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那麼以後誰來種地,怎麼種地?

用戶110578816612


對於題主所說的這種情況現做以下闡述:

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農民必須要有自己的田地,不然就會讓生活陷入困境非常被動的情況出現,那麼在當下的農民70後已經漸漸老矣,而80後基本都是光說不練的主,90後就更不行了連說都懶得說。

現在在農村只要是看到年輕一點的80後以及90後還在農村生活的都是吃麻麻不剩、做麻麻不行的人,俗稱“啃老族”,基本都是靠父輩來伺候他們生活,還談什麼種地呢?

基於現在這種現象對以後農村裡的田地有誰來替代耕種還真是一個大問題。你看老的老,小的小,中年人不問身外事,像這樣的現象是日益嚴重。當然也有一些人是很上進的,經過自己的努力對生活也有基本的保障。

對於這樣的現象我想國家也會有相對應的措施的,作為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對這些治國策略就無需煩惱了,過好自己的生活比什麼都重要!


阿鋒視界


你這個說法是當今農村的普遍現象,比如我是江西農村出生的農村人,今年50歲,69年出生的,我還是二十多歲的時候在家幫忙種過地,後來到外做點小生意,二十五歲就出來福建打工來了,我都有二十五年沒下過地,更別說我兒子囉,兒子今年二十八,都沒下過田,只是兒子十幾歲的時候有到外公,和二伯種的西瓜,甜瓜,地裡去摘過,怎麼種的他肯定不知道。

不過現在好,附近村莊有人來承包種地,按每畝5OO元,種好種壞都是他的事,你坐收500一畝的地租即可。

現在的農村是八零後出生的,有大多數不知道怎麼種地,什麼時間耕地,什麼時間播種,什麼時候插秧,什麼時候施肥,什麼時候能收割。





贛北老四


現在基本上60後種地,地裡都是大媽大爺在種,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或者有的條件好的在城裡定居了,像我們村的土地已經沒有耕種了,以前退耕還林一部分,現在都已經流轉承包出去了,我們隊給承包種的桑樹養蠶了,隔壁的隊種的青花椒,我們鎮大部分土地都流轉承包了,種的芋子,豆子,附片等。

未來土地估計都會走流轉承包的,種地都是集團化,機械化,規模化的






水洞子的小鄧子


我不認同這個說法,我是八零後的,自己家的那一畝三分地,我是沒有下過地。東一小塊,西一小塊,加起來才有兩畝。光兩畝地,我家人叫我去幫忙種,我都懶的去。但是我自己有自己的農業合作舍,種植了幾十畝的皇竹草,以及藥材。說八零後不會種地,可能是在家境比較好的農村家庭,一般在我們這都會。

70後不是不願意下地,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他們的小孩正在讀大學或者高中,正是需要用錢時候,壓力比八零後大得多,再跑去種植一畝三分地,靠什麼維持日常大開銷。

90後處於剛畢業,或者剛出社會。對農田的管理經驗肯定沒有多少,我那個年齡段的時候也不願意下地。

我在租別人地的時候,請的農民工種植藥材、牧草,年齡段從60後到00後都有。政府都叫他們移民或者去上班,把地租出來了



農村人雄起


我76年的,15年之前基本都是在外打工。15年後我就在家種地:種生姜,水稻,玉米共近三十來畝,每年養十幾頭肥豬。生活中:大女兒上大二,小兒子上高一;一年中還有人親往來。所以基本上沒有積蓄,也沒欠外債,就平平而已……有時真還想去打工。


李很好968


這個觀點我不同意,我就是80後我也想種地,但是種不了。一是家裡就那十來畝地。中了根本不夠吃。就是地太零散,零零碎碎,我家最大的一塊地才三畝。最小的一塊。還不到一分地,那也就是說也不到70個平方。就包地也輪不到那些想種地的都被那些有關係的。拿去套補貼啦。


用戶5590137592807


自古以來,農民靠種植農業維生,說農民發展落後,其實主要原因是農民種植收入不多,這就是農民一直被城市人形容農民落後的主要原因。

年輕人的思想不是老一輩人的那種思想,固守在農村,他們更趨向於走出農村,進入城市,看看外面的世界。隨著文化的提升,農村年輕人的想法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不甘於落後,也想像城裡人一樣,享受城市的便利。所以,他們走出農村,進入大都市,追隨自己想要的生活。想過得跟城裡人一樣,

其實不必擔心,農村是國家重點扶持的產業,就算農民再怎麼荒地,也會全部用起來的,別忘了這年頭有新型農民,這種農民專門搞農業,有地他們還更喜歡呢。





農村兄弟歡樂多


“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那以後誰來種地,怎麼種地?

