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韩信井陉之战,浅析《孙子兵法》“以正合,以奇胜”的战术思想

《孙子兵法》“以正合,以奇胜”的战术思想,历来被人民误解得最多。

所谓的“以正合,以奇胜”,就是一个分兵作战的思想,已经出击和敌方正式交手的是正兵,还没有出击的预备队是奇兵。

下面我们通过韩信灭赵的井陉之战的正兵奇兵的相互转换关系来演示“以正合,以奇胜”的战术思想。

韩信带领灭掉魏国后,带领大军浩浩荡荡向赵国的井陉口开,。准备灭掉赵国。赵国这边,派出陈馀和李左车,带领二十万大军在井陉口搭建营垒以待。

刚开始,李左车向陈馀建议,由他带领三万骑兵绕到韩信的后面,一旦韩信进入井陉口,就从后面断绝韩信的粮道。这样不超过十天,韩信大军就被饿死了。陈馀没有采纳李左车将军的建议,坚持在井陉口和韩信进行正面决战。

韩信派出的间谍获知这个消息后,立马报告给韩信。韩信知道陈馀没有用李左车将军的计谋后,马上安排大军开赴井陉口,和陈馀进行决战。

大军离井陉三十公里时,韩信如此这般地先给灌婴吩咐一番,然后让他带领两千骑兵先行,并且让每名士兵携带一面汉军旗帜。

第二天,韩信亲率主力大军渡过微水,将大部分军队背水列阵在微水边上,然后自己带领剩下的军队,打出自己大将军的旗号,摆开大将军的仪仗,大张旗鼓地向井陉口开去,准备和赵军大战。

此时,韩信亲自带领前去和赵军大战的军队是正兵,灌婴带领的骑兵和在微水河边列阵的是奇兵。一正两奇。

接下来就是正奇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

第一步:韩信率领正兵直接和赵军大战,打了好一会儿后,佯装败退,还搞得很狼狈的样子,将大将军旗帜、仪仗都丢弃在路上。

赵军看到韩信败退,以为胜利在望,全部倾巢而出,追击韩信。都希望干掉韩信,立下不世之功。

韩信和赵军大战时,他的两路奇兵都还没有行动。还是一正两奇。

第二步:韩信败退,赵军倾巢而出时,灌婴埋伏在赵军营垒伏击的两千骑兵马上冲入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旗帜,全部换成汉军旗帜。

此时韩信带领的军队已经转换为奇兵,灌婴的两千骑兵转化为正兵。韩信的败退之军和列阵之军队,转换成奇兵。还是一正两奇。

第三步:韩信败退至微水河边,和列阵的大军会合,与追击的赵军展开激战。因为汉军时背水列阵,没有退路,因此都英勇善战。

此时韩信带领的败退之军和列阵之军回合后,一起变为正兵。灌婴的两千骑兵转换成奇兵。此时变为一正一奇。

第四步:赵军无法战胜汉军,就想先退回营垒,择机再战,可是返回去一看,自己的营垒全部插满了汉军的旗帜,都以为赵国已经被汉军灭掉,惊慌失措,赵军陷入混乱当中。

正当此时,韩信马上带领大军掩杀赵军,灌婴的两千骑兵负责守卫赵军的营垒。

此时就没有奇正之分了,全是正兵。

赵军眼看回不去自己的营垒,后面又有汉军追杀,就四散逃亡,韩信立即进行追击,最终杀掉陈馀,俘虏赵王歇,赵国灭亡。

《孙子兵法》“以正合,以奇胜”的战术思想,变化莫测,使用好了,能够极大地发挥自己的兵力优势。

搞明白了奇正之法的战术运用,我们再来看其他的战争,大部分的战争就基本能搞明白是怎么打的了。虽说不上是专家,但至少不再是“门外汉”,多少能看出点门道。

此外,“以正合,以奇胜”当中的“奇”字读音为jī,奇偶数的奇,不是qí。有多少人读错了呢?

(参考资料:《孙子兵法》、《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中国历代战争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