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饿了,你给的是面包还是玩具

今天接待了一位家长,孩子六岁多。妈妈在反馈孩子在学校表现的时候很担心这两天孩子的情绪状况。希望能从我这儿得到一个具体的方法。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这位妈妈一样的困惑:面对孩子的情绪状态,如果是开心的,喜悦的,不会引起自己焦虑的,或者不会让家长担心害怕的,一般大部分家长都会觉得很省心。但凡孩子有一点情绪波动,发脾气,闹别扭,起争执,不听老师或大人的话,家长们就会立刻感觉要拉起警备线,全身武装起来去应对孩子的在他们看起来“极端或失控”的情绪状态。

孩子饿了,你给的是面包还是玩具

我们把孩子当成了让我们舒服或不舒服的测试仪,希望测试出来的结果永远是好的。可是亲爱的家长,你们有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人呢?他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一个人完整的喜怒哀乐,他们会笑也会哭,他们有开心也会有伤心。如果我们要求他们一直都是开心的,让你顺心的状态,那他作为人的所有体验都要成为维护你的情绪的工具,那是机器不是人。

孩子饿了,你给的是面包还是玩具

我们忽略了孩子的七情六欲,我们不允许孩子生气,发怒,闹脾气……因为那样会让我们不舒服,会让我们难受。所以我们会不自主的把自己的感受放在前面,而无法体会到孩子的感受。而孩子作为一个弱势群体要承接的是家长们所有的要求和“你让爸爸妈妈不高兴了,你该怎么办?”

老师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发脾气,很多家长会转述老师的话,接下来要么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怎么做,要么严加训斥告诫孩子不能怎么做。有几位家长真正的同理到孩子的感受而允许孩子不开心,很生气,并允许孩子在那个情绪里呢?

孩子饿了,你给的是面包还是玩具

更多的家长害怕孩子因此会养成不好的脾气,害怕从此就会遇事就发脾气,害怕惯使他越来越骄横……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在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如果有个人理解你,接纳你,包容你,你会怎样?是感觉很舒服慢慢平复?还是越来越激动不能自己?

就像在你饿的时候有人拿过来面包一样,那是你正好需要的。而不是在你饥饿的时候却给你递过来玩具,你不仅不会接受而且还会因为别人无法理解你的需求而更加生气。

孩子饿了,你给的是面包还是玩具

所有亲爱的,当孩子饿的时候,你给他的是面包?还是玩具?

~End~

(图片版权说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旨在分享,尊重图片原创。原作者可随时联系予以更正,或做删除处理,特此声明。感谢!感谢!再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