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濟公這個人嗎?

成朝利


小時候大家可能都看過遊本昌老師主演的《濟公》,我至今都對裡面的歌詞記憶猶新:“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南無阿彌陀佛······“


這是一個濟困扶危,懲治強梁的活佛形象,讓大人小孩們都甚是喜歡,但是在問道歷史上真的有濟公這個人的存在嗎?我在這就要肯定的回答:當然存在了,並且歷史上還有明確的記載的。如下:

濟公(1148-1209),原名李修緣,號湖隱,法名道濟,南宋高僧,天台縣永寧村人。相傳,這位大和尚他的形象和遊本昌老師主演的濟公形象幾乎一模一樣,他破鞋子破扇子破袈裟,貌似瘋瘋癲癲,他生活瀟灑自在,不拘禮法,不守戒律,嗜好酒肉,行為舉止似痴若狂,其實他只是個嚮往自由,無拘無束的僧人,初在杭州靈隱寺出家,後住在淨慈寺,他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據歷史記載,濟公還著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於《淨慈寺志》、《鐫峰語錄》中。


大家可能都還記得電視劇中的濟公是個擁有神奇魔力的僧人,一顆伸腿瞪眼丸就可以輕易的醫治好身患重病的村民們,但在歷史記載的濟公中,濟公是一個醫術高明的僧人,無私的為百姓們治癒了不少疑難雜症,他深知民間疾苦,總是村民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樂善好施,歷史上記載的濟公和遊本昌老師主演的濟公只有一點不同,那就是遊本昌老師主演的濟公會施法救人,但歷史上的濟公是個完全靠自己的實力去幫助村民的,他們都一樣的愛護百姓,扶貧救弱,想方設法的去幫助村民們打敗貪官害蟲,為的就是百姓的安居樂業。


這麼多年以來,濟公總是被人們翻拍,遊本昌老師之後,張默演過,周星馳也演過,陳浩民也演過,為的就是傳承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但濟公本人卻從未被他們超越,他一直是我們心中的濟公,形象從未崩塌。


歷史上記載的濟公是真真實實存在的,他好打不平,助人為樂,除暴良安,救人之命,彰善罰懲等種種優良美德,他深受人們愛戴,被人們親切的稱作濟公,永遠都深深的印在了人們的心中。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唯戀無名


世人笑我太瘋顛,我笑世人看不穿!


濟公情結

一把破扇兒,一身爛袈裟,酒葫蘆腰間掛,手上逮著只狗腿啃,口上還唸唸有詞道:“唵嘛呢叭咪哞!”

然後破扇兒一扇,我的乖乖,啥都能變出來!那叫心誠則靈,還是心想事成?反正我覺得比孫悟空如意金箍棒強,悟空的棒子只能大小長短變化,濟公的扇子能無中生有!

那小時候小,沒聽清楚過,老是以為念的“哦媽咪媽咪哄”,這濟公怎麼還帶哄孩子的技能?反正一堆小孩子都跟著學成了帶孩子的保姆!

那時候濟公完全成了我們鄉下孩子的模仿的對象,試卷折成帽子戴,被單披在身上,還把蒲扇故意剪碎,拉風的一踏糊塗,那時的孩子沒少因這事挨父母揍!

揍完了,大小繼續坐在電視前看的津津有味,然後繼續搗亂,繼續捱揍。

濟公呀,把我們的童年幻想點亮!


濟公真身

濟公,當然不是降龍伏虎中的降龍,也不是演活了濟公的遊本昌老師,而是另有其人,南宋李修緣!

李修緣,原名李心遠,出生在浙江台州天台山永寧村,是名門之後。

高祖還是駙馬爺,娶的是萬壽公主,騎大馬,遊花街,端的是風流倜儻,王樹臨風,豔羨旁人。

父李茂春,年青時台州為官,後辭官歸隱。

母王氏四十歲在國清寺求子數佛,正好數到降龍尊者;後生下李修緣,由國清寺主持慧遠禪師定名,意喻向善修身與佛有緣之意。

父母過世以後,李修遠在國清寺出家,法號道濟。後隨師父到靈隱寺修行。

濟公不僅佛法高深,醫術也高明,學問也不差,常行走在民間濟世救人,懲惡揚善。

由於行事不拘小節,常常做出匪夷所思的舉止,與正統的出家人完全不同,打破了世俗觀念的限定,後人親切地稱其為“濟顛”,這是一種別緻的尊敬,可想而知,濟公很得民心。

濟公在佛教的禪宗裡列為第五十祖,在楊岐派列為第六祖,濟公的地位相當高啊!

