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糜芳投降东吴后结局如何?

萧晓四姑娘


麋芳,蜀汉安汉将军麋竺的弟弟。初为徐州牧陶谦的手下,后刘备接任徐州牧,他并跟随刘备。此后数十年的时间里,麋芳一直跟随着刘备东跑西跑,颠沛流离的,始终不离不弃。



196年,徐州被吕布所占,刘备战败,逃至海西,麋芳亦跟随之。同年刘备又在下邳被吕布击败,再无立足之地的刘备只得投靠曹操,此时麋芳亦随之。

而后,在曹操处,麋芳因能力突出被曹操看重,后被曹操任为彭城相。当然,此时的麋芳并没有接受曹操的拉拢,在彭城任上不足数月,他就辞去官职,然后继续跟随着刘备东跑西跑。



可以说此时麋芳对于刘备是很忠心的,他宁愿放着大好的前程不用,宁愿不跟着势大的曹操,也要跟随着当时还是毫无势力,毫无根据的刘备四处流浪,这等忠心自是少有人能够与之匹敌的。

当时麋芳曾数次因刘备战败的而失散。如198年,刘备据守的沛城被吕布击破,刘备单骑逃走,麋芳与之失散,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过对刘备的寻找,他几经波折最终与刘备汇合。再如200年,曹操亲征徐州,刘备被再次击败,麋芳又与刘备失散,之后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麋芳又带着被打散的士卒与刘备汇合。



再之后麋芳又因刘备的战败,又再次被迫的跟刘备东跑西跑,但是无论如何麋芳都从未想过要离开过刘备。

不过再忠心的人在面临着生死存亡之际,他也会出现裂痕,也会出现松动。这对于麋芳来说也不例外,他终在生死存亡之际背叛了曾经死忠十余年的主公刘备。219年,关羽北伐襄樊,麋芳和傅士仁被要求筹集足够数量的军粮,可是因时间太紧,关羽要求的军粮又多,他们最终没有完成筹集的任务。于是关羽在出征前就对他们二人狠狠的说道“回来再收拾你们”,这句话让麋芳、傅士仁二人深恐不已,他们深知关羽这人说到做到,一旦让他记恨上,他们二人非死即伤。



如此,在吴国吕蒙进攻荆州的时候,先是傅士仁直接开城投降,而麋芳原本是坚守的,只是寡不敌众,再加上他本就有些松动,索性也就跟着投降了。而他们此举最终也导致关羽兵败被杀,荆州备战,同时麋芳的哥哥麋兰也因此羞愧病死。

而后麋芳投降吴国后,所被委任的具体职务不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因他降将的身份,他是被吴国百官百般的歧视。比如一次麋芳乘船出行的时候,他遇到了虞翻的船,本来麋芳的奴仆是想要让虞翻避开的,于是他们向前喊道:“回避我们将军的船!”,可是虞翻在听到这句话并没有让开,而是厉声说道:“失去忠心的人,凭什么侍奉君主?使人失去两座城池,却称将军,可以吗?”,麋芳在听到这句话可是万分的羞愧,只得关上窗让虞翻先过。



后来又有一次,虞翻乘车出行,经过麋芳的营地,守门的将士没有开门,从而导致虞翻的车马不能通过,这时虞翻就又十分生气地说道:“应该打开的关闭,应该关闭的打开,哪有这样做事的?”麋听到后,那是更加的羞愧难当。

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麋芳在吴国的生活并不好过,而且因降将的身份,再加上吴国官员的鄙视,所以他在吴国并未受到真正的重用。正如胡三省所说:“郝普、麋芳、傅士仁之在吴,未有所闻也,而潘濬所以自见者,与陆逊、诸葛瑾班,识者当于此而观人。”。



总得说其实麋芳却是一个可用之才,他对刘备的忠诚让人为之动容。可惜他最终时运不济,他投降于吴国并不是主动的,而是被逼无奈的,当时那个环境,寡不敌众的他显然无法再抵挡住吴国的进攻。且关羽的死,跟麋芳也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可麋芳却还是被人强加上要对关羽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之后到吴国,麋芳本有心效力于吴国,可是他降将的身份最终让他失去这种机会。曾经本有望名垂青史的他,最终在历史上变得默默无闻,自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成为让微小的不能再微小的一粒尘埃。


澳古说历史


历史上,糜芳因降吴而导致关羽兵败被杀以致留下了千古骂名。现今说起糜芳,人们往往觉得他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无耻宵小之人,其实这样对糜芳的评判还是有失公允的,那么糜芳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他又为何会降吴呢?投降东吴后的糜芳又有着怎样的结局呢?灵魂君和大家谈谈历史上真实的糜芳!

