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認真說來,我是個吃貨,無論天南還是海北,只要有好吃的,碰到了,都會咬一口試試的。雖然,現在牙口不好了,也樂此不疲。其實,家鄉味,對於一個遊子來說,是個永恆的話題,會常說常新,常說不厭——因為遠離,所以親近;因為背離,所以懷念。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我的老家是豫南的光山縣,地處淮水之濱、大別山畔,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飽受戰火摧殘,宋元明清之際,人口流遷頻繁,先人們飽受離難之苦。正是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造就了鄉親們強大的適應性,到處都可以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老家因地處淮水之濱,河網遍佈,是有名的魚米之米,因此,可供鄉親們享受的美味也在不少數。所有的美味,都是應時應季而生的,來得天然,吃得自然,這才是人生最享受的樂事。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說到光山,最可稱道的,除了我以前寫過的光山四大名菜:“香椿炒雞蛋”、“臘肉燉黃鱔”、“泥鰍拱大蒜”、“王八下滷罐”外,今天再給大家介紹幾樣馳名豫南的家鄉特產。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首先要推薦給大家的,就是光山麻鴨。在鄉親嘴裡,麻鴨還有個形象的名字,叫“扁嘴”。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光山麻鴨是一種體型中等,產蛋較多,適應性強,耐粗飼,覓食及抗病能力強的蛋肉兼用型的地方鴨種,俗稱“爬山虎”。該鴨種群數量大,遺傳性能穩定,是河南省地方優良鴨種。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老家有個食俗,就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要吃扁嘴湯煮湯園。因為,那時的麻鴨正肥,且新糯成熟,研米磨面,正好慰勞一下勞作了大半年的鄉親。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記得那時,村子的西頭有家暖房,每年都會孵出許多小鴨子。剛出殼的小鴨子都是鵝黃色的,超是可愛。即使是在割資本主義尾巴最嚴厲的時候,家家都會養幾隻麻鴨。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麻鴨適合賤養,上晨開門,它們會自己跑到田間、野地、池塘,尋些草葉、螞蚱、細魚、小蝦裹腹,到了晚間,它們都會跑回村前的水塘裡劃波戲水,只要家人一聲“囉囉囉”的呼喚,它們便會各回各家。一晚過後,說不定還會有意外驚喜,那就是可以收穫一兩枚色如碧玉的麻鴨蛋。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老家人對於八月十五這個傳統佳節過得並不隆重,因為那時都是聚族而居,少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相思之苦,白天,大家還得照樣出工幹活。因為秋收過後,生產隊的首要任務就是積肥——我們村的人把收集農家肥叫嘔糞,就是將草木灰及秧草(紫雲英及其他雜草)及田土拌在一起,堆起來發醇。個把月後,糞嘔熟了,男女社員就要挑起糞筐給田間施肥了。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而八月十五正是給田間施肥的最佳時期,所以生產隊是不放假的。給家人制作美食的任務就落到老人們的身上。扁嘴是頭天晚上都殺好、收拾乾淨的,老人只負責用柴火灶大火把鴨塊炒炒,加入開水,然後舀進土陶罐裡,煨入灶窿的餘燼裡,用“舌尖上的中國”的話來說,就是“把它交給時間”,美味便會悄悄生成。那時,真是家家炊煙、戶戶飄香,就連遠離村莊的學校教室裡,我們都能聞到節日的芬芳。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而湯圓,則是用新收的糯米,自家用石磨磨出的,粉嘟嘟的、潔白如雪,看著就神清氣在嗎爽。待大人放工、小孩兒放學,大家都圍坐在簸箕四周搓湯圓。湯圓是無餡的,純糯米麵的,吃起來才有真正的米香的。等湯圓熟了,土陶罐裡的鴨湯也燉好了。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當然,為了應景,家家都會在趕集時買幾塊月餅。那時的月餅製作非常簡單,不似現在這樣的花樣繁多——面餡里加點冰糖、紅綠絲及豆沙餡就成。據說,現在磚橋的老月餅還是這個做法。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而麻鴨蛋,則是製作鹹鴨蛋的上好食材。老家人醃製鹹鴨蛋有著自己的獨特秘方,那就是挑選上好的黃土,夠細夠面的那種,不含雜質,加水拌鹽,和成稀泥狀,將洗淨的鴨蛋一一掛上泥衣,裝壇密封半月左右,就可以開壇、煮熟食用了。因為黃泥的緣故,蛋黃的顏色特別誘人,且油分足、味道香,讓人食過,一輩子難忘。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另外,光山青蝦也是入選地理標誌產品的優質蝦種。光山青蝦體型粗短、體色青藍,呈半透明狀;食天然生物餌料、植物碎屑及雜草,飲川流溪水;生長於水庫、塘、壩、河流之中;不僅無刺、無腥,肉質鮮美,而且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達16.4%,還含有磷、鐵、鈣等重要營養成份。因為肉質鮮美,只需簡單料理,青蝦就味美絕倫。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記得孩子小時候,愛哭愛鬧,是個討人煩的小不點。那時,我還在潑河水庫中學教書,為了哄他,課餘時間常帶他是水庫邊的的石縫裡摸蝦。那時的蝦可真多,手伸進水庫大壩的石縫裡,不一會就能摸到幾十只。回到學校,裹上面糊,過油一炸,就是他小半天的零食了。

