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價格這麼高,而黃河已經被沙子淤積成了地上河,為什麼不清河床,順帶解決沙子問題?

路人甲147321138


沙子價格這麼高,而黃河已經被沙子淤積成了地上河,為什麼不清河床,順帶解決沙子問題?

這裡面涉及三個問題,黃河有多少沙子?為什麼我們不清理河床?我們如何採沙?

上圖為太行山花崗片麻岩,是形成沙子的岩石

有人說黃河沒有沙子,多是細沙,這種說法不是很準確,其實黃河沙源也特別豐富,黃河上游從青藏高原上下來,流經青海地區,山區性河道,落差大,河流下切侵蝕力強,攜帶著泥沙含量高,河床中沉積了大量的顆粒沙。

黃河在中下游地區,劈開太行山,留下了著名的峽口,如三門峽,太行山南段岩石多為侵入岩,SiO2礦物含量高,沙源豐富,加之流經的太行山支流眾多,所攜帶泥沙大部分帶到河流主河道,千百萬年來,隨著黃河水搬運,沉積在太行山峽谷、山口河段,根據河水搬運特徵,下游大致從小浪底水庫起顆粒沙由上往下沉積,越來越少,粒徑越來越細。從行政區劃來看,河南黃河段沙源較豐富,據一些資料報道,年產達2億噸,山東段優質沙含量極少。

我們為什麼不清理河床?

黃河泥沙含量高,有“一碗水,半碗泥”之稱,每年輸沙量高達16億噸,塑造了整個華北平原,大量泥沙沉積在河道內,使河床的淤積越來越高,歷史上出現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河床這麼多泥沙,清理淤泥的工程量對於人類來說是龐大的,在自然界面前是眇小的,而且河流沉積泥沙分分秒秒在進行,晝息不停,我們清理不完河床泥沙,清理的速度遠遠比不上淤積速度,只能把握黃河泥沙淤積規律,充分利用河流天然輸沙特性,實現河流泥沙自清功能,水裡有沙,流動著水攜帶著泥沙,把泥沙送入渤海。

經過長期觀察實踐,經過科學計算驗證,利用小浪底水庫通過蓄清排洪、人造洪峰、進行調水調沙,通過近幾十年的摸索,找到了調水調沙方法,水沙情況發生了趨勢性變化,淤積量逐年大副度減少,由16億噸變成2到4億噸,下游河床不斷降低,目前河床比降利用輸送泥沙入海,達到了水沙協調。

我們應怎樣開採黃河河道里的沙子。

黃河裡的沙子,分佈是不均勻的,與河床的巖性有關,花崗岩風化破碎後,經過河流的搬運,沉積在河床中,加之河流的水文特徵也有差別,顆粒沙沉積分佈也會不均勻,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這給私採、盜採沙者,提供了可乘之機,受利益驅動他們會亂挖河床,哪裡沙量高,就往哪裡挖,給黃河大堤埋下隱患,當黃河出現洪水時,就容易出現決堤。這在近二年的山東壽光彌河上出現的洪水災害,與私挖亂採沙有很大關係,為此國家近幾年加大對河流採沙管理,禁止私採亂挖。

河流的沙子是經過成千上百萬年形成的,也是稀缺資源,不可再生的優質建築材料,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沙子這種資源出現的短缺,價格攀升,為此國家加強管理,統一開採,近期水利部出臺瞭如何開採黃河沙子的指導意見和管理辦法,在充分考慮黃河河床特點,在保護好黃河大堤的安全前提下,實現採沙與清理河床協調運行,實現效益與黃河治理協調發展。


地理縱橫


黃河的地上懸河為何不通過挖沙的方式解決?難道水利專家們不懂這個道理嗎?


答案並不是!黃河作為中國的母親河,孕育了5000年的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在全球的中華兒女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黃河確實因為含沙量巨大而聞名於世。


歷史上黃河曾經十分清澈且溫順,但是由於我們的祖先在黃河上游地區不斷的繁衍生息,需要開墾更多的土地用來耕種以供養越來越多的人口!並且在改善人類居住環境的過程中,對黃土高坡上的森林進行了過度的砍伐!

因此黃河中的含沙量不斷增加,大量的泥沙隨著雨水匯入到黃河河水之中,又隨著奔騰的河水流入到中下游平原地區,這些含沙量極高的河水在水流變緩之後逐漸沉積,河床被不斷的抬升,最終形成了今天的黃河中下游呈現出地上懸河的奇觀!



