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罵了一句髒話,流傳了千年,卻成為現代人的口頭禪,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你的最佳情感分析師


孔子不小心說了句髒話,沒想到流傳2000多年,成教師慣用語

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也是古代第一位進行私人講學的老師,所以他一直被稱為“聖人”。也被列入了“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作為教師的楷模,孔子身上有許多品質值得後人學習。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即使是像孔子這樣的聖賢也難免有犯錯的時候。令人沒想到的是,孔子無意間犯的這個錯誤,竟延續了兩千多年。到底是什麼錯誤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講一講。

眾所周知,孔子在講學時共收了三千弟子,可成為賢人的卻只有七十二人。這大家應該也能理解,畢竟每個學生的接受知識的能力是不一樣的。但在三千弟子中,除了成為賢人的72弟子和一些平庸之輩外,還有一些調皮搗蛋,愛鬧事的。雖說孔子也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教學準則和“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但面對那些整日胡作非為的學生,真的是氣得他肝疼。

而在孔子最頭疼的學生中,宰予絕對是排名前幾的人物。宰予出生魯國,從小伶牙俐齒,特別善於辯論。在剛拜入孔子門下時,孔子因為他聰明伶俐,特別看好他。每當有什麼重大活動,都帶宰予出去長見識。有一次,孔子帶著宰予去見魯哀公。魯哀公見孔子這麼喜歡這個學生,便有心考考他。於是魯哀公問宰予:“祭祀土地神應該用什麼當社樹啊?”宰予快人快語的答道:“夏朝用的是松木,商朝用的是柏木,周朝用的是慄木。而之所以用慄木,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顫慄。”

孔子聽宰予說完臉都氣綠了。都知道魯國是周公兒子的封地,而周禮就是周公制定的。當著國君的面,說人家老祖宗的壞話,豈不是找抽?於是孔子趕忙說:“都過去的事了,你幹嘛還揪著不放?”之後宰予又問孔子:“守喪三年,時間太長了。君子三年不講禮儀,禮儀就會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就會荒廢。舊谷吃完,新谷登場,鑽木取火的木頭輪過一遍,一年期限足夠了。”孔子問:“剛剛一年的時間,你就吃起了大米飯,穿起了錦緞衣,你心安麼?”宰予說:“我心安”。孔子氣的說:“你真是太不仁義了!”

後來孔子在講課的過程中發現宰予在課上睡覺,他失望的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沒想到,這句話流傳了2500多年,至今仍是老師們對失望學生的慣用語。


送歷史個救生圈


問題:孔子罵了一句髒話,流傳了千年,卻成為現代人的口頭禪,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這個問題我想從以下五個方面回答:

  • 一、這句髒話是什麼

  • 二、這句髒話出自哪兒

  • 三、這句髒話背後蘊含的故事

  • 四、這句髒話對孔子本人的影響

  • 五、現代社會我聽到的這句口頭禪

回答:

這句髒話是什麼

孔子罵的這句髒話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其意思就是: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糞土一樣的牆無法塗抹刷新。

這句髒話出自哪兒

這句髒話出自出自《論語·公冶長》,其原文是: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 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這句髒話背後蘊含的故事

孔子有很多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其中有一個學生叫宰予,這個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口才好,說話的時候侃侃而談、娓娓動聽,與之交談,總會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孔子對他印象也特別好,但是他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人很懶。

每次上課都經常遲到,後來有一次孔子終於忍不住了,有一天發現他還沒有到課堂。於是就派人去叫他上課,發現他還在被窩裡躺著呼呼大睡。當他穿好衣服,珊珊來遲的時候,孔子大怒的對他說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這句髒話對孔子本人的影響

我讀遍整個《論語》,發現這算是孔子最惱火的一句髒話了。這句髒話的本質是:怎麼認識一個人。

嘴上一套,實際一套,他對宰予的“言而無信”的特性感到非常惱怒。這件事對孔子影響很大,也讓孔子感觸很深。從此以後,他改變了考察一個人的態度。他原來聽到一個人的話,就相信這個人的行為跟他說的話一樣;直到這個學生出現,這件事發生以後,孔子更注重的是“聽其言觀其行”,更關注的是他做了什麼,是否言行一致。

現代社會我聽到的這句口頭禪

孔子的這句髒話我們大家今天應該都很熟悉了,這句髒話到今天都一直影響著我們,記得上學的時候,有的老師經常罵那些學習差的學生“朽木不可雕”、“爛泥扶不上牆”,而且還不只是一位老師說過。