屏幕濟公

屏幕中的濟公,完全是個心中有佛自身便是佛的酒肉高僧,他吃肉,他也喝酒,但都穿腸而過,心中只留佛。

他嫉惡如仇,以佛法治惡,破扇兒一扇,搞定收工,今兒要下雨,趕緊回家,莫溼了衣服。

他樂於助人,遇到不平事,總會管上一管,笑咪咪完事而去,千里不留行!

他討厭禮教的束縛,活的自我而奔放,快意人生的背後,是一顆真我之心。

每當我在苦悶之時,也常想起濟公那破扇兒一扇,仿若對我一笑道“哦媽咪媽咪哄”,於是我開懷,再無難過。

人生,不就是活個踏實自在麼?


西遊夢紅樓


濟公的文學形象,也是有所本的。據記載,濟公平時喜歡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而且汙穢不堪。同時,他瘋瘋癲癲,喝酒吃肉,確實是一個瘋和尚。

但同時,這個和尚心地善良,學問也很好。他還懂得中醫的醫藥,平日裡治病救人,功德無量。

歷史上的濟公,當然沒有傳說中翻山倒海,千變萬化的神奇法術。他濟世救人,憑藉的是醫術、口才、學問和俠義之心。濟公的佛學和文學根子有多深呢?他被禪宗列為第五十祖,楊岐派的第六祖。他編撰有《鐫峰語錄》的著作10卷,還寫了很多詩詞,收錄在《淨慈寺志》、《台山梵響》中。

中國還算是一個尊重知識的社會,所以一個特立獨行的濟公和尚,因為他的才學,受到了很多權貴和文人的讚許,經常邀請他去做客。而濟公保持潔身自好,並不輕易投入權門。

一個人既是和尚,又有學問,這本身就足以帶來一定社會地位。同時他穿著這麼破衣破鞋,其實恰好表達出一種“坦蕩蕩無牽無掛”的氣魄,更別說還有眾多有錢有勢的粉絲。於是面對一些欺男霸女的權貴,他也敢於直接對頂。而對白行中的一些爭議,濟公會出來調解。這麼一來,濟公行俠仗義,就在民眾中留下了很好的名聲。

而民間文藝作者們,要他們去理解複雜的關係比較困難。他們就把這個瘋瘋癲癲的濟公,寫成了法力無邊的活神仙。於是《濟公全傳》裡的神奇故事逐漸流傳開來。


巴山夜雨涮鍋


歷史上的宋代確實曾有一位法號稱為道濟的和尚,就是我們所說的濟公。

據《靈隱寺志》記載,濟公確有其人,他生於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卒於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享年61歲。\n\n他原名李心遠,法名道濟,是當時天台臨海都尉李文和的遠房孫子。他剃度出家的地方,就在靈隱寺。

道濟的師父,是當時靈隱住持瞎堂慧遠禪師。名師出高徒,道濟打下了很深的佛學根底,為人也慷慨好義,扶危濟困。\n\n但他性格狂放不羈,常不遵守寺門戒規,為此多受責備。有人說到瞎堂慧遠禪師那裡,禪師則答,“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

道濟喜好雲遊,衣衫不整,寢食不定,足跡遍及浙、皖、蜀等地。他文才也極好,寫的詩瀟灑豪放,如一首《飲酒詩》:何須林景勝瀟湘,只願西湖化為酒。和衣臥倒西湖邊,一浪來時吞一口。

慧遠禪師圓寂後,道濟於1201年到了淨慈寺,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五月十六日,道濟於虎跑寺辭世,臨終前寫有一偈: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現在,虎跑公園內有濟公殿和濟顛塔院。\n\n清朝中葉,《濟公傳》成書,小說裡把濟公描寫成濟世救人、神通廣大,上世紀80年代,電視連續劇《濟公》上演,遊本昌演的濟公形象走入了千家萬戶。

事實上,濟公是一位性格率真而頗有逸才的名僧。濟公佛學造詣頗高,但其一生行徑與一般出家僧人也確有不盡相同的地方。濟公一生怡然飄逸,喜好雲遊,出行四方,足跡遍及浙、皖、蜀等地。他常常衣衫不整,寢食不定,為人採辦藥石,治病行醫,解憂解難,常常靈驗,廣濟民間疾苦。因此,其德行廣為人們所傳頌。


