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有羞恥心,當眾責備=踐踏自尊,孩子的內心要請父母多呵護

成年人的身後不管是多麼辛苦和不堪,總是在竭盡全力維護著表面的尊嚴,對於對方的面子,往往也是很有默契的彼此保留。但是到了孩子這裡,家長卻

常常忽略他們對“面子”的需求

孩子面子需維護,當眾責備=踐踏自尊

小劉的孩子正在上小學,平時總是丟三落四的,這一天,孩子又把一本練習冊落在了家裡。正好小劉這天休息,便決定開車到學校給孩子送過去。

到學校的時候,孩子們正在上數學課,小劉便站在窗戶邊上等孩子下課。正好看見自家孩子和同桌講小話。下課後,小劉便衝進教室,當著班上其他同學的面把孩子數落了一頓

“一天到晚丟三落四,今天又把練習冊忘在了家裡,上課也不專心,就知道交頭接耳!你到學校來是幹什麼的?”

聽見小劉嚴厲的批評聲,不少孩子都嚇得不敢說話了,站在原地朝這邊看來。孩子也感到十分尷尬,低著頭,臉都要埋進桌子裡了,小聲說道:“爸,你快別說了。”

“你還知道羞呢?平時上課指不定什麼樣呢。”小劉仍在氣頭上。

“叔叔,您別說他了,是我剛剛算錯題,結果橡皮擦也忘記帶了,才找他借的”。這時,孩子的同桌怯怯的說道。

一時之間,小劉感覺有些不好意思,好像不經意間把整間教室裡粗心的孩子都教訓了一遍似的,但是又拉不下面子在這麼多孩子面前道歉,便把練習冊放下,又囑咐了兩句,便迅速離開了。留下孩子在教室,臉蛋兒紅紅的,弓著身子依舊趴在桌子上……

孩子也有羞恥心,當眾責備=踐踏自尊,孩子的內心要請父母多呵護

其實,像這樣當眾批評孩子的場面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因為家長總是認為孩子沒有羞恥感,或者羞恥感很弱,所以當眾指責並不是什麼大問題,甚至可以加深孩子對這件事的印象。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就是孩子,比自己更低一級,所以往往容易忽略孩子的自尊心

其實根據心理學家和兒童學家的研究,人的隱私感、自尊心和羞恥感早在0到2歲便開始了迅速的發展,也就是說,孩子開始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並且不斷壯大。而孩子的內心往往更加敏感,這樣的當眾指責,只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無限創傷

當眾批評孩子會有什麼後果?

1)孩子情緒低落難恢復

都說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是因為一件小事,而

小孩子在受到批評或是遇到一些小“波瀾”後,卻可以很快重拾信心,恢復元氣。並不是因為小孩子就沒皮沒臉,不知道羞恥,而是因為這些事情並沒有從本質上對他們的心靈造成傷害

每個人從一開始都是願意樂觀面對世界的,只是有時候承受的太多,往往失去了原本的初心,所以,更多的大人會因為一點點小事而瀕臨崩潰,就像駱駝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孩子也有羞恥心,當眾責備=踐踏自尊,孩子的內心要請父母多呵護

當眾的指責無異於是對孩子的公開處刑和人格羞辱,會導致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情緒低落,拒絕和家長親近,時間一長,他們也會慢慢變成容易失控的大人。而這些,卻很少有家長看到,他們不能正確理解孩子的感受,甚至將其理解為是孩子在“置氣”,甚至再次做出和一開始一樣的行為。

自尊心被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是孩子內心最敏感的角落,當最柔軟的地方受到來自親人的傷害,需要的癒合時間也就會更久一些。事情會過去,甚至是被淡忘,但當時的感受卻會讓孩子永久銘記,甚至成為孩子內心的一處陰影。

2)孩子容易發展成自卑型人格

馬卡連柯曾經說過:得不到別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正是因為父母沒有給予孩子本該有的尊重,所以大部分孩子才會自尊過剩

