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门槛有多高,为何仅2个国家具备?

宙愦4LTn3495


军力发展,需要投入大把的金钱,所谓“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指的是海基、陆基和空基,也即指此国有能力从海洋中、陆地上和天空中投送战略核力量。

据此判断,目前全球真正具备“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的,也就美国和俄罗斯两国了;美国陆基有民兵洲际导弹,空基有B-1、B-2、B-52战略轰炸机,海基有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潜艇以及三叉戟II D5潜射洲际导弹。

俄罗斯空基核力量有图-95轰炸机、图-160轰炸机,陆基核力量有白杨-M、亚尔斯等重型洲际导弹,海基核力有北风之神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及SS-N-18潜射弹道导弹等。

在联合国五常中,英国和法国,由于国力所限,以及欧洲就这么点屁大的地方,因此就自废了陆基核导弹,特别是自废了战略轰炸机。

目前,英国和法国,仅保留了少量的海基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以此来支撑大国的地位,已经不具备陆基和空基战略核力量投送工具和打击能力。

此外,中国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力量的国家,尽管有了巨浪-3弹道导弹,与之相配套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及东风-31/41等远程洲核际导弹,都是妥妥的大杀器,即便在国外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尽管轰-6K被国内部分网民称为“战神”,但实际上轰-6K轰炸机的航程和载弹量,不足以支撑起“战神”的美誉,因此,轰-6K只能是中程轰炸机,“战神”的桂冠还是留给即将横空出世的某型隐形战略轰炸机机吧。

因为轰-6K的航程达不到载弹量20吨、无空中加油状态时飞行距离达到1万公里以上-关于“战略轰炸机”的硬性指标,轰-6K的最大航程在轻载状态下即外挂2枚射程2500公里的长剑-20巡航导弹时,尙不足8000公里。

因此,轰-6K距离战略轰炸机的硬性指标还相差很远的距离,所以有待军工的努力,让某型载弹量20吨、航程1万公里以上的隐形战略轰炸机尽快入役,我军真正具备“三位一体打击”的战略核打击能力。


国平军史


我想题主对“三位一体”的概念理解有些误会了吧!核打击的“三位一体”指的是陆基、空基、海基核打击力量,并不是导弹非要打到8000公里距离以上,战略轰炸机也得飞8000公里以上才算数,如果以这个标准评判严格来说确实只有美俄能到达到,中国算是勉强达到(升级后的轰6K也有了8000公里航程,但载弹量太小了)

对于战略核导弹的8000公里距离,指的是国际上默认的洲际导弹的范畴;而轰炸机飞8000公里航程则是战略轰炸机的门槛,并非三位一体的标准,我们总不能将搭载着“匕首”的米格31排除在空基核打击范围之外吧!我们也不能将那些搭载500~5500公里的核弹道导弹排除在核打击之外吧,只要能够搭载核弹实施攻击的平台,那都是“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

以这个门槛来说,其实印度虽然只试射了700公里的海基核导弹,但其实也已经具备了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


狼烟火燎


“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不仅需要考验一个国家的核技术,同时还是陆海空全系列技术装备的综合大比拼。包括陆基的加固地下发射井/一体化重型导弹发射车和洲际弹道导弹,海基的战略核潜艇和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空基的战略轰炸机和空射远程巡航导弹/弹道导弹,代表了航天制造业、航空制造业、船舶制造业、车辆制造业等等领域的最高水平,堪称是国之重器,只有拥有完整军事工业体系的极少数国家才能掌握相关技术。

美国、俄罗斯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两个超级核大国,自然是首当其冲具备“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的不二人选。美国由于自身地理环境优越,在陆基战略核打击力量方面,取消了机动发射的车载式洲际弹道导弹,只保留了固定发射的地井式洲际弹道导弹,相比之下俄罗斯的战略核打击体系还要更加健全一些。但是“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却并非是美俄两国所垄断的专利,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中国也同样具备了这个能力。

中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就在着手努力发展“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先后研制了陆基的东风4远程弹道导弹、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空基的轰6中程轰炸机,海基的092型战略核潜艇和巨浪1型潜射中程弹道导弹。不过这样的配置还算不上是战略核打击力量的范畴,因为除了东风5以外,其他装备均没有跨越洲际的打击能力,轰6只能投掷自由落体的核炸弹,基本无法突防现代空防系统,实际上空基核炸弹也并没有投入实际装备。

