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閱讀與不愛閱讀的孩子之間,僅差一個“用心”媽媽的距離

大梅是一個美麗知性的媽媽,從外表和談吐看不出她是一個僅有初中學歷的女人。她經常向閨蜜們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調皮搗蛋,總受老師批評,連累她經常被孩子的班主任老師面談,焦慮異常。最關鍵的是,孩子成績不佳,不愛閱讀,老師佈置的閱讀作業需要在大梅的淫威逼迫下才能完成。

小李是大梅的閨蜜。小李的孩子調皮搗蛋的勁頭不亞於大梅的孩子,然而,小李的孩子卻非常喜歡閱讀。閱讀到自己喜歡的書時,與平時判若兩人,可以安靜地沉浸在書海中幾個小時。

大梅請教小李如何使孩子愛上閱讀,小李仔細思考了下,說:“其實也沒什麼秘訣,可能是因為我自己比較喜歡讀書,給自己買了許多書,順便給孩子囤了許多書。家裡沒安裝電視,我看書的時候,孩子很無聊,迫不得已,只能拿起書閱讀了,久而久之,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小李看似“無心”的舉動,其實是“無為而為”,這大概是“用心”的最高境界。

大梅瞬間明白了孩子不愛閱讀的原因,哀哀的責怪自己學歷太低,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家裡翻箱倒櫃也找不出幾本書。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雖然陪在身邊,也是在玩手機。寫完作業後,客廳裡的電視就一直放映到睡覺前才結束。

那麼大梅接下來該如何使孩子愛上閱讀呢?我們從以下幾點來分析。

1、藏書萬卷,方能盡心讀書

孩子的年齡較小,閱歷尚淺,對於喜歡何種類型的書籍沒有概念,沒有幾十本,甚至上百本的藏書供孩子挑選,恐怕永遠都不清楚自己的喜好,更別提大梅了。此時,大梅就要在經濟條件的允許下,請教其他家長或是網絡給出的經驗,給孩子囤大量的書,使孩子盡情馳騁在書的海洋中,盡心讀書。

一個以埃文斯為主導的研究團體通過對27個國家超過7.3萬人進行調查,最後得出:在有藏書500本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比起在沒有藏書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平均多受3.2年的學校教育,而且這些孩子大學畢業概率要比家中無藏書的孩子多19個百分點。

而且,埃文斯團隊還有一個更令人驚訝和興奮的研究成果是:家中的藏書量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對孩子的受教育水平影響越小。也就是,大梅無需因為自己學歷低而自責,只要自己夠“用心”,給孩子囤大量的書,孩子的成才的概率與那些高學歷家長的孩子是一樣的,有可能更高。

愛閱讀與不愛閱讀的孩子之間,僅差一個“用心”媽媽的距離

2、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先成為怎樣的人

那麼,家有“藏書萬卷”了,現在大梅就可以優哉遊哉的玩手機了嗎?

某幼兒園做了一個“父母戒掉手機”的試驗,挑選了三組家庭參與活動。

第一組家庭:父母都在玩手機,孩子先請媽媽給她讀書,媽媽正被某個綜藝節目吸引,不理她。孩子再請爸爸陪她讀書,爸爸正被新聞吸引,不理她。於是,孩子默默的躲到房裡,也對父母不予理睬。整個家庭處在一片寂靜寒冷之中。

第二組家庭:父母都在玩手機,孩子跑到父母中間,看看媽媽的手機,又看看爸爸的手機,覺得爸爸玩的手機比較好玩,就搶過來自己玩,玩了一會,手機被爸爸拿掉,他就大哭起來。整個家庭處在一一片雞飛狗跳之中。

第三組家庭:父母都在玩手機,孩子看看爸爸,又看看媽媽,理直氣壯地打開電視。爸爸媽媽當即就要把電視關了,孩子大哭起來,說:“憑什麼你們可以看手機,我不可以看電視!”整個家庭處於一片尷尬之中。

可見,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大梅想使孩子成為一個愛閱讀的人,自己得戒掉手機,成為愛閱讀的人當然一口氣吃不成胖子,無論自己現在是否已愛上閱讀,先假模假式的捧著書本也好。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有個愛閱讀的媽媽在身邊,內心對書本會生出一份敬畏;孩子無事可幹的時候,看著媽媽沉浸在書本中,自然也會去書中尋找媽媽愛閱讀的原因。

愛閱讀與不愛閱讀的孩子之間,僅差一個“用心”媽媽的距離

3、做一位讀書給孩子聽的媽媽

家中已有“藏書萬卷”,而且大梅已經戒掉手機癮且愛上閱讀,那麼,如何使孩子更高效的養成閱讀的習慣呢?

美國著名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所著的《朗讀手冊》中提到這麼個案例:德瑞克的媽媽從德瑞克出生第一天起,就每天給他講一個故事。起初每次拿回一小袋書,後來抱回一大包書。到德瑞克3歲時,可以聽第一本小說了。4歲的時候,德瑞克已經開始自己閱讀了。

可見,給孩子朗讀,不僅使孩子的背景知識增加,而且可以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如果一直讀下去,可想而知,德瑞克的知識儲備有多深厚。

雖然大梅的孩子現在已經上小學,可能吸收能力沒德瑞克那麼快。但是,我覺得只要對孩子有利的事情,任何時間開始都不晚。大梅可以從現在開始讀書給孩子聽,哪怕每天只有十分鐘。而且,讀書是高質量的陪伴,可以使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愛更深厚。

也許有一天,大梅的孩子會說:“縱然你有黃金萬箱,也不會比我富有,因為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愛閱讀與不愛閱讀的孩子之間,僅差一個“用心”媽媽的距離

欲使孩子愛上閱讀其實一點都不難,因為,愛閱讀與不愛閱讀的孩子之間只差一個“用心”媽媽的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