糜芳其人

糜芳,东海朐县人,出身富贵,初与其兄糜竺跟随徐州牧陶谦,陶谦死后,糜氏兄弟便开始追随刘备。可以说刘备一生最大的贵人便是这糜氏兄弟了,糜家祖辈世代经商,家中积累的财产极为丰厚,但为了能助刘备成就大业,糜氏兄弟将这些财富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刘备,帮助刘备招兵买马,让刘备得以在汉末乱世中崭露头角。

相比糜竺,其实糜芳之才是远在其兄之上的。据史料记载,建安元年,刘备兵败投靠曹操,当时糜芳就曾被曹操上表推荐为彭城相。为何曹操单单看中了糜芳而不选其兄糜竺呢?

再有一点也很能说明问题,刘备在进取西川时,将南郡太守一职交给了糜芳,时关羽坐镇荆州三郡,而南郡太守糜芳实际上就是荆州的二把手。南郡太守一职重不重要我们不妨看看有哪些三国名人曾任职过此位,先有周瑜周公瑾为南郡太守,后亦有吕蒙任南郡太守之职。刘备这人是很有识人之明的,例如托孤诸葛亮,重用魏延,启用马忠等等都可以看出,能将南郡太守一职交给糜芳,可见糜芳并非庸碌无能之人。

糜芳为何降吴

在我看来,糜芳降吴主要有三大原因:

其一:时荆州守军不多,难敌孙吴大军。据《三国志》记载:

“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 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时吕蒙欲袭取荆州前,曾诈病使关羽掉以轻心,使得关羽调用了大量荆州守军北上围攻樊城。

其二:傅士仁率先开城投降,以致荆州军心大乱。这一点很重要,也是导致后来糜芳降吴的一个主要因素。

其三:糜芳与关羽有嫌隙。关羽相信糜芳对刘备的忠诚没得说(糜芳之妹为刘备夫人,糜芳早年与刘备更是生死相依),但关羽的内心是瞧不起糜芳这类人的。我们知道关羽出身贫苦,亲士卒而骄于士大夫,而糜芳出身富贵,注定了两人的关系不会太好。特别是关羽在北伐期间,曾因糜芳督办粮草不利,还发过一句狠话:

“还当治之”

当然,以糜芳在蜀国的身份,其实关羽这话对糜芳而言也无关紧要,所以糜芳降吴的主因还是前两点。


糜芳降吴后的结局

作为降臣,糜芳在东吴自然过得也不痛快,曾多次遭到吴国大臣虞翻的羞辱,举个事例:

相传有一次虞翻路过糜芳的营地,糜芳没有下令放行,这时虞翻嘲讽道:“该开门的时候不开,不开门的时候反倒开门,哪有这样做事的?”,所谓“不该开门的时侯”实际上就是暗指糜芳大开荆州城门投降一事。糜芳听后羞愧难当,只得默默放行虞翻。

所幸糜芳是个有才能的人,孙权并没有因为他降吴而弃用他,反而让糜芳继续统领所部兵马为东吴效命,后来曾随东吴名将贺齐突袭曹魏蕲春取得大胜。

之后关于糜芳的记载就比较少了,应该在东吴“善终”了吧!