其實,青蝦也是我的最愛,因為喜酒,青蝦是最好的佐酒佳品,只是簡單過一下熱油,等青蝦穿了紅衣後,加點食鹽、香蔥,掂幾下鍋就可以裝盤開吃。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還有一種特別要向大家推薦的就是,光山的手工掛麵。

我來鄭州生活二十多年了,但是,對於鄭州燴麵一直提不了興趣,不僅僅是鄭州燴麵,就是其他如蘭州拉麵、山西油潑面、陝西臊子面等等,包括水餃,但凡麵食,都難入我口,但唯獨對老家的手工掛情有獨衷。究其原因,一可能是家鄉情節,童年的味道會跟隨人的一生,另一點就是,老家的手工掛麵,細膩、軟滑,還殘留一絲淡淡的麥香。困頓的日子裡,肉絲掛麵是待客的上品,雞蛋掛麵則是小媳婦生孩子後坐月子時的美麗獎賞。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光山的手工掛麵以精粉和芝麻香油為主料,下適量食鹽、明礬等佐料,面揉合均勻後上架拉制,製成後的貢麵條細如絲,光澤如銀,清馨襲人。

其實,光山掛麵和潢川貢面是一脈相承的同一品種,因當年的潢川與光山同屬於光州。所以,所謂的光山手工掛麵,其實也是貢面,只是鮮于宣傳,外人很少了解而已。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據《光州志》記載,早在唐代,光州已生產掛麵,當時"風銷華夏,奪魁九州",被人們稱為"光州魁面"。到宋朝時,光州州官令工人將這種面去其頭尾,取其中間,勻截成20公分左右的長度,用紅綠紙捲成圓筒形,每筒半斤,作為禮品進獻給宮廷,宋仁宗食後,大讚:"美哉,光州貢面!"從此光州精製的筒裝掛麵,以"貢面"之稱聞名於世。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與光州貢面不同之處只有一點,那就是,光山掛麵並沒掐頭去尾,而繞成一圈一圈的,然後用紅綠紙紮起來,每一圈稱為“一籽”,有時不論斤,直接論“籽”對外出售。

難忘家鄉的扁嘴、青蝦與掛麵

貢面的絕妙之處是每根貢面雖細,但皆為空心,呈細管狀,工藝之精巧令人讚歎不已。這些,央視都有過報道。

現在的生活好了,曾經奢侈的肉絲掛麵也難招人稀罕了,家有客來,人們大多以雞湯煮麵,輔以青蒜、香蔥之類的菜蔬,則更滑潤爽口,鮮美無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