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武则天辅助,高宗李治是否会成为第二个汉昭帝,无忌则成为霍光第二?

老兵东雷


若无武则天辅助,高宗李治是否会成为第二个汉昭帝,无忌则成为霍光第二?

  历史一旦如果,就变得非常有意思,既刷到了这个题,我斗胆说说个人的看法。

  如果没有武则天辅助,高宗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汉昭帝?我觉得不会,至少机率相当相当小。

  汉昭帝即位的时候,大汉朝其实相当危险,汉昭帝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国家穷得不像话,国家需要的,是一个仁厚的成熟稳重的国君。汉昭帝仁则仁矣,可本身只是个八岁的孩子,任是他再聪明,再有天分,也并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政治斗争的经验。汉武帝给汉昭帝配备的顾命大臣,在过渡的时段,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这其中霍光出力最多。——其实咱们想来,没有霍光,也会是上官桀或者是桑弘羊,反正总有那么一个,会成为汉昭帝的代言人,实际意义上的统治者。

  霍光与汉昭帝,相互成就。汉昭帝聪慧地发现了上官桀刘旦等人的阴谋,对霍光的信任,稳固了霍光的地位,这也是霍自己本身尽展才能而不僭越的原因。不过呢,霍光毕竟是个普通人,他得到了汉昭帝的信任,不免为家族谋福利,他的儿子女婿兄弟亲戚们,都担任了朝廷重要职位,形成了一张庞大的势力网,将汉昭帝深陷其中,使得这位年轻的皇帝,一生都喘不过气来。

  可是李治不一样的。

  李治上位时,已经二十二岁,他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斗争经验。咱们都知道,李治原本是没有什么机会当上皇帝的,要不是哥哥们残的残,作的作,他一辈子也就是个闲散王爷,可是李治运气特别好。李治上位,包括能当上太子之前,他见过的斗争,可不少,他懂得怎么藏拙,懂得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懂得何时出手,加上亲舅长孙无忌不遗余力的支持,他终于笑到了最后。

  也许在时人眼里,李治就是个懦弱无用的,但事实上,懦弱无用的皇帝,不会强势废后,也不会立即把庶母立为新后,也不会把先帝留下来的元老贬官并诬以反名——谁都知道,谁都有可能会造反,但长孙无忌绝对不会,但他就是这么做了。

  霍光本人对汉昭帝的忠心,是不用怀疑的,但是他的家族对汉昭帝,可就不好说了。而长孙无忌呢?他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身为贵戚,位高权重,却从不专横,尽心尽力,长孙家族也没有几个人因他而作威作福的,可以说,就算是没有武则天的辅助,李治也不会成为汉昭帝——因为那时候,李治早就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了。

抛砖引玉了,期待朋友们的关注。


叶之秋


若无武则天相助,唐高宗李治会否成为汉昭帝第二?长孙无忌会不会象霍光一样?

个人认为不会。

汉昭帝和霍光的事迹也没有想象中那样,霍光擅权,汉昭帝受尽挟持。

汉武帝刘彻给汉昭帝留下的辅政大臣中,也就霍光能力最强。而汉昭帝年甫八龄,又有什么治国经验,大权除了旁落至霍光手里,几无选择。汉武帝和康熙一样,长时间用兵,国库里空得连老鼠也不愿光顾。若无霍光休养生息的国策,汉帝国实力难以恢复。而且霍光并无觊觎之心,相反还诛杀了一些威胁汉昭帝位置的谋反之人。

但是,霍光没有学霍去病,让自己家族低调,相反还培养壮大了家族势力。霍光死,这个外戚集团嚣张跋扈,还在扩张势力,最终导致了灭族。霍去病泉下有知,估计也会被不孝子孙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

长孙无忌不一样,李治登基,已经成年。他的文治武功虽然不如李世民,但是毕竟也受尽李世民“帝王权术”的熏陶。而且李治在父皇远征高丽期间,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执政经验。而李治把自己的情况天天派快马向李世民汇报,不过是“韬晦之计”,不让李世民感受到李治对皇权的威胁。李世民回来后,既夸他孝顺,又说他治国理政相当出色。

尺度拿捏之准,说成“腹黑达人”也不为过。

长孙无忌仗着舅舅身份,倚老卖老,老是要权不说,还在“立后”等国家大事上处处掣肘李治,纯粹找死。

他在武则天一事上的奏折被否,就应该“激流勇退”了,但还是恋栈权位,最后导致自己被流放,赐死。

长孙无忌之死,一是不听妹妹长孙皇后的真诚劝说,不肯低调做事,二是被妹夫李世民惯坏了,让他担任尚书仆射,权力是会上瘾的。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亲外甥为了维护皇权,会拿他这个舅舅开刀,李治继位他也出力了啊。

所以,没有武则天,李治照样会让许敬宗等心腹一起上奏折弹核他,拿他开刀。

李治也只是把长孙无忌流放到穷山恶水,事实上长孙无忌势力也没有办法东山再起了。赐死长孙无忌,斩草除根的建议是武则天出的,果然是“最毒妇人心”啊!也难怪武则天夺得皇位以后,会利用酷吏,滥杀无辜!




