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東"一次悲壯的移民壯舉!

十九世紀,黃河下游連年災荒,清政府卻禁關令依舊,破產農民不顧禁令冒著被懲罰的危險"闖"入關東。

這一場聲勢浩大的移民潮,讓闖關東的先祖和他們的後代,在東北這片黑土地上畫下了一幅壯麗的史詩畫卷,他們英勇無畏的冒險精神,堅強不屈的勇士精神,成為了引領當下青年才俊創業求生的精神引擎。

眾所周知,闖關東絕大多數人都是活不下去的貧苦農民的無奈之舉,既然是為了求生存,那麼,自古以來東北就是一個嚴寒之地,這些闖關東的先祖,為何不選擇經濟繁榮富裕的南方,反而選擇了這個苦寒之地呢?

第一,從清朝初年以來,山東連年戰亂,天災頻繁,旱災、蝗災週而復始,讓本就生活艱難的農民顆粒無收,兵匪作亂更是讓百姓家破流離。這些天災人禍,導致山東的農民只能輾轉遷徙至相對最近的東北地區。當然,地理位置近並非唯一因素,南方之於山東,除了位置遙遠之外,清末民初之際,南方的旱災洪水一點也不亞於山東。反觀東北地區,沒有沉重的賦稅兵役,還有大片等待種植墾荒的土地,確實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第二個原因:東北土壤肥沃,山東耕地與人口比例失調。清朝初年直至康乾盛世這一時期,山東由於農耕業發達,讓整個地區的人口都成猛增趨勢。極大的人口優勢,在短時間內確實給山東帶來了一片繁榮祥和的氣息,然而當人口超出原來的十幾倍之多時,弊端就日益顯露。

根據文獻記載,在將近100多年的時間裡,山東的人口以幾十倍遞增時,整個地區的耕地數量卻沒有明顯變化。這樣一來,即使排除土地兼併的因素,農民實際耕地量也越來越少,因此,貧苦人家日益增多,甚至有些家庭無地可耕。面對這種耕地與人口極度失調的局面,為了生存,百姓自然會加速的更換居住地。

人煙同樣稠密的南方,也是傳統的農耕模式,可以種植的土地早已經被當地人利用完了,山東人即便移居到南方,也只能繼續當貧農。認清這一現實以後,他們開始挑選人煙稀少,又具備肥沃土地的地區,有著黑土地的東北地區自然成了最佳選擇。

早日闖入關東,就能夠獲得更大數量的土地,尤其是以農耕文明為主的古代社會,耕地對於農民有著非常強大的吸引力。其實山東人對於耕地的追求,才是他們“闖關東”的直接驅動力所在。

第三點:山東人的傳統性格,讓他們選擇了東北。不同的地區都有著不同的地域文化,而山東大地上流行的自然是齊魯文化。自古以來,齊魯粗獷仁義、謹慎簡約的性格,讓他們有膽量有勇氣邁出第一步。江南的紙醉金迷,讓他們覺得沒有“闖”頭;反而是東北的崇山峻嶺,以及前途渺茫的希望,促使他們去到了這片土地上。

當他們經歷了顛沛流離來到這個一切,從零開始的地方之時,他們骨子裡的勤勞節儉和重情重義,很容易得到東北人的認可,這有利於他們的身份由移民向當地人轉變。南方和北方性格差距較大,這也是山東人沒有去南方闖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