巨浪1型导弹的射程仅为2000多公里,再加上092型战略核潜艇的可靠性不高,长期以来只有一艘潜艇两枚备弹用于测试,也不具备实战能力,更无法对主要假想敌构成威胁。直到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军事工业能力的突飞猛进,战略核打击能力也是鸟枪换炮、面目一新。首先攻克了陆基机动发射平台的瓶颈,成为继白俄罗斯以后第二个掌握一体化重型导弹发射车技术的国家,先后列装了东风31系列、东风41系列洲际弹道导弹。

实现了无依托的越野机动发射,再配合纵深数千公里的地下长城,极大提升了生存能力和反击能力,还有地井发射的东风5B多弹头重型洲际弹道导弹,解决了液体燃料长期储存问题,反应速度快、毁伤威力强,共同组成我国陆基战略核打击能力的中坚。空基方面,全新设计的轰6K轰炸机已经大批量服役列装,数量接近百架规模,最大航程超过8000公里,达到了战略轰炸机的标准,可以发射长剑系列远程巡航导弹(最新改进型轰6N还能发射高超音速水漂弹头的空射弹道导弹)。

中国空军是继火箭军之后我军第二支可靠的战略核打击力量。最后一个补齐的短板是海基方面,新一代的094型战略核潜艇和巨浪2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最大射程超过8000公里,可以搭载分导多弹头),经历了十年磨一剑,终于在2014年成功实现了携带实弹的常态化战备值班,并且在南海地区建立了可靠的海上堡垒基地,094型战略核潜艇可以由此隐蔽待机,进入太平洋、印度洋的深海区域,提高核打击效果。自此我国正式成为具备“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的第三个国家。


晨曦谈兵


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确实很难具备,世界上有此能力的也不过3家,除了美俄之外,我国从2017年开始也具备了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标志性事件就是轰6K战略轰炸机的大规模服役。

上图为俄罗斯图160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他是俄罗斯空基核打击力量的核心。

下图为俄罗斯在末日演习中,用北风之神级核潜艇连续试射核弹,当时他一共齐射了4枚核导弹,时间在20秒之内。


最大难点:战略轰炸机

世界上有战略核打击能力的国家不少,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及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七个国家中,印度和巴基斯坦只有陆基核打击能力,英国和法国只有海基核打击能力,只有中美俄三个国家有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从核打击能力的构成和建设难度来看,空基核打击能力是最难的一环,而空基核打击能力的载体就是战略轰炸机。

图为挂满6枚长剑10巡航导弹的轰6K战略轰炸机,他的最大作战半径为3500公里,挂载的长剑10导弹射程最大2500公里,具备核打击能力,总共加起来,最远可以对5000-6000公里外的目标发动核打击,性能已经迈入了战略轰炸机行列,在我国也专门隶属于战略轰炸机部队。

世界上只有中美俄三个国家有战略轰炸机,美国有B52、B1B、B2,俄罗斯有图160、图95、图22M3,我国只有轰6K刚刚够到了战略轰炸机的门槛,在朱日和阅兵中以官方报道明牌了其战略轰炸机的地位。战略轰炸机为什么难?因为他是系统性工程非常复杂的大飞机,只有大飞机才能确保大载油量和大航程、大挂载,而大飞机就对一个国家的航空产业总体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图为轰6K战略轰炸机在歼11B战斗机的护航下在我国海域上空巡航。

在世界上能够完全独立制造大飞机的国家,恰好只有中美俄三大国,英法虽然有一定技术水平,但是却没有独立制造大飞机能力,都需要依靠欧洲其他国家的联合设计研发才能生产大飞机,因此本来就没有办法独立研发战略轰炸机,偏偏战略轰炸机又地位特殊,没有国家愿意去联合研发,怕技术泄露,于是就这个环节让大部分国家无法具备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

图为英法联合研发的协和式客机,他其实具备成为战略轰炸机的基本条件。


最根本的问题:没有需求

不过,除了英法等国没有技术外,他们其实也对战略轰炸机没有需求。法国曾经牵头研发过协和式客机,这款大客机是人类及时上唯一的超音速客机,他的气动布局较为复杂,设计为马赫锥型机体,尖锐的机头刺开气流,主翼设计为三角翼形态,基本上看,协和式客机和超音速的战略轰炸机已经非常接近,当然这不是法国一个国家的技术成果,是法国、德国、英国联合开发的结果。

