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日本人的“元清非中國論”的由來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讓時任關東軍參謀的石原莞爾一戰成名。作為日本最具戰略眼光的軍事家,石原莞爾提出了一整套步步蠶食最終滅亡中國的計劃。比如第1步佔領東北,第2步蠶食華北,第3步拿下西北,第4部吞併雲貴川,最後吃掉長江中下游及兩廣地區。這實際上就是當年忽必烈滅南宋之路。

中華民國政府建立之後,日本人為了侵華的需要,又創造出來了“元清非中國論”(又稱滿蒙非中國論)。其目的是否定中國在滿蒙藏的主權。妄圖分裂中國、侵略中國,達到各個擊破、逐步侵吞的戰略目的。

“元清非中國論”是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東洋史學教授矢野仁一在侵華時期創造出來的謬論。

淺談日本人的“元清非中國論”的由來

日本學者矢野仁一

矢野仁一是日本近代“大陸政策”的堅定支持者。為了給這種政策建立理論基礎,1921年12月25,26日他在《大阪朝日新聞》上發表《中國無國境論》的文章。在1922年新年號的《外交時報》上,他又發表了《西藏,滿洲,蒙古非中國領土論》,1923年,他出版了《近代支那論》一書,在裡面提出了滿蒙等中國邊疆地區本非中國領土,“支那不等於清朝”、“支那等於支那本部”和“支那等於漢民族之區域”等說法,將所謂的“漢地十八省”與滿蒙等中國邊疆區域割裂開來,說“滿洲”是自古以來“獨立於中國之外的區域,不在中國政治體系管轄的範圍之內”。而這些理論也就是元清非中國論了,“支那不等於清朝”、“支那等於漢民族之區域”、“滿蒙本非中國領土”也就成為了元清非中國論的幾大理論支柱,在推出之後,立即受到了日本政界許多要人的熱烈追捧。

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戰略家兼日軍將領石原莞爾在矢野仁一的理論基礎上更進一步。提出“滿蒙非漢民族之領土,其關係與日本更為密切”的謬論,而這種謬論又為其在不久之後策劃九一八事變,推動日本佔領中國東北,進而推動蒙疆自治提供了直接理論支持。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讓時任關東軍參謀石原莞爾一戰成名。作為日本最具戰略眼光的軍事家,石原莞爾提出了一整套步步蠶食最終滅亡中國的計劃。比如第1步佔領東北,第2步蠶食華北,第3步拿下西北,第4部吞併雲貴川,最後吃掉長江中下游及兩廣地區。這實際上就是當年忽必烈滅南宋之路。

淺談日本人的“元清非中國論”的由來

石原莞爾

1933年,在日本建立了偽“滿洲國”政權之後,矢野仁一再次行動起來,出版了《滿洲國曆史》一書。在其中他撕去了元清非中國論的歷史偽裝,赤裸裸的否認“滿洲”是中國一部分,為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公開站臺。

在當時,矢野仁一的謬論公佈之後,在日本國內就遭到了其他一些學者的質疑,在中國更是曾被傅斯年和金毓黼等歷史大家嚴辭批駁。但因其觀點可以支持日本當時肢解中國和控制中國的既定國策,所以矢野仁一在日本一度被視為“國士”。

持“元清非中國論”者硬是把日本侵華和蒙古、滿清征服中原的行為相等同,這是根本錯誤的。漠北及東北地區在唐代便納入中央政府直接統治下。唐朝政府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東北設立安東都護府,黑水都督府等政府機構對當地實行有效統治,當地的蒙兀室韋,靺鞨,契丹等民族均是大唐臣民。其後的元明清三朝繼承了在上述地區的統治和影響。但日本在歷史上一直完全是與中原王朝素無瓜葛的“外國”,日本人相對於中華民族也是完全的外國人。且侵略中國是在主權國家概念形成後,是一個主權國家對另一個主權國家的侵犯,是完完全全違背國際法的侵略行為。

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矢野仁一很快被新日本政府開除公職,但其理論的流毒至今仍在,現代一些日本右翼學者仍然持與其類似的歷史觀點,仍然做著妄圖肢解中國、分裂中國的美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