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是真是假?

大干六十年1


我认为“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这件事儿是假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正史从来没有记载这回事,当时南京也没有“庆功楼”这个地方,再就是事件中功勋们死亡时间和真实历史不符。那么,这件事是如何出现流传下来的呢?

据考证,“火烧庆功楼”这件事最早出自清朝民间《英烈传》评书中,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公元1368年,40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他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

老朱当了皇帝后很忧虑,害怕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勋们造反夺了他的天下,于是设计要把这些功臣一锅端。

思来想去,朱元璋决定在“庆功楼”,以邀请这些功臣们喝酒的名义,集中在一起用炸药炸死他们。



老朱命人偷偷在庆功楼的下面埋上了炸药,四周布置好干柴,等功勋们喝高后点火起爆。

功臣们不明真相,高高兴兴齐聚庆功楼,推杯换盏和老朱喝了起来。期间军师刘伯温看出了端倪,趁上厕所的之机告诉他的好友徐达,叮嘱他寸步不离朱元璋,哪怕上厕所也要跟着。

徐达不解,刘伯温吐露内情:“我通过观察和推测,皇上一会儿要把咱们干掉,一会儿皇上上哪,你就上哪,只有这样才能保你一条命。”

徐达感激不尽。

刘伯温回到酒席上,和老朱喝了一会儿,突然露出痛苦的样子,手捂肚子呻吟不断。老刘说:“皇上我可能吃坏了肚子,望皇上赎罪,为臣不能奉陪先告辞回府了”。

老朱一看刘伯温痛苦的样子,无奈把他放回了家。

这时酒席进行到了尾声,大多数功臣都喝高了。老朱起身往外走,徐达马上跟了上来。

老朱说:“我去厕所你去哪里?徐达道:“我也去厕所。”

二人到了茅厕,徐达“扑通”跪了下来,哀求皇上放过自己,老朱一下子明白了,这是刘伯温看出了内情告诉了徐达。

为了尽快起爆,老朱无奈放过了徐达。



朱元璋和徐达快步走出了庆功楼,随后一声巨响,庆功楼处于一片火海之中,楼中的功臣们尽皆丧命。

评书里“火烧庆功楼”的故事大致就是这样的,当然细节有许多版本。

评书是民间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说书形式,其历史真实性大打折扣,趣味性高,真实性低。加上满清不遗余力的抹黑朱元璋,一些不良文人肆意歪曲历史,加上老朱确实在后来大肆诛杀功臣。

比如胡惟庸“谋反一案”,就瓜蔓抄诛连上万人,明朝大将军蓝玉最后也被朱元璋杀死剥皮传示九边。

评书上说:“徐达虽然躲过了火烧庆功楼一劫,但在他晚年生病后,背后长了疮,御医嘱咐不能吃发物,但朱元璋却赐给他一只烧鹅,徐达含泪吃了烧鹅,不久毒疮发作死去了。



真实的历史徐达是寿终正寝的,徐达吃烧鹅也是满清杜撰的故事,况且吃烧鹅未必就能要了人的性命。

再者说了,明朝真实历史上没有一天死一批功勋的记载。

满清编造这样的故事,人们之所以相信是真的,这是因为朱元璋确实冷酷无情杀了许多功臣。

政治这种东西有时候很难说清楚,但我一直认为老朱不会平白无故地杀功臣。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老朱对这些人绝不心慈手软,一经发现势必剥皮实草,以儆效尤。

老朱这样做百姓双手欢迎,但势必得罪了一些权贵。明朝灭亡后,笔杆子掌握在这些人手中,他们就会千方百计来黑朱元璋,出现一些杜撰污蔑朱元璋的事,也在意料之中。



最后一点,朱元璋当政期间没有在南京建什么庆功楼,却建了一座“忠勤楼”,老朱经常和大臣们在里面讨论国家大事,有时候也此宴请大臣们。

有一年,军械监搬迁,临时把一些炸药放到了“忠勤楼”暂存,由于保管不当,发生了爆炸事件,这个有记载。

满清进关后,就依据这点事,杜撰了老朱炸死功臣的“火烧庆功楼”。无非就是竭尽所能抹黑朱元璋罢了。


秉烛读春秋


当然是假的了。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又叫做炮打庆功楼。在很多的评书演义中都有。比如,单田芳的《大明英烈》《燕王扫北》等,都提到过。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朱元璋夺了天下、当了皇帝以后,疑心越来越重。担心开国功臣们造反。在马皇后和奸臣张氏兄弟的撺掇之下,定下一条毒计,要一举除掉满朝功臣。

