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行政邊界,九華融入大長沙城市圈!助力長沙拿下國中

前天,家在長株潭公眾號一篇名為《九華由湘江新區託管,長沙代管,來自省發改委的大v解讀!》的文章引起網友熱議,點擊量將近10000,這篇文章的觀點來自省發改委智囊,10月24日,省政協對“長株潭城市群引領創新型省份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對策研究”進行專題協商會,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論和觀點!形成了《長株潭城市群引領創新型省份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對策研究報告》。

打破行政邊界,九華融入大長沙城市圈!助力長沙拿下國中

這一調研成果有哪些看點?隨小編一起來看看——

未來

大城市圈主導時代

長株潭進入發展新階段

研究報告認為,區域發展已進入創新引領、城市群主載、智能支撐和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目前,新型城鎮化進入大城市圈主導時代,國家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為區域發展的核心載體與關鍵支撐。

打破行政邊界,九華融入大長沙城市圈!助力長沙拿下國中

長株潭一體化從20世紀中後期的“紙上談兵”進入到21世紀初的“落子推進”,前後經歷了40多年,直到2007年獲批“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去年10月,長株潭首屆聯席會議和今年年初的省委常委專題會議召開,開啟了“三幹兩軌四連線”等一系列項目的建設,長株潭城市群建設進入到發展新階段。

問題

一體化進程慢,極化能力不強

人口集聚度低成制約因素

研究報告指出,長株潭三市單體發展快,一體化進程慢,極化能力不強。

打破行政邊界,九華融入大長沙城市圈!助力長沙拿下國中

研究報告認為,總體來看,長株潭科創依然處於“虹吸效應”( 即核心城市、中心城市、大城市、具有優勢地位的城市,能夠將周邊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資源要素吸引過來)階段,難以產生省內“溢出效應”。不僅城市群對全省人才和科技資源的“虹吸效應”顯著,而且長沙對株洲、湘潭的人才和科技資源的“虹吸效應”也較明顯。

對策

確立“大長沙城市圈”戰略

為申建中心城市和自貿區奠定基礎

研究報告提出,隨著“三幹兩軌”等系列項目建設和5G商用的落地,應適時打造長株潭城市群升級版,建設大長沙城市圈,引領創新型省份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

打破行政邊界,九華融入大長沙城市圈!助力長沙拿下國中

——確立建設“大長沙城市圈”發展戰略。建議在省“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大長沙城市圈”,替代“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稱謂;將打造“大長沙城市圈”定位為長株潭城市群建設的升級版,並且突破長株潭三市的行政區劃邊界,為湖南下一步申建國家中心城市和自貿區奠定基礎。

——進一步做大首位城市和大城市圈體量。力爭在2035年,長沙市和大長沙城市圈人口與經濟體量分別突破1500萬人、2.5萬億元和4000萬人、5萬億元的規模。

——加快推進“三幹兩軌”等項目,構築“1小時經濟圈、交通圈、生活圈”。儘快啟動5G商用和智慧型城市圈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智慧城市圈建設步伐。

打破行政邊界,九華融入大長沙城市圈!助力長沙拿下國中

如何有效打破行政區劃邊界呢?以湘江新區託管九華,長沙代管九華為例,之前省發改委的建議值得參考:

一是成立新時期長株潭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推動長株潭一體化相關工作,發揮四大國家級平臺對推動長株潭一體化作用,指導湘江新區託管湘潭經開區。二是理順兩區領導體制。由省政府常務副職兼任湘江新區管委會書記,將湘江新區管理體制由“省統籌、市為主”調整為“省直轄、市代管”,以託管湘潭經開區打造“九華一體發展區”為契機,經濟功能實行“新區—園區”兩級管理體系,行政管理實行“新區—行政區”兩級管理體系,參照西鹹新區將湘潭經開區範圍內所有行政管理職權轉為湘江新區管理、長沙市代管,將湘江新區政策“共享”到“九華一體發展區”,做到戶籍、社保統一。三是堅持循序漸進。近期將湘潭經開區交由湘江新區行政託管,做到不增人員編制、不增財政負擔、不增辦公場所,依託湘江新區管委會,實現由不完全託管向獨立行政區型完全託管轉變。

打破行政邊界,九華融入大長沙城市圈!助力長沙拿下國中

編後話

競爭國家中心城市,與省外其它大城市相比,長沙還是有自己的不足之處,如何有效破解這個難題,最近省發改委和省政協專家們的觀點可謂觀點新穎。那就是打破行政區劃邊界,在長株潭合併暫不現實的情況下,打造“大城市城市圈”,助力長沙拿下國家中心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