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親民惠民的世界雜技盛宴

「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親民惠民的世界雜技盛宴

《追夢少年》

“媽媽,雜技節要開幕了,我最愛的動物朋友們又來了,好高興。”

“最喜歡驚險刺激的空中飛人和大跳板,不知這次還有什麼新的精彩。”

家門口、親民、實惠、最高規格、雜技盛會、咱老百姓自己的節日……在大家的期盼中,經歷了七百多個日夜的精心準備和耐心等待,10月25日,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即將第17次迎來八方賓朋。

自1987年至今,已走過32載歲月的吳橋雜技節秉持“親民惠民樂民”的初衷,從一個地方性節日上升到國家級藝術盛會,成為中國舉辦歷史最長、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國際雜技藝術節。從享譽世界雜壇的“東方雜技大賽場”成功轉型為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節慶品牌,吳橋雜技節完成了從單一賽事向多元發展的雜技產業華麗轉身。

「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亲民惠民的世界杂技盛宴

《換衣手技》

多元發展,勇攀雜壇高峰

曾幾何時,吳橋藝人因雜技走向世界;今天,世界又因雜技聚焦河北這片熱土。

一百多年前,素有“雜技之鄉”美譽的吳橋,有兩千餘名雜技藝人走出國門,遠赴歐美演出,創下了“沒有吳橋不成班”的不凡口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吳橋雜技在世界賽場上有了自己一席之地,但是雜技藝人更多的還是沿用“走江湖”的傳統方式將雜技作為養家餬口的手段,在國內鮮有一展身手的舞臺。上世紀80年代,如何擦亮“吳橋雜技”這塊金字招牌,讓其成為我省對外交流和中國雜技藝術發展的有效手段,成為很多河北人思考的課題,“辦節”迫在眉睫。

鏡頭閃回到1987年10月25日,河北體育館的大舞臺見證了中國雜壇和雜技藝人的高光時刻。首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在石家莊舉辦,來自7個國家15支代表隊的180多名雜技藝術家參加了比賽和演出。當時已經86歲高齡的雜技老藝人史德俊專程從吳橋趕來,這位在20世紀初曾漂洋過海到歐洲賣藝的老人淚流滿面地說:“能在咱們自己的舞臺上看外國人演雜技,這不是做夢吧?”

是啊,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能夠實現史德俊老人所說的這個夢想,河北人付出了難以想象的艱辛。內無辦節經驗可循,外無聯絡渠道可依,時任省委副書記的李文珊親自擔任組委會主席,並在組委會下設多個辦事機構,分別由省委宣傳部、省政府外事辦、省文化廳、省旅遊局、石家莊市政府等承擔具體籌備工作。最終,在短短100多天裡,不僅克服了場地、資金、外聯、安保等各方面困難,還邀請到境外6個國家8個節目參賽。

首屆雜技節大獲成功,這個“華麗”的開端讓無數的雜技人振奮不已。

此後,每兩年一屆的吳橋雜技節,一次次突飛猛進,一次次華麗轉身。在第五屆雜技節上,當時的哈薩克斯坦國家大馬戲院院長哈立克先生激動地說:“如果要評比雜技大賽場的話,中國河北的吳橋雜技節至少可排在世界第三位。”第六屆雜技節舉辦時,吳橋雜技節已經與摩納哥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法國巴黎“明日與未來”馬戲節三足鼎立,被譽為“東方雜技大賽場”。

時光飛逝,1999年第七屆雜技節如期舉辦。這一年,經國務院批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升格為由原文化部與河北省政府共同主辦的國家級國際性藝術節慶活動。

吳橋雜技節沒有停留在一個國際雜技賽場的定位上,而是致力於讓雜技節的賽場優勢轉化為品牌發展優勢。由此,雜技節開始全方位提升自身的國際影響力和文化含量。從雜技節創辦之初,更注重比賽競技的思維中跳出來,開始努力把經貿、文化、旅遊、城市品位等融入雜技節,從而形成多元融合的“大文化”格局,形成雜技文化“百花盛開”的局面。

也是從1999年開始,吳橋雜技節設立了國際馬戲論壇,併成為世界雜技三大賽場中獨有的品牌項目,被譽為“世界馬戲理論的研究中心”。從第十屆開始,設立雜技商演項目洽談會,逐漸發展成為國內國際雜技商貿的交易平臺。