其實,不少家長自己也曾經歷過被大人當眾指責,當時也一定是悲憤交加,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但當這種“抬不起頭來”的尷尬再一次落到自己孩子身上時,卻沒有幾個能真正做到理解包容。

習慣性在他人面前剝奪孩子的面子,就會使他們因為害怕出錯而變得更加怯懦,做事也會畏首畏尾,性格越來越趨於自卑。

孩子也有羞恥心,當眾責備=踐踏自尊,孩子的內心要請父母多呵護

孩子犯錯本來是成長中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家長的當眾指責卻把它的意義放得無限大,讓孩子不再敢去嘗試,甚至對於人群也產生了恐懼和逃避的心理

3)親子關係受到重創

孩子對父母本身就是有一種依賴感的,而家長的當眾批評無疑是將孩子狠狠推開。如果孩子也是脾氣急躁的性格,很可能會當眾和家長爭吵起來把父母放到自己的對立面上

而孩子的是非觀又是簡單而固執的,這樣的對立關係可能會延伸到生活中的更多方面,習慣性的忤逆父母,孩子也就變得“叛逆”了。正如笛卡爾所說,尊重別人,才能讓人尊敬,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又怎麼能獲得孩子的尊重呢?

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也是自我意識不斷髮展和獨立的過程,而家長當眾批評教育孩子的行為,無疑是對孩子個人意識的打壓

給孩子“留面子”很重要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指出,人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以外,還有社交的需求、尊重的尊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孩子也是一樣。

其中社交的需求指的是情感需求和歸屬感,尊重需求指的是自尊感和對外界尊重的渴求,家長的當眾批評就是破壞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這兩類需求。無法得到尊重和安全感的孩子,在人格養成上就可能會出現如自卑、自負等消極性格。

孩子也有羞恥心,當眾責備=踐踏自尊,孩子的內心要請父母多呵護

其次,家長給孩子“留面子”其實也是用自己的行為在教孩子為人處世,自己有了親身的體驗,便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這樣的孩子,情商一定不會低

給孩子“留面子”的教育是什麼教育?

1)剋制情緒,學會“冷處理”

很多家長由於在工作上耗費了太多精力,在家人面前就很難做到剋制,習慣性以急躁暴戾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也就成為了家長負面情緒的犧牲品。還有一些家長,看見孩子當眾犯錯,覺得讓自己“丟了面子”,於是便通過當眾指責孩子來顯示自己所盡到的家長義務。其實這樣只會讓孩子和家長一起丟臉。

2)怒中之言,必有洩漏

被怒火控制的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往往口不擇言不僅很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還容易傷害孩子的心靈。所以,在生氣的時候,不妨先給自己“降降溫”,等情緒穩定了在和孩子好好談。

孩子也有羞恥心,當眾責備=踐踏自尊,孩子的內心要請父母多呵護

3)不當眾教訓不等於不教訓

很多家長把當中批評孩子當做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即用當時巨大的羞恥感來讓孩子“長記性”,杜絕再犯。教育孩子有很多種方式,當眾數落無疑是代價最大的那一種。

發現孩子犯錯後,家長剋制的提醒已經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裡,孩子內心也會有心虛和羞愧的感受。家長大可以在孩子已經有過一段自我反省之後,再和他來面對面交流,因為,有自我反思的教育,才是有成效的教育。

天下父母,無一不是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是有時候給孩子的傷害往往也是最深最痛的。當眾對孩子的批評責罵就是對孩子自尊的踐踏即便孩子再不堪,家長也要剋制自己,包容孩子,不能讓孩子的健全人格成為成長的犧牲品。

孩子也有羞恥心,當眾責備=踐踏自尊,孩子的內心要請父母多呵護

互動話題:大家平時有大眾批評孩子的經歷嗎?孩子事後又有什麼反應呢?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討論。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