朱元璋命人在南京城外,修了一座庆功楼,邀请所有的功臣上楼庆功。实质上在楼内埋下了火药硫磺,楼外埋伏军兵、火炮。

刘伯温看穿了朱元璋的毒计,提前向朱元璋告老还乡。朱元璋答应了。刘伯温临走之前,暗中提示徐达到庆功楼以后要紧跟朱元璋。

等到功臣们到了庆功楼上,朱元璋敬酒三杯,然后假装上厕所就要开溜。徐达紧跟不舍,最终一同离开。一声炮响,大明开国功臣全都上了西天!

没多久,徐达也被害死。常遇春镇守雁门关,听闻噩耗,悲愤不已,吐血而亡!胡大海远在燕京,躲过一劫,终究心灰意冷,又落草当起了山大王。

这就是“炮打庆功楼”的故事。

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瞎编的。

因为:

第一,在皇权至高无上的明代。朱元璋想杀谁,直接杀就是了。完全用不着看谁的脸色,也完全用不着费尽心思弄什么庆功楼的花把戏。历史上朱元璋确实杀了很多开国功臣,但都是光明正大抄家灭门。朱元璋就是这样,坏都坏的这么明目张胆。

第二,朱元璋杀的,都不是什么好人。朱元璋确实杀了不少功臣。但是这些人都是贪赃枉法的大恶人,什么蓝玉、胡惟庸都不是什么好鸟。至于被株连的人,那就没办法了。封建王法就是要搞株连的。

第三,功臣们都是人精,如果朱元璋真的要“炮打庆功楼”,他们会猜不到?他们难道不会跑吗?怎么可能乖乖地去送死。


上将嗳福斯



这还用说吗,肯定是假的啊…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这个野史说法流传的可谓是沸沸扬扬的,跟他以蒸鹅杀徐达的野史说法,可谓是双绝,这么多年在网上是经久不衰,不时的被一些历史文盲拿出来义正言辞的批评朱元璋。

其实呢,虽然朱元璋杀功臣,不论他是出于反贪还是出于为孙子铺路的想法,多少是有些不地道的。

但是一码归一码,没必要拿野史要污蔑人家,不喜欢他,就以真实历史一个劲的批评呗,没人拦着你。但是不喜欢却拿野史一个劲的批评人家,这种行为是幼稚可笑的。

而且话说出来了,关于朱元璋的这个火烧庆功楼的野史说法,最早出于清朝年间,说白了就是为了迎合政治而写,可是拍马屁没拍对地方,人家清朝统治者明史中对朱元璋评价很好的,像顺治帝康熙帝等都是朱元璋的粉丝,你底层文人也不知道凑什么热闹,感觉明朝成为过去式了,就喜欢通过这种踩两脚的方式来凸显自己,还真是丢文人的脸!

而现在拿野史大义凛然批评朱元璋的人,跟当年写这个野史的人何其相似呢?

正经历史不学习,为了黑而胡说八道,简直是滑稽。


宋安之


提到君主无情,最常被人提起的便是刘邦和朱元璋杀功臣的事情。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一事,也算是坊间传闻里朱元璋杀功臣事例中知名度比较高的一件事了。

1、小说中火烧庆功楼的经过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出自清朝版《大明英烈》、《明英烈传》小说当中,后借由晋剧剧目《火烧庆功楼》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

传闻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他对于朝堂上一帮陪同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们,日生猜疑之心,认为他们也会如同故事里那些功高盖主的大臣一样,产生谋反推翻自己的想法。