後來大學畢業後踏入社會,這句髒話聽到的就更多了,經常有一些領導也這麼說工作不認真或者犯錯誤的下屬。我想不管是老師還是領導這麼說,大概有兩層意思:

  • 一、對這個學生或者下屬感到失望。

  • 二、更多的是一種鞭策,希望改過自新。不管是老師還是領導,儘管說出了這句髒話,我想他們內心更多的還是希望能夠改過自新,再接再厲。

結論:


孔子罵了一句髒話,流傳了千年,卻成為現代人的口頭禪,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這句髒話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聽月談史


脾氣再好的人,一旦被惹毛了,也會罵髒話,孔聖人也不例外。



孔子曾經飈了一句髒話,還被弟子記錄在了《論語》裡面,結果傳了一代又一代,流傳到了現在,成了現代人的“口頭禪”。

什麼髒話呢?

且說這天,孔子在教室裡上課,這節課講的是守孝,孔子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唾沫星橫飛,第一排的同學遭了殃了,噴的滿臉的“聖水”。孔子講道:

“父母死了,作為兒女的應該守孝三年,這三年裡,不能玩遊戲,不能看直播,不能擼串,不能鬥地主,只能天天哭喪個臉,以表示對父母的哀悼和思念,同學們,我說的對嗎?”



這時候,教室裡傳出一陣呼嚕聲,孔子定睛一看,是班裡最搗蛋的宰予,這傢伙睡的正香,哈喇子流了一桌子。

孔子氣急敗壞,黑板擦嗖的一聲飛向了宰予,結果卻失了準頭,啪的一聲砸在了旁邊子路的身上。

“哎呀!老師,你砸我幹嘛!”

孔子見黑板擦跑偏了,自知理虧,忙解釋道:

“宰予在你旁邊睡覺,作為同門師兄,你沒有及時叫醒,耽誤了學習,難道不該責罰嗎?”



“這……”子路撓了撓頭,一臉蒙圈。這時候宰予從睡夢中驚醒,一臉惺忪。

“好了,宰予,你來回答個問題,父母死去之後,作為子女守孝三年,你覺得如何?”

“我認為時間有點長,一年就好,三年啥都不幹,光守在父母墳頭,吃啥喝啥呀?”

“吃喝重要,還是守孝重要?守喪一年,你能安心嗎?”孔子面露鄙夷之色。

“不吃不喝,父母難道就活了不成?”



教室裡一陣鬨堂大笑,孔子臉上掛不住,氣的滿臉通紅,大怒道:“朽木不可雕也,滾出去!”

從此,朽木不可雕也成了千古名句,翻譯過來,意思就是“廢柴”。


一半秋色


孔子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至聖先師,是一個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認真理論起來,他也可算半個政治家,畢生行走在追求仕途的道路上。

孔門有三千弟子,他的教育方式也被人們一直所推崇,主要特色是因材施教,根據個人的特長和興趣來學習。


如此一位賢能之人怎麼會說出髒話呢?

話說孔子弟子眾多,總不能每一個都聽話好學吧,必須有個別不聽話和調皮搗蛋的,其中就有個叫宰予的學生就是如此,這貨向來特立獨行,白天大家都在課堂上好好學習的時候,他居然在課堂上呼呼大睡,如此明目張膽不把孔子放在眼裡,孔子看到之後,心中自然感到憤怒,所以就脫口而出道: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意思是,你就像那一塊腐爛的臭木頭,根本沒有雕刻的價值,如同糞土一樣,連糊上牆的資格都沒有!

最後還加上了一句話——“於予與何誅?”大概意思是說面對像你這樣不求上進的人,老子連批評你的心情都沒有了。


這個宰予當然也並不是不學無術的學生,反而很有自己的思想,自從拜入孔子門下,就經常發表自己的觀點與孔子進行探討學習,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就有所記載,宰予對孔子說:

“在父母出喪期間,子女都要為父母守孝三年,這一做法時間太長了,似乎不太合理,如果我們把這三年的時間節省下來去學習,豈不是更好,那麼樣就不會落後於別人。”

可是孔子一向都是以仁愛為本,怎麼能同意這樣的觀點呢?

於是就說到:

“宰予你這樣的思想可是有點危險呶,這可絕不是一個仁人君子所應有的啊!每個孩子生下來之後,都是經過父母雙親日夜呵護和撫養,才能茁壯成長。三年之後你才能脫離父母親的懷抱,父母親死後,你為他們老人家守孝三年,這難道不是我們應該所遵循的禮儀嗎?”


