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自己還擁有700餘萬軍隊,日本為何要選擇投降?

談文論史


日本的豪賭

小日本兒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拼了老命和咱們的清政府打了一場賭上了國運的戰爭,腐敗的清政府給的可憐軍費,讓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也沒能打贏這一場戰爭,最終日本開心的賭贏了,清政府派李鴻章去日本簽了《馬關條約》,割地賠款。

這一場戰爭的勝利,讓日本人的野心膨脹,利用賠款迅速發展,以戰爭解決國內內部矛盾的方式讓日本嚐到了甜頭,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膨脹的日本還是有一些資本,他們憑藉著在甲午戰爭中獲得的賠款,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在準備就緒之後,日本震驚世界的決定,與俄國爭奪在清朝地盤的利益,這一場日俄戰爭,在全球人看來不可思議,所有人都認為日本人會被俄羅斯大漢按到地上揍,但是結果讓人意外,俄羅斯意外的被日本打敗,這個時候,全世界的列強才發現,此時的日本不可小視,已經在亞洲成為了最強戰鬥力。

二戰中瘋狂的日本侵略者

隨著日本明治維新後的崛起,日本快速發展,利用戰爭獲得的賠款和割地,迅速補充了日本資源不足的短板,讓日本發展提升迅速,在軍國主義思想的推動之下,日本人在1931年,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這也標誌著日本人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

隨著日本的野心不斷膨脹,他們居然妄圖在三個月內佔領中國全境,當然了,這是一種不可能的目標,在中國軍民上下一心的抵抗之下,日本在中國的侵略腳步受到阻止,隨著遷延日久的戰爭發展,日本國內的矛盾逐漸凸顯出來,同時,日本資源匱乏的短板再次顯露,以戰養戰的策略開始失去意義。

此時的日本騎虎難下,軍國主義道路只能一走到底,太平洋戰場的失利,讓日本逐漸疲軟,在走投無路之下,日本仍不思悔改,選擇了偷襲美國的珍珠港,以求以戰爭補充資源,同時,日本對美菲聯軍進行了攻擊,俘虜了80000多人,其中有不少美國人,這樣的行為,讓美國極為惱怒,最終參與到了二戰中來,一聽到這個消息,德國都快哭了。

隨著美國加入戰爭,日本開始節節敗退,在蘇聯收拾了德國之後,鋼鐵洪流開始向日本的關東軍衝擊,此時的日本關東軍早不是什麼精銳了,都是一些新兵和老弱,根本擋不住蘇聯人的衝擊,俘虜了60萬人,都放到了西伯利亞勞動去了,西伯利亞那地方可冷啊,加上勞動,死亡率很高,當然了,這也是日本咎由自取,罪有應得。

妄想“本土決戰”的日本

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日本還是不投降,他們制定了一個“一億玉碎”的政策,想與蘇聯與美國在本土進行最後的決戰。

美國人當然不想登陸日本當炮灰了,蘇聯人也不想當炮灰,最後美國決定扔一顆原子彈給日本嚐嚐,於是一聲巨響,日本的廣島開了花了,一朵蘑菇雲之後,沖天的火柱不斷,讓廣島市陷入了火海。

日本人仍然不願意投降,他們的專家考察之後,儘管很吃驚,但是他們卻認為美國並沒有多顆這樣威力的原子彈,於是,日本人繼續執行“玉碎”計劃,準備本土決戰,然而,美國開始散發傳單,告知長崎的人撤離,日本認為這是美國的戰術,於是印製報紙,讓長崎人民放心,不用撤離。

由於之前長崎的人接過太多次美軍轟炸的傳單,都已經習以為常了,所以他們認為這一次也沒什麼,加上日本政府的宣傳,長崎百姓居然沒有撤離。隨著一朵蘑菇雲的出現,長崎步了廣島的後塵,成為了硝煙後的廢墟。

面對如此威力的原子彈,日本天皇也有點害怕了,日本政府突然發現,美國似乎不是在虛張聲勢,他們所謂的“玉碎”也成了一個“笑話”,畢竟,在原子彈的進攻之下,他們根本就見不到敵人,更談不上什麼“玉碎”,最終,日本天皇選擇投降。


日本投降的時候,日本還有700餘萬軍隊,不過已經沒有意義了,面對多國的聯合圍剿,加上美國原子彈的投放,日本如果繼續頑抗,最終只會落得國滅人亡的結局。


▲文/野史日記 歡迎大家關注我瞭解歷史!


