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鄉賢|辛亥革命英傑——林者仁


龍文鄉賢|辛亥革命英傑——林者仁


鄉賢,一群從鄉村走出去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學,或經商。鄉賢教化鄉民、反哺桑梓,對凝聚人心、促進和諧、構建鄉村傳統文化大有裨益。鄉賢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不同鄉賢在各自領域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歷史上,龍文就走出了眾多鄉賢:他們或科舉高中,叱吒政壇;或參加革命,締造共和……

龍文鄉賢|辛亥革命英傑——林者仁

辛亥革命英傑——林者仁

龍文鄉賢|辛亥革命英傑——林者仁

一百年了,滄海桑田、魂牽夢引的一百年。

響水河的水依舊流淌,流走了百年的往事;響水亭的曲依舊傳唱,蘊藉著曾經的記憶。

匆匆行色自響水橋上穿過,依然不變的是那踏上響水橋前行的堅定的步伐,抑或是踏上停靠亭旁的蓬船,順著響水河的水入九十九灣義無反顧地使向旭日東昇的地方,意氣風發地投入霞光的熱烈之中。

在這匆匆前行的人流之中,就有一個值得我們崇敬,值得我們銘記的人——他就是林者仁。

林者仁,字袖湖,今龍文區藍田鎮東嶼村人。東嶼村是毗鄰響水河的一個小村莊,自古民風淳樸,人傑地靈,響水河與東嶼人生生相息,她那不變的義無反顧地往前流淌,恰是當地人的一種精神所在,者仁先生是喝著響水河的水成長的,在他的血液裡流淌著她的魂魄。先生自幼天資聰慧,又勤學苦讀,經史子集頗有根基,為林氏族人所喜愛,他早年留學日本國,在日本求學時先生思想活躍,愛國情懷已被激發,加上當時的中國已是風雨飄搖,先生便接受孫中山老師的思想,加入同盟會,從此,先生走上了一條佈滿荊棘的革命道路。

辛亥革命前夕,1909年中國同盟會漳州分會宣告成立,先生是漳州分會的骨幹,餘有陳智君、蘇鬱文、朱潤卿、宋善慶等。他們堅信“只有革命,才有生機。抗清反清是大勢所趨,人心莫逆”,他們在漳州創辦“閱讀報社”、“夜校”,大膽介紹革命思潮,傳播民主共和思想,啟迪青年的覺醒。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獲得成功,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武昌起義的勝利,在全國激起了強烈的反響,全國有十幾個省也紛紛做出響應,清王朝處於崩潰邊緣。漳州同盟會的革命仁人也借勢燃起漳州光復大業之火,11月11日清晨,先生和陳智君、宋善慶等與漳州哥老會張儀等攻入漳州府道尹公署(即明倫堂,今屬西橋中心小學),卸掉清王朝黃龍旗,升起第一面辛亥革命旗幟——五色旗,宣告清王朝在漳州的統治命運的結束,宣告漳州光復。林者仁先生在被佔領的公署當眾宣佈:“現在時危勢迫,各省警報紛紛,我漳州伯叔兄弟,各有生家性命,方免禍至災臨,現在紳商學界,大家求保平安,為此宣告獨立,軍民一心,商界照常貿易,居民從此安寧。”(《薌城文史資料》)

漳州的光復,給漳州人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男女平等、剪辮放足,體現了革命於人的解放;興辦學校,大辦教育,體現了革命引領於人的思想。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12年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當上了大總統,後來他還給自己封了個皇帝,於是,又一場革命開始了“反袁護國”。覺醒了的漳州人民為了保護來之不易的革命成果,也加入了這場反對袁世凱的鬥爭,林者仁先生是其中的激進者。

1927年,林者仁先生參加了北伐戰爭,供文職,任戰地政務委員會委員。後歷任福建省高等法院院長、龍溪縣縣長等職。1949年於臺灣逝世。

林者仁先生的青年時代,中國國力衰微,內憂外患,先生能投身於革舊納新的革命之中,為世人所讚譽,是我們後學的楷模,先生於國家於家鄉的偉績定能彪炳青史。

主編:沈鵬昊 | 監製:吳秋潭

電話:0596-2131358

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