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小吃界的草根明星涼粉

西昌古稱邛都,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以邛都為越嶲郡,在歷經兩千多年的歲月洗禮中,西昌的小吃文化也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豐富起來。

西昌的小吃很多,像火盆燒烤,醉蝦、坨坨肉等,都是深受各方朋友稱讚的特色美食,但要說到那種即吃即走,方便實惠的草根美食,炸土豆和涼粉,絕對算是西昌的小吃代表,而且就普及度,可以說無出其右。

今天,我們聊一聊涼粉,涼粉在我國各地都能吃到,特色也不盡相同。西昌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安寧河谷地區,是全國糧食大縣,幾千年來,以豐富的糧食作物為基礎,衍生出了各類西昌地方美食。每到夏秋季節,酷熱難耐,很多家庭懶得做飯,街邊吃上一碗清涼爽口的涼粉,再配上一碗爽滑冰甜的冰粉,已成為很多當地人的生活方式。

西昌小吃界的草根明星涼粉

大巷口駱大姐涼粉

記得有一年,記者從大巷口路過,當經過大巷口街42號時,發現不少人聚集圍攏於巷口,本以為有什麼稀奇熱鬧事,走進一看,原來是在排隊買涼粉,還是最原始的涼粉吃法——手攤涼粉。只見一阿姨將大塊的涼粉置於左掌上(食品塑料袋攤著),右手拿著佐料勺在一系列佐料盆間翻飛,一套動作如行雲流水,自然大氣,揮毫潑墨間,一份手攤涼粉就做好了。糯黃的涼粉上,辣椒、花生、芝麻等佐料肆意浸潤,伴隨著誘人香味,讓人食慾大開。

別看這小小的一份涼粉貌似不多,但駱大姐一天要賣出20多盆,在記者採訪的2個多小時裡,駱大姐的攤位前,大部分時間都有客人處於排隊狀態。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我的經營理念就是薄利多銷,為客人著想,能吃多少就買多少,不浪費。”據瞭解,因風味獨到,價格親民,吃法特色,駱大姐手攤涼粉的食客可謂是形形色色,去年年底,一個長期在緬甸生活的客人臨行前,還特意來駱大姐這裡買了幾份涼粉帶走,說是去了國外,最懷念的還是這份手攤涼粉的味道。

“上個月,有個90多歲的老大爺,也特意過來吃。”駱大姐手攤涼粉究竟有多火呢,記者在“百度”裡輸入“手攤涼粉”,首頁的7條推薦鏈接裡,居然有2條就是網友拍攝的駱大姐的工作視頻或工作照。

駱大姐說,去年曾有食客告訴自己,自己“打涼粉”的視頻被網友傳到日本網站上,引起了一片網友的熱議,光點擊量就有數十萬,但自己並不知道真假。

“我們這麼多年實踐總結出來,涼粉中,米涼粉是最經典,最好吃的。”駱大姐介紹,過去自己也嘗試同時賣一些別的食材做的涼粉,但歸根來講,最好吃,食客也最認可的還是米涼粉,自己現在的目標就是把這一味美食做精、做好。

川興桑記涼粉

在人聲喧譁的川興菜市場一角落中,有一家招牌不起眼的小店,叫“桑記涼粉”,招牌雖不起眼,但這家店的名氣可很大,店內至店外,總是能看到摩肩接踵的食客在排隊購買涼粉,能將一碗普普通通的涼粉,做到如此受食客追捧,可見老闆的烹調匠心與魅力。

“當初選擇做這個(涼粉),主要還是考慮到其投資小,風險低。”老闆桑先會是桑記涼粉的創始人,今年,剛好是自己在川興菜市場賣涼粉的第20個年頭。

“從2015年起改的名字,到現在也才4年時間。”桑先會介紹,在2015年之前,自己的店名有一個被更多朋友所熟知的名字——“川興涼粉”,但這些年“山寨”這個名字的商家越來越多,出於無奈,自己才將店名改為了現在的名字。

“我從在川中讀書,就在這裡吃,現在參加工作了,也還是會偶爾回來吃。”食客鄧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在西昌市區工作,從第一次到現在,已在桑記涼粉吃了16年。

在不到30平米的小店內,每一位食客購買前,都需先到前臺“排號取票”,這在西昌的“涼粉界”,實屬罕見。桑先會介紹,因每天購買涼粉的食客太多,加之堂口就那麼大,客人彼此之間經常因排隊問題發生爭吵糾紛,自己為維護購買秩序,想了很多方法,但都不盡如人意,今年上旬,自己買了這臺“排號機”,目前來看維持秩序的效果還不錯,每天中午的購買高峰期,取票排隊人數會維持在200多人的樣子。

桑先會告訴記者,如此火爆的桑記涼粉,每天能賣出涼粉600餘斤,涼麵100餘斤,而所有涼粉,均是由愛人在家裡親自磨製。

“同樣的佐料,每個人調製出來的涼粉,味道都大不相同。”現年46歲的桑先會已經在開始將店內的重擔慢慢交給了女兒宋婷,宋婷告訴記者,這些年自己的愛人在健康路、名店街等地也開了一些分店,但生意只是差強人意,因為每個人手勁的輕重不一樣,對食物烹調的理解不一樣,所以做出來的食物,口味也不一樣,這個確實沒法教,也沒法學。

整個採訪的過程中,桑先會給人的感覺是大度、和藹,爽朗的笑容總是掛在略起皺紋臉上,對於未來,她看得很豁達——“沒什麼打算,幹一天,就算一天”。

西昌小吃界的草根明星涼粉

禮州王涼粉

說到西昌的涼粉,還不得不提禮州“王涼粉”,“王涼粉”位於禮州南街中國農業銀行南80米處,這裡是禮州古鎮的老街。古鎮的路面是古樸清潔的石板鋪設,青瓦木質的吊腳樓沿街而建,建於明代的禮州古鎮雖經時代變遷,但街道、建築、民風、市情仍然保留著昔日古樸、寧靜的風貌。

禮州“王涼粉”已經在當地傳承三十餘年,由最初的“流動攤販”,到如今的禮州“網紅美食”,可見廣大好吃嘴對其的認可。據悉,王涼粉的獨家蘸水配料,是先酸再甜後辣,深受美譽。

記者來到禮州古鎮,場鎮上人來人往,隨意找個趕集的人打聽,便知曉涼粉店的具體位置,來到店前,不大的店面外擠滿了前來買涼粉的顧客 老闆王凌忙得不亦樂乎。

“老闆,四碗涼粉,我們打包帶走。”記者剛到涼粉店門口,就見幾位小夥子火急火燎地趕來,並十分急切地向店主詢問。經瞭解,這幾位小夥子均來自西昌市區,當日是在禮州古鎮遊玩,品嚐禮州涼粉是此行的“功課”之一。記者注意到,涼粉店雖有兩間鋪面,但一直持續處於“滿座”狀態,不少人都是聚集在此,排隊入座就餐。

老闆王凌介紹,店裡主營的涼粉為米涼粉、蕎涼粉、豌豆涼粉三種,自己的手藝是跟母親所學。作為一家老店,承載了一方的記憶,很多從小在禮州長大的年輕人,即便成年離鄉,但他們一直忘不了家鄉涼粉的味道,常常讓親戚朋友幫忙打包帶上幾份。而很多到西昌旅遊的朋友,也會慕名至此。特別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店裡一直要從早上忙到夜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