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 串门子

乡情 串门子


冯旭荣

家乡人有一种生活习惯,街坊邻里之间爱相互串门子。逢年过节自不必说,平常日子也不例外,彼此不但不会感到厌烦,而且觉得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人家能走进家门是看得起自己,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相互串门就成了习惯。

村子里一家挨着一家,一户连着一户,虽然隔着一堵墙,但是低头不见抬头见。有时候路上碰上邻居,总要聊上半天,直到别人提醒:“孩子快放学了,还不赶紧回家做饭。”这才收住嘴,急匆匆回去,临走还要丢下一句:“等会儿我去你家找你。”

在农村串门不用事先打招呼,不管谁登门,主人都会热情地把客人请进屋里,沏茶倒水,否则就会感到怠慢了对方。只要家里有人,大门一般都是开着的。农村妇女喜欢白天串门,要么是借东西,要么是有事商量。她们爱站在庭院里或屋子前拉家常,如果不忙的话一说就是半天,你要让坐一会儿,她说马上就走,可是说了好久也没见动。就是这样,五分钟的事能说上五十分钟。如果再赶上几位要好的姐妹遇到一块儿,就有说不完的话,“咯咯”的笑声比鸟儿的鸣叫声还响亮。

隔壁邻居男主人爱开玩笑,从院墙那边撂话过来:“说得这么热闹,我也来凑凑热闹。”

女人们这边喝道:“走开!叫你媳妇过来。”

男人喊道:“我媳妇不在家。”

这时,媳妇却从屋里出来,嗔了男人一眼,应到:“唉!我来了。”

早些年,农村生活单调,一到晚上,男人们就打听哪个村放电影,然后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去。现在,虽然家家户户有了电视,男人们却不怎么爱看电视,更喜欢串门找朋友聊天。

晚饭后,他们走进朋友家,不用寒暄,随意坐下,然后一起看电视剧,边看边聊,节目精彩就聊节目,节目无味就说别的,不用担心冷场,大事小事都是话题。各人都有常去的人家,彼此脾气相投才往一块凑,常客用不着客套,随意倒茶喝水。有时候看到客人进门拎着一瓶酒,主人就会马上炒几个菜,然后再约上几个谈得来的,一起划拳猜令。酒兴起,话便多,一时间好话、瞎话、醉话一起蹦出来,和着烟雾水汽在房间升腾飘荡,灯光影子似乎也有些朦胧醉意。喝着酒,聊着天,大家心里便觉得畅快,白天的劳累顿时烟消云散。

在乡里,不串门也能聊天。邻里之间的院墙一般都是土墙,不是很高。墙头上没有铁丝网,也没有碎玻璃,只长些小草、野花。院墙两边的女人常常会各自站在墙的一边,探出半张脸,东家长西家短地拉家常,说世事。邻里之情,在这种闲聊中变得热切和温馨,生出一份纯朴的美好。

在农村,邻里之间经常互相走动,关系十分融洽。谁家过红白喜事,不用招呼,左邻右舍都会过来帮忙,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家事精心料理。主家对邻居们的帮忙也不客气,有活就说,有活就派,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

串门子,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把邻里之间的感情紧紧地缠在一起。串门时,家走得更大,院走得更深,心走得更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