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建议公司给员工提供“健身福利”?

我为什么不建议公司给员工提供“健身福利”?

作者:西门君。来源:【西门君不吐槽】(id:ximenjun45)

大家好,我是西门君。每天几分钟,为你解密生活中的传播学。

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虽说免了坐班制的约束,但也丢失了很多好处——比如说公司派发的福利。

现代企业的福利政策,比起当年可以说是“缤纷多彩”。一年一度的体检是最基本的,好一点的公司还会组织国外的团建,令人殷羡不已。

这不,我某个基友炫耀说,他的公司与楼下的健身房达成了合作,免费赠送员工们一张半年健身卡,价值据说好几千呢。

看他笑得“花枝乱颤”的样子,有一盆冷水我实在不晓得该不该泼。

首先必须承认,他的公司初衷固然是为了员工考虑,但更多的,还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员工身体越健康,公司的医保支出自然也会下降。并且,员工总请病假的理由也会随之减少,因此公司工作效率也会提高。

呵呵,这笔账,公司算的精着呢。

但,且慢!为员工提供健身福利,真的是一件“低投入高产出”的事吗?

还真的不一定。

前两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者曾做过一项社会实验,他们找来5000人作为受试者参加健身调研。其中三分之二的人作为实验组,获得了研究者免费提供的健身机会。而剩下的三分之一作为对照组,什么都没得到。平时该干嘛就干嘛就行。

一年下来,那些有幸入选健身项目的受试者,作为员工有否发生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吗?

答案是,变化并不大。

他们的迟到率、患病率、请病假率,乃至于升职加薪的比率都跟对照组毫无差别。

怎么会这样呢?

其实西门君只要稍微解释一下,你就会恍然大悟了。

我问你,什么样的员工会对这个福利感兴趣,是那些为了体重而烦恼的人吗?不,而是那些那些原本就热爱健身的人(多半是有活力的年轻人)。

他们本来正打算续自己办的健身卡,如今公司出面帮他们省了一大笔钱,开心自然是开心的。

换言之,公司的这个福利,对他们来说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就算公司不提供,他们也会自行去健身。

而那些平时就没有健身习惯的人,别说免费了,就算贴钱让他们打卡领红包,照样也不会去健身房。他们通常是年纪比较大而又不爱运动的中层领导。

我为什么不建议公司给员工提供“健身福利”?

当然,出于新鲜感,他们一开始也会去健身房耍两次,但好景并不长。

你想啊,作为领导,一身肥膘的你,在六块腹肌的下属面前气喘吁吁,面子挂哪去?

看,是不是很好笑?最需要健身的人不健身,而对于健身狂魔来说,免费的半年健身卡只是一个“鸡肋”罢了。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我给这种现象取名叫做“信息烦扰”——不需要某类信息的人,因为信息超载而烦恼。最需要此类信息的人,却往往得不到。

拿我自己来说好了,很多人知道,我是做自媒体的,可惜我是一个小号,所以上门咨询的广告主少的可怜。我为此经常头疼不已。

而我的一个百万级大号朋友也很烦恼,但他头疼的点刚好相反——找上门的客户鱼龙混杂,要求又多,实在不堪其扰。

你说气人不气人!

如果说这是客观的“信息倦怠”,我们再来举一个主观的例子好了。

假设现在有一门“教你怎么治好拖延症”的网课横空出世,你觉得会火吗?

大概率不会。跟上面健身的案例一个道理——没有拖延症的人不需要买,有拖延症的人......买来也只会拖着不看。

我为什么不建议公司给员工提供“健身福利”?

那,如何从这个布满“信息烦扰”的世界破局呢?

我的建议是,尝试打破自己一贯的“人设”,尝试各种哪怕略有疯狂的可能性。

比如说,如果你是个习惯内向的人,那你应该尝试去做一些外向的事情,比如逼自己参加一个陌生人舞会,并结交至少两个人。

或者,你是技术宅男,也许你应该偶尔培养诸如画画的兴趣陶冶情操。而如果你是一位舞蹈家,也可以试着看看科幻书籍,没准就打开一个新世界了呢。

在宣讲的最后,分享一句有点鸡汤意味的话吧:“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你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也许就像马云说的,他对赚钱没有兴趣,甚至赚太多还是一种“烦恼”。但这种烦恼,如果你不努力,一辈子也体味不到!

作者简介:西门君,《跑男》一二季现场导演,目前于浙大就读传播学在职研究生。关注我,学习最接地气的传播学知识。商务合作请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