关于糜芳,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曾做出过一个很公正的评价:

“傅士仁真反也,罪不容诛。若糜芳,迹虽与士仁同,其实情有可原。勿以形迹相同而遂一律罪之也。”

大家怎么看待糜芳的呢?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吴将吕蒙偷袭荆州时,蜀将傅士仁、糜芳两人降吴,最终导致关羽兵败被杀。据《三国演义》记载, 三年后,刘备兴兵伐吴,傅士仁和糜芳又取了吴将马忠的首级,复降刘备,两人痛陈当时听信吕蒙称关羽已死的谣言,迫不得已才开城投降。这次取了仇人马忠(马忠在章乡俘获了关羽、关平父子)的首级,献给刘备。刘备明知二人是因为战局危急为保全性命而又归蜀,所以亲剐二人,祭奠关羽,关羽大仇得报。这是演义中糜芳最终的结局,那么在正史上,糜芳最终会何去何从呢?



糜芳是东海郡朐县人,他和他的哥哥糜竺都是当地的大富豪,家财万贯。陶谦在做徐州刺史时,糜竺被任命为别驾从事,辅佐陶谦。陶谦临终前,考虑再三,决定把徐州这块地盘交付刘备管理。于是糜竺遵照陶谦遗愿,迎接驻小沛的刘备主政徐州,糜竺、糜芳兄弟又全力拥戴刘备。

公元195年,刘备又收留了被曹操追打的吕布,让他驻扎在小沛。刘备本想利用吕布能抵挡一阵子曹操,哪知反复无常的吕布秉性难改,他趁刘备南下迎战袁术之际,偷袭了下邳城,留守后方的张飞逃脱,而刘备的妻子甘氏等家眷却成了吕布的俘虏。

听闻后方被袭,家眷被俘,刘备和将士们都无心恋战,迅速被袁术击溃。刘备欲回下邳也不是吕布的对手,只好暂居在广陵郡海西县。山穷水尽之际,幸亏糜家兄弟伸出援手,不惜大量家财资助刘备,又将2000余名家仆充实了队伍,为刘备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使刘备绝处逢生。由于刘备的妻子甘氏被俘,糜竺还把妹妹糜氏嫁给了刘备。后来刘备为了自保,又放下身段委身了吕布,驻扎小沛,就像他当年收留吕布一样。

但没过几年,刘备与吕布冲突再起,吕布在小沛大败刘备,糜氏兄弟又跟随刘备投奔了曹操,曹操曾许糜竺以嬴郡太守、糜芳为彭城国相,但都被兄弟俩拒绝。

此后,糜氏兄弟一直跟随刘备在逃生的路上。

198年,吕布帐下中郎将高顺大败刘备于沛城,刘备与糜芳在混战中失散,糜芳几经波折才与刘备会合;

两年后,刘备又在徐州被曹操击溃,关羽被俘,糜芳的队伍也被打散,此后又与刘备会合于邺城东;

201年,刘备再败曹操于汝南,糜芳又随刘备逃往新野;

208年,曹纯的精锐部队“虎豹骑”在长坂坡大破刘备,糜芳随刘备逃到江夏。

赤壁之战后,曹军退回北方,刘备趁机占据荆州多郡,势力不断壮大,终于站稳脚跟。刘备入蜀时,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而糜芳并未与其兄糜竺一样随刘备同行,他也留在了荆州任南郡太守,驻守江陵。


关羽为人高傲,平时就看不惯富豪出身的糜芳。只不过看在糜芳是刘备大舅哥的份上,才不便发作,这下刘备不再跟前,他更不把糜芳放在眼里。而驻守公安的将军是傅士仁,糜、傅两人都不满关羽对自己瞧不上眼。樊城之战时,这两人负责后勤供应,因为有些地方照应不到,招致关羽的的训斥,并且关羽放下狠话,等出征回来再收拾他们。关羽做事不讲情面,言必行,行必果,糜、傅两人惴惴不安。

樊城之战,关羽势如破竹,水淹七军,把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于禁都拿下了,还斩了曹将庞德,逼得曹操要迁都。可是螳螂在前,黄雀在后,这时吴将吕蒙偷袭荆州。守卫公安的傅士仁被吕蒙劝降,糜芳一开始坚守,后来看到傅士仁投降了也打开城门投降东吴。这样关羽的大后方就被吕蒙占据了,蜀将的家眷都被俘,而在樊城之战中降蜀的于禁也是在此时又沦落到东吴的手中。