图为协和式客机,他有马赫锥的基本机体外形和三角翼主翼,和美国打算研发的女武神轰炸机有些相似。

应该说,如果法国有心思把协和式客机改造为轰炸机,把载人空间更换为弹仓,也是可以做到的,然而从需求上来看,法国、英国都没有发展战略轰炸机的必要性,不值得为其投资太多经费。从战略核打击的爆发样式来看,法国和英国绝不会在遭到大规模核打击的情况下,继续拥有完整的空军基地的可能性,俄罗斯会在第一波次攻击中就摧毁这些有可能具备核打击能力的机场。

图为美国的B2和B21两款隐身战略轰炸机,战略轰炸机是三位一体核打击中一个关键门槛。

因此,英法都不约而同的只发展了海基核力量,因为所有的核反击中,只有海基核力量最为安全,也最为有效,其余部分的核力量都会在第一次打击中损失掉,所以英法都没有发展陆基和空基的核力量。

图为我国海军的094和094A线图,他们是我国海基核力量的基础。


最缺的东西:钱

英法等国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研发战略轰炸机、陆基核力量,目前,两国每年的军费也就500亿美元刚出头,维持本来就不断裁剪、岌岌可危的常规军力尚且力所不逮,如果还要从头开始发展一整个领域的武器,建设相关的部队、机关、保障体系,研究相关的战役战法,那么恐怕两国的财政就要面临崩溃局面了。

上图为我国的东风31A战略导弹,下图为俄罗斯的白杨M战略导弹,英法两国不仅没有空基核力量,他们也缺乏陆基核力量,核力量结构非常不完整。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只有3个国家具备了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这个能力的门槛是非常高的,甚至是世界上最高的。


海事先锋


所谓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就是能够通过陆基,空基,潜艇等三种不同的载具发射核武器,实现全球投送的目的。

  这种能力门槛相当高,放眼当代,全球只有两个国家拥有这种体系。

  近年来,我国的军事工业有了极大的发展,一大批新锐武器纷纷亮相,其中,不少填补了我国此前的空白,轰6k战略轰炸机的大规模服役,使得我们初步具备了理论上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

  要实现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有一个极为严苛的前提条件,这个国家必须是核武器俱乐部的成员,这个前提条件可谓是相当的苛刻,整个世界200来号国家中,号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无非就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以及印度,巴基斯坦,除此之外,还应该加上没有号称自己没有但实际上很有可能有的以色列,至于号称自己有但是到底有没有并没有人知道的半岛北国这个真的不好说。

  可是就是在这些核武器俱乐部的国家中,也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具备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的。

其中,最大的技术瓶颈,那就是空基打击能力缺失。在核武器俱乐部中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只具备陆基核打击能力,而且他们也不具备全球投放能力,属于俱乐部中的底层会员,英法这两个国家只有海基核打击能力,曾经也曾拥有陆基中程弹道导弹,但是,随着中导条约的签订,这两个国家就乖乖的、毫无保留地销毁了中程弹道导弹,所以这两国属于祖上曾经阔过的。

如果要发展陆基战略核打击能力,对于这两个国家的科学水平而言,应该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如果要再进一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空基战略核打击能力那就有一点强人所难了,真心力有不逮,所以这两个国家在这个俱乐部中,属于中层会员。

真正的高级会员,只有中美俄三个国家,不仅具备陆基、潜艇投送核武器的能力,还拥有其他会员所不具备的空基核武器发送能力,只有这三个国家才具备构成空基战略核打击力量的核心战略轰炸机的独立制造与研发能力。

  是什么制约了英法等核俱乐部国家发展战略轰炸机呢?

首先,战略轰炸机,它必须是一款大飞机,只有飞机足够大,才能有大载油量,大载弹量,以及足够远的航程,这三者缺一不可,大飞机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百年的梦想,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来说,何尝不是?

这是一个国家工业顶尖水平的体现,不仅仅局限在飞机制造业这一个行业,他是一个多学科,多工业门类合成的系统工程,只有工业基础强大到一定程度,工业门类又相对比较齐全的国家,才能够独立自主开发,不仅如此,作为一款特殊的大飞机,战略有着自己不同于普通大飞机的特殊性,比如,它的隐身性能,它的突防能力。

所以,战略轰炸机项目,既是对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检验,也是对一个国家高精尖技术的一次巡礼,所以能够发展战略轰炸机的国家只有这三个。

那么有的朋友就会说了,法国不是在历史上,推出过协和式超音速客机吗?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大飞机吗?

