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的发展规律,越短越好还是越长越好?

中国诗歌的发展规律,越短越好还是越长越好?

我们都知道,中华传统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诞生了无数的名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诗言志,诗言情,中国古诗词与外国诗歌有很大不同,有着严格的题材、格律、韵脚,往往寥寥数字就能描绘出一个令人心生神往的仙境。

早期的诗歌,相当一部分是有配有曲子能唱的,甚至有人说,能唱的叫歌,不能唱的叫诗。

那么,这些巧夺天工的诗歌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中国诗歌的发展规律,越短越好还是越长越好?

飞土

中国最早的诗歌,以《吴越春秋》的《弹歌》为代表: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寥寥八个字,勾勒了一副生动的远古先民狩猎的生活场景。

及后便是中国诗歌的两大主流,《诗经》和《楚辞》,影响了中国诗歌几千年,《国风》与《离骚》并称“风骚”,由此诞生了“骚人墨客”一词,用来代表文人,可惜几经流传,这个词竟成了贬义。

中国诗歌的发展规律,越短越好还是越长越好?

无衣

《诗经》皆是六字,记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中国古人生活故事,分为《风》《雅》《诵》三个,尤其以代表普通百姓生活的《国风》系列艺术成就最高。如《秦风》两首《蒹葭》与《无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八个字一副秋天悲凉感扑面而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八个字动人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是国仇,也是战士之间的生死友谊。

再如《周风》《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秦古人毫不忌讳地说出自己心中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中国诗歌的发展规律,越短越好还是越长越好?

美人

《楚辞》较《诗经》有很大不同,多是七言,以“兮”字结尾,内容多瑰丽奇绝,这与楚国八百年的立国史是分不开的,如《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缠绵悱恻,甚是凄楚动人;如《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这是面对苍天的叩问。

中国诗歌的发展规律,越短越好还是越长越好?

在水一方

诗歌发展到汉朝,有了五言诗,以从民间搜集而来的《乐府》诗为代表,“乐府”者,能入乐也,如“迢迢牵牛星”一诗,这是最早的“牛郎织女”传说,结尾“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一句灵感或许来自于《蒹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将这篇诗歌升华到了巅峰。

再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爱情里最庞大的誓言,是山盟海誓的最早来源!

中国诗歌的发展规律,越短越好还是越长越好?

凉州词

汉朝已经有七言诗了,但七言诗的巅峰,却是在唐朝,号称‘七绝之首’的《凉州词》,二十八个字,勾勒出一副雄阔的关外生活场景,“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又能以大入小,以景写情。经过诗仙、诗圣、诗佛的发展,诗歌达到了巅峰。

盛极必衰,果然晚唐以来,长短句的发展远胜于诗歌,在宋词元曲中达到再一次辉煌。

而现代诗,题材就广泛多了,其发源其实是来自于外国诗,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代表,时值中国白话文改革,因此一大批现代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新中国以来的海子、顾城、北岛为著名代表,“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多么崇高的志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多么美好的向往?

中国诗歌的发展规律,越短越好还是越长越好?

一代人

中国古诗词与现代诗孰优孰劣,难以比较,但其发展规律大抵是因为经济水平日益提高,文字发展也就越为广泛,古人刻字靠竹简,实在难得,因此诞生了四言精品,今人白纸轻而易举获得,反而难以领略文字神韵。


感谢观看关注!

小手札 | 国学,诗词,艺术,文学,历史,民艺,雅事

编辑:沽酒居士| 陕西穆诚林国学文化研究院

中国诗歌的发展规律,越短越好还是越长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