为此,他便在南京鼓楼岗上建立了一座庆功楼,打算借宴请功臣的时机,学习项羽来一次鸿门宴,好将他们一网打尽。

在朱元璋修建庆功楼时,号称“诸葛亮在世”的刘伯温便已经猜透朱元璋的想法,于是他对朱元璋说:“如今王业已成,臣责已尽,但愿辞官归田。”

朱元璋听闻刘伯温的话,便赶忙劝阻他留下,可刘早已对朱的行为有所警觉,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开。

刘伯温在辞官归隐时,还特地去寻了一次徐达,并告诫他,如果朱元璋要在庆功楼召开宴席之类,一定要万分警惕。

徐达当初不疑有他,反倒是一头雾水,这军师没头没脑的突然说这些干什么?

庆功楼修建成功后,朱元璋果然邀请大臣们赴宴,以示黄恩浩荡,到了这时,徐达想起了刘伯温的嘱托。

于是,徐达下定决心,宴席上,不离朱元璋半步。

等到宴席上的热闹劲过了,朱元璋便借机离开了庆功楼,一直注视着他的徐达也趁机跟了出来。

也正是他的这个举动,无意中救了他一命。

小说记载,大明朝的功臣中只有士刘伯温、大将汤和,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四人不是朱元璋所杀。

不过,小说毕竟是后人创作的故事,它并不等同于历史。

2、火烧庆功楼事件三大漏洞

这火烧庆功楼事件,妥妥是假的,而且至少有三点漏洞。

其一、记载这起事件的小说,在明朝的版本中不见其事,只有清朝改版才记载了这件事

清朝的文字狱事件中,对明代的书籍多有更改,记载火烧庆功楼的评书《英烈传》就是其中之一。

咱们要知道,这本书的本意是介绍明朝开国君王推翻元朝暴君,建立大明,救百姓于水火的故事,试想,它怎么可能会在这种立场下,给朱元璋从“英烈”塑造成暴君形象?

清朝对于朱元璋的黑化是全方面的,甚至包括外貌

咱们现在看到的朱元璋画像,分两个版本,其中一个是麻子脸、尖嘴版,另一个则比较壮硕。

反观

其二、明朝的功臣大多数都是自然死亡或者病死、战死

比如下列我制作的功臣中位列公爵的成员结局表

其三、朱元璋修建的那座楼叫做“忠勤楼”,并非庆功楼

明初宰相汪广洋曾经写了一首诗叫做《忠勤楼诸老夜直予时守省作诗二章寄之》,这首诗里的忠勤楼才是朱元璋修建的那座楼,试问他怎么能在未修建的高楼中,杀死功臣呢?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脑洞趣味历史


这纯粹是无中生有,故意抹黑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开国功臣尽数葬身火海,这般过河拆桥、大张旗鼓的行为,朱元璋早已经人心涣散、江山动荡,如何能够福泽子孙?恐怕所谓的“火烧庆功楼”只是后世为了给朱元璋摸黑,为清廷笼络人心的一种阴暗手段。



朱元璋是贫苦农民出生,幼年之时遇上荒年,父母去世连块土地都无法寻得,自然也就能够探求到朱元璋对于权利的渴望。陪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人,各个都是能人。但是朱元璋本人不放心,尤其是权利四处分散,一时半会也无法收回来。在这种情况之下,朱元璋心里自然是着急。而且历朝历代功臣凭借着功勋干涉朝政,架空幼帝的实在是不在少数。如此一来,朱元璋杀害功臣的决心更加坚定。

只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里,完全扭曲朱元璋的形象,甚至是黑化了朱元璋。

朱元璋在庆功楼中大设宴席,而开国功臣自然也以为朱元璋是要犒劳他们,自然是欢欢喜喜地前去赴宴。但是刘伯温却早已经看出皇帝心中所想,趁人群喧闹之时,将消息透露给徐达,告诫徐达一定要对朱元璋寸步不离。


果然如刘伯温所想,朱元璋早已经命令人在庆功楼埋下炸药,准备将所有人一网打尽。而刘伯温事先留了个心眼,在朱元璋坐下之时故意将朱元璋衣着的一角压在身下,提防朱元璋的动作。果不其然,朱元璋只是与功臣寒暄了一会,就借口上厕所。