糜芳、傅士仁的降吴直接导致关羽败走麦城,在章乡一带被吴将马忠擒拿,与他同时被俘的还有他的儿子关平。不久,关羽父子被斩杀于临沮。


糜芳的哥哥糜竺得知其弟降吴后,立即把自己捆绑起向刘备请罪,刘备安慰他道糜芳之事与糜竺无关,一人做事一人当,对糜竺还是非常器重。这样更令糜竺羞愧难当,不久郁郁而终。

而糜芳投吴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他是刘备的大舅哥,这样的至亲在关键时刻背叛亲人,令吴将蔑视。吴将虞翻就非常看不起同是降将的糜芳和于禁,经常嘲讽两人失去忠心。有次经过糜芳的营地,因大门紧闭,无法通过,虞翻话中有话地说,该开的门不开,该闭的门不闭。弄得糜芳又恼又羞。

但吴主孙权还是委任糜芳担任将军,征战沙场。223年时,糜芳还跟随吴将贺齐征战蕲春,取得胜利。此后,史籍中对糜芳鲜有记载,应该是在吴善终了吧。


糜芳在刘备创业之初,与刘备同舟共济、出生入死,患难与共,不离不弃。在刘备大业已现雏形时,却开城投吴,弃主别走,令人费解。一般都认为是关羽性情粗暴,糜芳害怕关羽处罚,而此时傅士仁已降,荆州的其他郡县也都归降,他孤掌难鸣,无奈之下也投降了东吴。因此,明朝思想家李贽曾评价糜芳说,傅士仁是真心叛逃,罪不容诛。而糜芳虽然降吴,情有可原,不至于与傅士仁同罪。


岁月是一条河流


历史上的糜芳本是刘备的铁杆粉丝,刘备屡次兵败,他都对刘备不离不弃,生死与共。然而,他为何在关羽进攻襄樊的关键时期,却选择了投降东吴,还有他投降东吴后又经历了什么,最后他的结局又如何呢?

糜芳与哥哥糜竺本是徐州的大富商,跟着陶谦混。后来陶谦死后,他们不仅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而且还贡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家产投资到了刘备争夺天下的事业之中。他们跟随着刘备,虽然刘备是屡战屡败,但是他们都不离不弃,生死与共。总之,他们完全被刘备洗脑,成了刘备的铁杆粉丝。

后来,刘备建立蜀国后,麋芳任南郡太守屯江陵,在关羽手下做事。他可是刘备的小舅子,皇亲国戚,但是关羽更是傲到了天边,根本就不鸟他,因此糜芳一直嫌弃关羽轻视自己。后来,关羽北伐襄樊,命令糜芳、傅士仁二人准备物资,但二人没有按期按成,被关羽责罚,并且放出狠话:“回来再收拾你们。”这令二人恐惧不安,同年吕蒙偷袭荆州,傅士仁先投降,而后糜芳也选择了投降,从而致使关羽失去了荆州大本营,被东吴和曹魏前后夹击,最后兵败而被擒杀。



糜芳之所以选择投降,一是傅士仁投降后,他一个人也守不住,并且还有从众心理;二是他与关羽不和,担心关羽回来后,没有好果子吃。因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投降,一了百了。在糜芳投降后,他的哥哥糜竺因羞愧而病死。而他投降东吴后,也比没有得到相应的礼遇。东吴人对糜芳投降行为很是鄙视,他跟于禁一样都遭到了东吴人的羞辱。

而孙权还是比较器重糜芳的,公元223年,糜芳还担任了吴国将军,跟随孙权突袭蕲春,最终获得了胜利。之后,他就没有什么出场露脸的机会,最后消失在了三国的政治舞台上。历史上糜芳本就是一个小喽喽,名不经传,反而是他投降东吴,令他“名扬天下”,只是是遗臭万年罢了!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糜芳开城投降东吴后,在正史上的记载非常少,主要分布在虞翻和贺齐两人的传记中。

