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病情稳定了,可以上班吗?

小鸟天空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尤其是在现代医学之父——菲利普.皮内尔的忌辰之日讨论。我要表明的是从医疗和经济社会效益角度,我支持患者回归社会,而且我所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相当一部分也已经回归社会和家庭,他们的恢复也愈加良好。

精神分裂症虽然是重性精神疾病,但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后一般是可以回归社会的,而且这种回归社会也对患者预后康复有帮助。

越来越多的医学证据证明,对于精神分裂症病人最好的康复治疗就是让他们能够回归到社会中去。目前临床上对患者的治疗多是从控制精神病症状为主,但对于患者的言行、认知、社交、情感等方面问题,不是单纯的靠药物就能做到的。

现在全球的精神病专家和心理学家越来越赞同精神分裂症患者放在生活环境中来观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预后和转归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一些临床实验中,观察到患者通过回归社会而改善了迄今为止药物未能完全控制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对于促进康复和神志恢复有着一定的影响。但也需要指出,目前的康复措施并非完美,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正所谓瑕不掩瑜,患者病情稳定后回归社会是有益的。

目前的多种康复模式虽然不够完美,但也值得推荐。而且不仅能够帮助患者,也能减轻因精神分裂症造成的家庭、社会负担。

传统的康复治疗,一般以疗养院和精神病院为主,这样的方式虽然解决了重症患者的问题,但对于一些病情稳定、社会功能保持较完整的病人。这样的治疗就不利于患者的长久恢复。

同时,因为长期治疗精神分裂症而产生的经济负担与心理负担也影响着患者和家庭。这就造成了对精神分裂症的耻辱感,导致治疗的依从性下降,并影响患者的病情。每年精神分裂症对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上亿,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能仅仅停留在症状控制层面,更需要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提高劳动能力。做到自食其力,而非是家里的累赘。

另外,传统的治疗方式也不适合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以前希望能够活下来,现在是希望活得好。而这些需求就催生了精神康复医学的诞生和发展,毕竟人类对疾病的治疗追求痊愈。当患者能够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并回到原来的工作中。不仅意味着疾病的治愈,也代表着社会重新接纳患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歧视、不妄议、不拒绝。

现在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模式更应该注重如何真正的帮助到患者,并从实用性和可行性入手。

结合我国的国情,对于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康复仍有诸多不足。比如,对于现实中一些会影响到患者恢复的不利因素尚不能纠正、排除,这就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转归,不利于长期恢复。

再者,现实环境是由诸多因素和条件形成,但靠某一方面或某个因素的调整,是很难帮助到患者的。这就牵涉到各部门的协调,需要将可用资源、有利资源都调用起来,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在这一方面,国外如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做的比较好,我们尚需要学习借鉴。

现在主流的精神疾病专家提出让精神病院搬回市区,为患者成立日间病房、留观病房,这样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这样的方式正在慢慢推行中,这不仅需要相关设施、政策的完善,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我们对于精神分裂症甚至精神病人的观念应该发生转变,这种转变应该是以人性和关怀为前提的。就像我们的先驱皮内尔一样,为解放精神病人而做的努力,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不再用一样的目光去看待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了。

祝大家健康!


心理科的小李大夫


精神疾病需要一定的康复训练,在服药控制住病情后,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稳定、回归社会之前,需要再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以恢复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是指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通常包括个人生活料理能力、家务劳动能力、生产劳动及工作能力、学习新知识及技能的能力、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等。

参与工作既是精神疾病患者康复训练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其疾病“治愈”的一个标志。

“治愈”的标准一般来说,精神疾病患者如果已经没有精神疾病的症状,能够清醒地和人谈话交流,并且能够照顾自己的生活,正常的参加工作和学习,就可算作“治愈”。

但是即使“治愈”,一些疾病也不宜马上停药,仍需巩固治疗一段时间和定期复查,具体需要遵循医生的医嘱。

康复训练计划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且需要长期的坚持。家属、患者需要与医生一起商量,制定具体的计划,坚持训练,并定期反馈给医生。

总结:做到以上所说的:遵从医嘱、坚持服药治疗、参加足够的康复训练,一般情况下,精神疾病患者是可以参加工作的。

恐惧疾病、不及时治疗、拒绝服药治疗,才是精神疾病难以“治愈”、患者难以回归社会重新工作的最大阻力。


念魅75665790


病情稳定不是病情痊愈!工作完全可以,但是除了按时吃药外,选择所做的工作很重要!因为一旦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会发病,会使病情加重,!给病人和家庭带来更大的负担和压力!


岱下孟偿


经过医生的评估之后,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适合自己状态和情绪的工作,当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同事的“有色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