这个问题其实又涉及了战略轰炸机的另外一个特点,作为国之重器,战略轰炸机的战略地位非常突出,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这个项目的时候,绝少会和其他国家进行联合开发,而协和这种飞机是欧洲三大国联合打造的,模式在战略轰炸机的研发上,绝对是不适用的。这等于把自己最后的杀手锏的秘密交给了别人,这不就是授人以柄吗?

更何况卖队友这件事情,英国人和法国人又不是没有做过。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英法两国囊中羞涩,要发展战略轰炸机必须要有大投入,现在的情况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英国的伊丽莎白级航空母舰险些裸奔,英国人那来闲钱研究这样一个大杀器?同样,法国人,情况也不比英国人好到哪里,所以要搞战略轰炸机项目心有余而力不足。

还有一点,我们可能忽略了,那就是英法这两个核大国对于战略轰炸机项目也没有太大的需求,英法两国的核对手,主要是来自东方的俄罗斯,按照英法两国这个小身板,在核战争的环境下,相信俄国人的导弹,肯定会在第一段就将英法两国能够起降战略轰炸机的空军基地安排得妥妥当当。所以从将来爆发核战争的实际情况出发,英法两国根本就没有发展战略轰炸机的必要(实际上在上世纪他们已经具备研发生产战略轰炸机的能力),只要保留足够的战略核潜艇就能完成战略核威慑。

一旦爆发核战争,这些隐藏在大洋深处的海底杀手才是这两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杀手锏!同样的道理,也使得以色列放弃战略轰炸机的研发,当然,他们国内的科技实力也支撑不起这么一个高精尖的大项目。

  至于印巴这两个国家,他们一来实力有限,更何况,这两个国家背后的势力也不允许他们有太多的想法。

  正是在这些原因制约下,使得世界上只有美俄两个国家具备三位一体的战略核打击能力,这个门槛不可谓不高。


历来现实


兔哥回答:三位一体核打击战略是有核国家的一种打击手段,通指陆基、空基、海基核力量,其中的陆基核力量包括了陆基发射井发射的核导弹,这是固定模式,战略核导弹被布置在发射井里,发射井盖具备抗核打击能力,优点是造价便宜,缺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暴露位置,战时容易首受到核打击。陆基也包括机动布署的战略核导弹,采用机动发射车,储藏运输发射一体,优点是机动布署,不易被发现,陆基机动布署的战略核导弹都有固定的发射阵位,很多,根据情况使用哪一个,是目前陆基战略弹道核导弹的最好的布署方式之一。陆基铁路机动发射手段,这个别看铁路都有固定的线路,其实它比公路机动发射的战略导弹更难发现,主要是铁路网的很多很长,而且火车来往频繁,很难被追踪。


海基战略核力量主要就是战略导弹核潜艇,常年隐藏在大洋之内,居无定处,很难被发现,海基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战略核导弹的布署方式,例如,法国,英国就只保留了海基战略导弹核力量一个手段。空基,就是由空中作战飞机搭载核弹头进行核打击,目前空基核力量已经发生了改变,是三位一体核打击手段改变最多的一个领域。主要原因是战略核打击的空基部分由战略向战略战术联合方式转变。战略空基核打击主要依赖战略轰炸机来完成,我们知道,轰炸机的机动性能差,不能进行空战,面临被拦截的概率越来越高,因此,空基战略核打击的载体战略轰炸机开始向隐身方向发展,即便是具备隐身、超音速飞行能力,它依然不能胜任,反隐身雷达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隐身飞机肯定会有逃不过反隐身雷达抓捕的那一天。所以空基战略轰炸机的作用开始走向核常兼备,战略战术联合的方向发展。空基核打击力量,战略轰炸机的研发难度超过了战略导弹核潜艇,目前具备真正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只能美俄。


