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著不動,小心引發下肢靜脈血栓,記住這些讓你從此遠離血栓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靜脈中凝滯

,是周圍血管科常見的疾病。其表現為下肢腫脹、疼痛,皮膚色紅皮溫增高,可出現下肢青筋暴露

“窩”著不動,小心引發下肢靜脈血栓,記住這些讓你從此遠離血栓

本病可見於中醫的“股腫”。是由於溼熱蘊結、脈絡不通所致的下肢靜脈血流淤滯不通。病位在下肢脈絡,早期多為實性病變,後期常呈虛實夾雜表現。

“窩”著不動,小心引發下肢靜脈血栓,記住這些讓你從此遠離血栓

醫生提醒:有以下類似症狀需要特別注意!

1.青筋腿:多見於中年男性,持久站立工作者,下肢靜脈彎曲、隆起,站立時更為明顯,可有患肢沉重、疲勞感,少有脹痛,活動後出現小腿、踝部腫脹,休息後可自行消失。

“窩”著不動,小心引發下肢靜脈血栓,記住這些讓你從此遠離血栓

2.

大腳風:發病緩慢,往往有幾年以上病史,多發生於青年人的足部,開始輕度水腫,逐漸加重,可累及小腿,隨著病情進展,皮膚變得肥厚粗糙,呈硬韌性,潰瘍少見,淋巴管造影可確診。

“窩”著不動,小心引發下肢靜脈血栓,記住這些讓你從此遠離血栓

隨著人口老齡化,各類慢性疾病、骨折導致長期臥床的患者越來越多,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病率持續增加,下肢內深靜脈血栓形成後,阻塞了靜脈迴流,導致肢體腫脹、疼痛。但是!!!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下肢深靜脈血栓有脫落造成肺栓塞的風險,致死率極高,現在已成為患者猝死的頭號殺手。北京豐臺國康醫院劉繼前教授強調;尤其對於那些上了年齡的人們來說,要隨時警惕下肢深靜脈血栓,留意下肢深靜脈血栓發作徵兆。尤其對於那些上了年齡的人們來說,飲食問題、自然退化…造成沉積、血管內膜增厚,形成“斑塊”,動脈狹窄。如果斑塊結在血管分支的路口,血流過不去,容易發生栓塞。

怎麼測血管堵沒堵

1、平躺在床上,把雙腳抬高至45度左右,時間30秒左右,然後觀察自己的兩條腿

如果有一條腿蒼白,甚至有點蠟白,感覺腿的皮膚有點透明狀,等腳拿下去,恢復正常坐姿,這條腿會發生潮紅,就說明這條腿已經發生了缺血癥狀。

2、踮腳

劉繼前教授建議大家看電視的時候動一動,沖刷血管,不怕堵塞。

血管堵塞的原因之一就是,血管中平時流經的血液不夠、流速緩慢,所有除了通過飲食控制血脂等血垃圾的過多累積,還可通過讓更多的血液以更快的速度流過血管,也能達到防止板塊形成、血管堵塞的目的!

方法不難,不需要跑步、長途跋涉,因為這些動作的普適性不強,很難普及,所以,經過更進一步的探索,找到了一個絕大多數人都能做的運動——踮腳!

“窩”著不動,小心引發下肢靜脈血栓,記住這些讓你從此遠離血栓

別小看這個踮腳的動作,在踮腳過程中,小腿肌肉會有規律的收縮和舒暢,這就會最深層次的刺激到血管,血管也會有規律的被擠壓、放鬆,同時踮腳會增加下肢血液的流通量和速度,這樣以來,下肢血管就會被更多、流速更快的血液沖刷到了。

穿一雙平穩的平底鞋站好,將腳跟抬起,用腳尖支撐身體,約2秒後落下腳跟,站穩後繼續將腳跟抬起,用腳尖支撐身體,反覆進行。

劉繼前教授建議:每天做3次,每次5分鐘左右。如果連續坐著超過1個小時,也建議站起來做幾分鐘。如果擔心站不穩,可以扶住椅背等幫助維持平衡。

看電視的時候可以做、玩手機的時候可以,和人聊天的時候也可以做,不拘泥於時間、地點,而且沒有人群限制!

劉繼前教授提醒:在發生急性血栓堵塞時,人會感覺到腿突然疼痛。此時,一般可以確定是血栓突然脫落造成的,這樣的情況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如果血栓隨血流遊離到心臟處,發生堵塞,就會導致心肌梗塞,一定要小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