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海鷹歸巢的不僅是光——淺析各國航母自動著艦引導系統(三)

有意思的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裝備的這套“電阻器-K42”型自動引導著艦系統,同樣被運用在了印度海軍購自俄羅斯的“維克拉馬蒂亞”號之上,而這也是印度海軍裝備的第一款航母自動引導著艦系統。畢竟我們都知道,雖然印度在戰後通過購買英國二手航母的方式,打造出了一支在印度洋地區不容忽視的以航母為核心的海上作戰力量,不過由於這些二手航母本身的技術水平落後,同時其配套的垂直起降戰鬥機對於引導著艦系統的需求不如常規起降模式的艦載機來的迫切。這導致印度海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對除去光學助降手段之外的艦載機引導著艦系統並沒有太過深入的研究和使用經驗。

指引海鷹歸巢的不僅是光——淺析各國航母自動著艦引導系統(三)

直到外購的“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原蘇聯“巴庫”號)在經過俄羅斯的一系列重新設計和改裝,並具備了使用米格-29K艦載機的使用能力後,鳥槍換炮的印度海軍艦載機部隊顯然對自動引導著艦系統有了較高的需求。而“巴庫”號原裝的“電阻器-K4”型自動引導著艦系統已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產物,顯然很難入得了印度海軍的法眼。為此,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測量技術科學研究所為維克拉馬蒂亞號量身定製了一款專門用於出口的MNPK-15E“電阻器-E”型自動引導著艦系統,該系統在“庫茲涅佐夫”號所用的“電阻器-K42”基礎上改進而來,採用了高性能的處理器和數字化顯示設備,並將“糕餅桶”塔康導航系統的天線尺寸加大到了8.2米×5.6米。

和我們印象中的法國軍事工業體系一樣,身為法國海軍象徵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在艦載機自動引導著艦系統的選擇上也頗為特立獨行。雖然“戴高樂”號所採用的引導著艦系統整體上與美俄中現役航母上裝備的同類系統的構成與使用流程都極為類似,即同樣包含了遠距離定位於導航的NRBP-20型塔康導航系統、擔負中近距離上空中管制和引導的DRBV-15C型搜索雷達(之後被升級為SMART-S MK2)、近距離的精密進場跟蹤系統外加基礎的菲涅爾光學助降系統(“戴高樂”號並未裝備儀表載波著艦系統),但其所屬的精密進場跟蹤系統卻因為追求抗電磁干擾能力,並未選擇我們常見的雷達無線電體制,而是採用了光學跟蹤+激光測距的手段。

指引海鷹歸巢的不僅是光——淺析各國航母自動著艦引導系統(三)

這也就是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一直在法國海軍航母上得以運用的甲板進場著陸激光系統(DALLAS)。在系統的構成方面,DALLAS主要由光學跟蹤系統與激光測距系統以及後端處理機櫃組成。該系統依靠著紅外/電視攝像機與激光測距儀具備的高定位精度、高分辨率成像的特點,可以同時為艦載機飛行員與艦上著艦指揮官提供有關艦載機、航母和氣象等於引導著艦密切相關的信息。甲板進場著陸激光系統的有效作用距離可達5000米,其定位與精密進場跟蹤雷達類似,正好用於銜接空管引導雷達與菲涅爾光學助降系統。

至於英國皇家海軍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則因其最後採用的是以F-35B為核心的短距起飛和垂直著陸(STOVL)的艦載機運作模式。故而此型航母的艦載機引導系統非常簡單,只保留了用於艦載機遠距離導航的塔康導航系統以及負責對空交通管制和敵我識別引導的997型相控陣三座標雷達,這甚至還不如美國海軍兩棲攻擊艦的配置標準。總的來說,“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只具備最低限度的艦載機引導著艦能力。

受篇幅所限,本文也只能粗略的介紹了一下全球範圍內,這幾型具有代表性的現役大中型航母所配備的艦載機自動引導著艦系統。至於餘下的那些主要以短距起飛和垂直著陸(STOVL)艦載機運作模式而設計的輕型航母或兩棲攻擊艦,由於艦載機降落方式的差異等原因,對此類系統並沒有太大的需求,故而不再做提及。而對於大中型航母來講,一套成熟、完善、高效的艦載機自動引導著艦系統顯然是必不可少的。

指引海鷹歸巢的不僅是光——淺析各國航母自動著艦引導系統(三)

不過在這完善與高效背後,過於繁雜的雷達無線電設備給航母的電磁兼容設計與整體電磁隱身性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正逐漸開始被各國海軍所重視。特別是在艦載機無人化趨勢日漸明顯這個大背景下,如何在滿足無人艦載機對自動引導著艦系統越來越高的性能要求的同時,將系統本身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將會是各大強國海軍在未來所要面臨的一個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