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黨論》原文、譯文:起筆不凡,人生至少讀一遍

歐陽修的《朋黨論》

《朋黨論》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在慶曆四年(1044)向宋仁宗上了一篇奏章,被評為是歐陽修最好的文章之一,也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運動中最好的文章之一,在漢語言文學傳世的政論散文中,也是最好的文章之一。本文實踐了歐陽修“事信、意新、理通、語工”的理論主張。通篇對比,很有特色。這是一篇駁論文。文章起筆不凡,開篇提出:君子無黨,小人有黨的觀點。最後通過對前引史實的進一步分析,論證了人君用小人之朋,則國家亂亡;用君子之朋,則國家興盛。

《朋黨論》原文、譯文:起筆不凡,人生至少讀一遍

原文

宋代:歐陽修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自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凶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並列於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後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後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後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聖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嗟呼!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鑑矣。

《朋黨論》原文、譯文:起筆不凡,人生至少讀一遍

譯文

臣聽說關於“朋黨”的說法是自古就有的,只希望吾君能辨識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罷了。大體說來,君子與君子,是以理想目標相同結成朋黨;小人與小人,以暫時利益一致結成朋黨。這是很自然的道理呵。

然而臣又認為小人沒有朋黨,只有君子才有。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小人所喜的是利祿,所貪的是貨財。當他們利益一致的時候,暫時互相勾結而為朋黨,這種朋黨是虛偽的。等到他們見利而各自爭先,或者到了無利可圖而交情日益疏遠的時候,卻反而互相殘害,即使對其兄弟親戚也顧不得。所以臣認為小人無朋黨,他們暫時為朋黨,是虛偽的。君子就不是這樣。他們所依據的是道義,所奉行的是忠信,所愛惜的是名譽和節操。用它們來修養品德,則彼此目標相同又能夠互相取長補短;用它們來效力國家,則能夠和衷共濟,始終如一,這就是君子的朋黨。所以做君王的,只應該廢退小人虛偽的朋黨,而任用君子真正的朋黨,只有這樣,才能天下大治。

堯的時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黨,君子則有八元和八愷共十六人為一朋黨。舜輔佐堯,廢退四凶小人的朋黨,進用八元八愷君子的朋黨,堯的天下得以大治。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后稷、契等二十二人並列於朝廷之上,彼此遞相稱美,互相推舉謙讓,共二十二人為一朋黨,舜一一任用他們,天下也得以大治。《尚書》上說:“紂有臣億萬,便有億萬條心;周有臣三千,卻只是一條心。”紂的時候,億萬人心各不相同,可說是不成其為朋黨了,然而紂卻因此而亡國。周武王的臣子三千人結成一個大朋黨,但周卻因此而振興。東漢獻帝時候,把天下所有名士都看成黨人而予以囚禁,直到黃巾軍起來,漢室大亂,這才悔悟,把黨人都予釋放,可是局面已經無法挽救了。唐朝晚年,又逐漸興起朋黨的說法,到昭宗時,把在朝名土都殺了,有的還被投到黃河裡,說是“這些人自稱清流,可以投他們到濁流裡去(讓他們變成濁流)”。然而唐朝也即隨之滅亡了。

那些前代的君主,能讓人人各懷異心不結朋黨的,莫過於紂;能禁止、斷絕好人結為朋黨的,莫過於漢獻帝;能誅殺清流朋黨的,莫過於唐昭宗時代。然而都因此致亂而使他們亡國。而彼此稱道讚美、推舉謙讓而自信不疑的,莫過於舜的二十二臣,舜也並不懷疑他們且都予以任用。然而後代的人並不譏諷舜被二十二人結成的朋黨所欺騙,反倒稱讚舜是聰明的聖人,因為他能辨識君子和小人呵。周武王時代,推舉他的國裡臣子三千人合成一個朋黨,自古以來結為朋黨的,從人數之多與規模之大都莫過於周,可是周卻因此而振興,那是好人即使很多他們也總覺得不夠的緣故呵。

唉,這些治亂興亡的史蹟,做君王的很可以引為鑑戒呢!

《朋黨論》原文、譯文:起筆不凡,人生至少讀一遍

賞析

這篇文章起筆不凡,開篇提出:君子無黨,小人有黨的觀點。對於小人用來陷人以罪、君子為之談虎色變的“朋黨之說”,作者不迴避,不辯解,而是明確地承認朋黨之有,這樣,便奪取了政敵手中的武器,而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開頭一句,作者就是這樣理直氣壯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它包含三個方面內容: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朋黨有君子與小人之別;人君要善於辨別。作者首先從道理上論述君子之朋與小人之朋的本質區別;繼而引用了六件史實,以事實證明了朋黨的“自古有之”;最後通過對前引史實的進一步分析,論證了人君用小人之朋,則國家亂亡;用君子之朋,則國家興盛。文章寫得不枝不蔓,中心突出,有理有據,剖析透闢,具有不可辯駁的邏輯力量。

圖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