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選太平洋戰場上的惡魔,我全票投給他

戰爭是殘酷的,在血與火的交疊中,很容易讓人頭腦發熱,做出突破底線的事情。而同時,面對死亡的威脅,人性中柔軟的一面又會本能的凸顯,遏制那種原始的衝動。

正因為如此,我們在回顧戰爭歷史的時候,會看到血腥的屠殺,也會看到歡樂的球賽。

如果要評選太平洋戰場上的惡魔,我全票投給他

凡爾登“絞肉機” (來源網絡,圖侵刪)

如果要評選太平洋戰場上的惡魔,我全票投給他

法國士兵在萊茵河畔踢足球,對面的德國士兵為他們歡呼喝彩(來源網絡,圖侵刪)

不過還有一些人,藉著戰爭的幌子,無所顧忌地釋放著自己殘忍嗜血的性格,說他們是軍中惡魔,一點不為過。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夾雜著不少殘酷的瞬間,這些記憶的背後,都有這個人的影子,他就是被稱為“豺狼參謀”的辻政信。

如果要評選太平洋戰場上的惡魔,我全票投給他

“豺狼參謀”辻政信 (來源網絡,圖侵刪)

這個名號的由來,是因為他曾經生吃戰俘的肉。不光自己吃,他還強迫士兵像他一樣吃人肉來展示必勝的信念。在侵華戰爭期間,他在東北強迫士兵吃人膽,在馬來群島,他又下令日軍吃英軍人肉。

太平洋戰爭期間,辻政信通過14軍參謀長林義秀少將下達了對菲律賓最高法官桑托斯一家的滅門命令,同時打著大本營的名號,命令士兵屠殺投降的英菲聯軍,慘無人道的巴丹死亡行軍也和他脫不開關係。

在長達67英里的徒步行軍中,有10000名俘虜慘遭屠殺,如果不是辻政信被召回東京,等待剩餘70000人的命運也將是執行槍決。

如果要評選太平洋戰場上的惡魔,我全票投給他

和南京大屠殺齊名的遠東三大暴行之巴丹死亡行軍 (來源網絡,圖侵刪)

在新加坡,辻政信以同樣的手段,下令嚴厲鎮壓當地華僑的反抗運動,製造了新加坡大屠殺,十餘萬華僑因此喪命。

如果要評選太平洋戰場上的惡魔,我全票投給他

和南京大屠殺齊名的遠東三大暴行之新加坡大屠殺 (來源網絡,圖侵刪)

1944年,辻政信就任日本第33軍作戰參謀,又下令屠殺緬甸和新加坡的抗日力量,還參與了暗殺泰國國王拉瑪八世的一系列陰謀活動。

更可恨的是,身為參謀的辻政信從來都是打著他人的旗號行使權力,致使他的上司大多下場慘淡。

在諾門坎,辻政信以關東軍司令官的名義起草發佈了《滿蘇國境處理綱要》,鼓勵日軍主動挑釁蘇軍,還私自簽發命令,派出137架日機越境轟炸蘇軍塔木察格布拉格機場,日蘇戰爭爆發,導致關東軍損失近5萬人,高級軍官陣亡數目空前。最終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大將引咎辭職,前線總指揮小松原一年後病死。而他自己全身而退,到臺灣還出了本書,叫做《只要讀了就能贏》。

更慘的還是為他殘忍的屠殺命令背鍋的幾位上司,第十四方面軍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將,第十四軍司令官本間雅晴中將,近衛師團長西村琢磨中將,第224師團長河村參狼中將均在戰後被馬尼拉和新加坡的遠東軍事法庭判處了死刑。

辻政信自己在日本戰敗後,喬裝打扮,潛入重慶,被國民黨政府包庇隱藏起來。1950年1月,佔領軍總部宣佈對日本戰犯搜索結束的第二天,辻政信就在日本公開露面了。他甚至還根據自己的潛逃生涯寫了一本《潛行三千里》,言語間頗為自得,還一度成為日本的暢銷書籍。

如果要評選太平洋戰場上的惡魔,我全票投給他

《潛行三千里》 (來源網絡,圖侵刪)

比起殘忍,這位軍中惡魔的無恥程度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在他得勢的時候,彰顯的另一個性格特徵是狂妄。

“皇軍以一當十”的計算方程式就是他的發明。在戰後的1952年8月16日,在出馬競選眾議員的演說中,他說:“我和俄國人,支那人,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印度人,澳大利亞人,爪哇人,菲律賓人,緬甸人都打過,負過七次傷,身上有30多處傷疤,身上還有20幾顆子彈。如果大家武器一樣,最強的是日本兵,其次是支那兵,再其次是諾門坎的俄國兵,接下來是印度的廓爾卡兵,第五才是美國兵,英國兵大概第七第八”,可見即使已經戰敗,辻政信的狂妄氣焰也一點不減。

在瓜島爭奪戰失敗之後,作為指揮官之一的辻政信,將責任全部推給了海軍,認為戰爭失利皆因海軍配合不利,甚至不惜公開指責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惹得海軍眾將群情激奮。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辻政信當年假裝大本營特派員,隻身登上大和號,當著山本和一眾幕僚的面,就曾經張牙舞爪地指責過海軍畏首畏尾,配合不利。只不過山本的應對錶現十分出眾,甚至還一度迷住了這位“豺狼參謀”。

他曾經非常感慨的說道,“說整個海軍,不,整個日本的命運擔在這個身高五尺的小個子一人身上,也不是過分誇大的話。像這樣的將軍在陸軍裡究竟有幾個?我甚至想當個海軍參謀,即便在這位元帥手下戰死,也心甘情願。”

山本後來的結局,大家都知道。可見惡魔克上司的氣場還是很足的,沾一點都不行啊。

惡人還需惡人磨,整個戰爭期間,和辻政信有點瓜葛的人要麼身敗名裂,要麼身首異處。唯獨和他一直不對付的川口清介少將,不但因為違抗他的命令,保全了性命,還和他一直吵到了戰後。辻政信的在《瓜達卡納爾》一書中提到的“K少將”,指的就是這位川口少將。

川口在菲島戰役時,私自保全了桑托斯的長子。他和辻政信一起給瓜島守軍送物資的時候,又為了維護搶奪物資的守軍當面駁斥了辻政信的面子。

後來辻政信依據一張繳獲的過時地圖,制定了進攻的“X夜”計劃,川口負責右翼進攻。辻政信隨軍出發,面對實際地形和美軍調整的戰略部署,當即同意了川口更改進攻路線的建議,並保證會親自向指揮部解釋。

只不過他回到指揮部後,不但沒有幫川口解釋,反而利用進攻時間不斷施壓,最終迫使川口少將被解除了指揮權。因為一己私利,完全不顧戰爭局勢,這樣的辻政信竟然在陸軍中享有“作戰之神”的名頭。

如果要評選太平洋戰場上的惡魔,我全票投給他

瓜島戰役中的日軍部隊 (來源網絡,圖侵刪)

好在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位軍中惡魔,戰後在文壇,政壇都露過臉之後,變賣家產又回到了東南亞,妄圖挖掘當年藏匿的黃金,最終被老撾人民解放軍擒獲,以間諜罪槍斃,結束了其罪惡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