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案例|仔豬藍耳病和豬副嗜血桿菌混合感染的診治

豬藍耳病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病毒(PRRSV)引起,該病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不同日齡的豬隻均可感染,仔豬主要表現為咳嗽、喘氣等呼吸系統症狀。此外,該病作為免疫抑制病的重要成員,可以破壞豬隻的免疫系統,使豬隻產生免疫抑制,從而引起繼發感染。豬副嗜血桿菌就是其繼發感染的重要細菌性病原,該病血清型眾多,不同血清型之間毒力差異較大,且不同地區流行的血清型不同。近年來豬副嗜血桿菌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常常伴隨豬藍耳病混感,已成為影響我國養豬業的嚴重疾病之一。本文將近期診治的一例豬藍耳病和豬副嗜血桿菌混合感染的病例進行總結,以期為相似症狀的疾病提供參考。

經典案例|仔豬藍耳病和豬副嗜血桿菌混合感染的診治

一、發病情況

某豬場6 ~ 8 周齡仔豬隻發生以咳嗽、喘氣、採食量降低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大部分病豬關節腫大,跛行,發病率50% 左右,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死亡率不高,新增發病豬隻不斷出現。

二、疾病診斷

臨床檢查發現發病豬隻精神萎靡,食慾不振,扎堆,眼瞼腫大,鼻鏡乾裂,結膜潮紅,體溫41℃左右,關節腫大,呈交叉狀行走。個別豬隻側臥,四肢呈划水狀。

將病死豬進行病理剖檢,剖檢病變為胸腔、腹腔內有大量的淡黃色積液;心包粘連,呈絨毛狀;腸道粘連,肝臟,脾臟有纖維性樣滲出物;淋巴結腫大,肺臟出現間質性肺炎。採取脾臟、頜下淋巴結等用PCR 法進行病原診斷,經過實驗室診斷分離到豬藍耳病病毒。

用無菌接種環挑取心包、關節積液接種於TSA 培養基上, 培養48h,而後對上述分離到的菌落進行PCR 鑑定,最終確定為該分離株是豬副嗜血桿菌強毒株。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症狀、病理剖檢變化及實驗室檢測確診本病為豬藍耳病和豬副嗜血桿菌混合感染。同時進行藥敏試驗,藥敏試驗結果顯示該血清型的豬副嗜血桿菌有一定程度的耐藥現象,僅對頭孢噻肟、環丙沙星、頭孢唑啉和氧氟沙星敏感。

經典案例|仔豬藍耳病和豬副嗜血桿菌混合感染的診治

三、防治方案

根據實驗室診斷結果,制定疾病處理方案如下:

1. 群體給藥。在患病豬隻的飼

料中添加頭孢噻呋鈉(100g/200kg)和黃芪多糖(100g/300kg)可溶性粉,連續使用7d。此外,在飲水中補充大量的電解多維,讓豬隻自由飲用,主要用於緩解應激反應,防止繼發感

染,增強豬群抗病力。

2. 個體治療用藥。對於病情較重的豬隻,肌肉注射頭孢噻呋鈉5mg/kg,每天1 次,連續注射2 ~ 3d。個體治療需注意更換針頭,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3.飼養管理。在保證溫度的前提下,增大通風量,以提供足夠的氧氣;避免驅趕豬隻,減少應激;對於發病豬進行隔離處理,並進行噴霧消毒。

豬副嗜血桿菌作為豬群的常在菌,只有在外界條件發生變化時才會變為致病菌,故加強日常飼養管理和環境控制對該病的防治方面顯得尤為重要。

經典案例|仔豬藍耳病和豬副嗜血桿菌混合感染的診治

豬藍耳病尚無特效藥治療,目前主要依靠合理的疫苗免疫以及健全的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檢測豬群藍耳病的抗體水平,掌握抗體消長規律,從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但因該病的病毒容易發生變異,疫苗的研發存在滯後性,在實際生產中防控效果不佳。所以,對於該病防治的關鍵在於早發現、早確診,儘早控制繼發感染,以減少豬隻損失,實驗室診斷在該病的防治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