朱元璋身形刚动,刘伯温便借口肚子疼告假。朱元璋没有办法,只能准许,但是在离开的时候却带了一直紧跟着的拖油瓶。朱元璋正想呵斥,徐达早已经痛哭流涕,直言“皇上一个都不肯放过吗?”朱元璋想起昔日之情,自然是不忍心让徐达葬身火海。但是就在朱元璋带着徐达离开之时,庆功楼爆炸,开国功臣尽数葬身火海。

民间似乎是为了验证这一说法,将徐达的死也归咎在朱元璋身上。据说徐达临终之前,太医嘱咐要忌油辣食物,而朱元璋却赏赐给徐达一整只烧鹅。这不是活生生要徐达的命吗?徐达也明白自己能活这么多年,早已经算是苟且偷生,所以当场吃下,没过多久便去世了。

这便是民间杜撰的故事,但是皇宫里的肮脏事怎么可能传到民间,还被其他人传成戏言。只能说这背后是有权有势之人在推动,明朝的人自然是不可能,那只能是清廷。满清刚刚入主中原之时,反清复明的呼声依旧高涨,所以清廷自然要使些下作手段,玷污明朝的声誉,借此来发扬光大自己的政绩。



朱元璋确实是有大肆屠杀功臣之事,当时胡惟庸一案牵连无数功臣,后来蓝玉案又是埋葬了一批。可见朱元璋暴政是有目共睹,所以民间能够捏造出此事也是无可厚非。


小镇月明


毫无疑问是假的,这是演义小说中的情节,真实历史是不存的。别的不说,就这个所谓的庆功楼就没有出处,南京城里从来就没有一座所谓的庆功楼,倒是有一座忠勤楼。这座楼也不是用来吃饭的,而是朱元璋和大臣们议事的地方。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还有一个破绽,那就是时间问题。如果火烧庆功楼这件事情确实是存在的话,那么明朝初年文臣武将的死亡时间就肯定是在同一年了,但是翻翻明朝初年的历史,这种情况并不存在。

按照演义小说的说法,包括徐达、常遇春、汤和、蓝玉在内的诸多猛将,全部被一把火烧死。但是史实是怎么样的呢?大将常遇春,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他算是躲过了朱元璋的大屠杀。大将邓愈也是在明朝建立以前就死了。而朱亮祖、廖永忠、傅友德皆是被朱元璋以各种理由杀死。

洪武年间两大案,李善长案和蓝玉案,朱元璋借着这两个案子,把想杀的,能杀的,全部都杀了个精光。这里面有很多人仅仅是因为跟李善长或者蓝玉说过一句话,见过一次面,结果就被牵连进去了,枝枝蔓蔓,越牵越多。

所以所谓的火烧庆功楼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是后世人为了展现朱元璋狠的一面而刻意编造出来的。但火烧庆功楼是假的,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却是真的,而且可以这样说,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朝代屠杀功臣的烈度能够超过朱元璋。

虽然每个朝代都曾经发生地杀害功臣的事,但那主要是针对某些权力特别大,功劳特别高的大将。像明初洪武年间这种无差别级的大屠杀,还真的是极少见。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做?以至于后世编出了一个火烧庆功楼来讽刺他。

因为朱元璋想给自己的儿孙传万世基业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太子朱标身体不好,英年早逝。太孙朱允炆被立为太子时还十分年幼,只有十五岁,一个十五岁的孩子怎么可能斗得过那些如狼似虎的猛将呢?再加上当时天下已定,这些骄兵悍将留着也是国家的祸害,所以朱元璋抓住一个机会就杀一批。可是他太狠了,武将被他杀得所剩无几,以至于朱棣从北京起兵,发起“靖难之役”时,朱允炆手中已无大将可派,坐视叔叔的军队像旋风一样扑向南京。

朱元璋的狠是历史上出了名的,他在大杀功臣的同时,对那些贪污钱粮者也是毫不留情。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就要被斩首示众,朱元璋是在苦水里被泡大的,深知百姓疾苦,最恨贪官污吏,更不允许自己建立的国家有这种现象的存在。他一边杀功臣,一边杀贪官,杀到最后,有些地方的官员成片被处决,连做事情的人都没有了,社会管理反而陷入了混乱当中。