与虞翻的交集

虞翻是出了名的大嘴,见到谁不爽就直接开骂,孙权都被他怼过许多次,何况糜芳了。

1.乘船相遇

有一次,虞翻乘船出行,在河面上与麋芳相遇。糜芳手下比较耀武扬威,就想让虞翻把船让开去,说了句你们赶紧避开我们将军的船。虞翻见状,立马开骂:

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

意思是不忠不信的人,丢掉了刘备交给你的两座城池,还敢自称将军?麋芳听了后一声不吭,主动避让开去。看来糜芳在东吴地位不高。

2.乘车相遇

还有一次,虞翻乘车出行,经过麋芳军营,正巧军营大门紧闭,使得虞翻的车无法通过。按理说军营是军事重地,普通百姓和大臣都不能随便进出。但是虞翻不管,直接开骂:

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

这话说得够难听了,说你该关闭城门的时候反而开了,该开门的时候反而关闭了,有你这样做事的吗?糜芳面露愧色,只好乖乖打开营门。所以投降是糜芳心中的伤心事,谁都能对他讽刺几句,他在东吴的地位真心不高。

与贺齐的交集

在《三国志·贺齐传》中,讲到孙权在公元222年,诏令贺齐带着麋芳等部将攻打蕲春,并生擒了叛将晋宗。

诏齐督麋芳、鲜于丹等袭蕲春,遂生虏宗。

这是糜芳给东吴立下的一件战功,但是请注意,攻打蕲春的主将是贺齐,不是糜芳,说明糜芳其实也不被孙权所信任,毕竟是背叛过一次主人的降将,难保不会再背叛一次。

根据以上三件史料,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叛徒没有几个有好结果,何况糜芳这种,不但背叛了关羽,同时也出卖了他留守在成都的亲哥哥糜竺的大叛徒了。


李杜文侃三国


刘备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同时也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不过运气好的是每一次创业时都有大富商的资助。资助刘备学业的是同族的刘元起,资助刘备第一桶金的是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等人,而且一出手就是千金之资。



在刘备的经历中,资助刘备最多的就是在徐州遇到的糜竺和糜芳兄弟二人。糜竺和糜芳家族世代经商,《三国志》中记载糜家拥有仆人上万,资产过亿,俨然比当时的皇帝老子都富有,估计称得上是当时的全国首富。

公元196年,刘备的下邳城被吕布攻取,刘备因此实力大减,正在苦闷落魄之时,糜氏兄弟雪中送炭,一出手就是两千名下人,以及无数的金银财帛。而且糜氏兄弟还可能看出了刘备心情不高兴,所以为了开导刘备,又把自己美若天仙的亲妹妹送给了刘备。刘备面对突如其来的横财和美女,对糜氏兄弟感激不尽,也因此重新振作。



后来曹操听说了糜氏兄弟富甲天下,所以向糜氏兄弟抛出了橄榄枝。册封糜竺为嬴郡太守,麋芳为彭城国相,但不知刘备给二人灌了什么迷魂药,二人都选择了拒绝曹操,并且誓死跟随刘备。以此可见当时的糜芳对刘备忠心耿耿。

转眼间,刘备因为失去了徐州根据地,所以到了荆州发展,这期间虽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二人都对刘备不改初心,一直伴随其左右。

赤壁之战后,刘备实力突飞猛进,糜氏兄弟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刘备进入益州后,糜竺甚至做到了安汉将军,地位在诸葛亮之上,因此待遇也是众臣中最高的,可见糜氏兄弟的投资得到了回报。弟弟糜芳的地位也不错,被册封为南郡太守,驻守江陵(现荆州城)。



刘备在荆州时,因为刘备的原因,糜芳和关羽还能融洽相处,但刘备入蜀之后,关羽成为了荆州的一把手,两人的矛盾也就逐渐显现。关羽为人傲上而不辱下,所以非常看不起这些士大夫,加上关羽为人傲气凌人,所以经常给糜芳找麻烦。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曹魏,命令糜芳和傅士人供给军需物资,结果二人没有完成任务。这时的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逼得曹操想要迁都,所以关羽此时也傲到了天上,对糜芳和傅士人说战事结束定要处罚二人,导致二人惴惴不安。