野史日記


二戰日本投降時,總兵力還有700多萬,其中陸軍500多萬,海空軍約200萬。但是,守衛本土的只有300多萬人,而裡邊包含有不少老弱殘兵,剩下戰鬥力比較強的關東軍、南方軍、派遣軍三大海外總軍,總兵力近四百萬人都被分割在了互不相連的戰場,這也是日軍最致命的一點,戰場已經無法連成一片導致兵力無法集中,不投降,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被盟軍慢慢分割吃掉,到時拿什麼來抵抗盟軍的本土登陸?如果日本能成功將分佈在海外一半的主力調回國內進行本土決戰,連吃了兩顆原子彈後的日本是不會輕易的投降。

早在納粹德國投降後的第四天,也就是1945年5月12日,裕仁天皇批准了由鈴木貫太郎首相主持召開的一次御前會議,參加的人員包括梅津美治郎、阿南惟幾、東鄉茂德等惡棍分子,討論是否請求斯大林充當中間人出面調停戰爭(不是投降)。會議期間,東鄉外相認為應該於主動與美國直接進行談判,而鈴木、阿南及梅津等人代表的軍方,一致認為請求斯大林出面調停戰爭的可能性很大。

由於當時的日本一直懷疑,在雅爾塔會議上作為交換條件斯大林可能已經同意了美英在德國投降後向日本宣戰,只怪日本的情報部門太垃圾了。御前會議後,日本派出了曾與蘇聯打過多次交道的廣田弘毅,前去蘇聯駐日大使館探個口風,若情況屬實要求廣田說服蘇聯大使馬利克,請求斯大林幫助調停戰爭。但是,馬利克早已經接到蘇聯高層的指示,和廣田弘毅打太極並製造出蘇聯無意參戰的假象以迷惑日本。

這個曾經擔任過日本首相和外相的廣田弘毅果然上了蘇聯的當,於1945年6月6日,廣田回到了東京後,鈴木首相再次主持召開了一次高級會議,軍方巨頭認為蘇聯對日宣戰的可能性不大,同意放棄了請求斯大林出面調停戰爭的計劃,繼續打下去,堅決不投降。1945年8月9日凌晨,也就是日本吃第二顆原子彈的當天,斯大林大手一揮,日本的大後方基地東北即將不保,曾經不可一世的關東軍蹦躂不了幾天了,日本接受無條件投降後關東軍還在奮力抵抗,一個禮拜後冰冷的西伯利亞成為了六十萬關東軍最好的歸宿。

日軍當時實力比較強大的派遣軍投降前,在大陸戰場還有一百多萬的兵力。但是,自從抗戰最後一次大型會戰之湘西雪峰山會戰後,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再也無法組織大規模戰爭,而是全線收縮兵力,試圖與東北的關東軍將戰線連成一片做最後的頑抗。而蘇聯出兵東北也就意味著關內的派遣軍失去了東北這個戰略大後方的支撐,沒了補給若繼續抵抗,百萬大軍只能慢慢被耗死。而當時的南方軍也很慘,自從菲律賓戰役損失了三十多萬精銳陸軍之後,剩下了125萬大軍已經被美軍和英軍分割在了互不相連的戰區,與外界失去了聯繫,而本土也被圍得水洩不通,距離失敗只是個時間問題了。


賽門之略


我是長安視界,我來回答:

雖然說日本在1945年的時候,他還擁有700萬軍隊,但是這個時期,已經勝負一定,再拖結果也還是一樣,日本已經無法挽回敗局,既然敗局一定,晚投降不如早投降,至於為什麼敗局已定且聽分析:

早在納粹德國投降後的第四天,也就是1945年5月12日,裕仁天皇批准了由鈴木貫太郎首相主持召開的一次御前會議,參加的人員包括梅津美治郎、阿南惟幾、東鄉茂德等惡棍分子,討論是否請求斯大林充當中間人出面調停戰爭(不是投降)。會議期間,東鄉外相認為應該於主動與美國直接進行談判,而鈴木、阿南及梅津等人代表的軍方,一致認為請求斯大林出面調停戰爭的可能性很大。

