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3家文物保護單位成功申報國寶單位

10月16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我市申報的位於赫山區的益陽故城遺址(申報名稱:益陽兔子山遺址)和位於安化縣的梅城文武廟古建築群、渠江茶園3處文物保護單位榜上有名。至此,全市共有10處國保單位。

益陽故城遺址位於赫山區鐵鋪嶺社區,是益陽古縣衙所在地,該遺址保留了楚、秦、漢、三國至唐宋時期的遺蹟遺存,延續時間約1500年,古城壕、衙署、古井、地貌、水系等基本格局清晰。該遺址保存狀況較好,出土文物數量眾多,尤以簡牘文獻為代表,目前已發掘的16口古井中有11口井出土簡牘,簡牘數量達15230餘枚,時代為戰國楚、秦、張楚、兩漢到三國孫吳時期,涵括了考古發現簡牘所有使用年代,內容為益陽縣檔案和公私書信。2013年,該遺址以“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之名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今年2月以“益陽兔子山遺址”之名公佈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推薦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次國保公佈名稱改成“益陽故城遺址”,更有利於遺址內涵的闡釋和遺址整體的保護利用,因兔子山遺址只是2013年所發掘的故城遺址的一部分。

益陽市3家文物保護單位成功申報國寶單位


梅城文武廟古建築群位於安化縣梅城鎮的安化一中校園內,由文廟、武廟、培英堂和安化縣立簡易鄉村師範學校舊址組成,佔地7000多平方米。梅城的文廟、武廟主體建築保存完好,並且位於一處,此現象為湖南省內孤例。文廟、武廟、培英堂、安化縣立簡易鄉村師範學校舊址為一個完整建築群落,演繹了我國從封建時代到民國時期再到現代的教育進化史,體現了從清乾隆時期到清末再到民國時期的這一階段的建築特色與風格變化。

益陽市3家文物保護單位成功申報國寶單位


渠江茶園位於安化縣渠江鎮大安村,分佈在大安片區和黃茶片區,佔地500多畝。主要文化遺蹟包括:傳統民居建築群3處、古道2條、古石拱橋2座、古茶亭(兼碾房)遺址1處、古茶園3處、古碑刻3通、古井3口、古樹名木數棵,村民家中幾乎家家戶戶保存了大量傳統的採茶、製茶工具。據夏氏族譜記載,夏姓族人於宋代遷居於此,但唐以前就已有人在此開荒種茶製茶,生產的“薄片團茶”通過古道運送至資江邊的神灣、夏灣等地,再順資江而下運往山外,曾遠銷湖北江陵、襄陽乃至京城長安,被皇室貴族飲用,稱之為渠江薄片。公元935年毛文錫《茶譜》記載“潭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烹之無渣也”是對渠江薄片最早的文字記載;黃(皇)茶溪也因此而得名。宋代至今以後,渠江大安村人都以種茶製茶為生,代代傳承了傳統制作黑茶的技藝。2019年,渠江茶園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列入萬里茶道(中國段)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是萬里茶道上三大茶葉主產區之一的湘西梅山茶產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安化黑茶始祖“渠江薄片”的原產地,至今仍是安化核心產茶區。渠江茶園是安化悠久產茶傳統傳承至今的生動見證和典型代表,現存村落和茶園反映了安化黑茶的生長地理環境和種植、加工的全過程,見證了安化黑茶興盛於明清時期的歷史進程,構成了完整的“村落+茶園+古道”茶產區遺存體系,並自古至今持續使用。

益陽市3家文物保護單位成功申報國寶單位


益陽市3家文物保護單位成功申報國寶單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所屬的文物行政部門、國家文物局對不可移動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護級別。此次,我市3處國寶單位的成功申報對加強我市文物保護,促進文化傳承發展將具有深遠影響。全市其他7處國保單位分別為:羊舞嶺古窯址、信義教會建築群、塗家臺遺址、廠窖慘案遺址、腰子侖春秋墓群、安化風雨橋、陶澍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