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鏡頭下70年代中國:女民兵們英姿颯爽,圖9北大工農兵學員


【華西村村民交公糧】如今的華西村早已家喻戶曉,然而當年這裡與中國其他村莊並沒有其他區別。資料顯示,華西村於1961年建村,最初面積0.96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人。

【華西村村民】毫無疑問,華西村得以全國聞名,得益於改革開放。比如,1988年華西村成為江蘇省首個“億元村”。1991年底,華西村已創辦大小企業20多家,年產值5億元。1999年7月,“中國農村第一股”華西村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開創“村莊上市”先例。

【農村牆壁上的宣傳語】當時的農村信息非常蔽塞,根本沒有報紙,除了宣傳標語外,廣播是村民獲得外界消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與此同時,當時農村人進城者寥寥無幾,真正是臉朝黃土背朝天,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個人小作坊裡的縫紉女工】照片中使用的腳踏式縫紉機非常有名,如今依舊能看到。當時,自行車、縫紉機、手錶、錄音機,被稱為“三轉一響”,又稱為家用“四大件”。對於當然的婦女們來說,擁有一臺腳踏式縫紉機可是一件蠻自豪的事情。

【工廠員工吃飯的場景】大家都知道,改革開放前工人工資水平較低,至於工廠員工的工資水準,各地差距較大。筆者以當時的物價來說,當時的物價水平大概是:60年代,1斤大米0.13元,1斤豬肉0.64元,大白菜1斤2分錢,茅臺酒8.5元一瓶。70年代,大米每斤0.15-0.20元,豬肉每斤為0.70-1元。

【女民兵們,英姿颯爽】“守糧倉、忙巡防,帶頭支農大生產,扛起鋼槍保家鄉。”這是上世紀70年代廣為流傳的一首女民兵歌。不僅城裡,農村也有女民兵,尤其是農村女民兵在農業生產之餘,還會定期操練,比如實彈射擊等。


【北京故宮裡的遊客】當時的北京故宮門票5毛錢,遊客能近距離接觸故宮。某種程度上來說,當時的北京故宮很少有現代化的設施,遊客能最大程度感受故宮最初的韻味。資料顯示,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故宮博物院。1961年,北京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街頭的射擊遊戲】如今這一行為可能會違法,照片中老人在街頭擺攤射擊遊戲,能吸引很多孩子前來。對於當時的孩子們來說,娛樂活動實在是太少了,街頭的任何小遊戲幾乎都會引起孩子的注意。比如小人書、射擊遊戲、套環等等。

【北大里的工農兵學員】工農兵學員是特殊時期的產物,他們是通過推薦的方式上了大學,“這些人基本沒有經過考試,只要有初中程度,在工廠、農村、軍隊裡呆過兩年以上,經過單位推薦,領導批准,學校接受,就可以上大學。”儘管是推薦上大學,但他們不少人如今都是國家的棟樑之才。


【姐弟們】從照片中三人的穿衣打扮來看,是城裡人無疑,當時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資料顯示,1971年國家就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但把計劃生育確定為基本國策並寫入憲法是1982年。1980年9月,國家發表《關於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