宰予的這個問題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孔子也認可他還是個有想法的人,神童傷仲永不學習,三年就泯然眾人矣。當孔子發現宰予上課睡懶覺時,才會發出“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的感嘆。

之所以這樣說,無非也是一個激將法,為了激勵宰予能夠以後好好學習。

話說後來這句話的前半句就被大家慢慢的傳承下來了,也成為了許多老師嘴裡的口頭禪,目的就是為了激勵和教育那些不好好學習的學生。

孔子除了對自己的學生如此嚴厲,對於自己的好友也是很正派,有一次他的好朋友原壤,因為疲勞所以就岔開雙腿來等他,不太顧及自己的形象,孔子到來之後看到如此場景,直接呵斥道:

“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意思就是說你這傢伙年紀小的時候,不講究孝悌和仁義道德,長大了還沒有長者風範和成就,到老了還不死,就是禍害!


這番話在現代人聽起來實在難以入耳,好像跟“老不死”這句話有因果淵源,其實孔子之所以這樣出離憤怒,是因為當時的人們都特別講究禮法,越是有身份的人越要如此,若不這樣,就是失了道德與身份,所以他一直嚴厲地對待自己與身邊的人!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說得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歷來現實


孔子罵了一句髒話,流傳了千年,卻成為現代人的口頭禪,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說起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大家首先想到的有誰?絕對是孔子。他曾和弟子一起周遊列國十四年,修訂了《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部經典著作,可以說他的存在一直是歷朝歷代的統治者所推崇和敬仰的一個人。據說孔子的弟子就有三千人,當然對於教育這些弟子,連孔子自己都說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然據記載,孔子自己有時候都會耍點脾氣,在對待不好教育的弟子的時候,都會偶爾冒出點髒話來,其中有一句一直到現在都被廣為流傳。

一天,孔子發現他的弟子宰予不聽他話,上課睡覺。孔子怒罵:“(像宰予這樣的人)真是腐朽的陳木不可以雕刻,(沾染了)糞土的牆壁不可以塗抹啊!”

這一句話,留存在每個儒家弟子的心中。

後來,漢武帝罷拙百家、獨尊儒術,儒家著作更加有名,這篇著作便火遍天下。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第五》

就俗話來說,這句罵人的話其實是很重的,要知道在那個時候,能夠進入到他課堂中學習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具有思想抱負的人,他們都有著同樣遠大的理想,都想要在學成之後,在某一個國家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但是在經歷過老師這樣的辱罵後,看似等於是將他的自尊心徹底貶低,將他的自信摧毀,但就實際而言,他對與學生這樣嚴厲的斥責,其實恰恰就是一種在意的表現。

老師在當年的那一罵,我想對這個小小學生的心備受震撼,因為朽木和爛泥,都是一種對於自然界報廢物的形容,而這個時候老師用這些東西來形容他,這無外乎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鄙夷,所以他為了證明給老師看自己的實力,為了老師良苦的用心,他在後來的學習生活中勤勤懇懇,絲毫不再敢有什麼鬆懈。

後來在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學習後,他終於成為了別人口中著名的弟子,也成為了孔子學生中的“十哲”、以及著名聖人門下的十三位賢良的徒弟之一。


易彥銘


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句孔子說過的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並以此來攻擊和詆譭女性。說你看人家孔聖人都說女子和小人難養,女人就是沒用。還有人說這是孔子罵的髒話,其實這樣理解這句話,大錯特錯!



孔子這句話的原話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讓我們來解讀一下這句話,“唯”放在句首,只是一個語氣詞,沒有任何實意,而不是一些人認為的唯有的意思。而“女子”並不代表所有的女性,戰國時期把未曾出嫁的少女叫“女子”。而相對的,“小人”則是跟君子相對的品質差的男子。這樣一來這句話就很好理解了。不成熟的女孩和品質差的男人都很難相處,親近了會蹬鼻子上臉,疏遠了就要怨恨你。這其實也是孔子處世的一條感慨而已,很多人都曲解了句子的本意。

而被大眾誤解的句子可不止這句,很多人提在嘴邊的,經常拿來教育別人要寬容的:“我們要以德報怨,用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他。”其實孔子的原話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了,大家都能讀懂,孔子的原意就是善良不是無止境的寬容,一味的忍讓只會讓惡人變本加厲。你用德來報答對你怨恨的人,那你拿什麼來報答同樣有德於你的人呢?這樣公平嗎?所以當別人打了你一巴掌的時候,按照孔子的方法,你應該還手“以直報怨”,而不是伸出另一半臉來讓人打,試圖感化他。


