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遊戲:宋少帝遭廢殺,南朝第一疑案揭示了皇帝政治的窘境

權力的遊戲:宋少帝遭廢殺,南朝第一疑案揭示了皇帝政治的窘境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公元422年6月,一代梟雄劉裕閉上了眼睛,帶著遺憾了離開這個華麗血時代。

之所以遺憾,是因為他有很多未競的事業。

到底有多少?太多太多,可能再借他一生光陰也未必能夠完成。

既然做不完,那就只能把希望留給後人。

對於生前,劉裕盡人事,力求做到最好。

對於身後,劉裕聽天命,但求再有來者。

太子劉義符繼承帝位;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同為顧命大臣;手詔太后不得臨朝干政。

這就是劉裕對身後之事的安排,這個安排充滿了英雄的希望。

權力的遊戲:宋少帝遭廢殺,南朝第一疑案揭示了皇帝政治的窘境

劉裕

但是,兩年之後,一切都徹底崩潰,所有希望幻化成刀光劍影。

公元422年6月,16歲的劉義符,順利接班、繼承帝位。

公元424年6月,18歲的劉義符,貪玩遭廢、旋即被殺。

三子劉義隆繼位後,殺光了全部四位顧命大臣。

宋少帝劉義符遭顧命大臣廢殺,此案背後有太多疑點,而疑點背後有太多複雜。

但是,疑點往往被道德掩蓋,而複雜往往被權力透析。

1.北府軍哪去了

劉裕等一眾北府軍事貴族正式進入權力場,隨後成為東晉朝堂的絕對霸主。

他們所憑藉的就是北府軍。

待到劉宋建國,北府軍也就由派系勢力升級為國家武裝。

權力的遊戲:宋少帝遭廢殺,南朝第一疑案揭示了皇帝政治的窘境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但是運行政權得靠筆桿子。

因為治理國家需要文書行政、需要官僚體系。

劉裕以及劉宋王朝就要打造自己的官僚體系。

因此,劉裕必須在北府軍這個支柱勢力之外打造橋樑勢力。

北府軍能夠幫著劉裕奪取權力,奪權完成、使命結束。

於是,北府軍勢力也就消解在龐大的政權體系之中。

而打造官僚體系,劉裕還得仰賴士族,必須得與士族合作。

因為士族不僅壟斷道德,而且壟斷文化。

要文書行政、要官僚體系,就必須依賴士族的文化而不是北府軍的利劍。

2.皇帝政治的支柱力量

漢初以來,皇帝政治的支柱力量,是功勳集團。

武帝之後,皇帝政治的支柱力量,有宗族、有外戚、有關東才俊。

但是,這裡有一個先決條件:社會形態得是一個平民社會。

權力的遊戲:宋少帝遭廢殺,南朝第一疑案揭示了皇帝政治的窘境

漢武帝劉徹

之後的發展則是豪族興起,逐漸形成皇帝與豪族共治天下的局面,東漢就是典型。

而魏晉以來,豪族成為制度化的士族和門閥,皇帝只有橋樑人脈而無支柱人脈。

曹操試圖改變,重用寒門寒士,所謂“唯才是舉”,打造官僚體系對抗豪門大族。

司馬家也在試圖改變,所以大封司馬王,以宗族勢力對抗士族。

曹操和司馬家都在找尋自己的支柱力量。

但是,他們全都失敗了。

皇帝與士族共治天下,甚至士族治天下、皇帝僅象徵,成為百餘年來的常態。

3.劉宋如何與士族合作

劉裕並非士族出身,而劉宋也必要以司馬晉為鏡鑑。

所以,劉裕以及劉宋就得打造自己的支柱力量。

劉裕的支柱勢力當然是北府軍,但是北府軍可以奪權,卻不能運行權力。

自秦以後的政治模式就是文書行政,起碼的要求是官員得識字讀書。

但是,知識從來都是稀缺資源,士族豪門壟斷知識。

權力的遊戲:宋少帝遭廢殺,南朝第一疑案揭示了皇帝政治的窘境

魏晉士族

劉裕手下當然有一批非士族,或者說堪為支柱的讀書人,像何無忌、孟昶以及劉穆之等。但是,這些人死得太早,而且數量極少。

劉裕還得依賴士族,這是建立政權和運行政權最簡單、最高效的辦法。

士族參與,官僚體系的人才就有保證,而且往往爭取到一個士族就能把統治擴展到一個州郡。

這個效率實在太高。

但是,對士族又不得不防。

怎麼防?