由於當時的日本一直懷疑,在雅爾塔會議上作為交換條件斯大林可能已經同意了美英在德國投降後向日本宣戰,只怪日本的情報部門太垃圾了。御前會議後,日本派出了曾與蘇聯打過多次交道的廣田弘毅,前去蘇聯駐日大使館探個口風,若情況屬實要求廣田說服蘇聯大使馬利克,請求斯大林幫助調停戰爭。但是,馬利克早已經接到蘇聯高層的指示,和廣田弘毅打太極並製造出蘇聯無意參戰的假象以迷惑日本。

這個時候,日本的制海權、制空權已經全部散失,隨著盟軍加大對日本進行經濟封鎖,日本軍方再組織什麼本土抵抗已沒有什麼意義。再加上日軍到處充斥著厭戰情緒,士兵戰鬥力低下,物資緊缺,武器匱乏,再不投降極有可能像德國那樣被一分為二。日本已成孤島,一切的反抗都只能是無謂的犧牲,鑑於日本的這種嚴峻形勢,裕仁天皇審時度勢,於8月15日通過廣播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

歐洲戰場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成為二戰的轉折點,極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的鬥志。英法聯軍開闢第二戰場,諾曼底成功登陸,使德國軍隊全面潰退,最終蘇軍攻陷柏林,德軍投降!只剩日本抵抗。

1945年,蘇聯兵出東北,消滅了日本精銳部隊關東軍。同時,美國分別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引起日本國內一片恐慌。在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壓迫下,日本只能無條件投降!

結語:任何非正義的侵略戰爭,不管開始有多麼囂張瘋狂,最後都會在人民的反擊下失敗!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願世界永遠和平,沒有戰爭!

歡迎關注長安視界。更多紀錄片、知識推送給您


長安視界


二戰到了1945年,勝敗基本上已經成為定局。歐洲的德國和亞洲的日本只有苟延殘喘之氣,根本沒有能力組織有效抵抗,更不用說轉敗為勝。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以後,只剩下日本一國還在苟延殘喘。美英蘇三大國在波茨坦召開會議,並以美英中三國的名義發佈《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法西斯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拒絕投降。當時日本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720萬,並且宣稱要和盟軍進行本土決戰,寧願全部玉碎也要讓盟軍付出慘重代價。可是沒過多久,日本天皇卻通過廣播宣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佈無條件投降。前一秒的日本嘴還挺硬,後一秒的日本馬上腿軟。為什麼日本會無條件投降呢?

首先,中國軍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戰。中國人民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國人民的抗戰造成了日本人極大的損失。中國打死上百萬日軍,拖住了幾百萬日軍。由於中國的抗戰,日本北進的計劃被打亂。日本無力進攻蘇聯,蘇聯得以集中所有力量對抗德國。如果不是中國的抗戰,日本可以抽掉更多師團投入到太平洋戰場。日本軍隊不僅會佔領東南亞,還有可能佔領澳大利亞,甚至可能佔領印度和德國在中東會師。中國抗戰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消滅和拖住了多少日軍,更重要的是把日軍推進了戰爭的泥潭。中國把日本拖在戰爭的泥潭長達十四年,十四年內戰爭拖垮了日本的經濟,拖垮了日本的民眾,也拖垮了日本的信心。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雖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也為打敗日本法西斯做出最重要的貢獻。中國人民不僅在國內打擊日本人,還派出遠征軍赴緬甸作戰。中國軍人在緬甸打敗了日本人,收復大量英國人丟失的土地。1945年的日本絕大多數陸軍和相當一部分海空軍都被拖在了中國戰場。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完全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八路軍等抗日武裝已經陸陸續續轉入全面反攻。八路軍等中國軍隊在我國範圍內,打擊日軍收復失地,日軍被打壓在交通線沿線、重要城市、各個據點內。侵華日軍是日本最後的有生力量,一旦這支軍隊被全部殲滅,日本最後的希望將會完全破滅。侵華日軍和日本本土的海空航線已經被美軍切斷,在中國的日軍被全部殲滅只是時間問題。中國人民的全民抗戰是打敗日本法西斯最主要的原因。