关羽在前线攻打曹魏时,吕蒙偷袭公安,傅士人选择投降。刚开始糜芳选择据守,但最终也选择了投降。这一举动导致了关羽满盘皆输,后来兄长糜竺也在益州羞愧病亡。

糜芳最初投靠东吴时倍受排挤,有一次他乘船出游和虞翻的船对面相遇。糜芳船头的人向前喊话,希望虞翻的船可以回避一下,但这时虞翻非常毒舌的说了一句;“没有忠心的人,凭什么侍奉君主,丢了城池还能称将军,可以吗?”

糜芳听到后也非常羞愧,于是关闭了船上的窗户,避让了虞翻。后来虞翻也经常羞辱糜芳,甚至有时还主动找茬。



公元223年,糜芳收到了孙权的将令,跟随吴国大将贺齐突袭蕲春,最终俘虏了吴国的叛将晋宗,并收回蕲春郡。在这之后糜芳便没有了记载,想必在吴国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安稳度过了一生。


我是越关


糜芳字子方,他是糜竺的弟弟。糜家世代经商,是徐州一代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有很高的威望。陶谦出任徐州牧,征辟糜竺为别驾从事,糜芳追随哥哥辅佐陶谦。

195年陶谦去世后,糜芳兄弟两人力荐此前参与救援徐州的的刘备继任徐州太守,并以巨资入股一穷二白的刘备,还把自己的妹妹糜夫人嫁给刘备。糜芳遂成为刘备的大舅哥,和刘备有了亲缘关系。

196年,刘备被吕布击败依附曹操。曹操为瓦解刘备集团,举荐糜芳出任彭城相,糜竺为嬴郡太守,但两人都拒绝了曹操的美意。从汝南战败到依附刘表,再到赤壁之战,不管刘备多么落魄,糜芳和哥哥一直追随刘备左右不离不弃,其忠心可鉴。

赤壁之战后,刘备得以咸鱼翻身,先后占据了荆州和益州,建立起鼎足之业。糜芳因特殊的姻亲关系被刘备任命为南郡太守屯兵重镇江陵,随关羽一同镇守荆州。

但是糜芳和关羽素有不和。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时,糜芳负责后勤工作,因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受到关羽的责骂,关羽还威胁要秋后算账。而此时,东吴吕蒙陆逊放出烟雾弹,关羽将南郡守兵大半调往前线,造成了南郡的空虚。

219年冬,吕蒙陆逊偷袭荆州,先擒获了公安守将士仁(演义中为傅士仁),并押着士仁来到江陵城下劝降糜芳。

虽然糜芳和关羽不和,但他毕竟是刘备的大舅哥,关羽所谓的秋后算账也就是骂两句,不至于杀掉他。所以按理说糜芳不至于拱手而降,而是誓死坚守。但事实却是糜芳开城纳降,这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糜芳的投降带来了极坏的影响。第一,荆州其他守将一看糜芳都投降了,所以望风而降,东吴几乎兵不血刃的占据了荆州。第二,江陵城内有关羽士兵的家属。关羽得知糜芳投降,所部士兵无心恋战,作鸟兽散。最终关羽被东吴擒杀。

那么糜芳投降东吴后结局如何呢?

糜芳投降东吴后并没有被闲置下来,而是被东吴任命为将军,继续统领所部兵马为东吴效命。可见,糜芳是有一定的军事能力的,不然孙权不会用他。

但是糜芳的投降行为还是遭到了东吴的鄙夷,特别是虞翻多次羞辱糜芳。一次是糜芳和虞翻两人的船只相遇,糜芳部下要求虞翻避让,虞翻说我为啥要给没有忠心的人避让?害君主丢失两座城池的人,也配称作将军?糜芳十分惭愧,让虞翻先过。

另一次是虞翻路过糜芳的营地,糜芳没有下令放行。虞翻说,该开门的时候不开,不开门的时候反倒开门,哪有这样做事的?糜芳听后羞愧难当。

223年,糜芳同贺齐攻打蕲春,最终获胜。此后历史上再无记载,多半是在东吴安度晚年了。

而他的哥哥糜竺知道糜芳投降东吴还害死了关羽后,十分惭愧,把自己五花大绑前去向刘备请罪。刘备对糜竺说,糜芳投降和你没关系,并继续对他像从前一样。可糜竺却十分自责,在一年之后就羞愧去世了。但糜竺的后人却继续受到刘禅的重用和礼待,可见糜氏家族在刘备集团的重要地位。


所有我很不理解,糜芳这样的人为啥要投降呢?