纵观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五个核大国也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成员,五个国家中,美俄具备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其中的俄罗斯具备陆基公路、陆基铁路打击能力,美国只有陆基发射井。这五个国家都曾经有陆基发射井布署的核导弹,不过英法最后只保留了海基。而空基只有俄美,其中俄罗斯的空基战略核打击手段并不适应,最先进的图-160虽然航程远,但不具备隐身性能,逃不过现代雷达监测的眼睛,美国可以用战斗机+加油机+预警机的方式实施远距离拦截,也可以用远程导弹进行打击。美国的B-2隐身轰炸机要危险的多。目前来说,战略轰炸的研制难点是和战略核导弹分不开的,现在核导弹战略性质的轰炸机都是采取携带弹头,也就是核炸弹临空轰炸,这样的方式在核战争的环境下要看对手的防御力量的受损情况而定,也就有点不保险了。战术核导弹可以采用巡航导弹模式由战略轰炸携带,在防区外实施打击,这是最大的优势。


战略轰炸的难度一个是技术层面,战略轰炸属于大型飞机,大型飞机一直就是飞机领域的难点所在,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第二个是战术层面,除了要具备远航程,还要具备突防能力,隐身性能,隐身性能本身就是一个高技术难题。目前能够研制隐身战斗机的问也只有美中俄三家。而隐身战略轰炸机只有美国一家服役了。未来的战略轰炸机不但要能够远程实施战略核打击任务,而且还要具备战术核打击任务,同时核常兼备的打击手段使战略轰炸机的性能要求更高,最起码能够躲避雷达的探测,还要能够突破战斗机,防空武器的拦截,所以难度远超过战斗机和核潜艇。


综合来说,战略轰炸机的难度随着作战任务的改变而变得更加难于制造,战略轰炸机的难点不仅仅在于本身的技术要求,还在于作战任务的性能要求,这导致了战略轰炸的研制生产投入大,周期长,是大国玩的起的奢侈武器装备。但战略轰炸机的作用却是让人羡慕的,应该说拥有先进的战略轰炸机本身就是一种威慑,而且这种威慑是战略战术,核常兼备的全方位威慑,战略轰炸机就是一个隐藏在天空的弹药库,随时随地的进行打击。战略轰炸机也可以以超过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数量布署,打击范围也超过战略弹导弹核潜艇。这是它的优势,但也是它的难度所在。武器装备就是这样,好东西都不容易获得。



兔哥42928


所谓“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是指同时拥有从陆基、海基和空基遂行核打击/反击的核能力。这三种能力的直接载体,分别是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以及远程战略轰炸机。
俄罗斯图160远程战略轰炸机地面展示图

值得一提的是,这世界上拥有能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的国家并不少。除了五大流氓,印度、巴基斯坦等都可算在内。但要说到核潜艇,则可以把印、巴排除。至于远程战略轰炸机,则只有中美俄才拥有。要是较真起来,中国当家主力轰6k也不算远程战略轰炸机。所以说当今世界仅有美俄拥有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一点也不夸张。



图为俄罗斯最新“萨马兰特”洲际弹道导弹


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是中国孜孜以求的目标。很多人说中国军力已经超越俄罗斯,仅次于美国,但从国际很多权威军力排行榜单依然将中国排在第3,落后于美俄中,就说明中国跟世界头两号军事强国,依然拥有一些实质性的差距。在笔者看来,其中最大的差距,就是这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欠缺。
图为中国当家主力轰6k“战神”轰炸机

中国三位一体核打击组成的欠缺,一方面表现在载体的欠缺,另一方面则是技术的落后。前者最典型的,是中国在远程战略轰炸机上的空白,后者则表现在同类装备上相比美俄存在性能不足的缺陷。

轰6k在国内被称为战略轰炸机,可真要是放在国际上,只能算是一款中程轰炸机。轰6k改自于苏联的图16,首架原型机于1968年试飞。轰6基本型号性能相对有限,最大起飞重量只有76吨,最大航程约5600公里,载弹量更是仅有3吨,离传统意义上的远程战略轰炸机有非常大的差距。

几经改进,到了轰6k,换装了新型d30-kb-2发动机,航程、载油载弹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最大起飞重量超过90吨,能携带40吨的燃油,最大航程也突破6500公里。另外,再加上安装了新型航电系统,并可挂载6枚长剑20远程巡航导弹(射程可达1500~2000公里),轰6k整体作战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当然,这种提升毕竟是有上限的。由于轰6的前身图16是一款半个世纪前的机型,机体结构已经严重老化。轰6虽然几经改进,但基础设计是改不了的。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到了轰6k、轰6N,其整体作战性能依然相比图160、B-2、B1b差距甚远的根本所在。因此,正如笔者多次强调的那样,中国要想在空基核打击能力方面实现质的突破,必须等到传说中的轰20服役才有可能。
飞翔的白天鹅依然帅气无比