司馬晉皇室弱而士族強,所以劉宋懲之;但是司馬晉大封司馬王而國亂,劉宋卻沒法懲了。

於是,劉宋同樣大封劉氏王,不怕王不夠分就怕沒有足夠多的劉姓宗族。

終宋一代,劉氏王爺隨處可見,而且年齡極小,封王已經封到迫不及待的程度。

原因就是足夠強勢的皇室才能對抗士族門閥。

劉宋與士族是既合作又對抗。

4.宋少帝僅是青春期躁動的小孩子嗎

帝有膂力,善騎射,解音律。

就這十個字,我們起碼能知道宋少帝劉義符是個文武雙全型的人物。

皇帝多是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

權力的遊戲:宋少帝遭廢殺,南朝第一疑案揭示了皇帝政治的窘境

少年皇帝

但是,宋少帝卻完全不是這個樣子。

雖然年齡小,卻早就擔當大事,而且能文能武。

年齡是成才的必要條件,但從來不是充分條件,環境和資質才是。

十歲便為豫章世子,後為宋世子、再為宋太子。

世子和太子不止是封號,而其背後都是有軍府幕僚的。

宋少帝早就有了一班堪為追隨、自己駕馭的執政精英。

他已經在鍛鍊領導能力了。

劉裕屢次北伐,而坐鎮後方的就是劉義符。

雖然是劉穆之具體總理,但劉義符已經接觸到了國家的權力運作。

因為被掛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所以宋少帝的能力、才識不好斷定。

但是,卻可以類比參照,類比參照的對象就是次子劉義真。

劉義真鎮守關中,而後劉裕痛失關中。

權力的遊戲:宋少帝遭廢殺,南朝第一疑案揭示了皇帝政治的窘境

面對如此挫折,12歲劉義真則言:

今日之事,誠無算略。然丈夫不經此,何以知艱難。

劉裕受禪代晉,13歲劉義真則言:

安不忘危,休泰何可恃。

面對挫折而不懈,面對隆盛而思危,這就是劉氏子孫。

曾經有易儲之心的劉裕,最後選擇了長子劉義符而放棄了次子劉義真和三子劉義隆,這足以說明劉義符起碼不會太差,甚至有所過之。

所以,雖處躁動叛逆的青春期,但劉義符早已練達成熟。

5.劉義符僅是貪玩嗎

營陽王(劉義符)居喪無禮,好與左右狎暱,遊戲無度。

果真如此嗎?

對於劉義符的此種舉動,特進範泰上書勸諫,雖然原文很長,但還是值得引用一番:

伏聞陛下時在後園,頗習武備,鼓鞞在宮,聲聞於外。黷武掖庭之內,喧譁省闥之間,非徒不足以威四夷,只生遠近之怪。陛下踐祚,委政宰臣,實用高宗諒暗之美;而更親狎小人,懼非社稷至計,經世之道也。

範泰的勸諫有四個關鍵點:

一是劉義符是在後園練兵。但練兵是為了什麼?負責禁衛軍的中領軍由顧命大臣謝晦擔任,而劉義符在禁軍之外再練新軍,到底所謂何故,可能不言自明瞭,就是中央禁軍他信不過也調不動。

二是劉義符的練兵做不到自保而“只生遠近之怪”。非獨範泰知道他在幹什麼,其他人也知道他在幹什麼,所謂遠近之怪,可能就是顧命大臣們。

三是“親狎小人”而疏遠什麼人?當然是君子,而所謂君子,就是指徐羨之等顧命大臣,範泰認為劉義符不能如此躁動,而應該妥善處理與“宰臣”的關係,這也是先帝遺命。

權力的遊戲:宋少帝遭廢殺,南朝第一疑案揭示了皇帝政治的窘境

6.劉義符是如何“親狎小人”的

如果劉義符就是親近身邊幾個太監或幫著練兵的驍勇壯士,別說顧命大臣不會擔心,就是朝堂也無需理會。

青春孟浪的小皇帝在後院就是玩火,也沒啥大驚小怪的,因為皇帝家裡不缺錢。

但是劉義符不是小孩子了,他已經16歲了,而且劉家孩子都早熟,關鍵是他可不是小動作。

朝堂權力多集中在人事,而劉義符就是在人事上有動作了。

出自豫章世子府的張勳,被劉義符拜為正員郎、兼中書,這是要接管尚書和中書省,但遭到顧命大臣徐羨之和傅亮的反對,所以張勳只能外派為始興太守。

曾為劉義符的中軍參軍殷景仁 ,本要被拜為侍中(魏晉以後相當於事實上的宰相),但不敢受命,所以拜為左衛將軍。

曾為彭城王劉義康和廬陵王劉義真軍府長史的劉湛,在劉義符繼位後,先後拜為尚書吏部郎和右衛將軍,之後出任廣州刺史。

曾為太子右衛率、又與劉義真交好的謝靈運,不滿顧命大臣擅權專政,於是外調為永嘉太守。

權力的遊戲:宋少帝遭廢殺,南朝第一疑案揭示了皇帝政治的窘境

少帝即位,權在大臣,靈運構扇異同,非毀執政,司徒徐羨之等患之,出為永嘉太守。

劉義符雖然當政僅僅兩年,但是人事動作頻頻,而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好玩而是為了爭權。