邏輯文史游


濟公,原名李修緣,南宋高僧,法名道濟,生於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圓寂於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故居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人。因他懂中醫醫術,在民間有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懲惡等美德,在百姓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濟公出生於官僚世家,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駙馬、鎮國軍節度使。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台本命外永寧村,他還是臨海都尉李文和的遠孫。父親李茂春年近四旬還膝下無子,而後虐成拜佛終得一子,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為他取俗名修緣,從此與佛門結下深緣。


少年時的濟公就讀於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釋道二教的薰染,父母雙亡後,他先是進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為師,在當過國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遠的門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濟,嗣其法衣接著又參訪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淨,最後投奔杭州靈隱寺。然後少年時的濟公並不是像一般和尚一樣守清規戒律,反而一反常態,言行叵測,難耐坐禪,不喜唸經,嗜好酒肉,衣衫襤褸,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狀類瘋狂,人們稱他為“濟顛僧”。

濟公的傳奇故事在南宋時代已經開始流傳,其中以“飛來峰”、“古井運木”、“戲弄秦相府”等故事最為膾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現了一部描寫濟公傳奇事蹟的《濟公傳》。加上說書人的添油加醋、誇大事實演說,濟公的原型就融變為南北朝齊、梁時的寶誌禪師了,因寶誌禪師一生的事蹟屢現神異,所以被後世人說濟公也能展現神蹟了。


國際Information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

穿著破袈裟,搖著破蒲扇,掛著破酒壺,滿臉褶子,黑不溜秋,其貌不揚,走起路來,搖頭晃腦;說起話來,一字一頓;喝起酒來,咕咚咕咚;吃起肉來,大快朵頤。


這就是濟公!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電視劇《濟公》裡面,髒兮兮的濟公在身上搓了又搓,結果搓出了一小團泥丸,這濟公常年不洗澡,身上的灰估計能搓出二斤來。

這團泥丸不是一般的泥丸,而是神丸,具有神奇的功效,吃一顆身輕體健,吃兩顆美容養顏,吃三顆快活似神仙,此泥丸叫作“伸腿瞪眼丸”,堪比太上老君的仙丹。

說了這麼多,歷史上真有濟公這個人嗎?


有的!他的原型就是南宋時期的李修緣,先祖是宋太宗的駙馬李遵勖,稱得上是名門之後了。

濟公的父親叫李春茂,母親姓王,父親曾在天台縣做個小吏,後來乾的不爽,就辭掉了官職,回到家鄉做點小買賣。

李春茂為人樂善好施,經常學雷鋒做好事,沒事就照顧一下孤寡老人,幫貧困學生交個學費,幫寡婦挑個水,在當地名聲極好,有“李善人”之稱。

可是,李春茂有個遺憾,那就是年過半百,還沒有一兒半女,為了這事,夫妻倆沒少往醫院跑,中藥吃了,偏方試了,錢花了,可是一點用沒有。


後來,夫妻倆就天天往天台山國清寺拜佛求子,也許是心誠則靈,也許是上天垂憐,也許是老王大哥幫忙,媳婦懷孕了。

據說,濟公出生之時,紅光充滿了產房,像是失火了一樣;祥瑞之氣一團團升起,像澡堂子裡面的白霧一般。

大凡名人出生,老天一般都會倒騰點東西出來,以提示世人,意思是“大夥注意啦,這個小子將來不得了,抓緊套近乎吧!”可惜的是,老天提示如此明顯,但大夥卻都視而不見。

譬如李白出生時,他娘夢見了太白金星入懷,這個太白金星是真的星星,而不是《西遊記》中那個白鬍子的老頭,如果李白他娘真的擁著一個白鬍子老頭入懷,那麼李白的身世真的夠曲折離奇了!


濟公出生之後,國清寺慧遠大師親自道賀,還給濟公取了個名字—李修緣,由此註定了濟公一生與佛解不開的緣分。

十五年後,濟公父母相繼死去,守孝三年之後,濟公進國清寺拜慧遠為師,法名道濟。

做和尚必須耐得住寂寞,老僧入定,一坐禪就坐十天半個月,這濟公生性好動,哪受得了這個,兩天過後,濟公就坐不住了,就向大和尚表達了還俗的想法,說道:“道由心悟,豈在坐哉?”

而且,還做了一首打油詩“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慧遠斥責道:“達摩祖師爺能面壁十年,怎麼能說坐禪是發呆呢?”


濟公無言以對,退了還俗之念。轉而過了半年,濟公半年沒碰葷腥了,就連看見條蚯蚓,都眼冒綠光,後來一條野狗跑進了寺廟,被濟公一棍子打死,偷偷地煮了吃了,寺廟裡到處是瀰漫著狗肉的香氣。

僧眾們告到了慧遠那,慧遠嘆了口氣:“隨他去吧,佛門之大,豈不容一顛僧?”