因此近千年以來,歷代的封建統治者和勞動人民不斷地在與黃河水患進行著鬥爭。不斷的加固河堤、修築堤防和蓄洪區。也曾經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去疏導河道,但是都沒有徹底的根治黃河的水患以及黃河地上懸河的現象。


許多人覺得在機械裝備和製造能力發達的今天。我們是否可以通過鼓勵人們去黃河中下游的河道之中開採河沙,進而起到降低河底高程和解決建築工程沙子短缺的問題。

但是實際上,黃河中下游的河沙顆粒直徑較小且飽含泥土。這樣的河底泥沙並不能夠直接應用到建築工程之中。另外一方面沒有節制和規範的去開採河底的河沙。不僅不能夠起到降低河底高程緩解黃河水患的作用,反而可能導致黃河兩岸的大堤出現坍塌和毀壞!黃河會進一步的肆虐兩岸。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黃河泥沙,也非一日之事。想要解決黃河水患的問題還應該從源頭上入手,儘可能的恢復黃河上游的水土保持和植被涵養水份和防風固沙能力,逐步有計劃地向前推進治理黃河的千年大計!


珞珈山的貓


南方缺沙,北方沙子氾濫成災。南水能北調,北沙為何不能南調?

蒙古、新疆等地沙漠遍佈,沙丘連綿,每逢朔風勁吹季節,沙丘滾滾,淹沒農田和村莊,沙塵暴更是肆虐大半個中國。沙漠之害,遺禍萬年。

然而南方,沙源匱乏,沿河撈沙也成為奢侈品。黃河雖然沙淤如嶺,自古也有清淤之法,然而清淤之法宜淺而勤,遠非現今採砂船所能掌控,搞不好就會堤潰河決。

現今中國大搞基礎建設,建築用沙每年大約需要100億噸,約合67億立方米。

假如中國能規劃一項北沙南運工程項目,在沙漠修建一條專業運輸沙子鐵路運輸線,再連通全國主要建設城區,實現北沙南運,不僅解決了南方缺沙狀況,還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沙漠災害,這可以一舉兩得。這也是利國利民的萬年大計。

北沙南運項目,重在治理沙漠,次則解決沙荒。如果能在沙丘地帶,沿著某一地平線,向前鏟沙推進,每年能消除沙丘67億立方米,堅持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百年,則可以把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一座座沙漠大山徹底剷平,沙漠禍患就從根本上徹底解決了。剷平後的平地含有較多的水分,可以隨即植樹造林。鏟沙、綠化兩相結合,就可實現同時綠化,甚至還有可能增加大片肥沃田地和湖泊、池塘。

另外,除了建築用沙,南方土壤板結、膠粘,還可以用沙子改造土壤;海灘、河灘、池塘岸邊,也都可以鋪上沙灘,以美化環境等。這樣可以增加用沙量,每年治理沙漠鏟沙量,就遠不止67億立方米了。


南宮外史


黃河的沙子太細了,可能不適合做建房用。但是黃河下游河道淤積太嚴重了,應該清淤。下游八百公里河道成為懸河,嚴重危害兩岸人民的生活和財產安全。某些河段河床比堤外平原高出七八米,個別地段甚至於高出二十米。三門峽水庫也是淤積嚴重,庫容量大大減少,急需清淤。以前沒有條件清淤,現在有很多的機械和運輸工具,完全可以做到。我建議在三門峽和下游八百公里清淤,長度為八百公里,寬度為五百米,平均挖深四米,總之河床要低於堤外平原。工程量是八十萬米乘以五百乘以四,等於十六億立方米。用二十年時間完成,每年平均八千萬立方米,三百個工作日,平均每天二十七萬立方米。可以自下而上挖,用船運到黃海造陸,每天一千隻船運輸。也可從上往下挖,用大貨運到黃海造陸,每天五千輛汽車運輸。完成清淤後,可以提高通航能力,又可以永絕水患,還可以造陸大約一二百平方公里,稱得上是一舉三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必須儘快做起來。


天目散人203


黃河,別稱母親河、河水、濁河等,長度5464公里,我國北方第一大河,世界世界第五大長河,流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590億立方米。黃河流經我國的九個省、自治區, 其中上游地形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流經區域包括:青藏高原、河西走廊、銀川盆地、寧夏平原 、鄂爾多斯高原、內蒙古高原 、河套平原 、黃土高原 、太行山山脈、華北平原 、最後經東營流入渤海灣,屬我國太平洋七大水系之一。


黃河,除了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發源地外,還是世界上攜帶泥沙量最多的河流,世界排名第一位,每年攜帶泥沙量為16噸左右。因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黃土高原土質疏鬆,植被遭到破壞,土壤過於裸露,一遇大雨暴雨,水土流失相當嚴重,使黃河的泥沙大增。俗話說“一碗黃河水,一半是泥沙”。那麼,既然現在高樓大廈都是水泥土澆築,自然離不開沙子,而沙子價格如此之高,而黃河已經被沙子淤積成了“地上懸河”,為什麼不清理河床深度,排除隱患,順帶解決建築上沙子短缺問題呢?


