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做為一戰的戰勝國,到底得到了什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以德國、奧匈帝國為核心的同盟國和以英國、法國、俄國為核心的協約國之間展開的一場人類史上的大型戰爭, 中國的北洋政府也於1917年8月14日加入協約國對同盟國宣戰。戰爭的結果是以協約國的勝利而告終,這次參戰對中國有著重要的歷史影響。

中國做為一戰的戰勝國,到底得到了什麼

近代中國人一直在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1919年1月,協約國集團在法國召開巴黎和會, 中國作為戰勝國一員參加了這次會議, 提出了列強捨棄在中國的勢力範圍、撤銷外國軍隊和巡警、裁撤外國郵局及有線無線電報機關、撤銷領事裁判權、歸還租借地等正當要求, 中國人民將民族復興的希望寄託在這次會議上,充滿了期待。

中國人天真地認為, 中國可以借一戰勝利的契機,從此擺脫不平等條約的牢籠, 結束半殖民地國家的地位。然而, 巴黎和會在資本主義國家的操縱下, 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 不顧中國的反對,將德國戰前在山東享有的一切政治、經濟和軍事權益全部轉讓給了日本。

中國做為一戰的戰勝國,到底得到了什麼

巴黎和會讓中國的外交遭到極大的屈辱,中國人民開始覺醒,對西方資本主義有了全新的認識。與此同時, 揭露資本主義偽善面目的馬克思主義用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美好設想, 在當時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心中激起強烈共鳴。

1919年7月25日, 蘇聯政府發表了第一次對華宣言, 聲明願意廢除帝俄時期與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 這個宣言“像黑夜鐘聲, 震人耳鼓”。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毅然把眼光從西方轉向東方, 從資本主義轉向馬克思主義。

從鴉片戰爭開始,西方列強強迫中國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 嚴重阻礙了中國的發展、進步和生存。衝破這種束縛,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抗爭目標。

中國做為一戰的戰勝國,到底得到了什麼

北洋政府

在一戰決定最後勝負的關頭, 西方國家希望中國參加協約國,對德宣戰。北洋政府和提出了“尤我酌加關稅, 及將庚子賠款緩解或延長年期”的參戰條件。具體內容包括: 逐步提高中國關稅至切實值百抽五, 裁釐後加至值百抽一二點五;永遠撤銷德、奧方面庚子賠款, 暫緩10年償付協約國方面賠款, 不另加利息; 廢止《辛丑條約》及附屬文件中有礙中國防範德人行動的有關軍事部分的條款等。1917年9月8日, 協約國照會北洋政府, 部分同意中國提出的條件, 並表示願意緩付庚子賠款五年、答應中國增加關稅至切實從價值百抽五、允許中國軍隊得進天津、大沽間的中立區域。這是中國的一個重要外交成果。

鴉片戰爭以來, 由於弱國無外交,中國的外交方面往往極為被動, 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也是無足輕重的國家。

中國做為一戰的戰勝國,到底得到了什麼

一戰

當協約國積極拉攏中國加入之時, 中國一些有識之士也希望借參戰之機, 提升國際地位, 取得戰勝國資格。段祺瑞認為同盟國,必敗, 堅決主張參戰, 能便中國“在戰後議和的桌上取得獨立的地位”。梁啟超認為應該把握會“為我中華民國國際上開一新紀元”的機會,中國必須參加協約國。 陳獨秀呼籲“今既不附同盟, 又不聯協約, 且已廢中立, 遺世孤立, 將何以圖存乎?”把提高國際地位的希望寄託在參戰上,是當時大多數中國人的真實想法。

巴黎和會上,中國被列為戰勝國,在國際會議上爭得了席位, 與之前任由帝國主義任意擺佈、毫無發言權相比, 無疑是一大進步。而會上雖然沒有達到中國的目的, 但中國的不平等待遇引起了全球注意, 也為日後中國走上國際舞臺提供了經驗。

中國做為一戰的戰勝國,到底得到了什麼

皖系三巨頭

北洋政府以參戰為名向日本借款1.45億日元,主要用於編練參戰軍、製造安福系國會之上。以參戰名義建設的“安國軍”在裝備、待遇和素質方面都是全國最好的。段祺瑞作為北洋政府的實際控制者,手握參戰軍和安福國會兩張王牌, 這是皖系的鼎盛時期。

1918年9月, 段祺瑞利用皖系控制的國會將直系首領馮國璋排除在總統人選之外,任用沒有軍權的徐世昌為總統。錢能訓、龔心湛、靳雲鵬等幾任總理都被皖系的“安福三總長”(交通總長曾雲沛、司法總長朱深、財政總長李思浩架空,弄得天怨人怒,直係軍閥以皖系操縱國會的藉口, 以吳佩孚為首形成八省反皖同盟,並於1920年7月爆發了直皖戰爭, 將皖系趕出了歷史舞臺。

皖系集團是利用參加一戰的時機,在日本的支持下壯大起來的,而皖率最終在直皖相爭中失敗, 從此北洋政府陷入了亂戰的漩渦。

中國做為一戰的戰勝國,到底得到了什麼

五四運動

日本利用段祺瑞政府,控制了中國的銀行業、電訊業和滿蒙鐵路,並繼承了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各項特權。段祺瑞政府為獲得日本支持, 先後與日本秘密簽訂了《中日陸軍共同防敵協定》、《中日海軍共同防敵協定》,使得日本可以進入中國的領土、領海, 佔用中國的軍事、民用設施, 日本侵入中國東北的計劃獲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一戰參戰給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也給我們帶來了內亂和日本在華的膨脹。我們只有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才能正確認識一戰給中國帶來的利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