石头说历史


糜芳是刘备的大舅子,家族世代经商,十分富有,在陶谦去世,刘备接管徐州之后,他就与大哥糜竺一起死心塌地跟着刘备混了。


刘备被吕布打败后,投降了曹操。曹操曾想挖刘备的墙角,于是允诺给糜芳彭城相的职位,但糜芳并没有被曹操给打动,依旧跟着刘备这个当时看起来并不是很靠谱的老大东奔西跑,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这种日子一直到孙刘取得赤壁之战胜利,并且拿下了稳定根据地后结束了。

后来刘备入蜀取西川,之后诸葛亮等人也走了,只留下了大将关羽,糜芳作为刘备阵营资历比较老的武将也被给予了重任,让他守重镇南郡。


不过由于关二哥一直对糜芳态度不咋好,看不起糜芳这种土豪出身的人,两人关系有点僵。关羽出兵北伐之前,又由于他与傅士仁没有完成供给军需的任务,又惹毛了关羽,关羽打算北伐回来找他两算账,这让糜芳很慌。后来吕蒙袭取荆州,麋芳并没有立马投降而是犹豫了一会,但看到傅士仁投降后,他也选择投降了东吴。

糜芳的投降是三国里的一个迷,就和于禁一样,不知道他们二人当时是到底是如何想的?是一时冲动?还是另有打算?这个不得而知。

言归正传,那糜芳在投降东吴后到底结局如何呢?按演义来说,后来刘备伐吴,糜芳与傅士仁于是杀了吴将马忠再次投蜀,他们认为刘备会放了他们,结果刘备依旧怒气不消,让关二哥儿子关兴剥去二人衣服,以刀剐杀,用来祭奠关羽。

那正史上糜芳真的是这样死的吗?其实不然,糜芳并没有这样死。

他在投降东吴后,依旧活的好好的,还被孙权任命为将。但活的好,过的却不好,他在东吴饱受吴国大臣的讽刺。吴国大臣虞翻就三番两次痛骂他。



有一次,糜芳乘船出行,遇到虞翻的船,糜芳的船夫于是喊道:“请回避我们将军的船!”听到这话,虞翻大怒,于是骂道:“失去忠心的人,凭什么侍奉君主?使人失去两座城池,也能被称将军?”糜芳无言以对,只得让道。而这个故事只是他在东吴的一个缩影,证明他在东吴并不咋受待见。


糜芳和于禁可以说是同病相怜,其实于禁也被虞翻骂的好惨,在留在东吴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不知道糜芳与于禁两人在东吴是否有过交流,反正本人是很想知道他们二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选择投降?

不过糜芳虽然不被待见,但他至少还是个将领,也被孙权任用了,在此之后他还曾跟随东吴名将贺齐突袭曹魏蕲春,最终取得了胜利。再之后就没有了记载,应该是在东吴安度晚年了。


夏目历史君


糜芳是谁?

说起来糜芳也算是刘备集团的老人了,他本是徐州刺史陶谦的部下,曾为曹操所爱,封其为彭城相,糜芳推辞了这一任命,后来刘备来到徐州,糜芳自然就成为了刘备的部下,跟着刘备东征西逃,在新野流浪过,也在赤壁之战中大显神威,十几年对刘备忠心不二,连自己的大哥和妹妹都是刘备的人,可谓忠烈满门,也是难得了


至于糜芳投降东吴,其实也是形势所迫,于禁不也投降过关羽吗?