其次,日本在戰爭後期雖然軍隊人數達到了720萬,但是新擴充的軍隊大部分都是一些娃娃兵和老頭兵。這720萬軍隊的戰鬥力,未必比得上1942年的300萬日軍。當時日本國內已經接近崩潰。中國的抗戰消耗了日本的儲蓄,美國的海上封鎖又使得日本經濟雪上加霜。日本國內已經出現了大饑荒,許多老百姓基本生活都出現了問題。日本海軍被美國擊敗以後,日軍失去了制海權和制空權。日本是一個島國,需要國外的物資。美國封鎖日本沿海以後,日本基本上斷絕了外來物資。太平洋戰爭後期,美國對日本投下大量炸彈和燃燒彈,日本的工業和農業都遭到了嚴重破壞。日本法西斯雖然宣傳要和盟軍決一死戰,寧願全部玉碎。現實情況是日本“軍人”只能拿出戰國時代的兵器,甚至竹質的武器走上戰場。一旦這些人真的走上戰場,他們手中的武器連剖腹都困難。日本的現實狀況已經不允許日本再戰,再戰將會導致日本整個民族的滅亡。日本法西斯雖然嘴上叫囂決戰到底,實際上自己的狀況,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

第三,德國無條件投降之後日本再無盟友。德國投降以後,全世界的矛頭都指向了日本。日本再也得不到任何外援支持。反法西斯同盟的各方面實力對日本有壓倒性優勢。日本最初還希望第三方出面調停,維持自己的既得利益,體面地結束戰爭。但是在日本兵敗已成定局的情況下,又有哪個國家願意冒著得罪盟國的風險調停二戰,又有哪個國家能調停二戰。盟國在已經穩操勝券的情況下為什麼要和日軍議和。日本的外交調停的迷夢破滅之後,日本人陷入絕望。在盟軍的聯合打擊下,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第四,美國的持續轟炸和原子彈攻擊。美國掌握制空權以後,開始對日本本土進行持續大轟炸,僅李梅火攻就造成了幾十萬日本人死亡,幾百萬無家可歸。美國還持續不斷打擊日軍。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的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小男孩。這一顆原子彈當天就造成了8.8萬死亡,10萬人受傷。據有關部門統計,廣島被原子彈襲擊之後,死亡總人數達到了25萬人。3天后,美軍又在長崎投放了另一個名為“胖子”的原子彈。“胖子”當場就造成了8.6萬人傷亡,後來陸陸續續共造成14萬人死亡。兩顆原子彈直接造成近20萬人死亡,對日本來說絕對是一個極其沉重的打擊。

第五,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擊敗了關東軍。二戰後期,日本為苟延殘喘其實制定了多套方案。其中有一套是日本本土被佔領,日本遷往中國東北繼續和盟軍作戰。此外日本還寄希望於蘇聯的調停。但是就在美國投下第一顆原子彈後幾天,蘇聯出兵中國東北。蘇聯遠東紅軍在短時間擊敗了號稱皇軍之花,日本最後的希望也破滅。

1945年,雖然日本把軍隊擴充到了720萬,但是已經不能阻止日本戰敗。日本的720萬軍隊在盟軍看來根本不值得一提。當時蘇聯和美國的總兵力加起來達到了2000萬,中國軍隊也有500多萬。如果再加上英國、法國等其他盟國軍隊,盟軍總人數將會更多。雖然日本擁有720萬軍隊,但是已經難以挽回失敗的命運,擺在日本面前也只有無條件投降這一條道路。


依稀說史


雖然說日本在1945年的時候,他還擁有700萬軍隊,但是這個時期,已經勝負一定,再拖結果也還是一樣,日本已經無法挽回敗局,既然敗局一定,晚投降不如早投降,至於為什麼敗局已定且聽分析:


一,戰線拉的太長,兵力嚴重不足

眾所周知,自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後,兵力已經捉襟見肘,而中國戰場已經牽制了大量的日軍,加上東南亞,日本已經無暇顧及,到了1944年以後,日本本土兵源已經成了大問題,很多十三四歲的孩子也被拉去當兵投入各大戰場,日本兵原來善戰,就是因為其兵源質素比較好,但是1944年,前方戰事不斷吃緊,日本在東南亞,太平洋中國牽制了太多的軍隊,導致了兵源緊張。