孔子留給我們很多智慧與啟迪,是時隔千年仍然打動我們智慧結晶,並不是很多人不加思考就以為的舊思想。就好比孔子對於貧與富的觀點。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大意是: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到:“貧困時不對人阿諛奉承,富貴時卻不驕傲自大,何如?”孔子說:“不錯,但不如貧困而樂道,富貴而好禮的人。”貧困的時候不要阿諛奉承,還要心情舒暢,不因貧困而憂傷;富貴的時候,不要驕傲傲慢,還要禮貌對待其他人,以示尊重。類似的經典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你曾經誤解過這兩句話的意思嗎?


溫一壺月光品史


孔子是我國古代儒家學說的創始人,相傳他曾先後教導弟子三千多人。他曾經說過的話,還有他的思想,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了一部《論語》,這成為儒家最經典的一部典籍。

而在這部典籍中,還曾記錄了孔子罵人的一句髒話,這句髒話流傳了兩千多年,甚至還成了現代人的口頭禪。

這句話就是: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已經腐爛的木頭,就不能再被雕琢;用汙濁的泥土修築的牆面,永遠也粉刷不好。

像孔子這樣的名師,為何會說出這樣難聽的髒話

孔子有一名叫做宰予的弟子,這名弟子機智聰明,說話也很好聽,因此孔子很喜歡他的這名弟子,還曾誇讚他以後會有大出息。

不過好景不長,孔子對宰予的看法很快就發生了轉變。他的這名弟子雖然比較聰慧,但卻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有些懶惰,而且還很貪睡。

有一次孔子公開授課,結果發現宰予並沒有來,這讓孔子感到很奇怪,因此他派了一名弟子去找宰予。

結果發現宰予在家中呼呼大睡,這讓孔子極為惱怒,當場就說出了這句流傳千年的髒話。


這位被罵成“朽木不可雕也”的宰予後來如何

宰予雖然有貪睡的毛病,但他的思維卻十分敏捷,而且能言善辯,在追隨孔子周遊列國之時,他曾多次被孔子派去當使者面見各國諸侯。

後來宰予出任齊國的大夫,但在此之後,對於宰予的結局卻有兩種說法。

在《史記》中記載:宰予曾追隨齊國左相國田常一起謀害了齊簡公,並擁立齊平公,但宰予後來卻被田常族誅,具體原因並未說明。

在《韓非子》中記載,田常作亂,宰予因為不順從田常,因此被族誅。

在我看來,宰予被族誅,很可能是因為沒有順從田常,要知道宰予在之後被尊為“孔門十哲”,以及“孔門十三賢”。

如果宰予真的追隨田常作亂,不可能還被尊為儒家的十大賢良之士,畢竟儒家最看重上下尊卑。


總得來說,孔子罵宰予的這句髒話,有些過於嚴重。或許孔子都沒有想到,自己隨口一說的一句話,竟然能流傳兩千多年,還成了現代人的口頭禪。


東方大史


答:孔子說過很多話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故意曲解、或惡意斷章取義,用來詆譭孔子。這些話,表面看是髒話,其實不是。

比如說,《論語》裡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樣的話,有人把這句話標讀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然後指責孔子,說孔子鄙視勞動人民,因為,他說“對待勞動人民只能像對待畜牲那樣驅使奴役,不能讓他們掌握知識”。

實際上,孔子原話的正確標讀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勞動人民掌握了生產技術,就不要干涉他們;勞動人民還沒掌握生產技術,就應該傳授給他們。

孔子的民本思想是很濃厚的,他還說過“民可道也,而不可強也”、“凡動民必順民心,民心有恆,求其永”之類的話,都是要求統治階級尊重和順應民眾的意願,不可強制於人。

還有,《禮記曲禮》中有說:“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統治階級故意曲解這句話:上大夫犯了法也不能加刑;對待庶人不用講禮、不用客氣。

但孔子的原意卻是:對大夫的管理不應該光靠刑罰來維持,而要以禮儀來約束;但對庶人來說,講求禮儀太過繁瑣,還要有相應的排場,庶人花費不起,不應該要求庶人履行這些禮儀。