据史料记载,由于受到了关羽的轻视和侮辱,以及东吴和傅士仁的蛊惑,糜芳在吕蒙渡江袭荆州时临阵倒戈,直接导致关羽后防地沦亡、失掉老巢,继而败走麦城、惨遭杀害。对于这个结果,糜芳极为懊悔,在吴国郁郁不得志,他的大哥糜竺听说他的工作后闷闷不乐、忧愤至死,而他自己又不被东吴信赖,时刻担心东吴会把他送回蜀国或许杀害,他就在这种懊悔与惶恐中在吴国挣扎了几年,郁闷而死。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有些事想不通,糜芳身为徐州富豪排行榜第一人,光是家里的仆人与食客,就近万人,这一万人一天的衣食住行,光花销就得多少啊!

这样的富豪,就是放在今天,能比得上其豪势的也不多。他不仅是富甲一方的大财主,还有德有才有威望,深得一方百姓拥戴。任人为贤的当朝丞相曹操也很赏识他,多次表荐为彭城相,可他像吃了迷魂汤,偏不干。不仅不干,还在徐州牧陶谦死后,率领徐州的百姓迎来刘备当徐州的领导人,还把亲妹妹许配给了刘备。

糜芳看中刘备的是什么?是人品?是才气?还是看中他有帝王之气,将来能成霸王之业?反正没人看得懂、说得通。 人的行为动机,是世界上最难解的谜!

糜芳依附刘备之后,鞍前马后,不离不弃,南征北战。虽然刘备多次惨败到不可收拾、无人看好的地步了,麋芳还是死心踏地,心甘情愿随他出生入死。 可以说,糜芳是除关张与诸葛亮之外的刘备最为忠诚最为得力的部将。


他勇猛而有谋略,敢作敢为,一切都为刘备着想,是一代忠臣良将的范儿。 但世事难料难测,益州平定,麋芳当了南郡太守,却与荆州守将关羽不和。

而关羽为人傲慢,一向看不起富豪出身的糜芳,总想找他的茬,治他的错。麋芳与大将傅士仁饮酒失火,关羽怒责,声言要治他们的罪。不久又发生未完成供给军资任务的大错,更被关羽严厉责骂,放话出征回师便要找他们算帐。

想想以前结下的梁子,两人无不担心关羽借机报复,后来傅士仁先投降孙权,他便接着也城门洞开,一降了之。这一降不打紧,最终导致关羽兵败被杀,与蜀汉结下深海大仇。此后他又担任将军,为吴征伐,屡立战功,更是结仇于蜀汉。


糜芳可谓晚节不保,自污其名,令人不齿。 那么,叛降后的糜芳最后结局又是如何呢?历来叛国投敌者最后都没好下场。

一是直接导致其兄之死。关羽大败被擒身死后,兄长糜竺得知弟弟投降东吴并是致关羽死地之祸首,羞愧自责,焦心如焚,寝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

虽然刘备多次慰抚,却终是难以解脱,不久积郁成疾,忧愤病亡。其兄,真忠义之士也,其亡,糜芳当难辞其咎。

二是自讨其辱。投降东吴后,虽然位列将军,但降将的原罪,让其尊严荡然无存。乘船外出,虞翻部下挡道,还讥讽他是背主失忠之人,何颜侍奉新主公。糜芳羞惭难当,只能自己悄然让道,如饱受胯下之辱。

虞翻车过糜芳军营指桑骂槐:“该开的门你非给关上,不该开的门你倒是痛痛快快打开。”明显是指糜芳大开城门献降的丑事。糜芳只能忍气吞声挨骂。

由此可见,叛国投敌,保命得官,却颜面丢尽,任人羞辱,是受活罪。

三是其结局悲惨。这悲惨是指在《三国演义》里后又叛降老东家蜀汉,结果被刘备活剐,成了关羽的祭品。而正史对其最后的结局,却无记载。想来即使善终,也定是在愧疚自谴的痛苦中度过余生,晚年众叛亲离,当是难耐的凄凉。

四是历史有关评价几乎都是差评。 呜呼!一代忠臣名将,因畏死偷生而投降叛国,饱受世人讥嘲羞辱,众叛亲离而凄惨终生,真不值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