伴隨吳橋雜技節由一個地方性文化交流活動發展為東方國際雜技大賽場,帶動著河北省雜技事業、雜技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故鄉》《玄光》《天緣》《秀技》《江湖》《夢迴中山》《一船明月過滄州》等主題晚會引領國內雜技藝術發展潮流;《四人頂技》《聖壇祭》《流星》《行車蹬人》《詩畫韻——蹬傘》《秦俑情——獨輪車技》等精品節目頻獲國際大賽金獎。隨著雜技節的發展壯大,我省雜技藝術團體活力不斷增強,雜技人才不斷湧現。河北省雜技團、滄州雜技團、邢臺雜技團、吳橋雜技團和眾多民營雜技演出團體從業人員眾多、實力雄厚,各專業雜技團體初步建立起了現代企業制度,激發了新的活力。作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雜技中等專業學校,吳橋雜技藝術學校至今已培養了3000餘名雜技藝術人才,併為20多個國家培養了300餘名留學生。此外,以吳橋為龍頭的河北民間雜技教育健康發展,民辦雜技學校、雜技培訓班方興未艾。

「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亲民惠民的世界杂技盛宴

《雙人吊環》

百姓節日,打造馬戲嘉年華

“空中秋千、環球飛車、桑巴狂歡、獅王爭霸……每個節目都超好看,死亡飛輪太驚心動魄了,我都不敢睜眼。”正定長樂門文化廣場,為雜技節提前預熱的2019國際馬戲嘉年華正在這裡火熱上演。據工作人員介紹,作為本屆雜技節的活動之一,2019國際馬戲嘉年華10月3日開幕以來,已吸引觀眾約15000人次。

親民惠民,是吳橋雜技節不變的初衷和理念。馬戲則一直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演出形式。吳橋雜技節從第七屆開始,在省會推出馬戲大篷演出,二十年來始終保持著超高人氣。節目精彩、門票價低自然是大眾蜂擁而至的主要原因,一直以來,大篷演出的票價多為30元、50元、80元不等,最低時僅為10元。從第十五屆開始,馬戲大篷演變成形式更現代的馬戲嘉年華,不僅名字變時髦了,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親民惠民的內涵卻從未改變。

“購10月28日、10月29日、10月30日下午場門票,均可享受優惠,特價僅29.9元。10月18日至10月24日期間,購10月28日、10月29日、10月30日晚上場門票,均可享受優惠,特價60元。”省會林先生一個字一個字把購票信息念給老母親聽,“這麼精彩的節目只要幾十元,您說說,這是不是真實惠!這名副其實的國際水平演出,我又可以帶您多看幾場啦。”

百姓的節日、親民惠民,絕不是簡單說說而已。從第九屆開始,吳橋雜技節採取政府補貼、企業贊助等方式面向社會推出一定數量的低價優惠票。從第十屆開始,面向低收入群體開設了“百姓專場”“學生專場”等公益專場演出,邀請低保特困居民代表、殘疾人代表、農民工代表觀看演出,邀請少數民族學生代表和教師代表免費觀看參賽節目。

讓雜技節真正走出場館,來到老百姓的身邊,不僅要“請進來”,還要“走出去”。2005年,第十屆吳橋雜技節首次推出走進廣場聯歡、走進社區演出等系列親民活動。近幾屆的雜技節期間,在石家莊平山縣、河北科技大學、省會文化廣場等地方都會邂逅中外雜技高手錶演,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切身感受到雜技帶來的快樂,雜技節真正來到了老百姓身邊。

“知道老百姓需要什麼,把他們的願望和心聲放在第一位,才是一個有影響的節慶品牌應該做的。”吳橋雜技節組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謝榮泉表示,本屆雜技節的惠民措施與惠民專場演出、社區公益演出等活動,定能讓大眾感受到雜技之花只有在民間才能絢麗綻放。雜技節是百姓的節日,常惠才能常新。

文旅融合,探索產業化發展新路

“這次的馬戲嘉年華我們全家人觀看了國際頂級馬戲表演,還品嚐了各種美食,有了特別多好看好玩的遊樂體驗。嘉年華的區域簡直就是‘行走的清明上河圖’,各地小吃各具特色,國風遊藝區的射箭場裡可以一顯身手,還有古人愛玩的投壺運動也十分有趣。這不僅是雜技的盛會,更是我們大眾的狂歡節。”在馬戲嘉年華區域玩了一整天的劉女士一家依然興致盎然。