南雷霆峰


我觉得不会,李治不会成为昭帝,无忌也无法成为霍光


现在我们来看看两位皇帝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先来看昭帝。汉昭帝即汉光武帝刘彻最小的一个儿子刘弗陵,其母亲为钩弋夫人。晚年刘彻痛失能力有佳的前太子,只能在自己百年之后将帝位给少子刘弗陵,而当时的刘弗陵年纪尚小,其母亲又还年轻,在历经吕后、窦太后外戚干政把持国家的教训中(刘姓子孙在吕后和窦太后掌权期间遭遇毁灭性的打击,皇族衰落)作出“留子去母”的决定并实施。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是非常依赖母亲的,而刘弗陵却因为以后的帝位而永远失去了母亲,同时也失去了以后执政中外戚的支持。


站在汉武帝刘彻的立场来看,他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接下来汉武帝在弥留之际作出了一系列的决定,任命霍光等四位能力卓越的大臣为辅政大臣,而只有八岁的刘弗陵就在刘彻去世后继位为帝。一个只有八岁的孩子,在平常百姓家只是一个还未成年的小孩,想想我们八岁的时候恐怕还在泥巴地里玩得不亦乐乎吧!而且在当皇帝之前,由于年龄太小武帝没有给他历练的机会,所以国家大事无从着手。于是,国家政务完全落在了霍光等的手中,在辅政期间霍光又经过各种手段斗跨了另外三人,从此大权在握。成年后的昭帝,虽然有了很多想法,可无人能够帮其实施,没有经历过治理国家大事而无政治基础又无政治同盟,而事事长期被霍光压制,昭帝纵有雄才大略也无处施展,因而成了历史上最无存在感的皇帝之一。


接下来再来看看唐高宗李治。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与发妻长孙氏最小的一个儿子。由于母亲去世得早,太宗李世民常带在身侧。最初李治还只是被立为晋王,在其十五岁那年因哥哥李承乾和李泰相继被废才被亲舅舅长孙无忌力荐而被册立为太子。古代十五岁也已成年,其次作为皇子在教学方面接受的是最高等级的教育。再次太宗皇帝是个文治武功兼具的千古皇帝,李治在当太子的六年时间里,其父也会倾注更多的精力来培养未来的接班人。已经成年的李治在文治武功方面历经几年的磨厉,想来也较为成熟,所以在执政方面不是小白。


武则天对于李治,我想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同盟。李治在当上皇帝后,其舅舅长孙无忌就以拥戴有功而自居,在国家大事上也轻视皇帝,认为其只是一个仁若无能的皇帝。早期,长孙无忌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把持朝政,李治也配合其摆布,但私下却在各机构安置自己的人才。实际上,李治早就视无忌等人为眼中盯,欲拔出。后来,武则天的能力被李治所认可,即与武则天(没有武那也可以另有其人)达成利益共同体,通过早期的韬光养晦而在无忌等的眼皮底下做大,最终将实力发展到无忌为代表的利益集团也无法望其项背的时候,无忌深已感知大厦将倾。最终的结局是,作为长期把持朝政的集团首脑长孙无忌被流放并死于流放途中。从此,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就走到了政治前台。在位期间勤于政务,着手东征高句丽、西灭突厥,灭了唐太宗都几次东征失败的朝鲜,将唐朝的政治版图扩大到最大。所以,李治不是儿皇帝,恰恰相反是一个才能不逊其父的皇帝。武则天后期的掌权也是因为李治的放手,但是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方面也尽将朝廷大局控制在自己手中,武仅仅是一个代言人而已。因此,现在也有人评论高宗是最被低估的一位皇帝。



综上,从两方面就可以看出长孙无忌无法成为霍光第二。即李治已成年且具有执政能力,有一定的政治基础。而昭帝刘弗陵还年幼,没有执政经验而且无人支持其政治主张无政治同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