也许朱元璋只想到了给子孙留一个相对安全的执政环境,却没有想到让自己背上了千古骂名,后世在编写各种演义故事时,也会时不时把火烧庆功楼作为高潮部分来写。


小小嬴政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是后人无中生有的撰写,没有正史记载,事实上作为草根出身的朱元璋,肯定有过人的魅力与仁义,才会有众多的文武将领跟随他南征北战建立大明江山,而朱元璋不会滥杀无辜,除非真的影响了他的皇权,还有干了贪赃枉法之事。朱元璋诛杀了许多开国功臣,主要是在明初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其它两案是空印案与郭桓案)。



一、胡惟庸案。

公元1373年,淮西朋党集团的首领李善长,推荐了他的同乡兼姻亲胡惟庸担任右丞相,经过四年的努力,胡惟庸升任左丞相。胡惟庸担任丞相期间,拉帮结派,重用淮西人士,打击异己,比如浙江的功臣刘伯温因为不是淮西集团的人,虽功劳巨大,但倍受打压,官职不高,刘伯温告老还乡之后,依然还受到胡惟庸的为难。

胡惟庸自恃淮西朋党集团势力壮大,专行独横,甚至敢蔑视朱元璋,他与右丞相汪广洋胆大包天,竟敢把占城(当今的越南)朝贡的物品隐匿起来。经太监揭发之后,朱元璋怒火中烧,把汪广洋关起来,并且问责主要官员,让他们供出主谋。



朱元璋对此案越查越恼怒,先是斩杀了汪广洋,顺藤摸瓜才发觉淮西集团的势力如此广大,觉得他们有谋反的可能,这一切严重地威胁到了他的皇权。于是朱元璋赶紧加大力度对淮西集团进行剿灭。

接着,朱元璋对胡惟庸以“擅权植党”、“通倭”、“通虏”和“谋反”等罪名,将他斩杀。为斩草除根,朱元璋将《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李善长、陆仲亨、唐胜宗、费聚、赵庸、金朝兴、叶升、毛麒、李伯升和丁玉等人,都因与胡惟庸有勾结而被处死。这里面,有最早跟随朱元璋起义的开国元勋淮西二十四将,有后来功劳巨大的文臣。

有人认为这是朱元璋是滥杀功臣,其实主要是这些功臣的势力过大,拉帮结派影响到朱元璋的皇位,影响到了整个朝廷的正常运作,朱元璋为了保持江山,不得不将他们诛杀。



二、蓝玉案。

蓝玉早年英勇善战,立下大功,被封为凉国公。蓝玉自恃功高势大,目中无人,骄横不法,在军中,他擅自黜陟将校,进止自专,甚至有时当朱元璋的话是耳边风。

在地方上,蓝玉霸占东昌民田,私蓄奴婢,纵奴作恶乡里。此事后为御史举劾,但蓝玉竟怒逐御史。蓝玉还走私盐,获得大利润。朱元璋忍无可忍,让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就将他处斩,并族诛了三族。



当时与蓝玉有关系的许多将校,也都被定位“逆党”,遭到了抄家灭族的下场。因这个案件而被诛杀者多达1.5万人,军中的骁勇将领差不多都被杀戮殆尽。朱元璋还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为《逆臣录》。列名《逆臣录》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

蓝玉之死,一方面是蓝玉自取灭亡,一方面是朱元璋通过铲除这些功臣,将军权牢牢地把握在手中。


我就是竹韵


朱元璋想说:朕也想烧啊,可是真么有!