二,生命線被掐斷,日本島國資源緊張

本身日本是個島國,本土資源匱乏,就是依靠各個戰場掠奪予以補充,美日宣戰之後,美國加強了對日本的經濟制裁,收復了菲律賓,導致了日本生命線被切斷,資源嚴重緊張。

三,兩顆原子彈徹底把日本打蒙

1945年7月的時候,美國第一枚原子彈試爆成功,隨後,杜魯門在參加完波茨坦會議後,下達了對日本進行核打擊的命令。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三天後又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原子彈這玩意實在是太恐怖了,一顆就毀滅了一座城市,把日本徹底的打蒙。


四,蘇聯出兵遠東戰場

1945年8月8日,蘇聯發表對日宣戰,在8月9日零時10分,蘇聯百萬紅軍分四路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駐守東北之關東軍發動全線進攻。而此時駐紮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僅有70萬人,而蘇聯紅軍則有150萬之眾,再加上蘇聯紅軍的裝備非常精良,在短短數日之內,日本關東軍被蘇聯紅軍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生命線的切斷,戰線的拉長,兵源的緊張使得日本軍隊捉襟見肘,兩顆原子彈的投放,把日本徹底打蒙,700萬軍隊,除去留守日本本土100萬,除去中國戰場牽制的兵力,實在是兵力不足,況且,700萬里還有很多是強徵來的十三四歲未成年兵以及一些老兵,戰鬥力與鼎盛時期的日軍無法比擬,戰敗是肯定的了,早投降還有價碼可以談,因此選擇投降乃明智之舉。


唯戀無名


看《亮劍》的時候你應該會注意到一個情節,就是平田一郎生日會李雲龍和楚雲飛消滅了很多日軍軍官,然後鬼子的掃蕩就取消了。三五八團方參謀長和楚雲飛說這支掃蕩部隊的時候就說了,這支部隊裡有很多老人,還有一些十幾歲的孩子。也就是說,日本後期雖然軍隊規模仍達到數以百萬計,但是已經不是受過良好軍事訓練的青壯年了,而是從國內硬徵上來的老幼。


日本開闢的戰場太大了,四面八方都在作戰,一個彈丸小國曆經了十幾年的戰爭,不僅是兵力捉襟見肘了,就連資源也不多了,要不然後期也就不會有“一人一機換一艦”的神風特攻隊了,因為資源有限,造飛機和造軍艦都非常困難,造一艘軍艦的週期越來越長。而它的對手都是大國,不怕各方面的消耗,哪怕是二比一、三比一都可以拖垮日本,何況它是一對那麼多作戰對象呢?

再有就是美國攻佔馬里亞納群島以後,轟炸機航程可以達到日本本土,也曾對日本本土進行過大面積轟炸,而一開始日本軍方高層還可以糊弄糊弄,當轟炸機在其本土凌空轟炸的時候,很多人對戰爭未來走向已經不抱有什麼幻想了。各大戰場上節節失利,本土又遭到了攻擊,只要頭腦還清醒就不會意識不到失敗的解決。後來又有了兩顆原子彈,這種新式武器的使用確實加速了瓦解其國內戰爭信心。在那個時候,很多人不知道這種武器還有多少,還會不會有更多的國家用這種武器攻擊他們,因為一切都是未知,所以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再打下去了。


鍋蓋頭司令


古人們有這樣一句話:兵不在多,貴在精!打仗從來不是一個靠人多就能取勝的“遊戲”,特別是在槍炮時代。人再多,能多的過子彈嗎?<strong>

700萬軍隊是沒錯,當時日本還叫囂著“一億玉碎”呢?但這些軍隊有什麼用?他們大多數沒上過戰場,有的還是十幾歲的孩子,連槍拿不穩。他們武器武器不行、軍事素養軍事素養不夠。面對武裝倒牙齒美軍,完全沒法打!

咱們當年面對訓練有素、武器精良的日軍也是這種情況啊,哪次會戰不是咱們兵力佔優?可是結果呢?戰損沒法兒比。

當然了,日本投降更重要的是,這個國家已經撐不住了!

首先是東南亞的補給問題!