另外,即使在中国已经具备的路基和海基核打击手段方面,中国相比美俄也仍存在差距。比如,中国目前尚没有能与白杨-M、萨尔玛特以及民兵lll相提并论的洲际弹道导弹。也许很多人会说,中国拥有东风41,但东风41是否已经服役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尚且不谈。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想象图

核潜艇方面,中国现有最先进的是094“晋级”战略核潜艇,该潜艇是中国第2代战略导弹核潜艇。但美俄同类核潜艇已经到达了第3甚至第4代。核潜艇技术储备最雄厚的是美国,无论是“弗吉尼亚”级还是“俄亥俄”级,采用的都是最先进的单壳体技术,连俄罗斯都尚未完全攻克该项技术。


中国094晋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可以中部看到高高隆起的“龟背”,这是技术不成熟的表现

多为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
,并没有特别的隆起之处,舰体光滑简洁

“北风之神”级是俄罗斯最新一代战略核潜艇,其整体性能略逊于美国同类核潜艇,但无论在携弹、潜深还是噪音控制方面,都优于094。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差距,也是为什么很多军迷网友如此盼望看到传说中的096型核潜艇早日下水的原因。
图为最新的“北风之神”级
“弗拉基米尔大公”号战略核潜艇,可见俄罗斯最新核潜艇的龟背已经不明显,这是技术进步的体现

只有真正具备“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中国才能真正成长为跟美俄相提并论的世界级军事强国。才能真正在军力上,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兵者诡道也


首先要分清“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与“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的区别,所谓“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就是能过空射、潜射、导弹发射核武器,加上“战略”两个字标准就不一样了,战略指的意思就是核武器的三种投射方式都能全球达到,符合这个标准的只有俄美两家。

核弹头并不算大

“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标准相对低一点。五常与以色列、印度都具备,巴基斯坦少一个潜射能力。冷战时期,英国装备过勇士、胜利者与火神中程轰炸机,法国使用过幻影IV 中程轰炸机,作战半径大概都在3000公里左右,苏联解体后中程轰炸机失去了目标,英法也把它们都退役了。英法也有陆基中程弹道导弹,英国把潜射三叉戟导弹上了岸,法国装备了S3D中程弹道导弹,随着“中导条约”签订,英法随即销毁了中程弹道导弹。不过,英法仍然具备使用巡航导弹与战斗机投入核弹的能力,加上先进的核潜艇,英法在“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上勉强及格。

英国火神轰炸机

法国幻影轰炸机

印度与以色列也具备“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印度“烈火-5”导弹,射程超过5000公里;以色列竟然比英法厉害,他们有“杰里科”-2中程弹道导弹,并且能够运载核弹。空射方面,以色列用F-16战机,印度用苏-30战机。潜射方面,以色列用海豚级潜艇发射巡航核弹,印度的歼敌者号核潜艇的可以发射射程700公里的弹道导弹。

加“战略”两个字就不一样了,三种投射方式必须全部能够全球打击,单种投射方式能够彻底摧毁对手。英法没有陆基弹道导弹、没有远程战略轰炸机,不合格;以色列、印度没有远程战略轰炸机、没有洲际导弹,不合格。印度的歼敌者号核潜艇配置的弹道导弹短腿,并不能对国土大国全覆盖,不过近几年印度航空工业发展迅猛,装备洲际弹道导弹可期,但是印度暂时还不是全球玩家,研发洲际导弹的愿望不强烈。我国的轰六K作战半径4000公里,配备的长剑20射程2500公里,一次起飞达不到12000公里的洲际火力覆盖能力,也不合格。

俄罗斯T-图-160轰炸机

那么,到底“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的门槛在哪里呢?这是各国根据自身处境综合权衡的结果,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战略上不需要,比如英法二战后就放弃了全球争霸的欲望,又有美国老大哥保护,只有保持最低限度核反击能力就行了,核潜艇完全能够胜任,再说了第一波核打击可以对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无死角覆盖,弹道导弹与轰炸机也将难以保存。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更是如此,最远5000公里投射核弹的能力就够用了。二是钱的问题,全部搞战略武器,不是一般的烧钱,从经济能力来看也就我们和美国能够玩得起;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量遗产,改改弄弄,在战略投送能力上排在了世界第二位。

