数十年的蜀国家底,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应该说,关公是有责任的,吴蜀联盟是战略,而作为大将,却无容忍雅量,只顾着自己的任性,败了大哥的家业,愧对大哥的嘱托。 细心看,就会发现,让关羽守荆州,是诸葛亮的一个战略失误,而且居然没给关公派副手,马超、赵云随便来一位,也不至于败走麦城,不是诸葛亮思虑不周全,多半是关公与同僚不睦所致。


因此说,关公可能内心有挣扎,但是时间太短,是否变节,信仰可以支撑多久,难以盖棺定论!但纵观关公的一生,对得起曹孟德,却亏欠刘玄德!


乌兰帅帅


关羽绝对是位重情大义之人无可争议,历史中未归降过曹操,即便是演义为了救护保全大哥刘备家室暂且归降,更是凸现了兄弟的大仁大义。

关羽爱惜羽毛绝不忍受羞辱,但为了顾全大哥兄弟之情宁可受辱,这是极度难得的;在关羽眼里为了刘备和三弟张飞这份情义,他什么都敢付出,是中国历史上最夺目耀眼的兄弟情谊。

刘备为了给二弟关羽报仇,摒弃了联吴抗曹的大计举国兵马攻打东吴,成败暂且不谈,明确了刘备的真诚,更是佐证了关羽对大哥刘备的至真之情。历史是明亮的,关羽经得起数千年的考验得到全世界人的敬佩,神一样存在的人当然是英雄豪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