無論是過去還是今天,日本都只能算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嶼國家,如果僅僅依賴自身的能源儲備,它是支撐不了多久的。

所以在開闢了東南亞戰場以後,日本對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大肆掠奪,東南亞的石油等儲備資源,給日本的作戰提供了保障。

起初針對美國策劃偷襲行動,本質也是為了保證自己運輸線路的暢通。不過在海戰爆發了以後,日本的補給線路就出現了問題。由於美國方面逐漸穩住了陣腳,所以雙方在後期作戰中均以日本失敗而收場。

隨後,東南亞到日本的海洋運輸線被美國完全控制,日本軍隊的後勤資源的得不到保障,就算擁有再多的兵力也無法改變戰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其次是核武壓力!<strong>

日本在完全處於劣勢以後,無論是社會還是軍隊,大家都表示為天皇作戰到底,一眾兵士都沒有投降的打算,並且在對美戰場上越來越“瘋狂”,常常會出現大規模的自殺行動。

這個東西讓美軍很頭疼,後來甚至於連俘虜都不敢抓了,直接火焰噴射器招呼!

雖然美國在軍力上佔據優勢,但龐大的傷亡仍然讓本國民眾無法接受。


為了儘快的結束戰爭,美國在原子彈試爆成功以後,美國就打算用這種新型戰略武器逼迫天皇投降。美國第一次選擇了小城市廣島進行威懾。

不過廣島毀滅了以後,日本軍政仍然保持著強硬的作戰態度,所以美方緊接著在重工業化城市長崎進行二次打擊。這次的損失讓天皇心裡沒底了。

天知道美國人還擁有多個原子彈(其實當年美國就這兩顆存貨),那整個日本就有可能不存在了。

而且裕仁他也怕死啊,當年東京大轟炸,他也是險些喪命啊!原子彈塔克沒自信自己能躲得過去。為了保障民族日後的延續,或者說保命,日本只能選擇投降。

最後是“東北計劃”的失策!

其實在兩顆原子彈爆炸以後,日本中央還是在盡力想辦法繼續作戰,但是作戰的前提是天皇不會出現危險。

所以當時有些大臣提出讓天皇轉到東北,中國的東北地區有著最精銳的七十萬關東軍(矮子裡面拔高個兒,此時的關東軍雖然精銳已經抽調一空,但相對而言安定的環境,使得其實力得到了最大的保存)。


日本人覺得他有力量保護自己的天皇。

而且更重要的是,由於東北是中國的領土,中美之間又是同盟關係,所以原子彈一定不會威脅到天皇。不得不說這個計劃還是挺“陰”的。

他們的想法雖然好,但是蘇聯在這時出動了150萬的軍隊,橫掃遠東,短短數天擊敗了關東軍,幾乎所有的兵力都被俘虜,不但天皇不能進行轉移,連原先靠著東北運出的糧食路線也被切斷。


如果沒有了作戰裝備他們還可以搞自殺襲擊,可如果沒了糧食的供應,餓著肚子的軍隊又能幹什麼呢?

除去以上三點的原因以外,後期的記載中也有一點信息,日本最後的這700萬兵力大部分都是新兵,十幾歲的孩子,這些人也是日本新一代的最後希望。如果不顧後果的繼續作戰,不但不能取得任何戰果,而且還將失去戰後的重建力量!在經過綜合的考量以後,天皇也只有投降一條路可以走了!畢竟敗局已定,晚投降不如早投降!


白話歷史君


誰說非得部隊打光了才能投降了?

很奇怪,這種提問。最近不少這種德國還剩700萬軍隊為何投降,日本還剩700萬軍隊為何投降的問題。很簡單,打不下去了,為什麼不投降?為什麼非要等到亡國滅種了才投降?