而且,他的這些動作已經引起顧命大臣的警覺和反對。

而所謂“親狎小人”,當然應該有更深的意味。

7.道德迷人眼:宋少帝廢殺之案

劉義符遭廢殺,他死得很慘。

據載:

公元424年5月,宋少帝劉義符在宮中華林園嬉戲遊玩了一天,而後睡在了龍舟之上。

次日凌晨,朝堂百官引路、宮中禁軍投降,顧命大臣檀道濟由雲龍門入宮,直撲劉義符。

劉義符的兩名侍從被殺掉,自己被砍傷,還被逼著交出玉璽。

而後百官跪拜與之辭行,劉義符被送回舊時太子府。

權力的遊戲:宋少帝遭廢殺,南朝第一疑案揭示了皇帝政治的窘境

顧命大臣徐羨之派中書舍人刑安泰前去刺殺劉義符。

但劉義符勇力過人、力戰甲士,並逃出昌門,但追兵用門栓將其砸到,邢安泰用刀將其砍死。

劉義符死時,虛歲才十九歲。

於是,史家謂“宋之教誨”:言不及於禮義,識不達於今古。

而宋少帝劉義符,自然會被冠之以各種不德評價:所謂居喪無禮、所謂狎暱群小、所謂遊戲無度。

所以廢之有理、所以殺之有理,因為古往今來都是道德最大。

但是,道德迷人眼,宋少帝被殺果真如此嗎?

宋少帝劉義符被廢殺,之後就應由劉裕的次子劉義真繼位。

但是,廬陵王劉義真,也遭廢殺,理由是與少帝不和。

如果宋少帝是個壞人,那與壞人不和的劉義真就更可能是好人才,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與宋少帝不和是假,與顧命大臣不和才是真。

劉裕的三子劉義隆繼位後,殺掉了全部顧命大臣,包括自謂萬里長城的檀道濟。

這真是一個華麗血時代。

8.權力冷人心:南朝皇帝政治的窘境

權力的遊戲:宋少帝遭廢殺,南朝第一疑案揭示了皇帝政治的窘境

權力的遊戲

宋少帝被殺並非出於無道,道德解釋不了這個懸案。

堪為一代梟雄的劉裕,自有識人用人稟賦,其臨終遺言:

檀道濟雖有武略,而無大志,徐、傅二人也無異心。

這是劉裕單獨說給宋少帝劉義符的。

所以,用四位顧命大臣都是壞蛋的解釋,也難尋根本。

那是出於士族鬥爭嗎?

因為劉宋是一個與士族既合作又鬥爭的政權。

所以,士族與庶族、士族與寒士、士族與皇室,滿是火藥味。

確實有這樣的解釋,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從士族與階層的這個微觀角度來觀察問題,不僅分析不清而且徒增混亂。

討論的中心就是皇帝政治。

權力的遊戲:宋少帝遭廢殺,南朝第一疑案揭示了皇帝政治的窘境

皇帝

皇帝得有支柱人脈,皇帝政治得有支柱力量。

但是,這個問題卻是南朝的軟肋。

北朝胡族政權的皇帝們天然就有支柱人脈,那就是胡人軍事貴族。

而南朝的皇帝們呢?

皇帝政治要發揮作用,必須憑藉官僚體系,否則皇帝就是傀儡,啥也幹不成,對國家沒有任何掌控。

那這個官僚體系怎麼打造?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用什麼人來組建官僚體系。

要麼用士族中的讀書人,因為士族壟斷知識;要麼用宗室的兄弟叔侄,因為血統依舊很重要。

所以,除了北府軍輝煌的一段時間,南朝就是宗室王爺與士族門閥的天下。

而這個問題伴隨南朝始終,卻始終解決不了。

具體到宋少帝劉義真的這個問題上:他就是要在四大顧命大臣之外打造自己的官僚體系,以實現皇帝政治。

他用的是什麼人?

有兩個渠道:

第一個是劉義真、劉義隆等劉姓王爺們,劉氏三兄弟的關係不惡劣而且非常好。

第二個就是劉義符在做世子、太子期間的軍府幕僚。

而且這股力量是劉義符要打造朝堂新官僚體系的絕對主力。

但是,這就會觸動朝堂固有官僚集團的利益。

而劉裕建宋,用的就是這撥人。

權力的遊戲:宋少帝遭廢殺,南朝第一疑案揭示了皇帝政治的窘境

但劉義符建幕府用的卻是另一撥人。

兩撥人也就你死我活了,最後順帶結果了宋少帝。

然而,無論是哪撥人,都逃不出士族與宗室的範疇。

所以,南朝的皇帝政治,始終遭遇無人可用或不知用誰的窘境:

皇帝支柱人脈到底是誰?皇帝政治的支柱力量到底在哪?

但是,這個問題是整個時代的困境。

劉宋解決不了,之後的齊、梁、陳同樣解決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