有了這句話,濟公就更逍遙自在了,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據說還曾光顧煙花之地,甚至有地方縣誌說濟公曾讓妓女“速速解開羅裙,我播種佛法來也!”不知是真是假。


一半秋色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哪裡不平哪有我,這句歌詞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當然現在的年輕人肯定是對這個沒有印象,遊本昌演的濟公可謂是深入人心,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坐在電視機前等著看活佛濟公。

濟公的故事至今已經流傳了快千年之久,那麼這個到底是人們虛構出來的,還是確實有這樣一個人呢?濟公其實在現實中是存在的,南宋有關佛學的文獻《湖隱方圓叟舍利銘》 中的確是提到了濟公這個人,濟公原名李修緣,南宋時期的僧人。

李修緣這個名字是國清寺主持取的,因為這個原因他和佛門有了不解之緣,後來出家靈隱寺,濟公平時的所作所為和影視劇中還真的有點像,他經常是瘋瘋癲癲的,穿著破袈裟走街串巷,因為他會醫術,經常看到哪家的人病了,就去免費給人治病,而且濟公的文學造詣頗高,他和正常和尚有很大的區別。

正常和尚整日吃齋唸佛,濟公卻不同,他每天走街串巷,而且高興了還真的是喝酒吃肉,他不僅喜歡為人治病,而且經常打抱不平。百姓嘴裡叫他瘋癲和尚,可是實際上心裡很尊敬他。因為他乾的事情都是為了百姓好,人們都說他是羅漢轉世。至於電視劇裡那些神仙的手段,真實歷史中的濟公當然是沒有了,他是人不是神。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還有一派歷史學家認為,濟公的原型是南北朝的寶誌和尚,此人的經歷也和濟公的差不多。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歷史上是真的有濟公這個人的原型的,人們很敬愛他,所以將其神話。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歷史上真有濟公和尚,但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他是個很有修為的和尚,在百姓中口碑非常好。被後世逐漸神化成揚善除惡的神仙。

濟公具有多重身份,僧人、大夫、詩人。

濟公真名叫李修緣,號湖隱,法號道濟,是南宋一代高僧,禪宗第五十祖。

濟公出身富貴,祖上三代都是政府高官。不過濟公卻看破紅塵,不願被俗世羈絆。他初在國清寺出家,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隨後住淨慈寺。

和傳統受到清規戒律限制的僧人想必,濟公顯得有些另類,他愛喝酒、愛吃肉、手裡總拿著這一把破扇子,行為癲狂。他自己曾寫詩這樣評價自己: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濟公佛學造詣非常高,而且喜歡雲遊四方。同時濟公的醫術也非常高超,他常常懸壺濟世,免費替窮苦百姓治病。治癒了不少疑難雜症,因此百姓非常感激他。

濟公的文學素養還非常高,會寫詩。如他曾寫過一首詠西湖的詩,非常不錯。

湖上春光已破慳,湖邊楊柳拂雕闌。算來不用一文買,輸與山僧閒往還。

袁衛宇


濟公確實是個真實的歷史人物,然而關於他的那些神異故事,卻是不存在的。


傳說中關於濟公的種種故事,只有“圓照井運木”本是濟公的傳說,其餘眾多事蹟,往往是民間藝人、小說作家取自其他高僧,如南北朝的志公禪師,唐朝的金地藏等等。



歷史上的濟公,乃是宋太祖趙光義的駙馬李遵勖的後人。他大約生於南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年),也有人說是紹興二十年(1150年),圓寂於宋寧宗嘉定二年(1209年)。


濟公原名李修元(或李修緣),據說十八歲時在杭州靈隱寺出家,拜瞎堂慧遠為師,法號道濟。道濟喜食酒肉,行事瘋癲,有人告到慧遠處,慧遠看出道濟根器不凡,於是為他辯護道:“法門廣大,豈不容一癲僧耶?”


