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馬揚鞭打造溫州東向發展主陣地

快馬揚鞭打造溫州東向發展主陣地

龍灣高速交通樞紐 洪金晶 攝

龍灣建區30餘年,城市的變化,足以證明一個區域的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城市建設,一頭連著歷史,一頭伸向未來。從紅磚瓦房到高樓大廈,從老舊工業區遍佈到“高、精、尖”產業“安營紮寨”,從泥濘小道到軌、陸、空無換乘的未來最大綜合性交通樞紐,龍灣城市建設脫胎換骨,呈現“加速度”式的發展。

近年來,龍灣區綜合經濟實力逐年提升,城市發展新動力正在加速生成:城市中心區逐漸成為集行政辦公、商務商貿、文化體育、生活居住、旅遊休閒等五大功能為一體的溫州東部新城,核心帶動作用日益凸顯;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溫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浙南科技城正成長為輻射浙南的科技高地;東部綜合交通樞紐將為龍灣發展開放型經濟、提高城市首位度夯實基礎……

從紅磚瓦房到高樓大廈

蝸居點點已成廣廈萬千

“居者有其屋”,多少年,多少代人,房子始終傾注著人們的希冀與憧憬。“30年間,我們搬了四次家,從紅磚瓦房到住進帶電梯的住宅小區,從一家幾口人蝸居十幾平方米的屋子,到全家享受著上百平方米的居室,這是百姓住房改善的縮影,也是城市建設發展的見證。”去年底從海濱街道蟾鍾村的三層落地房搬入安置房居住的李阿姨笑著說道。

近年來,龍灣區積極籌措資金,大力實施城中村改造,從以往的分片零散拆遷改造到整村拆遷改造,目的就是讓所有百姓住有所居、住有宜居,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目前,該區累計實施城中村整村(區塊)拆遷改造48個,涉及改造戶數2.8萬戶以上,拆除舊房面積400多萬平方米,為鞏固民生基礎、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開創了良好局面。“搬入新居後,屋子不僅比過去寬敞明亮了,而且還配備了現代化的傢俱、電器,我們正在享受著安居帶來的幸福生活。”李阿姨坦言。

安居方能樂業。現如今,除了大量的安置房投入使用,一幢幢現代化商業小區也拔地而起,房子大了,日子美了,換房選擇多了,蝸居點點已成廣廈萬千,百姓的生活可謂越過越紅火。

從老舊工業區到“高精尖”產業

新舊動能實現轉化

作為溫州的工業強區,龍灣10個老舊工業區內聚集的製革、化工、印染等傳統產業,曾是龍灣的金名片。隨著歲月的變遷,根據時代的需要,該區通過產業轉型的發展路,通過搬遷改造老舊工業區來提升轉換,實現產業“高、精、尖”。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面對轉型發展的要求,龍灣根據自身特色,借力“大拆大整”“大建大美”,對老舊工業區進行集體改造提升。

全區倒排時間,將目光聚焦十大老工業區拆整,繪製13張“作戰圖”,根據每家企業實際對症下藥。同時,組建了一支336人的工業園改造提升攻堅先鋒隊,籤、騰、拆、改、建……全程攻堅。數據顯示,目前龍灣區完成14箇舊工業區搬遷改造,拆除企業數1318個,騰出土地面積約4349畝,有效消除了大量歷史遺留的違建民房和工業違建企業問題。作為龍灣產業承接的主平臺,空港新區正興起開發建設新高潮。通過政府自建、工業地產、企業聯建等三種開發建設模式,小微園建設全力推進,正引導城區工業企業向工業平臺集聚發展,初步形成空港新區小微園集群。而其他老舊工業區的搬遷改造,也將在“大建大美”的進程中實現城區面貌的蝶變新生……這些小微企業的“夢工廠”,將重塑發展新動能,培育經濟新業態。

從泥濘小道到交通樞紐

四通八達繁榮城

從泥濘的小道到屈指可數的幾條城市主幹道,再到縱橫交錯的公路網,最後跨入立體交通時代,伴隨著改革的春風,龍灣的城市交通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路網布局日趨完善,城市骨架不斷擴大,一張張響噹噹的交通名片,見證了城市的發展變遷。作為老龍灣人,家住瑤溪街道的林大伯對30年前的交通格局仍記憶猶新:“那時有的僅僅是一條泥濘、顛簸的農村公路,連接永強與市區,取名為溫強公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每次進城就像‘打仗’一樣,加上道路顛簸,來回一次起碼要兩個多小時。現在修了快速路、立交橋,龍灣的路就和變戲法似的接連帶給百姓驚喜,有些目不暇接,‘說走就走,路不再長’也已成為現實。”

城市要發展,路是大動脈。1996年1月,一條東起永強機場,西接鹿城區新城大道,全長18.5公里的一級公路——機場大道,正式竣工通車;2002年12月,甌海大道動工興建。建成通車後,甌海大道沿途溝通起惠民路、府東路、湯家橋路、上江路、龍騰南路和三垟大道等多條主幹道;2018年2月,甌海大道東延及樞紐集散系統工程通車,可媲美“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甌海大道東延及樞紐集散系統;2019年1月,市域鐵路S1線正式開通運營,標誌著龍灣進入城市軌道交通時代……一批批完工的交通項目,引領龍灣城市向東拓展,讓“郊區龍灣”不斷向“都市龍灣”轉變,四通八達繁榮城已不再是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