所谓火烧庆功楼一说,完全是野史、民间艺人传播的一个臆想故事,至现在还被改编成晋剧曲目《火烧庆功楼》广为表演,当然这里指的是纯粹的艺术形式,和历史没有半毛关系。

要怪就怪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巩固帝位,对开国功臣毫不留情、无情屠杀,赤裸裸的给别人留下话柄。

然后快板这么一打,别的都不夸……


朱元璋大杀功臣的事情就这么添油加醋的呈现,那么我给大家仔细分析一下事情因果:

开国后,朱元璋登上大宝,意气风发!忧患意识强烈的朱元璋深知守江山的难处,越来越担心一块打天下的老弟兄们图谋不轨,这时朱元璋想到一个办法,他让人盖了一座庆功楼,想利用宴会群臣,犒赏百官的机会一把火把这些功臣全部烧死。终于楼盖好了,朱元璋也发出请帖,这时敏感的刘伯温觉得事出反常必有妖,于是找了个借口给朱元璋递上辞职信告老还乡。

刘伯温回家路上恰巧遇到徐达,随口提醒道,老弟啊,切记寸步不离皇上才能保命。宴会开始,众人把酒言欢、莺歌燕舞、吹牛打屁,然后醉的一塌糊涂。此时只有徐达记得刘伯温的叮嘱没有多喝,看到朱元璋要走,徐达也赶紧跟着。朱元璋明白徐达看破自己的心思,也就不好意思撕破脸杀掉他。两人出去后,庆功楼在一场大火中土崩瓦解,楼里的人都被烧的灰飞烟灭。不过徐达最终没有逃过一劫,作为唯一的知情人,朱元璋还是想法子把他毒死!





这就是火烧庆功楼的大概过程,这么浮夸的故事为啥会被流传至今?


———因为朱元璋有作案嫌疑!

朱元璋不完全是被冤枉的,大明初立政权不稳,面对乱局朱元璋主张铁腕治国,猛药对症,朱元璋的铁腕和猛药指的就是:

◆一旦违法,人头落地,一了百了!

首先,最典型的明朝四大案:蓝玉案,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里面动不动就上万上万人头落地,因为贪腐、谋反等被判死刑案件多的数不胜数。所以朱元璋杀人的事实确实存在,但不是随便滥杀,都有被杀的理由。如果放到现在用火烧庆功楼概述这些事,非逼的朱元璋告你诽谤!

其次,在朱元璋处理罪犯的问题上,只有死刑没有死缓,更别提什么终身监禁。这里就可以看出他的小心思,为了他老朱家千秋万代,皇位永享,带些斩草的除根的味道。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火烧庆功楼就是朱元璋想导演的,即使朱元璋心里真那么想,痛快的干他一票,可是他也不敢啊,冒天下之大不韪,得不偿失。




那么庆功楼这个锅到底是替谁背?

先确定,谁是受害者,谁造的锅!朱元璋的血腥手段得罪的是明朝勋贵集团、执政者、企图垄断的富人等。双方的矛盾有目共睹,而朱元璋的利益建立在伤害这群人的基础上保障,你把我揍的体无完肤,打不过还不让骂几句?于是朱元璋的黑料,甚至临幸万花楼哪个姑娘的桥段,都被传的神乎其神。火烧庆功楼只是推手们搞的最成功的一个。

还有一个最具实力的打铁匠——满清统治者

火烧庆功楼出自——《大明英烈转》,这本书是谁写的历史上也没有明确署名,但是印刷传播实实在在是清朝时期开始的。不要觉得没有关联,明朝是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朝代,然后由满人接盘,一个少数名族统治汉族历史开启了,激烈的种族矛盾,需要满清统治者潜移默化的造势!这种表现形式不只是武力上的压迫,也包括文化上的侵蚀。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形象,需要制造舆论彰显大统,朱元璋那个皇帝怎么怎么回事啊?人品恶劣,水平底下,怎么比得上我们爱新觉罗?


老百姓不懂啊!老百姓图的只是乐呵,如果朱元璋能复生,我估计非得造几个庆功楼,把写这些东西的文人通通火葬!至于所谓的庆功楼是不存在的,朱元璋倒是搞过一个类似的楼盘。在宋濂《张中传》记载:

◆南京建设了一个——忠勤楼

从名字就显而易见,忠勤!多么朴实的含义。这个楼是朱元璋用来拉一帮子手下开会办事的。朱元璋也没有一个想到一个办公场所还有这么一个梗,不过联想一下?胡惟庸,蓝玉,李善长等人是不是也曾在那里办公,最后还是不得好死……

火烧庆功楼的故事我们也乐呵下就算了,理智学习历史,千万别用这种故事诋毁朱元璋的名声。朱元璋千杀万杀,记载他杀老百姓的事情几乎没有,纵观他一生勤勤恳恳,提倡反腐!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深有远见,有所作为的好皇帝!