投降這種事,並不是說在儀式上直接簽署個投降協議就OK了的問題。投降前,要權衡,如何將損失降低到最低,而不是說投就投了,不是玩遊戲,動不動就二十投了。那是一個國家,上億口人呢。



實際上,末了日本一直在和盟軍接觸,商談投降事宜。只是盟軍的條件,日本都不接受,實際上日本早就要投降了。


700萬孤軍

就算日本有700萬軍隊,但是這700萬都是孤軍。啥叫孤軍?日本各個戰場,軍隊都是被壓制,太平洋、東南亞、東北,就連內地的日軍也已經不是國軍的對手了,就連八路最後一個月都反攻呢。

日本各個戰線,已經連接不上了,實際上這幾百萬軍隊都是孤軍。周邊人都在收拾他,日本已經顧不過來了。而且,日本的海軍在中途島之後,只能打海上游擊了。



日本,已經打不下去了,投了吧,把損失降低到最少。再打下去,就是本土被佔領了,一點談判的本錢都沒有了。


軍武文齋


日本投降,是因為已經陷入絕境,無路可走,投降是唯一的出路,再把700萬軍隊的老本賠光,日本就真的有亡國之災了。




首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直接與當時的世界頭號大國美國扛上。太平洋戰爭打到1945年初,日本有限的海軍力量基本上也打的差不多了。1945年3月至6月,美軍經過艱苦而慘烈的戰鬥艱難的佔領硫磺島和沖繩島,日本島鏈防衛的最後一道防線不復存在,這意味著美軍已經可以通過沖繩島硫磺島直達日本本土進行精準空襲轟炸。此時,日本唯有力保本土不失,將大部分兵力撤回國內,構築起最後一道防線。




1945年5月,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軸心國只剩下了日本還在做殊死抵抗,為了保住本土及朝鮮半島,日本進行了空前的戰爭大動員,叫囂“本土決戰”,中美英三國首腦聯合發佈《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投降,但日本拒不投降,並加緊撤回部隊,準備在本土與盟軍做最後一戰。


我們來看看當時這700萬日軍的分佈情況,大約有150萬軍隊正深陷中國戰場,還有數十萬軍隊在東南亞回不來。剩下的基本都集中在本土,而且隨著戰爭陰雲逼近日本本土,日軍士氣越來越低落,厭戰情緒瀰漫軍中。隨著中國軍隊的全面大反攻,蘇聯百萬紅軍也於8月8日進入中國東北,蘇聯對日宣戰,中蘇聯軍橫掃日軍,70萬關東軍很快被打的潰不成軍,中國大片日佔區得到解放。




為了給日本致命一擊,擊垮日本人的心理防線,減少登陸作戰的不必要傷亡,美軍分別於1945年8月6日和9日在長崎和廣島各投下一顆原子彈,造成了幾十萬日本平民的傷亡。8月5日,美國空軍組織200架轟炸機從沖繩島和硫磺島基地起飛,對東京及其機場與九州地區進行狂轟濫炸,連東京皇居都未能倖免,炸彈與原子彈雙管齊下之下,日本本土十二座大中城市都被炸的面目全非、人員財產損失慘重。至此,隨著蘇聯紅軍的宣戰,盟軍完成了對日本本土的封鎖。




這個時候,日本的制海權、制空權已經全部散失,隨著盟軍加大對日本進行經濟封鎖,日本軍方再組織什麼本土抵抗已沒有什麼意義。再加上日軍到處充斥著厭戰情緒,士兵戰鬥力低下,物資緊缺,武器匱乏,再不投降極有可能像德國那樣被一分為二。日本已成孤島,一切的反抗都只能是無謂的犧牲,鑑於日本的這種嚴峻形勢,裕仁天皇審時度勢,於8月15日通過廣播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


大國布衣


孫子兵法雲,首將是重要的結局終結者,日本天皇在全世界反法西斯的形勢下,在導彈的威脅中,不得不宣佈投降,宣佈戰敗是導致日軍土崩瓦解的重要因素。
侵軍老照片


其二兵敗如山倒,說日本軍隊紀律嚴明,人人不怕死,那是初期,在各地的日軍受到重創的時候,早就人心惶惶,“珍珠港偷襲”就說明日軍已經失去理智和控制。
何應欽接受投降書

其三日本是彈丸之地,已經無法補充兵源,在中國戰場,面對國共合作,游擊戰,持久戰,日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久在異國,厭戰情緒高漲。
當時的報紙

其四,戰略敗局,美國對日宣戰意味著反法西斯聯盟已經形成,日本當時投降率很低,但是架不住死亡率,在美國死亡五十萬,在蘇聯死亡六十萬,在中國死亡八十萬,日本在東、西、北、臨近小國各戰線面臨當年希特勒一樣的早晚被拖死的局面,就是沒有導彈,日本一樣面臨死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