這個問題,也是大家都在關心和關注的問題!那一起來分析一下:

近年來社會發展日新月異,隨著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以城市為中心的經濟圈在不斷地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繁華的都市,相比之下很多農村顯得格外的冷清許多,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時候也就是春節那幾天了,剛過完年隨著外出打工的回城,農村又沉靜了許多,留下的只有老人婦女和孩子,年輕人都走了,這些土地誰來種呢?等到這一代農民老了那些土地該怎麼辦?



其實,此這種觀點的人還是不少的,農村年輕人之所以奔向城市上班也是無奈之舉,一部分是從小學到高中到考上大學,一直在外地生活已經習慣了城市生活,對農村種地可謂是一竅不通,農村出去的孩子終於跳出龍門如果讓其回來種地有點強人所難,那麼城市生活就是他們的歸屬。一部分農村年輕人文化不高沒有考上大學的還是佔相當一部分,那麼,這一部分人對農村土地還是有一定的瞭解的,但是隨著經濟改革的大潮種地並不能獲得好的效益,只有通過去外出打工才能有好的生活條件,時間一長有的人選擇長期在城市生活,只有一小部分農村年輕人留下,這部分農村年輕人每年奔波在城市和農村的路上,農忙時回家收割莊稼,農活一忙完就又回到城市上班,這種現象佔絕大多數,於是很多農村出現了土地無人種的現象。



這種現象大可不必擔心,近年來農村政策越來愈好,從2004年到2019年連續十六年期間,每年都會發布以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三農政策,只要細心的就會發現,一年比一年對農村政策有所傾斜,未來農村將是年輕人發展的大舞臺。

主要表現在:

家庭農場大有作為,家庭農場是未來農村發展的方向,農村土地將集中在少數種糧大戶手中,目前的一家一戶田地的種植模式已經不適應規模化發展的需要,土地的經營權還在農戶的手中,農民可以利用手中的土地出租給種糧大戶,使土地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農村合作社的發展,通過農村合作社可以使土地更高效的利用,農作物不在是單一化種植,而是根據市場的需要去種植更好的農產品,這種模式可以更好的使土地得到專業化管理,通過農戶和公司化合作運營的模式,農民只要按公司的要求管理好土地對於產品的銷售加工全部有公司運作,有了公司化的運作使農產品的種植更貼近於市場,最終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所以,未來農村不再是一家一戶的分散種植,這種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的需要,隨之而來是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的種植模式,農民也將走向職業化,隨著現代農業不斷的發展,包括農作物的管理播種、施肥、除草、澆水、以及收穫等,更多的勞動力轉而被機械化取代,那時的農民更職業化,是一批懂技術懂管理懂種植的新型職業農民。

所以,“那以後誰來種地,怎麼種地?”這個問題,沒有必要擔心了!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評論、留言咯!


鄉農小白



李志宇老驥識途


中國是一個糧食生產大國,也是一個糧食消費大國,同時還是一個糧食進口大國。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糧食在我們國家所處的位置非常特殊,它即是經濟又是政治。穩定糧食生產是我們國家的重中之重,基礎的基礎。所以對農業的改進還是一穩為主。目前政府提昌的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正在試行中,有一部分的農戶的土地已經轉包給了家庭農場。從家庭農場的情況看,有進入的,有退出的,規模有擴大的有縮小的,租金有高的也有低的,總之地沒慌的,不想種了地都能租出去。從家庭農場發展的勢頭看,有賺錢的,有賠錢的賺錢的不斷擴大,賠錢的縮小或退出,這是很正常的,適應者畄,不適者退。從產量上看農場和農戶區別不大。從抗遇自然災害看,農戶比農場優勢,旱了農戶可及時澆,農場就被動了,人力物力織組成本高。不及時,有時乾脆不澆。這方面,地未來不管誰種,政府應加大對農田水利的投資,提高農田澆地的便利度,提高抗旱能力

目前,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還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廣大農村地形不一樣,一家一戶的狀況不一樣,不可能有一個死政策,不可能用一刀切的辦法,只能是農戶與農場之間自行結合,這是最穩的辦法。相信現在的家庭農場,隨著國家對農業的不斷投入,一定會發展成為現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為一體的大型農場。徹底改變中國農業落後的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