飞翼布局隐形轰炸机

重点讲一下第三的制约因素,技术问题。关键就是远程战略轰炸机,首先是大推力发动机一直制约着我们的大飞机的研发,2013年运-20首飞,理应有能力开发一款远程战略轰炸机,可是我们又看不上了,要搞隐形战略轰炸机。搞隐形战略轰炸机,必须走飞翼布局技术路线。要知道,B-2隐形战略轰炸机是经过数十年技术积累的产物,飞翼布局的量产型号仅此B-2轰炸机一款,其他国家折腾了好多年也未见起色,足见飞翼布局技术壁垒之高。所以,我们还需要耐心等待,应该就在不久后的几年内吧。


红龙军团长


“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是指路基、空基和海基平台都可以发射核武器打击对方。就核武器而言也分为战术和战略核武器。单是战术核武器的“三位一体”核打击的话,五常包括印度,以色列等一些核武器拥有国都可以做到。如果是上升到战略核武器的级别,就要达到几乎覆盖全球的要求。五常国家中,基本上都具备岸基和海基的战略核打击能力,只有美、俄两国拥有战略轰炸机(美国的B-52、B-1和B-2 俄罗斯的tu-95、tu-160)。



B-52
B-2

B-1

tu-95 tu-160

所以说,严格意义上来讲,也只有以上两个国家才具备真正的“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能力。这也是我兔一直致力于战略空军(战略运输机和战略轰炸机)发展的重要原因。

最后,上一张我兔老骥伏枥的“战神”轰-6H,和网传试飞的轰-20。
轰-6H



轰-20(网传图片)

本文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图片来源,网图。


卸甲归网


“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真正具备“三位一体”的也就美、俄两国。“三位一体”是指具备陆基、海基和空基战略打击能力,所以军事能力中国只能排在世界第三。

中国只能说初步具备了"三位一体"打击能力,海基装备的是巨浪2型洲际导弹,正在研制的巨浪3,与陆基的东风5B、C/31A、B/41A等洲际弹道导弹,以及现在空军的装备主力轰-6K携带远程空地巡航导弹三者结合,才有了一定的"三位一体"打击能力。但也只是初步,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三位一体"打击能力。

目前,中国"三位一体"打击能力的短板主要就在空基领域,缺乏美俄动辄航程一万公里以上的战略轰炸机,B1B、B2A,B52H,以及俄罗斯的图160系列。1万公里是一项硬指标,轰炸机飞不到此航程,就称不上是战略轰炸机,在现代观点看来,航程比载弹量更重要。。

轰-6K,尽管曾经一度被国内网民誉为"战神",但实际上,所谓"战神"的称号,有人说应该留给即将横空出世的轰-20战略轰炸机,其实没必要,他更合适名字我都取好了:超级战神,觉得怎么样?

轰-20战载弹20吨或者以上,有一万公里以上航程,轰-20才真正配得上"超级战神"的称号,因此。网上关于轰-20轰炸机的消息出来以后,就很少有轰-6K是"战神"的说法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轰-20战略轰炸机服役,弥补空基打击的短板以后,中国也将具备"三位一体"打击能力。轰-20离正式服役,应该是不远了,首飞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儿,装备不超过10年,2030年肯定服役了,因此非常值得期待,你也期待吗?

而闹着脱欧的英国,以及美丽浪漫的法兰西,都已不具备"三位一体"打击能力,既没有战略轰炸机,也没有陆基远程乃至洲际弹道导弹,唯有不多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只具备海基洲际打击能力,其实也是因为海基最安全。

因此,英国和法国两国,只能说具备“一位打击”能力,另外陆基和空基核打击能力,早就自己废掉了。因为他们有成本原因,安全原因,更主要的是本土面积太小了,本土放核武器,如果出了问题,他们本国也受不了。尽管英法两国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因为这是当年定的,打出来的地位。

好像有这种感觉,尤其是三哥们,似乎用不了多久,英法两国的战略打击能力,或许就会被南亚大国印度所赶超,印度还是非常有雄心壮志,因为他们想有声有色。尤其在核潜艇和远程弹道导弹领域,非常有发展前景,作为新兴大国,印度军工发展可期。有的网友不同意,但还是允许印度去想的,实在不行偷偷的想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