於是道濟又被人稱為濟顛。據說濟顛醫術精湛,常常治病救人。明清以後,民間說書人愛說濟公的故事,於是關於濟公的傳說越編越多。



民間故事中濟公常說:“酒肉穿腸過,佛在心頭坐。”其實並無證據證明道濟禪師曾說過這句話。這是流傳於民間的一句俗語,元雜劇中常常出現,後來被民間藝人安到了愛吃酒肉的濟公身上。

在另一些故事中,明末張獻忠以屠城為威脅,逼迫破山和尚吃肉,破山和尚坦然食之,並引用了這兩句俗語為自己辯護。這兩句話成為很多人喝酒吃肉的藉口,許多佛門中人對這種現象不滿,於是編出了後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另外歷史上還有一位僧人,也是濟公的原型之一,那就是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寶誌禪師。寶誌也是瘋瘋癲癲,有很多神異的傳說,人稱“志公”,傳說他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擅長預言。在很多方言中,“志”與“濟”發音相似,民間藝人又分不清南朝宋和南宋,便將志公與濟公合而為一。


正向娛樂energy


1986年版的電視劇《濟公》應該是很多80後的美好記憶,遊本昌老師把濟公演活了,他的濟公角色至今無人能超越被奉為經典。那麼歷史上真的有濟公這個人嗎?答案是有的。




本人去年曾有幸受朋友之邀前往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天台真是個好地方,這裡是佛教重要流派天台宗的祖庭,浙江四大名山之一的天台山是國家5A級景區。而更大的收穫是,天台縣居然還是濟公故里,這裡是濟公原型李修緣的老家,臨走前,我參觀了天台縣城的李修緣故居。




濟公的原型李修緣,是一個出身不凡的世家公子。他出生在官宦世家,七世祖李崇炬歷任樞密使等職;六世祖李遵勖系宋太宗駙馬,任左龍武將軍、鎮國軍節度使;五世祖等上代人物都位高權重,地位顯赫。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康王趙構建炎南渡,李家也隨著這一波南遷大潮遷居浙東天台縣。李修緣的父親李茂春,平素樂善好施,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大善人,但他一直到年近四十才生下李修緣這個寶貝兒子。




李家世代信佛,李修緣後來出家也是深受家庭的影響,從他的名字“李修緣”就可以看出,家人確實是因為信佛,因為帶著美好的期望而給他起了一個這麼對應的名字,緣,真的是要修來的。天資聰穎的李修緣,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中年得子的李茂春更是給予了他這個寶貝兒子最好的教育條件,他請了最好的教師教育兒子,而小小年紀的李修緣在老師的殷切教導之下學業大有長進,出口成章,引得眾人讚許。以後,李修緣又到風景秀麗的赤城山讀起佛經,知識面大大開拓,求知慾望更加強烈。




關於後來李修緣為何要看破紅塵執意出家也是眾說紛紜。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李修緣的性格和不幸的婚姻讓他無法安坐,決定以更堅定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大同之路。李修緣長相英俊,身材挺拔,學識非凡,是一個難尋的大才子。他的舅舅王世安非常喜歡李修緣這個外甥,決定把自己的獨生女兒王秀蓮許配給他,這兩人從小一起玩到大,加上舅甥之親,親上加親豈不好事。對這一樁婚事,李修緣的父母也是樂見其成,但豈不料李修緣的雙親先後辭世。李修緣守孝三年期滿,舅舅親自為他操辦婚事,哪知成婚之日,修緣跑到國清寺,跪在方丈法空師父面前,說表兄妹婚配不利下代,拒婚不成,懇求出家,請他收留為徒。法空見其志堅心切,也就答應下來。新郎突然變成和尚,讓王家上下大吃一驚。從此,修緣以“道濟”的法號在國清寺中修行。他舅舅王世安常來寺中懇求“道濟”還俗,搞得方丈法空和道濟十分不安。師徒經過商量,就把道濟送到杭州靈隱寺。




濟公出家於天台縣國清寺,作為禪宗名寺,本人到天台縣的第二天就慕名而來拜訪之,古香古色,特別是寺外的一座隋塔,足以證明了國清寺的歷史之悠久。李修緣在這裡出家,並取法號“道濟”,但真正讓他家喻戶曉的卻是在200多公里外的杭州靈隱寺。在靈隱寺,李修緣師從名僧惠遠法師受俱足戒,出家後的道濟,性情大變,叵測,難耐坐禪,不喜唸經,嗜好酒肉,衣衫襤褸,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狀類瘋狂,人們稱他為“濟顛僧”。他有一段名言至今為當世所津津樂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濟公的人格魅力,在於他不遵循常規,在他成為禪宗一代高僧之後,依然我行我素,追求人之本真,是一個內外兼修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


在中國民間,濟公和唐代高僧唐僧(玄奘)被並列為是兩大最接地氣的高僧。但濟公相比於唐僧,則更多了幾分放浪不羈與特立獨行。濟公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他的原名就叫李修緣,法名道濟。因平生才華橫溢,樂善好施,深知民間疾苦懲處為富不仁之人,深受百姓愛戴尊為濟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