“這次持續一個月的國際馬戲嘉年華活動,以低票價馬戲大篷演出為核心,融合了特色餐飲、互動遊藝、創意集市等,文化演藝與古城風采相輝映,必將成為文旅融合新亮點。”第十七屆吳橋雜技節執委會主任、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張妹芝如是說。

已過而立之年的雜技節深諳“常變才能常新”的道理。回望來時路,從政府主辦,到“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再到“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注重效益”,本屆雜技節新增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文旅融合、產業帶動、省市縣聯動、節慶價值外延”,吳橋雜技節在辦節模式上孜孜以求,不斷追尋創新和突破。

“第一次採用廣告形式嘗試商業運作,是在第六屆吳橋雜技節上,邀請自貢燈展團來省會舉辦燈展,不僅沒花一分錢,還爭取到了一筆贊助。吳橋雜技節從此拉開了市場化運作的序幕。”謝榮泉介紹說,吳橋雜技節一直在解鎖“市場辦節”的訣竅。近年來,吳橋雜技節成功實現了賣出節目轉播版權,並以競標方式確定廣告投資承辦單位,與多家企業就廣告贊助進行合作,大大節省了政府開支。第十三屆吳橋雜技節通過規範的招標程序,首次引入全程市場運營商機制,由運營商全面代理雜技節的廣告招商、門票銷售和衍生品開發等。全程運營商的介入,既減少了政府資金投入,又充分調動了企業積極性,發揮了市場運營作用,激活了雜技節的市場潛力。

社會力量的參與為吳橋雜技節注入生機與活力。一系列商業巡演也大大提升了吳橋雜技節的品牌影響力。第十二屆吳橋雜技節結束之後,雜技節組委會推出了全國巡演活動,歷時1個月,足跡遍及瀋陽、哈爾濱、長春、杭州等15個城市。第十三屆吳橋雜技節組委會組織優秀雜技節目到唐山和北京巡演,受眾達10萬人次。

在明確以社會效益為主的同時,強調文化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即推動雜技節與休閒旅遊、商貿會展等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雜技節品牌影響力和平臺效應,努力將雜技節的品牌價值逐步轉化為市場優勢、產業優勢,必將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2017年第十六屆吳橋雜技節期間,移至正定南城門外舉辦的國際馬戲嘉年華收穫了超高人氣,不僅演出場場爆滿,多家旅遊中介機構還瞅準時機,為京津遊客開闢以雜技節為核心項目的旅遊專線,促進了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

“市場化運作激活了吳橋雜技節的潛力,目前吳橋雜技節正逐步實現由單一文化品牌,向文化與旅遊等產業深度融合的跨越。”張妹芝說,河北已經形成集雜技教育、演出、旅遊、節慶、道具產銷和對外文化交流等為一體的雜技文化產業體系。特別是與旅遊業結合越來越緊密。吳橋雜技大世界是我國最早的以雜技為主題的文化景區之一,豐寧中國馬鎮形成了中國北方最大的草原雜技馬戲主題公園,距承德避暑山莊五公里的承德隆承國際馬戲大劇院也於今年9月隆重開業。雜技節期間,將在石家莊舉辦以“雜技馬戲演藝與世界旅遊產業”為主題的國際馬戲論壇,探討國內外文化旅遊共生共長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舉辦國際雜技商演及文旅協作項目洽談會,首次邀請河北省知名旅遊景點的代表參與到活動中。滄州會場將雜技節與旅遊產業發展大會融合聯辦,舉辦9項文旅相融合的活動,以文促旅,以旅興文。

走過而立之年、日趨成熟的吳橋雜技節,如今已成為我省對外文化交流的標誌性品牌和河北傳統文化藝術的靚麗名片。如何讓兩年一屆的雜技節,變成“永不落幕的雜技節”,如何讓雜技藝術之花愈發燦爛地綻放在河北的土地上,如何讓雜技藝術與旅遊資源深度融合,走更快更強的產業化發展之路,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是業界人士應該不斷思索的新課題。(記者韓莉)

圖片由雜技節組委會辦公室提供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