黃河變混濁,黃土高原是其源頭。把黃土高原治理好,黃河下游淤積的泥沙,自然而然會減少,而地上“懸河”也就會慢慢消失。黃河分三段,中上游分界點為內蒙古河口,中下游分界點為河南舊孟津(桃花峪)。舊孟津(桃花峪)是黃河關鍵節點,此處位於太行山山脈,是我國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處,落差較大,水能量豐富。黃河下游變的水流平緩,河面變寬,河水攜帶到大量泥沙也隨之沉澱淤積,高達百分之二十左右。黃河每年攜帶泥沙量為16噸,也就是有3.2噸泥沙沉澱於黃河下游八百里的河床內。在河南舊孟津(桃花峪)上游,修建了小浪底和三門峽水電站,水電站的作用不僅僅是發電,還在通航、防洪,清淤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黃河上游從河的源頭到內蒙古的河口,長度為3472公里;中游自內蒙古河口到河南舊孟津(桃花峪),長度為1206公里;下游自河南舊孟津(桃花峪)到渤海灣入海口,長度為786公里。黃河下游由於大量泥沙長期淤積,形成了舉世聞名的“地上懸河”,長度八百公里,最高的河床地方高出平原地區七八米,像河南開封地區。在黃河口因泥沙淤積,不斷延伸擺,每年平均淨造陸地25至30平方公里。

對於黃河的清淤泥沙,國家已出臺政策,用清淤船開始清理黃河下游河床泥沙,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只能暫時性緩解河床泥沙淤積,且清理出來的泥沙,不完全是沙子,而是黃土淤泥和沙粒的混合物,雖然泥沙打撈出來,還需要複雜的過程進行淤泥和沙子的分離工作,過程負責,成本較高,而且黃河的沙子太細,可能不適合澆築方面用。因此,雖然我們對黃河下游進行清淤泥沙,但是建築用沙的問題難以解決。在黃河下游清淤的同時,三門峽和小浪底水電站對黃河泥沙量減少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泥沙源頭,正在大力發展“退耕還林,植樹種草”的政策,鞏固黃土高原的土壤,減少水土流失。如今的黃河攜帶泥沙量已經減少到了原來泥沙量的一半以上還要多,黃河下游沉積的泥沙更少,在渤海灣黃河入海處造陸面積在減慢,可見卓有成效。希望我們的“母親河”越來越好,越來越清澈吧。



謝謝閱讀。


這麼近那麼遠F4


黃河的沙子太細了,可能不適合做建房用。但是黃河下游河道淤積太嚴重了,應該清淤。下游八百公里河道成為懸河,嚴重危害兩岸人民的生活和財產安全。某些河段河床比堤外平原高出七八米,個別地段甚至於高出二十米。三門峽水庫也是淤積嚴重,庫容量大大減少,急需清淤。以前沒有條件清淤,現在有很多的機械和運輸工具,完全可以做到。我建議在三門峽和下游八百公里清淤,長度為八百公里,寬度為五百米,平均挖深四米,總之河床要低於堤外平原。工程量是八十萬米乘以五百乘以四,等於十六億立方米。用二十年時間完成,每年平均八千萬立方米,三百個工作日,平均每天二十七萬立方米。可以自下而上挖,用船運到黃海造陸,每天一千隻船運輸。也可從上往下挖,用大貨運到黃海造陸,每天五千輛汽車運輸。完成清淤後,可以提高通航能力,又可以永絕水患,還可以造陸大約一二百平方公里,稱得上是一舉三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必須儘快做起來。


遊戲人超超


國家控制砂子開採,目的是定向限制房地產開發,打壓建房勢頭過猛,好事情!


心的思


黃河淤積的沙成份是比較複雜的,確切說是泥沙。沙多是在建築行業使用,建築上對沙粒的大小及含雜質都有要求的,所以不是說黃河沙都是能用的沙。


天山木933


沙子多了價降了那些有權利管沙子的錢就賺少了,所以怎麼會想辦法解決沙少問題呢?換了是你也是這樣的。


手機用戶閒人阿進


現在看到農村的河流,由於撈沙過度,以經不象以前的河了,加上水源缺少,河中只是尖刺的石頭,有的地方一點白沙都看不到。我想問的是:如果河要復原以前的生態狀況,需要多少年才能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