還有,《論語》中記,孔子游衛國,被衛國君主欺騙,還被衛國君主身邊的小人愚弄,很不爽,說了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他的原意是:不諳世事的少女和品質差的男人都很難相處,親近了,他們就不知遜讓;疏遠了,就怨恨你。

有人就故意給孔子拉仇恨,說孔子是在罵天下所有的女人都是小人,都難於馴養。

當然,孔子最被人們詬病的一句話莫過於“老而不死是為賊”。

原話出自《論語·憲問·第十四》:“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孔子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年幼時不講孝悌,長大了就乏善可陳,到了老年還在人世,就是個百無一用的廢物。

但這句話被斷章取義了,說他罵天下老人是賊,冤不冤?

孔子真正罵過人的髒話、並且又被記錄在案的,我認為應該是那句“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腐爛的木頭沒法雕刻成工藝品,糞土堆砌的牆沒法塗抹成華廈。

不用說,將此話加在人身上,就是妥妥的髒話、罵人的話。

孔子就把它加在一個名叫宰予的學生身上。

當時,“宰予晝寢”——即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對他失望透頂,憤然說出了此話。

孔子是千古以來大家都公認的大教育家,竟然對著學生說出這樣的話,如果是在今天,肯定被專家們的唾沫淹死。

專家們不是說了嗎?“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您孔子怎麼可以對學生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呢?您對學生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不就是等於判了這名學生的死刑嗎?難道,他就沒有一點點成長的希望了嗎?您難道不可以通過鼓勵、引導,用“讚賞教育”的方式來讓他成材嗎?您這樣評價一名學生,如果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他去跳樓輕生了,您就是殺人兇手!

所以,不用多說,孔子這句話是很髒的、用來罵人的話,非常狠。

奉勸從事教育的工作者慎用之。


覃仕勇說史


孔子會罵人嗎?會的,子路就經常被孔子懟,不過,孔子罵子路罵得並不狠,至多也不過一句“野哉由也”,被罵的最狠的是宰予。

宰予並不是一個不成器的學生,他是孔門十哲言語科之首,但是,因為一次大白天睡覺,被孔子罵了個狗血淋頭。


論語·公治長第五》: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說:“腐朽的木頭不堪雕刻,糞土打的牆不能粉刷修飾,對於宰予,我還有什麼可責備的呢?”他還說:“以前我對於人,聽到他們的言論便相信他們的行為,現在我聽到他們的言論還要觀察他們的行為。由於宰予,我改成了這樣的態度。”

就因為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就大罵他是“朽木”,是“糞土之牆”,還從此不再信任別人說的話,宰予從此成了言行不一的代表人物。

對此,有人覺得孔子有點小題大作,王充《論衡》中說:“晝寢之惡也,小惡也;朽木糞土,敗毀不可覆成之物,大惡也。責小過以大惡,安能服人?”

不管怎麼說,“朽木不可雕也”,成了此後數千年來,所有的師長前輩用來責備年輕人沒出息的慣用語。

用這句話來罵人,有點誅心。


謝小樓


孔子隨口罵出的一句髒話卻流傳了千年,成為了現代人的一句口頭禪,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孔子這句髒話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出自於《論語*公冶長》,這句髒話本意是,即將腐爛的木頭一無是處,被動物的糞便汙染過的牆體,再也無法搞粉刷了,發現這個典故已被很多人公開過,我在這就不願再去重複了,這個問題的重點是為什麼這句話能流傳千年而獲得平民大眾的認可,而最終卻成為了一句膾炙人口的口頭禪呢?而這句髒話乍一看上去確實非常的粗俗,一些文人墨客可能會覺得有些難以接受,只要你善於分析,慢慢就會發現這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那為何會有這種看法呢?因現在普遍使用的這句髒話的都是一些平民百姓,他們對於言語上的理解是直觀明瞭又淺顯易懂,而對那些所謂的花言巧語反而不太感興趣了!孔子罵出的這一句髒話正好迎合了這種平民大眾的心理,同時它又是一種非常形象貼切的比喻,甚至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單刀直入的擊中了對方的要害與弱點,甚至還能把對方罵得啞口無言,在這樣一種特殊心理的作用下,某些人還把它用來發洩心中鬱悶的一種流行用語,甚至還把它當做一種罵人的常用工具了,在這種長期的耳聞目染背景中而子孫萬代口口相傳,隨著時間慢慢流逝,這句話在平民百姓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雖然2000多年過去了,可至今卻再也沒有人去反感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