我不是易中天,只表达我看到的历史!


我不是易中天


有道是无风不起浪。兴许猪毛考虑的远。也许如同雅各伯羊,天生四只角。



风雪交加AB


一日夜晚,大明都城金陵像往日一样,热闹繁华的街道在夜深时,人群渐渐散去,官员、百姓们也开始准备入睡。突然,一座雄伟的建筑庆功楼起火了。大火借着风势,越烧越烈,砰地一声,响彻四周,炸药又引起了一系列爆炸,仿佛整个金陵城都在燃烧。庆功楼,便在这场大火中毁了。

清朝著名评书《英烈传》中记载,朱元璋晚年时,为除去功臣,建造了庆功楼。假借庆功之名,使人放大火将功臣全部除去。那么历史上这件事是否属实呢?

历史上朱元璋的朱元璋,的确建过宏伟的高楼,名叫“忠勤楼”,被演义为了“庆功楼”。

首先,这座庆功楼,并不是为了庆功,或者除掉功臣而造,而是朱元璋与朝臣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为了国家百姓而造。

其次,庆功楼确实发生过火灾,但并不是朱元璋特意下令放的火,而是一场偶然的意外。庆功楼中埋有大量炸药,一次意外火灾引爆了炸药,从而引起大火,整个金陵城都被烧了一大片。

虽然这件事跟朱元璋没有必然关系,但朱元璋所做的事,远比此次失火事件残酷血腥。之所以有“火烧庆功楼”一说,也是事出有因。

朱元璋不仅是一位以屠杀著名的军事统帅,也是一位阴险残酷的政治家。他为了维护大明统治,不惜流血屠杀、实施酷刑。正如古人所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周德兴是朱元璋儿时放牛的伙伴,可周德兴被杀的原因是其子“乱宫”,就是跟宫女淫乱。刘伯温功成身退,在老家安养,都被召回来毒死。最大的功臣徐达,得了背疮、最忌吃鹅,朱元璋得知后反而特赐蒸鹅,徐达含泪吃鹅后,不多日就死了。不仅那些追随他建功立业的人被其诛杀待尽,连他的义子亲侄子朱文正也被鞭致死,义子亲甥李文忠被其毒死。光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和郭恒案就屠杀了十几万人。从开国元勋到将领、大臣、官员、富人地主、僧道、亲人等等无所不杀。

朱元璋到了四十岁以后,把主要精力放在防备假想敌上,除了自己和太子,其他人都是他的假想敌。他平时喜怒无常、暴怒到有失常态,性格变得更加残暴。为了发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杀。

据说在上朝时,老皇帝的牌气好坏很容易看出来,要是这一天他的玉带高高地贴在胸前,大概脾气好,不会杀太多人;要是撤玉带到肚皮底下,便是暴风雨来了,满朝的官员都吓得面无血色,瑟瑟发抖,准会有人遭罪。官员们照规矩每天得上朝,天不亮就起身梳洗穿戴,在出门前和妻子诀别,吩咐后事,要是能活着回来,便一家大小互相庆贺,算是又多活了一天。很多人因为害怕,不敢再做官,都要被缉拿审问定罪。

朱元璋在大开杀戒时,还开创了各种刑法,现在听起来都毛骨悚然。如酷刑“剥皮揎草”、“刷洗”、“凌迟”等处决,以此警告官员。除了喜欢用酷刑外,朱元璋还建立了灭绝人性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在全国各地布满了秘密探子,观察着街头巷尾的一举一动。全国百姓每天生活大小事,均被锦衣卫上报至朝廷,尤其某些地方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或者民间传言,更是事无巨细禀告皇帝。

火烧庆功楼虽不是朱元璋做的,但上述罗列他所做的残暴之事,也表明了朱元璋大杀功臣、行事残暴这一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