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陰潤肺,生津止渴,清心除煩,善治秋燥口乾的麥冬

有一種小草,葉片很像韭菜而顏色墨綠,所以得名“羊韭”、“馬韭”、“禹韭”,又因其常沿著臺階分佈,被稱為“階前草”、“沿階草”。挖開它的根可以看出,除了絲狀的細根之外,還能經常看到一些膨大的塊根,中間粗兩頭細,形態及大小非常像小麥,加之這種植物四季常青、凌冬不凋,所以古人給了它更形象的一個名字——“麥冬”。

養陰潤肺,生津止渴,清心除煩,善治秋燥口乾的麥冬

一、麥冬的形態與分佈

麥冬為百合科沿階草屬植物,葉片狹長呈韭葉形,四季常綠。花小,淡紫色,略下垂,根膨大似小麥而有須。

養陰潤肺,生津止渴,清心除煩,善治秋燥口乾的麥冬

麥冬喜歡生長在陰溼處、林下或溪旁,在華東、華西、華中、中南、西南等地區多有分佈,作為一種景觀綠化植物,更是在全國各地廣泛栽培。正哥老家屋後背陰處有一片麥冬,是十年前我在老家山上採藥時挖回來的,每年都會開花,生長旺盛長得像小蔥一樣。

二、麥冬的功效及作用

麥冬以紡錘形塊根入藥,是傳統的滋補佳品。性味甘、微苦、微寒,具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可用於肺燥乾咳、陰虛勞嗽、津傷口渴、煩渴多飲、消渴、煩躁便秘、血熱吐衄等。

養陰潤肺,生津止渴,清心除煩,善治秋燥口乾的麥冬

麥冬善於養陰潤燥,合生地、玄參即是有名的增液湯,善於治療陰津不足所致的消渴、煩熱口渴、大便乾燥等。

麥冬長於滋陰潤肺,尚能瀉肺中伏火,適合於肺熱消渴、陰虛勞嗽、肺痿咳吐涎沫、咽喉不利等,常和桑葉、南杏仁、枇杷葉、北沙參等搭配使用。

養陰潤肺,生津止渴,清心除煩,善治秋燥口乾的麥冬

麥冬還能滋養胃陰,養陰之中兼清胃火,兼理脾陰,可用於胃熱消渴、飲水不止,吐血衄血,或飢不欲食等,是為數不多的兼能理脾陰的藥物。常和玉竹、北沙參、石斛、天花粉等藥物搭配使用。

此外,麥冬養陰之外尚能益氣,具有提高免疫、抗疲勞、提高耐缺氧、改善血流動力學等作用。因此《神農本草經》認為麥冬治療“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飢”,《本草正義》認為麥冬“專補胃陰、滋津液,本是甘藥補益之上品”。《醫學衷中參西錄》認為麥冬“津液濃厚,能入胃以養胃液,開胃進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於肺,定喘寧嗽”。

養陰潤肺,生津止渴,清心除煩,善治秋燥口乾的麥冬

麥冬煮水味道微甜,不僅可以入藥,還可以用於日常保健,比如夏日勞作汗出較多,用麥冬配上西洋參或者黨參煮水服用,可以起到養陰清暑、扶助正氣的功效。秋季天乾物燥,用麥冬、蜂蜜、無花果等泡水服用,生津潤燥止渴,可以有效緩解秋燥。

臨床使用鮮品每次30~50克,幹品每次10~30克。

三、麥冬的使用注意事項

麥冬畢竟性味偏寒,而且潤潤多汁,具有傷脾滑腸之弊,因此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使用。脾胃虛寒、溼濁中阻、寒痰咳嗽者均不適宜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