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老厝的匾额

何谓匾额?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而“额”字,《说文解字》作“頟”字。即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就是说,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因此合起来可以这样理解匾额的含义: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 匾额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其语言精炼、寓意深长、文采激扬、情趣盎然,是绽放在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标志。

潮汕老厝的匾额

我们潮汕大地上,也遍布很多匾额。按其性质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城寨匾额(如澄海隆都前美乡“永宁寨”匾额)、祠堂匾额(如潮州官塘巷下乡的“陈氏大宗庙”匾额)、府第匾额(如澄海前美乡慈黉故居的“郎中第”匾额)、学宫书院匾额(如澄海神山的“冠山书院”匾额)、寺庵庙匾额(如潮州的“开元镇国禅寺”匾额)、宫庙匾额(如汕头的“娘妈宫”匾额)、古塔匾额(如潮州的“凤凰塔”匾额)、牌坊匾额(如揭阳的“登瀛五马坊”匾额)、台阁匾额(如潮州金山的“玄天阁”匾额)以及商号招牌匾额和民居屋舍匾额等等。 潮汕匾额就其建筑材料来说,大致也可分为石刻匾额和木刻匾额及灰制匾额等。

潮汕老厝的匾额

潮汕现有的匾额多为石刻匾额,但也有不少是木刻匾额,如潮州市龙湖镇鹳二乡保存有时代木匾“圆通宝殿”;悬挂于沙溪镇刘畔乡刘氏家庙内的“楚水一派”木匾等。此外,还有不少匾额是用贝灰作为建筑材料的,如澄海盐鸿镇上社乡的灰塑巨匾“中华基督教堂”;澄海程洋岗乡的“艺苑”灰匾等。

潮汕老厝的匾额

潮汕自有匾额以来,它就与潮汕人民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与建筑、民俗、文学、艺术、书法相结合,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写景状物,言表抒情,寓意深邃,具有极大的文学艺术感染力。悬于宅门则端庄文雅,挂在厅堂则蓬壁生辉,装点名胜则古色古香,描绘江山则江山增色。虽片辞数语着墨不多,望之却巍然大观、肃然起敬。 纵观潮汕的各种匾额,无论是屋舍的装饰,还是景观的装点,无不表达了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如民居屋舍匾额的内容大都为:芝兰入室、忠厚传家、安乐、桂馥等;反映自然景观的则如:山清水秀、碧水萦绕等。所有这些表示吉祥、安宁、祥和的字眼,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福瑞喜庆、诸事顺利的词句,充分表达了潮汕人民的吉祥愿望、幸福追求、美好观念和欣赏趣味的民俗意愿。

潮汕老厝的匾额

其次,潮汕各种匾额,特别是祠堂府第、民居屋舍的匾额虽然大多反映了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但其中也有不少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如“世德流馨”、“世德流芳”、“五马流芳”等,一方面既标榜本家族先人的品习,继承前辈人的优秀品德、聪明才智、光荣传统,让家族美名世代相留,因而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迪作用。 另外,潮汕的各种匾额文字多拜求名人或文人为之泼墨书写,如潮州枫溪吴氏大宗祠保存有明代潮汕书法家吴殿邦手书“见位闻声”石匾;澄海程洋岗乡保存有清代著名书画家刘墉手写“题襟馆”木匾……这些匾额字体千姿百态,琳琅满目,丰富多采。如果把它们拓片结集,这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对于书法爱好者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欣赏价值,而且对于研究地方史者来说,也是一份十分珍贵的研究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