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在罗湖很幸福

“老”在罗湖很幸福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每年十月是全国敬老月,今年以“孝老爱亲,向上向善”为主题的敬老月又再次如约而至。10月13日下午,罗湖区“敬老月”启动仪式暨大盆菜品尝活动在黄贝岭村广场顺利举行,为辖区老人代表送上节日问候和祝福。

全月375场活动让长者更幸福

不少老罗湖都知道,黄贝岭村的“盆菜宴”远近闻名,也是村里的一个传统,活动在重阳前后举行。这一天,黄贝岭原村民从世界各地赶回共享丰盛的大盆菜。在活动开幕当天,只见黄贝岭文化广场上一片欢声笑语,大盆菜席开了250桌,3000多人赶来品尝。

一盘盘热气腾腾的大盆菜由工作人员端到桌上,用烧肉、萝卜、腐竹、冬菇、炆猪肉等多种食材烹饪而成的盆菜,色香味俱全,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黄贝岭原村民还自导自演了多个文艺节目,舞蹈,合唱、小品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一一上演,获得了持续不断的喝彩和掌声。

本次“敬老月”活动时间贯穿整个10月。工作人员将上门探望离退休干部职工、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老人、特殊困难老年人,还将特别重点走访慰问贫困、失能、半失能、残疾、空巢、高龄等老年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据统计,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全区共安排了375场敬老爱老活动,同时,进行一系列老年健康的宣教活动,切合辖区长者的需求开展义诊、探访等,目前已经陆续举办了罗湖区“幸福老人”才艺风采汇演、罗湖区“幸福老人”书画比赛和罗湖区2019年钓鱼比赛等各类文体活动,集中展示老年人风采和才艺,力求实现“让罗湖长者生活得更健康、更丰富、更幸福”,努力为辖区老年人营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家园,提升长者的生活幸福指数。

“医养结合”撑起健康保护伞

对于黄贝岭村的老人来说,这里还有一个地方他们也非常熟悉——黄贝岭养护中心。从黄贝岭村村口进去,右转大概100米,就来到了黄贝岭养护中心。这里第一层是黄贝岭社康中心,二楼是社区日照中心,老人可在此休闲、玩乐,再往上则是舒适的养老中心。该中心由村股份公司出资建设、由罗湖医院集团提供技术支持和运营管理,是在全国都有示范意义的医养结合服务单位。

罗湖是医养结合破解“看病不能养老、养老不能看病”难题的典范之一。近年来,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在罗湖,6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10万多人。2014年,罗湖区率先起步进行“医养结合”的探索,5年来不断加大政策扶持,打破行政壁垒,已经创新六类“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医中有养、养中有医、机构支撑、社区示范、居家签约、互联网+,结合“健康宣教、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六大服务体系,形成了“两个六”管理服务机制,有效化解“养老院里看不了病,医院里不能养老”的矛盾,形成良性和多赢的格局。

同时,罗湖区形成了自己的服务品牌,首创了“长者民生”服务项目,连续10年为辖区60岁以上无工作单位和8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以及65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免费体检;为辖区60岁及以上重点人群(糖尿病、慢阻肺、心脑血管疾病)免费接种肺炎、流感疫苗减少慢性病并发症;为65岁及以上签约居民免费安装防跌倒扶手,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等一系列的民生实事行动,提升辖区居民健康水平、生活质量。

罗湖的积极探索也获得了一些肯定。2015年7月,罗湖区入选“老龄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示范区”创建试点地区,成为深圳市唯一、全国仅有的20个入选试点之一;2017年入选全国医养结合工作典型案例,2018年荣获深圳市家庭发展十大品牌项目第二名。

知多D

“医养结合”六大模式全知晓

罗湖通过健康宣教、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六种手段打造出“医中有养、养中有医、机构支撑、社区示范、居家签约、互联网+”六种健康养老模式,从而形成了“两个六”的管理服务机制,辖区长者可以在罗湖区找到最贴心、最适合的养老方式。

1.医中有养,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

例如,去年迁到莲塘新址开业的罗湖区中医院将实现“医中有养”“院中院”模式,该院将托管医院附近正在建设中的200张病床的康馨养老院,强化利用中医药为养老提供服务。罗湖也将整合形成由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康馨养老院组成的专科联盟,建成国家或省级重点专科——老年病科,形成集“医养护”于一体的深圳医养融合新名片。

2.养中有医,社康中心融入日照中心开展服务

2014年,罗湖渔村社区率先启动“养中有医”模式,渔村日照中心与渔村社康中心签订合作协议。现今,罗湖区10间日间照料中心均与附近社康中心签订合作协议,社康中心利用技术和设备优势,为日照中心老人提供便捷的医疗康复服务,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补充。

罗湖区福利中心,是罗湖“机构支撑”的典型养老地。2014年8月,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在这里挂牌,是全国首家以福利院中心养老服务为主的老年病专科医院,实现了在医疗养老一体化基础上的老人个性化“医养融合”服务。

罗湖医院集团陆续派遣了112名与老年病相关专业人员充实到老年病医院中,设置了老年病科、认知障碍科、康复医学科、临终关怀科等专科,并引入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养老经验。现今,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有以养老为主的952张床位,还有以医为主的102张床位,分为重症(安宁疗护)床位、神经变性疾病床位、认知障碍床位等,老人在这里可享受到个性化的医疗需求。

4.社区示范,社会出资建成“医养结合”新样板

罗湖区黄贝岭村股份公司自筹资金两千多万元,在村里建起了楼高10层的医养融合服务中心,实现了社康和养老一体化。楼下有设社康中心、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楼上设有失智失能老人病房和媲美高档住宅的亲情公寓。

罗湖拟将这个模式向罗湖区31个以原居民为主的社区推广。罗湖区向西股份公司率先响应,该公司正在申报建设有23000平米的“向西医养融合大厦”,罗湖村、渔民村和湖贝村也有意在改旧后由股份公司规划建设类似的医养融合机构。

5.居家养老,失能老人家中设病床

依托各社康中心,为社区失能老年人在家中开设社区家庭病床,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服务。截至2019年9月,罗湖区社康中心为65岁以上老人累计建床3029张;家庭医生累计签约521677人,其中65岁以上老人家庭医生累计签约66944人;罗湖区社康中心累计为61317名65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

6.互联网+,打造“信息服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平台

罗湖区正打造医养结合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实现远程医疗。罗湖区正开发医养结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可评估老人健康状况,确定健康管理方案。未来,罗湖区老人将可在病床边建立健康管理移动终端,与医院检验、影像信息相对接,并利用可穿戴移动设备采集健康信息,实时进行动态监测和干预。

本版采写:家园报记者 张一鎏 通讯员 张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