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博會,見證湖南農業盛景

農博會,見證湖南農業盛景

10月25日,長沙國際會展中心,消費者在第二十一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上選購商品。湖南日報記者 唐俊 攝

农博会,见证湖南农业盛景
农博会,见证湖南农业盛景

10月25日,長沙國際會展中心,來自國外的參展商在第二十一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上售賣商品。湖南日報記者 辜鵬博 攝

农博会,见证湖南农业盛景

10月25日,長沙國際會展中心,市民在第二十一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上觀賞展示的水產品。湖南日報記者 徐行 攝

农博会,见证湖南农业盛景

10月25日,長沙國際會展中心,市民在第二十一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上參觀。湖南日報記者 徐行 攝

农博会,见证湖南农业盛景

10月25日,長沙國際會展中心,市民在第二十一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上了解“荷蝦”共養技術。湖南日報記者 徐行 攝

湖南日報記者 張尚武 通訊員 周勝藍

第二十一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簡稱農博會)10月25日開幕。“湘字號”農產品品牌雲集,各路採購商現場採購,產銷對接活動緊鑼密鼓鋪開。

一年一度的農博會,堪稱豐收的盛會,也是湖南農業發展的縮影。組委會工作人員介紹,最初幾屆農博會,參展企業不強,品牌不多不響。歷經多年培育,本屆農博會,近1000家企業參展,綠色品牌唱“主角”。

區域公共品牌、一縣一特品牌、地理標誌品牌……公共品牌旗下,還有不同的企業品牌,彰顯各自特色,引來客商“追捧”。

農博會上,品牌鬥“靚”,見證湖南農業高質量發展盛景。

打響品牌,帶動基地農民增收

唐人神香腸、綠葉水果、華容芥菜、舜華臨武鴨、銀山冰糖橙……本屆農博會上,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精心組織省內龍頭企業攜帶1300多個知名產品參展,涉及糧油、果蔬茶、肉奶蛋、水產品、中藥材等大類。步步高採購部負責人興奮地告訴記者,“湘字號”農產品品牌越來越響,數量越來越多,對採購商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近幾年,湖南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品牌農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省裡重點扶持的湖南茶油、湖南紅茶、安化黑茶,在粵港澳市場叫響品牌,並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省農業農村廳評選十大公共品牌,助力農民增收。保靖黃金茶、炎陵黃桃、沅江蘆筍、新晃黃牛、寧鄉花豬、漢壽甲魚等區域公共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在農博會現場,保靖黃金茶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共品牌帶動黃金茶拓展高端市場,基地鮮葉收購價“水漲船高”,農民種植“黃金茶2號”,每畝賣鮮葉的收入逾5000元。十大公共品牌的訂單基地,普遍推廣“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讓農民分享品牌紅利。

“新產品發佈,農博會是最好的舞臺。”唐人神展櫃工作人員介紹,從第一屆農博會起,公司每年在展會上推出新產品。本屆農博會,公司發佈的新產品包括“一醬多吃”香腸、臘肉拌飯醬、雞肉小棗、火鍋小香腸等。公司負責人稱,農博會也是學習交流的好平臺,與實力強大的公司“打擂”,與高端品牌的產品“鬥靚”,企業才能不斷進取、由弱變強。

農機助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本屆農博會,氣勢宏大的農機展館,展出各種各樣新機具,吸引合作社和種田大戶紛紛諮詢下單。

農業現代化,離不開機械化。在農村勞動力日漸短缺的大背景下,新型經營主體壯大崛起,適度規模經營漸成主流。大戶種田,必然要靠機械化托起致富夢。展館工作人員介紹,本屆農博會嚴格篩選,參展機型適合南方水田耕作環境;展出的各種養豬新設備,可滿足養豬大戶的需要。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推出一系列有力舉措,強化農機“千社”工程、實施洞庭湖區農機化提升工程,著力推動農業機械化,穩定主要農產品生產保供給。

農博會上,水稻耕整機、插秧機、植保無人機、烘乾設備等機械整齊排列,從種到收全套機械可選擇。針對機插短板,此次展出的多款乘坐式高速插秧機備受青睞。

省農機事務中心專家介紹,目前,全省水稻機耕機收已基本普及,機械植保、烘乾等 “短板”正在補足。全省已擁有植保飛機近2600多架、烘乾機9200多臺,建成區域烘乾中心800多個,全省水稻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4.8%,為確保糧食安全貢獻“農機力量”。

生豬生產通過多次“洗牌”,散戶紛紛退出,規模養豬戶逐漸填補市場空間。本屆農博會展出養豬保育設施、消毒機械、智能喂料機、糞汙乾溼分離機,引來養豬大戶諮詢訂購。大拇指公司展臺負責人稱,安裝全套自動化的養豬設備,3個勞動力即可管理年出欄1萬頭的豬場,大大節省人力,還能改善環境,讓豬“茁壯成長”。

綠色品質,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南洲稻蝦米、仙女蔬菜、鐵香茶、江永香柚、永順獼猴桃……“湘字號”綠色食品展臺人氣旺盛。

“認準綠色食品標誌,農產品可放心購買。”省綠色食品辦公室的同志當起義務導購員。許多逛會展的市民用手機掃碼,追溯綠色食品的產地和質量。

放眼品牌農業館,米麵油、果蔬茶、肉奶蛋等展品,綠色食品佔大頭。據省綠辦提供的數據,至今年上半年,湖南已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73個、綠色食品認證1749個、有機食品認證201個。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人民群眾消費升級的需求,湖南努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引導農民告別 “大水、大肥、大藥”的粗放式生產,推廣綠色生產方式,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

近幾年,省裡打造98個綠色食品示範基地,示範帶動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在鐵香茶業展臺,記者用手機掃碼,顯示茶葉產地為湘陰鵝形山,茶園引入赤眼蜂等天敵殺蟲,杜絕打農藥;有機肥替代化肥,確保茶葉的綠色品質。

農博會開幕第一天,湖南農業成就館迎來中部各省代表團,湖南發展綠色農業的經驗引起大家的興趣。講解員介紹,近幾年,湖南制訂發佈農業技術規程和地方標準2800餘項,建設農業標準化基地4200萬畝,確保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同時,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檢測體系和追溯體系,讓綠色農產品都有“身份證”, 真正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