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洗牌進行時:這家上市公司逆變器業務銳減9成,已放棄,謀轉型

在531至今的光伏行業震盪中,不斷有掉隊的企業出現!

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獲悉:日前,涉及光伏逆變器生產的茂碩電源(002660.SZ)在公佈了2019年上半年報之後,收到證監會問詢函。在回答問詢函時,茂碩電源透露:公司光伏逆變器營收大幅下降了 88.95%,正謀求轉型。

光伏洗牌进行时:这家上市公司逆变器业务锐减9成,已放弃,谋转型

2019年上半年,茂碩電源光伏發電項目營收從2282.26萬元下降到1413.14萬元,同比下降了 38.08%。茂碩電源稱,主要系公司於2018年8月份出售台州南瑞光伏電站及海寧光伏電站,導致補貼已經到期所致。因為光伏業務的全面縮水,造成了茂碩電源營收大幅下降,公司也不得不做出轉型之舉。

實際上,茂碩電源並非個例。在光伏行業這一年多來自上而下的新一輪洗牌中,不知不覺間已經有很多家企業或轉型、或賣身出局。在邁向平價時代的競速賽中,光伏企業的“淘汰賽”會更加激烈,產業集中度正在一步步提高。

黃金時期入場,卻沒有熬過寒冬

茂碩電源成立於2006年,為最早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專業電源製造企業。公司於2012年3月16日在深圳掛牌上市,是目前國內LED驅動電源行業裡唯一一家上市企業。

上市1年後,茂碩電源抓住了中國光伏產業觸底反彈的時機,大舉入場。2013年,茂碩電源1800萬投資光伏逆變器產商深圳富凌,並觸及光伏發電項目,正式進軍光伏產業。

2014年5月,茂碩電源投資設立子公司深圳茂碩電氣有限公司(簡稱:茂碩電氣),繼續發力光伏市場。茂碩電源逐漸形成了電站+光伏逆變器的光伏佈局。

在當時政府政策的帶動下,中國光伏行業開始了新一輪起飛。茂碩電源也抓住黃金窗口期,加大投資力度併成為了受益者。據不完全統計,僅在進入光伏行業的前三年,茂碩電源的擬投資光伏發電項目總金額就高達55億;光伏逆變器業務也取得突破,增速迅猛。

進入光伏行業,使得茂碩電源在資本市場獲利頗豐。以2015年為例,當年,茂碩電源的總體淨利潤為1600萬元,而新的光伏逆變器收入為2926.57萬元,光伏電站項目收入為1765.65萬元。更重要的是,光伏行業的高歌猛進,也讓茂碩電源的股價在2015年達到了歷史最高的24.21元/股。

這之後的兩年,茂碩電源的光伏業務實現持續增長。到了中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最大的2017年,茂碩電源也實現了首次光伏逆變器收入突破一億元大關,達到了1.02億元,光伏電站收入也達到了5615萬元。這些成績成就了茂碩電源在光伏行業中的巔峰時刻。

2018年,因為531光伏新政的出臺,整個光伏行業進入到一個短暫的寒冬。這場寒冬實質上是我國光伏產業進行戰略升級、光伏企業進行市場淘汰的必經過程。茂碩電源這個光伏行業後來者,顯然受波及嚴重。2018年,其光伏逆變器收入為7505萬元,下降近三成;光伏電站收入為4453萬元,下降了20%。2018年全年,公司虧損高達2.56億!

光伏洗牌进行时:这家上市公司逆变器业务锐减9成,已放弃,谋转型

茂碩電源2019半年報主要收入情況(單位:萬元)

2019年上半年,茂碩電源的光伏逆變器業務大幅下降近9成,公司也宣佈擬將茂碩電氣轉型為電源行業技術公司,公司兩家主力光伏電站均進行了出售。在光伏領域的大撤退,也預示著茂碩電源在光伏行業的新一輪洗牌中出局。

光伏行業洗牌潮,誰主沉浮?

在中國光伏行業發展史上,經歷了兩次比較大的洗牌:第一輪2011年-2013年,使中國光伏行業開始走上了從技術到市場均靠自己的硬核之路;第二輪為2018年531光伏新政後至今,光伏產業正進行著更為殘酷的淘汰賽,將逐步走向平價時代和“寡頭”時代。

在2018年531光伏新政後,超六成的光伏上市公司出現了盈利下滑現象。但少數的諸如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陽光電源等龍頭企業,業績依然亮眼。在冷熱不均中,分化已經出現,強大的市場淘汰機制在發揮效用。

實際上,即使在寒冬一般的2018年,中國光伏頭部企業依然乾的漂亮!2018年,全球組件出貨量95GW,全球十大組件商有9家為中國光伏企業,總出貨量達到了60GW左右,佔比達63%。很顯然,這些出貨訂單,一部分來自於市場增量,一部分是從弱勢企業手中“搶”到的。

2019年上半年,光伏企業兩極化繼續加劇。在眾多光伏上市企業中,盈利和虧損各佔一半。其中,頭部的四家企業:特變電工(170.52億)、通威股份(161.24億)、正泰電器(144.28億)、隆基股份(141.11億),營收均超百億,構成了光伏企業的營收第一集團軍。

在寡頭企業逐漸形成之際,尾部淘汰也越發激烈。除去茂碩電源光伏業務大幅減少外,多家光伏上市企業的業績開展不力,負債率高企隨時都有發生危機的可能。在2019半年報中,負債率最高的向日葵(300111.SZ),其負債率達到了90%以上,遊走在債務危機的邊緣(詳見華夏能源網報道:光伏"債壓"預警:21家上市公司總負債超3000億,這家負債率已超90%!)。

另外一些光伏企業,在洗牌中早已經“賣身”改行,如在光伏行業有一定知名度的億晶光電(600537.SH),已出售給了深圳地產公司勤誠達,其創始人荀建華早已辭職出局(詳見華夏能源網報道:荀建華和億晶光電的"資本囧途":上市上到傾家蕩產,如今被迫賣身出局……)

而另外一些老牌光伏企業,如天龍光電(股票代碼:300029.SZ)正在寒冬中搖搖欲墜。公司包括基本賬戶在內的5個賬戶因債務糾紛被凍結,本部生產線更是已經全面停產10個月!如果沒有有新的資金注入,不能接到新的訂單從而復產,天龍光電將面臨著退市的生死劫難(詳見華夏能源網報道:天龍光電上市十年生死劫:賬戶凍結,工廠停產,還在“虧損、保殼、易主”死循環……)。

雖然沒有出現大規模倒閉現象,但不知不覺間已經有大量的光伏企業被淘汰。在這一輪洗牌中,真正掌握自己命運的,是那些具有核心領先技術和大規模配套生產能力、具有產業前瞻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具有良好客戶基礎與優質服務能力的企業。這些企業,將會成為未來中國光伏產業的中堅力量和真正意義上的主沉浮者,他們會是誰?

關注中國經營報微能源

光伏洗牌进行时:这家上市公司逆变器业务锐减9成,已放弃,谋转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